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平縣城東謝郎巷中,聶家後院,聶家昌正與妻子秦氏商議正事。
他道:“我看過外甥兒帶來的兩個僕從了。那老張往年來過咱們家幾遭,是顧家的家生子,倒還罷了,他老婆娘家卻是顧家長房的人,不大可靠。外甥兒曾提過,家通共就三個僕從,老張管趕車和做活,他老婆是廚娘,除此之外,只剩一位趙嬤嬤,是老太太的陪房,年紀一大把了,幹不了什麼活。外甥兒在家裡,竟是連個侍候的人都沒有,這回出來帶了兩個人,還要從別的族人家裡借人侍候祖母,這怎麼行?!咱們家論門第遠不如顧家,這幾年也不如先前寬裕了,但小書還有兩個大丫頭、四個小丫頭侍候呢,做活的婆子也有幾個,出門時跟車的至有四五個人。外甥兒卻這般可憐,我做舅舅的看了也不忍心。”
秦氏嘆道:“這有什麼法子?我白日裡悄悄問了家裡的形,才知道家的祖產都族裡收回去了,連宅子也分了一小半給別的族人,祖孫倆不過是靠著兩個陪嫁莊子上的息過活,只好削減家中人手。雖說族裡會發錢糧,衙門還會送誥命俸祿過來,但們倆無依無靠的,那點銀錢能頂什麼用?能不能按時送到還是兩說。外甥兒這回過來,老爺興許沒留意到,我卻發現了,的子是去年時興過的款,裳卻是用小姑的服改小了的。所幸料子好,又有八新,倒不顯眼。只是我看在眼裡,心裡著實難。家原來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咱們早該打發人去看外甥兒的!”
聶家昌冷哼一聲:“都是顧家老太太固執!若不是攔著,我早就見到孩子了!還說會好好教養孩子,不用我們心,就是這樣養孩子的!”他早窩了一肚子火。
秦氏只得聲勸道:“老爺跟我說說就罷了,當著外甥兒的面,可千萬一個字都別出來,不然孩子聽了,心裡會難過。其實顧老太太也是無奈,家沒了男丁,族裡要收回祖產,也是規矩,不過是怕將來孩子出嫁了,祖產會便宜了外人罷了。我只是不明白,老太太爲什麼不在族中選個嗣子?將來有人送終,香火得繼,外甥兒出嫁了,也有個依靠。”
聶家昌搖搖頭:“這件事你千萬別提,當年我也是提過的,被老太太罵了回來,說若不是妹妹,他家也不會絕嗣。我雖然生氣,但現在想想,也覺得實在可惜……”
夫妻倆嘆一番,聶家昌才道:“我告訴你這件事,就是想跟你商量,送一個能幹的丫頭給外甥兒使。一來,外甥兒在家裡可以添個幫手,也有人照料食起居;二來,咱們給的丫頭,自然是向著外甥兒的,若是孩子了委屈,丫頭捎了信回來,咱們就知道了,也好及時爲孩子做主,你覺得如何?”
秦氏想了想,點頭道:“老爺說得有理,既這麼著,就從我的丫頭裡挑吧?”
“我倒是看著阿櫻好。”聶家昌道,“你的丫頭都是你細心調教出來的,平日裡管家正得用,小書邊的大丫頭,年紀都不小了,做不了陪嫁,陪房的家人你又已經挑好。這阿櫻阿桃兩個,將來是不會跟著小書出門子的,不如勻一個給外甥兒。其中阿櫻是咱們家的家生子兒,阿桃是外頭買來的,不如阿櫻可靠。”
秦氏有些遲疑:“那小書怎麼辦?阿櫻管著小書的飲食和四季裳,一向是得用的,阿桃一個人如何做得了這麼多事?要不……從珩兒那裡挑一個?他屋裡有四個大的,我瞧著海棠就不錯,細心穩重,又比阿櫻老些。”
聶家昌搖搖頭:“咱們兒子還要照看呢,難得這海棠是個老實的,事公正,又能得住底下人,我還想著日後讓給兒子做管家呢,沒了,兒子屋裡真不知道會變什麼樣子!”
