謝書友軒閣亭臺齋的打賞!
雖然已經是冬天,但在日頭下趕了小半天的路後,趙兵們的額頭、臉上都出了不汗水。
趙無恤也一樣熱,只因爲這寬袍大袖實在是有些悶。
他有些羨慕地看了看有遮傘蓋和帷幕的雙轅牛車,裡面坐的是眷侍婢。不過現在不是追求安逸的時候,趙無恤要是腆著臉跑去裡邊跟著姑娘們一起乘涼,他剛組建起來的班底估計要心涼跑掉一大半。
他收回目,繼續觀察沿途的形,這還是自冬狩以後,他第一次離開下宮。
作爲霸主國,晉國總得注意形象,都城附近的道修繕還不錯,至能讓戰車行進時不那麼顛簸。
羊舌戎的第一天車右還沒當熱乎,就被計僑給轟了下去,其名曰要爲趙無恤介紹一路上的景緻和民。
羊舌戎只是下士,地位比不上中士計僑,只得一臉怨念地去做他兩司馬的本職工作,吆喝趙兵們加快腳步趕路。
專業人士就是不一樣,王孫期駕的車四平八穩。而計僑則爭分奪秒地一手持筆,一手拿著簡牘,在不停地追問著無恤關於那“周髀數字”的問題,一有迴應就立刻記述下來。
趙無恤當然不會一次把肚子裡的東西掏空給他,而是一次一點,循序漸進。等計僑吸收完畢併發揚大,中國的數學水平應該能短數百年的發展歷程吧?
而且,用後世的話來說,數學還是一切自然科學,乃至一切技的基礎。趙無恤對數科的推,也許能產生一系列的後續反應,時間越早,發酵後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因爲,現在可是春秋,諸子百家的萌芽期,中國的哲學、科學尚在孕育中,可塑極強。
想到這點,趙無恤覺得自己撬便宜老爹牆角的行爲頓時變得高尚無私起來……
作爲下宮的首席計吏,計僑對周邊鄉邑每一塊田地、集市都瞭如指掌。
他介紹說,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可以讓行人喝水歇腳。邑距離下宮三十多裡,這一路過去,過了第二個廬舍後,則從道岔了較細的野道,只能容一輛駟馬戰車行駛。
“小君子,從這兒開始,就進邑地界了。”
趙無恤點了點頭,舉目去,野道兩側是大片已經收割完畢的黍稻之田。
穿越後,趙無恤就發現,現在的氣候比後世暖和多了,而且雨水溼潤,人口較,天朝百萬人口的地方,現在可能一萬不到。地方上的山林、草澤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所以在後世乾旱的山西,此時偶爾還能見到灌水的稻田,當然,還是以耐旱的粟田居多。
不過今年的年景不好,四季都遭了災,而且邑鄉山多地,幾乎沒有修建任何水利工程,畝產低得驚人。
地勢慢慢爬高,上坡道上有零星的枸杞從,陋服,不曳地的在野氓民在採摘今年最後一批果實,正如詩言:涉彼北山,言採其杞。的確是像姐姐季嬴所說,路人面有菜,見到趙無恤一行旌旗招展的車隊,他們都慌忙讓到田埂裡拜倒叩首。
也有零星幾個帶劍的國人站在路邊朝無恤拱手行禮,他們是前往都城新田的邑旅人,在聽說趙無恤要去邑上任後,面面相覷,神古怪,卻也沒說什麼。
在計僑講述下,趙無恤還了解到,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六鄉六遂。可到了春秋時,況有了一些變化,晉國從獻公時開始設置縣制,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發展,縣反倒了最基本的地理單元。
所以目前晉國的地方行政區劃是這樣的:五家爲鄰、五鄰爲裡、四里爲鄉(又稱鄉邑,百戶之邑),五鄉爲邑(又稱中邑,千室之邑),五邑爲縣。
當然,這也是理想數字,實際哪有這麼規整。絳縣治下,共有六個邑,分別被六卿把持;邑則是趙氏下宮邑治下的一小鄉,共有七個裡,戶三百七十,口二千二百餘。
