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小金枝 第 2 章(她想要這馬奴死,就在今日...)

《小金枝》第 2 章(她想要這馬奴死,就在今日...)

第二章

初春三月,草長鶯飛。

窗外經過一冬凜冽寒風的海棠枯木,枝頭冒出一簇綠的新芽,銜泥的新燕飛檐下,發出清脆嘰喳的鳴啼聲。

秋娘從前院走來,穿過重重回廊至門外,看著飛檐下筑巢的鳥兒,皺眉,“鳥兒怎麼在這筑巢,吵著公主怎麼辦,去,找人來將這鳥巢挪走。”

“是。”

秋娘掀簾進屋。

明鸞臥在明凈窗前的塌上,著檐下筑巢的鳥兒微微出神。

見塌上小憩的明鸞已醒,秋娘取過一側小榻上的外披上,“雖已春,但早晚寒涼,公主擔心著涼。”

“秋娘?”

“公主怎麼了?”

“你去哪了?”

秋娘替整理著襟,回稟道:“剛才陳尚儀奉長公主之命前來取公主這幾日抄寫的經文,我已將經文了,公主可要一同去長公主府?”

“經文?”明鸞怔怔著秋娘,神恍惚。

見明鸞魂不守舍,秋娘誤以為公主是擔憂長公主問罪,遂寬道:“公主不必擔憂,昨日奴婢已仿造公主筆跡將經文抄寫完了,長公主一向疼您,就算看出來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公主還是聽奴一句勸,長公主也是為了您好,您看那史不順眼告訴奴一聲,奴婢幫您教訓他便是,公主何必當街鞭笞他,臟了自己的手。”

史,經文,當街鞭笞?

明鸞轉頭看向窗外,檐下筑巢的兩只鳥兒振翅高飛,繞著枯木復蘇的海棠盤旋嬉鬧一陣后,落在明凈的窗臺上,金溫暖的照得滿室窗明幾凈。

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

這兒是公主府的舊居,可公主府已有許久不曾踏

自己為何突然出現在這?

Advertisement

難道是在做夢嗎?

明鸞鬼使神差般地出了手,鳥兒從窗臺跳躍到手心,尖銳的喙啄在手心,翻來覆去找著吃食,明鸞吃痛收回手,鳥兒驚,展翅撲哧一聲飛回廊下。

“公主小心!”

“我沒事。”手心的疼痛傳來,明鸞反而笑了。

原來不是夢。

回來了。

從那個不見天日的后宮,回到了的公主府,回到了建元十六年。

建元十六年,史臺史上書,斥責長公主行事放浪,事不端,在家豢養男寵,有損皇室威嚴,之后一日,明鸞當街鞭笞那名史,使其面掃地,可不曾想史再次告上圣聽。

明鸞本以為長姐會護著,卻不曾想讓閉門思過抄寫經文,滿腹委屈,一月不曾登門長公主府。

彼時不經事,不懂長姐的苦心,如今千帆過盡,方才明白長姐子,與那些名正言順擁有繼承權的皇子相爭,境何其艱難。

想到曾經發生的一切,明鸞悔恨莫及,抱著秋娘,痛哭出聲。

好悔,悔恨當初沒聽長姐的話,引狼室,將馬場一個份卑微,人欺凌的馬奴,親自培養了狼子野心的叛臣!

長姐曾經說過,此人低賤而不卑,得勢而不,遭難而不怨,心機深重,天生反骨,有不臣之心,來日必大患,但卻覺得這人雖然衫襤褸地跪著,眉眼間卻毫無卑微懼,比所有站著的人還要順眼。

想這樣的人若是在馬場了此殘生實在暴殄天,所以救他出馬場,為他奴籍,為他請名師,讓他建功立業,能有一番作為,從未想過讓他報答自己,可最后呢?