秦氏猶豫再三,點了頭:“那就阿櫻吧,小書邊的小丫頭裡,佳蔓、名兒兩個也有十三歲了,我瞧著還算伶俐,就選一個提上來好了。”
“這些事你看著辦就好。”聶家昌目標達,舒心地給自己倒了杯茶,“小書年紀也不小了,再過兩三年就該說親了,也當學些管家的事,免得還象個孩子似的,天天就知道吃喝玩耍。文怡比小幾個月,倒比還穩重呢。”
秦氏聞言抿笑道:“老爺還說我?平日我要管教孩子,是誰攔在頭裡?又是誰說,孩子還小,不必拘得太了?”
聶家昌咳了兩聲,低頭喝茶。秦氏暗暗笑了一會兒,才道:“外甥兒的子雖穩重,卻太安靜了些,想來平日在家中也見人。明兒親戚們過來了,我小書帶著跟其他姐妹們見見,一玩耍纔好呢。”
聶家昌點點頭,猶豫了一會兒,爲難地道:“那年提過的……珩兒跟文怡的親事……你看如何?”
秦氏慢慢收了笑容,低頭沉默半晌,方纔道:“老爺先前不是說……斯雅不錯麼?”
聶家昌咳了聲:“你的親侄兒,自然是不錯的,只是文怡那孩子……我實在不放心,若是能落在咱們家,就近看著,倒還放心些。”
秦氏沒吭聲。秦斯雅是弟弟的長,今年虛歲十三,無論才貌都與兒子相配,兩個孩子相得也好,早有心親上加親,但丈夫對外甥兒的看重,也是心知肚明,便是再不願意,也不好說出口。
“父親,母親。”門外傳來聶珩的聲音,夫妻倆吃了一驚,秦氏忙起開門,將兒子拉了進來,仔細查看他上穿的裳,責備道:“夜深重,不是早你晚上別出屋子麼?!有什麼話,不能明天再說?!”言罷轉尋了件裳給他披上。
聶珩微笑著安住母親,扶到桌邊坐下,方纔正道:“父親,母親,兒子願意將顧表妹當親妹妹一般護,還請二老全。”
聶家昌一聽,便知道夫妻倆方纔的話已經兒子聽見了,心下有些不悅:“你顧表妹有什麼不好?!你嫌?!”
聶珩忙道:“顧表妹都好,只是……年紀還小,又長得瘦弱,兒子見了,只覺得心生憐惜,盼著能平安喜樂,婚姻之事,卻是從未想起。”
聶家昌也知道這表兄妹倆年紀相差太大,只是他覺得兒子很好,外甥兒也很好,年紀差上幾歲,又有什麼要?便不以爲然:“你顧表妹如今年紀是小些,但因你生得弱,大夫說不該早娶。等到你及冠,也到出嫁的年紀了,哪裡還小?!如今不過是先說定罷了!難不你心裡其實是念著你秦表妹,所以不願意娶顧表妹?!”
秦氏忙勸他:“老爺這話說得不妥,孩子們都是知禮的,怎會有這樣的念頭?!”聶家昌也知道自己失言,沉著臉不說話。
聶珩低頭道:“不論是秦表妹,還是顧表妹,在兒子心裡,都象是妹妹似的……兒子一日未養好,都不敢說娶妻的事,生怕……日後連累了表妹們……”
秦氏眼圈一紅,哭道:“你這是什麼話?!年紀輕輕的,怎能有這樣的念頭?!”聶家昌更是憋紅了臉,想要破口大罵兒子一頓,但見他面蒼白,形單薄,又心痛不已,最後只罵了一句:“你在胡言語些什麼?!”
聶珩勉強笑了笑,跪下道:“是兒子失言了,請父親母親莫怪。其實……不論是哪位表妹,都是好姑娘,只是現下說這個也太早了,興許表妹們會有更好的姻緣呢?這種事……原不由咱們家做主。”
聶家昌臉稍緩和了些,將兒子拉起來,沉道:“再不許說這樣的話了!前些天爲父尋來的方子,你可吃過了?”
聶珩乖乖點頭:“方纔海棠侍候兒子吃過了,兒子吃著,倒覺得晚上安穩些,只是那藥子味道古怪,兒子不習慣得很。”
秦氏忙道:“怎的不早說?才從外頭買了些果脯,甜滋滋的,原是爲了明兒待客用,我人送些給你,只是記得睡前漱口。”
聶珩順從地點了頭,又笑道:“方纔聽到父親和母親說起給顧表妹送丫頭的事,單送阿櫻一個有點了,我那裡的人多,事又,不如再添一個吧?只是送了表妹丫頭,每月工錢仍舊從咱們家出纔好,不然,以表妹家裡的形,多了這一筆花費,反倒給顧家添麻煩了。派人送工錢去的時候,也好順便打聽顧表妹的形。若是顧家短了什麼裳吃食之類的,母親以長輩的名義給表妹送些去,顧家老太太也不好說什麼的。”
秦氏忙點頭:“這話有理,就這麼辦!還有補藥,也要送些。瞧那孩子單薄什麼樣了!”