(鄰、裡、鄉、邑、縣)分別設鄰長、里胥、鄉宰、邑大夫、縣大夫。
這裡果然比下宮左近要貧瘠不啊,趙無恤看著遠黑乎乎的石頭山,若有所思。
計僑則有些奇怪地說道:“在僑想來,主上帶上那麼多的牛馬,大概是想用近年來在晉魯開始出現的犁來耕地。但僑不解的是,主上爲何要將下宮的麥種幾乎都收集帶來了,在邑這種乾旱貧瘠的地方,想要增加收,只有多種粟才行得通啊。”
無恤聽後默然,小麥從西亞傳中國不知道是什麼時代,但至在周穆王西遊時,沿途的西戎部落已經紛紛向他進獻小麥了。
商、周時期,小麥在人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還遠不如粟(後世的小米),在宗廟祭祀的時候,以粟爲尊貴之,小麥則只有想換換口味的貴族偶爾吃一吃。中原到現在還沒有發明磨,小麥粒蒸煮的味道無恤實在是不敢恭維。
而且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計僑對小麥在後世的地位不瞭解,所以不重視也不奇怪。沒人想得到,僅僅再過上三百年,中國就會從西部掀起一場小麥革命,開水利、種麥子的秦國虎狼之師將橫掃六合。到了西漢,小麥在中原的推廣更是讓中國人口百年之間翻了三倍!
趙無恤也不立刻回答,他神一笑:“等到了地方,先生就會明白了。”
不知不覺,經過半日的跋涉後,一行人馬終於抵達了邑。
遠遠能見到低矮的邑牆,趙無恤讓隊伍在一條清澈的小溪旁停止,令滿頭大汗的趙兵們喝水休息,整理儀容。
做了伍長的田賁一改昨天的蠻橫,今天可算是鞍前馬後,在給趙無恤遞皮壺時他建議道:“小君子,前頭不遠就是邑了,我聽說氏一向把這裡當他們的私屬,極其排外。不如打出旌旗,由我等護衛前行,賁最清楚這些鄉中國人,都和我一般鄙自大,不能識君子,非兵戈刀劍不能服之。照我說,給他們一個下馬威,他們才能知道小君子的厲害!”
田賁拿自己做爲鄙自大的例子,倒是把趙無恤逗樂了,他笑罵道:“你當誰都似你一般,喜歡耍渾?本君子今天呀,要先禮後兵。”
邑的難治,經過計僑等人多番提醒,他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鄉七個裡中,氏一族及分支佔據了其中四個。對那些地頭蛇,趙無恤的策略是,如果能乖乖合作給他面子,則放其一馬,如若不然,他手下這些新招募的年輕趙兵正好能練練手。
一行人繼續上路,昨天便有來自下宮的使者通報邑,將有新任的鄉宰前來上任,於是今天在鄉中廬館,已經有一些人在等候。
領頭的那人四十餘歲,材圓胖,頭戴士冠,大布羊,懷中抱著一把彗。他旁則是一個畫著黑眼影,發容黝黑,個子矮小的鄉野巫祝,穿著陳舊打滿補丁的巫袍,正踮著腳翹首以待。
不多時,只見野道上浩浩湯湯的隊伍排一條長蛇疾馳過來,領頭的駟馬戰車上,一位留著黝黑總髮的年君子看似彬彬有禮,對他們出了溫潤的笑容。
這位小君子果然和傳聞中一樣年輕,看樣子也不難相,中年胖男子鬆了口氣,和巫祝對視一眼後,匆匆迎上兩步,遠遠地作下拜狀。
“邑竇氏族長竇彭祖等恭迎君子大駕。”
“彗”,即掃帚。這是先秦一種迎接客人的禮節,同時也用來迎接新來上任的員,意思是庭院都已經打掃乾淨,待君進,正是周禮中所說的“以服擁帚而卻行,恐塵埃之及長者,所以爲敬也”。
巫祝和餘下十餘人也都隨著竇彭祖彎腰行禮,他們中有鄉中皁隸,也有從左近各里趕來的氏族長者。
戎王孫期將戰車準確而穩當地停在衆人面前,趙無恤在車上扶著車欄立,從趙鞅上,他也學到了一些上位者裝的把戲,臉上不聲,微微揚手道:
“都免禮罷,餘便是邑的新任鄉宰趙無恤,敢問鄉三老、鄉司徒、鄉司馬、各族家主都到齊了麼?”