記得自己嫁去潁川郡的那日,謝長珺于邊關快馬趕回都城,父皇駕崩,謝長珺繼位后日夜兼程趕去潁川郡,不僅殺了的夫君,還將強行虜回都城囚在后宮,日夜欺辱。

Advertisement

到最后,連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或許是病死,顛簸勞累多日切急火攻心,又或許是被毒死的,新帝繼位,前朝后宮多雙眼睛盯著,想死的人多不勝數。

幸好。

幸好又回來了。

“公主這是怎麼了?”秋娘一時間慌了,不停安著明鸞抖的后背,陪伴公主十余年,從未見過公主有如此委屈的時候。

近日發生的事秋娘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思來想去也只有公主足反省這件事。

好好安一二,只見明鸞自己去眼角的淚痕,“秋娘,我沒事。”

“公主若是覺得心煩悶,奴婢陪公主出去散散心可好?陳尚儀說長公主屬地進貢了一匹千里良駒,就養在馬場,說是給公主留著的,公主可要去看看?”

見明鸞仍不言語,秋娘繼續勸道:“陳尚儀說這是長公主親自下令命人快馬加鞭從屬地送來的,可見長公主從未怪罪過您,責罰您不過是為了搪塞那些史言罷了,您可千萬別放在心上。”

明鸞記得上輩子自己只顧著和長姐生悶氣,閉門不出,長公主送來的如流水般的稀奇看都沒看一眼,雖然之后關系破冰,但到底生了嫌隙,以至于后來不解長姐為何如此醉心權勢,屢屢與唱反調,傷了長姐的心。

強忍住心頭的百集,朝秋娘微微一笑,“我自然明白長姐的苦心,秋娘,你放心,我不會與長姐生出嫌隙的,我知道該怎麼做,替我梳洗換裝吧,我要去馬場看看長姐送與我的那匹良駒。”

見公主眉心舒展,秋娘心中的巨石終于落了地,笑道:“奴婢為公主梳妝。”

明鸞坐在明鏡前,看著鏡中尚且稚的自己,這時候的自己不過十五歲,格外喜華服,金釵玉飾,自前世長公主離世后,已經很久沒有打扮得如此驕奢富貴。

Advertisement

換上騎勁裝,明鸞過門廊,檐下鳥巢中的鳥兒撲哧著翅膀,越過眾人,從廊下飛出。

明鸞仰頭注視著那只鳥兒越過屋檐,越飛越高,“鳥兒喜歡我的屋子,就讓它住在那吧。”

秋娘聞言低聲道:“是。”

馬場一直以來是為皇室宗親、達貴胄訓馬的所在。

明鸞與長公主明昭乃一母同胞,長公主繼承了皇后的睿智與陛下的文弱,而明鸞卻繼承了皇后的英勇與陛下的秉

明鸞三歲時被明帝抱上了馬背,從此便馬場的常客,養了數匹好馬。

陛下更是從馬監撥出幾人,專門為公主訓馬。

剛至馬場門口,馬場的監馬便已在門口候著,見著公主帶著一干親衛馬而來,連忙迎了上來。

“微臣馮時見過公主。”

明鸞坐于馬背上看著馬場的大門,手中馬鞭有一搭沒一搭地甩在自己的羊皮小靴上,俯在馬鞍上看著眼前這個矮瘦的吏,懶洋洋問道:“聽聞我長姐給我從屬地送了一匹汗寶馬過來,可有此事?”

“啟稟公主,確有其事。”

“怎麼不早些去公主府稟報給我?馮大人,你這監馬是不是不想干了?”

馮時滿頭是汗,他剛上任不久,早聽聞七公主任誕張揚,不好伺候,馬場又是七公主常來之所,上一任監馬還是被七公主一馬鞭一馬鞭地得渾,人在場混口飯吃,他唯恐得罪了七公主,落得個前任監馬的下場。

馮時不敢抬頭,絞盡腦想著萬全之策,“啟稟公主,長公主送來的那匹汗寶馬乃是良駒,還未被馴服,微臣想將千里馬馴服后再去公主府稟報此事。”

“這都好幾日了還沒馴服?馮大人這馬場連個馴馬之人都沒有嗎?還是說,馮大人不把本公主和長公主的事放在心上?”

Advertisement

明鸞最恨這種尸位素餐之人,上輩子秋獵,的汗寶馬突然發狂,險些從馬上摔下,后來詳查,是有人在汗寶馬的馬蹄上做了手腳,當時的監馬就是眼前這人。

“公主明鑒,微臣絕無此意!”