聶家昌仍舊沉著臉:“這些事我跟你母親會辦好,你些心,看書,得了空閒,陪你母親妹妹說說閒話,或是到花園裡散散步都使得的。你這個病遲遲不能好,就是從思慮過甚上來!”
聶珩低頭微笑著,秦氏怕丈夫再罵兒子,忙拉了兒子到一邊坐下,細細問他這幾天的病如何,夜裡醒了幾回,早上幾點起來,吃的哪樣東西好克化,哪樣東西不吃……零零碎碎,聶家昌聽著,無奈地搖了搖頭,隨手拿起一本醫書翻著,心裡卻生出一影。
兒子說的話,雖人傷心,卻也是實……
次日七月初四,正是聶家昌四十三壽辰,因不是整壽,聶家不曾大肆辦,只是在前院擺上四桌酒,又在院擺了兩桌,請了幾家來往較多的親戚好友來吃席。
聶家昌親自帶著兒子在前門迎客。不知是不是因爲吃的藥管用,或是前一天晚上睡得香,聶珩今天的神極好,臉也帶了幾分紅潤,襯得整個人越發清俊。來客見了,都忍不住誇上幾句,笑稱聶家昌有個俊俏兒子。
文怡留在後院,跟表姐書在一起。因是客,並不曾擔起什麼迎客的職責,看到舅母與表姐招呼客人的忙碌模樣,心裡雖有幾分不安,卻也不敢多。
帶到平的行李,早隨壞掉的馬車一同到了聶家,只是裳多數沾了塵土,洗了來不及幹,因此現在上穿的,是表姐書未穿過的一套新裳。紅的衫子,淡黃的百褶,襯著細白的,越發可人。來做客的堂客們都紛紛打聽是哪家的姑娘,得知是聶家外甥兒,出自百年族顧氏,都嘆道:“原來是他家?怪道這通的氣派,一瞧就知道必定出不凡。”
文怡紅著臉與們一一見禮,又得了一番稱讚,表禮更是堆滿了阿櫻滿懷——今日一早,舅母秦氏就將阿櫻指過來侍候起居,換下了原本的小丫頭。文怡心下惴惴的,小聲讓阿櫻將自己帶來的荷包等取來,送給客人中幾位未出閣的孩兒,充作見面禮。
秦氏生怕別人小看了文怡似的,特地將連夜趕工所制的壽禮指給衆人看。那原是盧老夫人備下的一隻玉珠串的枕頭,還有幾幅好料子,都是文怡家裡收藏多年的東西,爲了不失禮,盧老夫人才忍痛舍了的,卻因爲中途遇匪,玉枕上串連珠子的線斷了,玉珠散落下來。文怡便栽下一塊料子,在上頭繡上壽字紋樣,並將玉珠一顆顆釘上去,再在周邊繡上花草祥雲,只當是一塊繡屏。早上送給舅舅時,聶家夫妻都稱讚不已,但又責備不該費心勞神。心裡只覺得安心,沒想到舅母卻在來客前提起這件事,惹得衆人注目,不由得紅了臉。
來客中有一位十二三歲的,是秦氏侄,名喚斯雅,看到文怡的模樣,微笑道:“顧妹妹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以你的年紀,這樣的紅功夫,真真比咱們強得多了!我纔要不好意思呢,今年過了大半年,我一隻荷包都沒繡完。”
書抿笑道:“秦表姐,這種話,你也好意思說?平日裡人人都說我不如你聰明,可我上個月,就做了兩個荷包了!”
別人都笑道:“這五十步笑百步,一個月做兩個荷包,難道還是能幹人不?!”