按照晉悼公在國新實行的地方制度,鄉中鄉宰以下,有鄉三老掌管禮樂教化、巫祝占卜,負責鄉、祭祖等活;有鄉司徒負責播種秋收,收取賦稅,提上計;鄉司馬負責徵召兵員,進行訓練,防盜賊。
而一個鄉所轄的各里,其實都是數國人氏族聚族而居,其下奴役著更多的野人農奴,族長,其實就等同於里胥。
那竇彭祖滿頭大汗,正不知該如何回答,倒是他旁的那個巫祝大著膽子擡頭觀察起趙無恤來。
因爲歷年上計,來過邑幾次的計僑冷眼觀之,他角微,飛快地點了點在場人數後,冷哼一聲道:“主上,除了竇氏族長及竇裡皁隸在此,其餘三老、鄉司馬、鄉司徒,甲裡桑裡族長等統統不見蹤影!”
ps:晉國的地方行政制度沒有詳細記載,我是把春秋戰國的制度給混合了……
求收藏,求推薦,滿300收藏時會加更一章哦。
高揚是一個軍迷,一個很普通的軍迷,愛刀,愛槍,愛冒險。 只是為了能玩到真槍而已,高揚跑去了非洲,結果遇到了空難,從此就只能在槍口下混飯吃了,因為他成了一個雇傭兵。 一個軍迷,能在國際傭兵界達到什麼樣的高度? 請拭目以待吧。
本書以「深入歷史與跳出歷史」的原則,描寫了距今1800多年的錯綜複雜的歷史進程和波瀾壯闊的爭霸戰爭。小說以豹子李弘以一介奴隸的身份救出鮮卑大帥,逃回大漢,由一個普通士卒開始,屢立奇功,成為將軍,從而影響整個漢末歷史為主要線索,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再現了東漢末年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和一群英雄人物改變天下命運的奮鬥,揭示了歷史運動的發展的規律。李弘與朋友戰友的情誼,與敵人的浴血廝殺,與幾位佳人的感情糾纏,與整個大漢命運的關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扭轉著整個天下的局面。本書還在漢末的社會生活場景上頗費筆墨與心思,從宮廷到戰場,從都城到鄉野,從大漠到中原,力求還歷史以原貌;從政壇角逐到沙場交鋒,從典章禮儀到人情風俗,力求展現大漢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縱橫大漠——豹子謎一樣的出身;白衣如雪——與伊人美麗的愛情;血路綿延——大漢子民艱險的回歸;邊疆酣戰——大漢北疆血鑄的長城;廟堂陰謀——士人與武人的矛盾;有我無敵——為大漢化作鐵血鋼刀;屯田塞外——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飲馬黃河——為天下重整華夏江山;馳騁江山九萬里,笑傲春秋一世名。大漢天威,有我無夷,大家一起來華麗的戰吧!==血色珊瑚蟲、古木山人、太乙於2006年9月14日====================出版消息:《大漢帝國風雲》四、五兩冊即將於五月十號上市,請各位書友多多支持。因特殊原因,此次出版社改為中國戲劇出版社。《大漢帝國風雲》一、二、三冊書店和網上有售,請大家多多支持。網絡購書的地方:卓越等網站。謝謝大家的厚愛,感激不盡。================mSN群號碼:mgroup44445@hotmail.放縱書友的舊群17193445已滿,請加新群8860622.另外,在黃龍騎士團論壇開了一個大漢的專區,大家搜索黃龍騎士團即可找到。進入論壇后在「騎士團迎客廳下面」就是大漢專區,發言自由。================推薦:金龍魚的《驚雷逐鹿》手札《刁奴》強盜夏侯元讓《隋唐》八分銀《通冥》新秦淮八狼廣告聯盟:明輝《長風》《三千美嬌娘》斷空《游劍蠻巫》志旭揚《轉生傳奇》靜官《血流》《獸血沸騰》暴風雨中《歲月輝煌》《天地》《虛實人生》神聖智狼《卑鄙在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