“那就是馮大人在其位不謀其事?”

“微臣不敢!”

眼看監馬戰戰,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話,明鸞嗤笑一聲,躍下馬背朝里走去。

馬場占地甚廣,豢養了無數匹良駒烈馬,這馬場的人降服烈馬的能力著實不錯,時常有家子弟將自己府中無法馴服的烈馬送來馬場,不消幾日,駿馬必然溫順無比。

剛踏馬場,明鸞便聽到駿馬嘶鳴以及夾雜著怒火的訓斥聲,循聲去,遠遠瞧見馬場中央一男子騎在一棕駿馬上,側圍著好些奴仆,正你一言我一語地溫聲勸著。

“我的世子爺,您快下來吧,這馬兒野未除,您千萬握韁繩仔細摔著!”

“是啊世子,您先下來,咱們找一匹溫馴些的馬兒,慢慢來,今日師傅不都說了嗎,您的騎大有進步,千萬不能之過急,若是摔了,可是要在床上躺好些天的,您想想看,這好些天不能學騎,不是耽誤工夫嘛。”

這話似是說了馬背上的男子,他一鞭向一側的仆從,窩火道:“算了算了,下馬下馬!”

“好好好!這就伺候世子下馬!”

圍在烈馬四周的奴仆朝四周散了散,明鸞這才發現馬下竟一直跪伏著一男子充當腳凳,離得太遠看不清幾人模樣,只約聽見那兒傳來奴仆的呵斥聲:“狗奴才!還不好好跪好,若是摔著世子,你有幾個腦袋夠砍!”

奴仆小心伺候著世子踩上男人的后背,下了馬。

連下馬背都得由人伺候,明鸞都不用問,全都城只此一人,定安王世子,李冀。

大周建國二百余年,十八年前的八王之,皇室宗親除卻當今陛下,死得只剩定安王一脈,彼時定安王擁兵自重,卻并無奪位稱帝的想法,起兵后歸順于明帝,一生殺伐果斷,雄才武略無人能比,可膝下唯一的脈卻是個連下馬都要由人伺候的蠢材。

不僅僅是騎,就連文學,武,都平庸于常人。

可惜定安王英明神武,這一脈從此后繼無人。

下馬的李冀心中窩火,狠狠踹了那腳凳一腳瀉火,剛準備離開馬場,一眼便瞧見了明鸞,心中的火氣瞬間消散,心下歡愉,連忙讓側的仆從給他整理裳,領著一群人朝走來。

“表妹安好。”

明鸞看都不曾看他一眼,邊走邊敷衍道:“表哥好。”

李冀在一側獻著殷勤,“表妹今日來馬場,可是為了長公主送與表妹的那匹汗寶馬?”

明鸞不和他多說,只懶懶應了一句。

“那我今日可要大飽眼福了,表妹在馬上的英姿可不是誰人都能輕易看的。”

明鸞微微一笑,“算你有眼。”

監馬將汗寶馬牽了出來。

馬來自北戎,格強健高大,發亮的鬢搭在后背,高昂著脖子原地踏著馬蹄,威風凜凜,一如從前。

前世明鸞好不容易馴服了它,秋獵時本想拔得頭籌,卻差點從馬背上跌落。

明鸞著汗寶馬順發,手握韁繩利落上馬,不等所有人反應過來,手中金纏繞的馬鞭甩上馬背,汗寶馬吃痛,嘶鳴一聲朝前奔去。

“駕!”

監馬與李冀一干人等在后面急的大喊:“公主!這汗寶馬還未馴服!公主擔心啊!”

明鸞聽不見這些,著自由的風迎面而來,袍被吹得獵獵作響,沉寂的心越跳越快,前世種種在揚鞭奔馳中被拋之腦后,膛心跳劇烈跳著,忍不住大出聲。

還活著!還活著!

母后還未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阿姐也還未陷困境死在去往封地的前夕,現在的還是長安城中最逍遙快活的王

還有機會讓一切發生過的事不再發生!哪怕付出所有的一切,也在所不惜。

疾馳在馬場中的汗馬突然仰頭一聲哀鳴,馬蹄失控跳躍起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