衆人笑一團,又欣賞起文怡的繡屏,讚歎了一番。太太們說起了閒話,書悄悄拉了文怡和秦斯雅,到室坐下吃茶。文怡聽說秦斯雅之父是城中方誌名家,平、平兩地方誌,都是他所作,佩服不已,忙向打聽些兩地的風土人、人文秩事、各鄉出產。秦斯雅有問必答,小小年紀,竟然十分博學,文怡心下歎服,不由得生出親近之心。
正說得興起,前院有人來向秦氏稟報:“太太,老爺說,前頭來了一位客人,是爺的同窗,說是昨日救了表小姐的。老爺讓太太帶著表小姐到前頭致謝呢!”
文怡在裡間聽見,愣了愣,猛地站起來。
章節報錯
她曾是名動京城的天之驕女,卻因一道陰險謀算的聖旨跌入深淵,從此低如塵埃。 當所有人都疏遠她、嘲笑她、欺辱她,只有曾經的竹馬對她深情不改。 她滿懷希望,卻不想新婚之夜,合巹酒變軟筋散,婚書也變休書,而她顏莞卿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竹馬與庶妹在紅羅帳中。 只因庶妹的一句:「軍中甚是缺少如姐姐這般美貌的女子,不若讓姐姐頂了去,也好讓姐姐為朝廷盡一片綿薄之力。」他便不顧往昔情義竟是將她送入軍中為妓,被活生生踐踏致死。 含恨而終,重生歸來,她步步為營,謀算人心,親手將一個個害過她至親之人的人送入地獄。 一場宮宴,她盡顯鋒芒,竟將鄰國選手辯得氣吐血,驚才絕艷,不想竟招了狼的惦記。 這狼不僅偷入她深閨,更誓要偷得她的心,一場狼與羊的追逐由此開始。 片段: 親衛一臉慌張稟告:「王爺大事不好了,聽說顏姑娘要和親南夷。」 某王爺聞言淡然道:「即刻修書皇上,南夷這些年越來越不像話,本王要揮兵南下,為皇上開闊疆土。」 親衛嚇的一臉懵逼。 某王爺卻深沉道:「以防本王戰死沙場,恐後繼無人,本王也該和顏姑娘成親了。」 親衛一臉汗,自家王爺武藝高強,智慧過人,有著戰神之喻,怎麼這說瞎話的本事差點連他都被忽悠過去了?
武安侯府的嫡長女聞萱重生後第一件事,就是對前來提親的鎮北王府女官說出退婚二字,為此她不惜給自己編排上剋夫的名聲。但她冇料到的是,前世時待她冷若冰霜的夫君也重生了。鎮北世子裴璋重生後第一件事,就是萬裡迢迢從北疆趕來華京,親自來迎娶她。聽說老婆要退婚,還被渣男覬覦賤女算計,裴世子冷笑一聲,手持長劍站在武安侯府大門外,“我這把劍,專斬人渣的項上人頭。”“世子爺,請冷靜,聞大姑娘說她有剋夫命。”“算命先生說本世子命數過硬,就缺一個能克我的老婆。”……最後,聞萱鳳冠霞帔,再一次坐上鎮北王府的喜轎。洞房花燭夜,他掀開她的紅蓋頭,將她擁入懷中,“阿萱,從此之後我們再不分離。”二次成婚,兩世情緣,終成眷屬。各位書友要是覺得《二嫁世子》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
演技爆表的影後穿成棄妃,睜眼便見渣男白蓮相親相愛,爭先恐後的炫演技。撕還是不撕?把渣男從小狐貍精手裏搶回來,還是扔遠點?這開場簡直是送分題!比豆腐渣還渣的玩意兒,要來做啥?雲卿一邊苦肉計,一邊內心戲,隻想順利拿了和離書遠走高飛。然而……人有意外,馬有失蹄……雲卿酥手捏帕:小叔,妾身已心如止水,越矩的話莫要再講。司徒煦挑眉:五兩銀子嘮一炷香。雲卿一拍大腿,拿了一捆香回來:嘮,可勁嘮!
父為安國公,母為端敏長公主,還有一個身為皇帝的親舅舅,姜昭一出生就被封為明月郡主,備受恩寵,可上輩子的她因為病痛所擾選擇早早結束了生命。重生歸來,依舊是病痛纏身,但姜昭決定先嘗一嘗男歡女愛的滋味再尋死。想了想,她將目光投向了寄居在府中的遠房表兄陸照身上。陸照風姿卓絕、皎如玉樹,上輩子卻被早有情夫的堂妹下藥設計,姜昭匆匆趕過去,正好撞見面色酡紅的陸表兄……——陸照從一個寄人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