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擔應有的責任,是蘇木藍做事和管理的宗旨。
四個小蘿卜頭也很聽話的開始忙碌起來。
人多力量大,飯后的瑣事很快搞定,趁著這會兒天上的云還沒散盡,還有點涼風,蘇木藍領著四個人,拿著鏟子,竹簍什麼的,往棒子地去了。
因為這家白石堂在外頭走鏢賺錢的緣故,對開墾荒地的事并不在意,家里頭滿打滿算的也就只有六畝地,其中兩畝還是個坡地,存不住水不說,土質還有些發沙,只能種紅薯,又怕這好容易開出來的荒只種上一茬紅薯有些浪費,便春秋兩季都種紅薯,只是這樣一來地力不夠,紅薯長得也不夠大。
不過紅薯是不怎麼需要管理的農作,也不易生蟲害,只要不遇到大旱,多都能收上來點,且紅薯苗都是自己發的,幾乎可以說是零本,地空著也是空著,就能收多算多,都算是多得的。
也因為這個,平日里這力大部分都放在剩下的那四畝田地上頭。
家里頭人多,口糧需要的也多,除了冬種的麥子,這四畝地種的都是相對高產的棒子,今年也因為風調雨順的緣故,此時的棒子苗長的十分茁壯。
蘇木藍到了地里沒停歇,順著一隴一隴的棒子,將棒子間隙里長的茂盛的草都給薅了個干干凈凈。
白水柳四個人也挨個鉆進了棒子地頭開始干活。
天氣涼快,這會兒出來干活的人不,地跟地都是挨著的,街坊四鄰的,當然瞧見了這會兒領著白水柳四人干活的蘇木藍。
“那……是白石堂家的?”有人驚詫的了眼睛。
旁邊人抬了頭也跟著看了看,“還真是,這到是稀罕了,這蘇氏天在家懶著,地里頭的活從前都是水柳來做的,這回竟是下地干活了,也不知道這日頭是從西邊出來了,還是這人轉了兒了。”
“還真不好說,晌午我去喊我家柱子回來吃飯,路過家的時候,看著領著孩子在院子里頭吃饸烙面呢,連米豆碗里頭的饸烙都是滿的呢。”
“嗬,這從前四個孩子就沒吃飽過得時候,碗里頭說是米湯,可只有湯,半粒米都看不著的,這回蘇氏這麼大方,還真是跟嫂子說的,轉了兒?”
“轉啥兒啊,狗改不了吃屎的玩意兒,還指能變個好人?”尖酸刻薄的聲音響起,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屑。
兩個閑聊的婦人回頭,看向張氏,語氣不冷不熱,“他嬸子,話也不能這麼說,這人也是會變的,要是真變好了,也算是一件好事。”
若說蘇木藍因為苛待而被人厭惡,那這個平日里喜歡在村子里頭嚼舌的張氏同樣讓人不喜。
張氏當沒看出來兩個人的冷淡,撇了撇角,“這賤蹄子,在這兒做戲呢,你們要是不信,就睜眼瞧瞧就是。”
說著話的,張氏就大步走到了蘇木藍家的地頭,叉著腰吆喝起來,“白石堂家的,你在這兒干啥呢?”
李謙重生了。另外一個時空的1995年。在這裡,他當然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但成功是什麼? 錢麼?或者,名氣?地位?榮耀? 都是,但不全是。 有了那回眸的淺淺一笑,那牽手的剎那溫暖,那入懷的淡淡體香; 這人生,才稱得上完美。
——姑娘,清穿嗎?要命的那種? 自從穿到了喪權辱國的晚清,林玉嬋萬念俱灰,只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 茍著。 能多活一集是一集。 就算是地獄難度,也要殺出一條血路。 直到她發現,在骯臟腐壞的地獄深處,也有人靜靜地執燭,亮著不滅的光。 ---------- ※開局地獄模式,不過別怕,蹲得深才跳得高~~ ※有男主 ※男主沒辮子 ※更多完結文戳作者專欄 *南方赤火* ※說明一下,本文原名《大清要完》,并不是女主單純賺錢升級的爽文,而是她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晚清社會,生存奮斗掙扎自強的全方位故事。只想看主角賺錢劇情可以根據章節提要選擇訂閱,mua~ [參賽理由]主角穿越晚清社會,順應第二次工業革命和洋務運動的潮流,引進西方科技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為社會擺脫愚昧、擁抱新思潮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有點技能的拽巴女 × 一個總想證明自己不是只適合吃祖蔭的兇巴男~ ****** 燕京蘇家的大姑娘從田莊養完病回府後,似乎跟從前不一樣了,她不僅令頑劣反叛的親弟弟對其俯首貼耳,還使得京城赫赫有名的紈絝秦三爺甘心為其鞍前馬後地跑腿。 與此同時在鎖器一行具有霸主地位的蘇家卻正面臨發家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京城突然間冒出一位號稱“鬼手”的製鎖高手,傳說制出的鎖器比蘇家的鎖具更加複雜精密,已令城中大戶不惜千金上門求鎖,名氣已經直逼當年蘇家的開山祖師爺! 東林衛鎮撫使韓陌有個從小與皇帝同吃同住的父親,打小就在京城橫著走,傳說他插手的事情,說好要在三更辦,就決不留人到五更,朝野上下莫不談“韓”色變。 但韓大人最近也霉運纏身,自從被個丫頭片子害得當街摔了個嘴啃泥,他丟臉丟大發了,還被反扣了一頂構陷朝臣的帽子。所以當再次遇上那臭丫頭時,他怎麼捨得不給她點顏色瞧瞧呢? 只是當他得償所願之後,前去拜請那位名噪京師、但經三請三顧才終於肯施捨一面的“鬼手”出山相助辦案之時,面紗下露出來的那半張臉,看起來怎麼有點眼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