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帶著嫁妝穿六零 第25章 第 25 章

《帶著嫁妝穿六零》第25章 第 25 章

 著良心說,穆家村因為距離縣城近,村民平時又能去山上采藥多能補點家用,雖然是鄉下地方,日子其實過的不錯。

 就看穆家村的房子,去年最后一家茅草房都換了泥瓦房。

 住泥瓦房的人家還是因為家里孩子多,力大,用錢的地方多,沒法子。家里稍微好過一些的,就算全家勒腰帶,也愿意換磚瓦房這樣牢固的房子,都是幾年前那場恐怖的山洪把人膽子嚇破了。

 搬進磚瓦房,泥瓦房空出來堆放木柴和雜,如今分給知青們住的就是一閑置的泥瓦房。

 第一天來,六個知青適應的都還不錯,住的地方雖然差了點,但是寬敞。

 這個時候每家每戶人口都多,絕大部分人家里住房都很張,現在他們六個人還能每人分到單獨的小房間,已經非常不錯了。

 他們跟大隊上借了糧食,劉紅英他們四個姑娘在廚房做飯。

 楊雪濃不會燒柴火灶,搞得廚房里都是白煙,嗆得大家伙兒跑出去氣。許真真很有做飯的熱,拿著菜刀切紅薯,磨磨蹭蹭半天沒切好一

 “楊雪濃,許真真,你們去鋪床,做飯我和潘薇來。”劉紅英接手做飯,潘薇打下手。

 “好。”

 潘薇跟劉紅英一邊做飯一邊聊天,“他們倆一看就是在家沒干過活的,他們來下鄉,是給人幫忙來的,還是添來的?”

 劉紅英笑道,“許真真可真舍得,今兒一見面就給村里小孩兒大白兔。”

 “們倆跟我們可不一樣,們還有人關心死活,就算下鄉手里肯定也不缺錢和票,不干活買著吃也能過好日子。”

 劉紅英不這樣看,“這才來,往后慢慢看吧,要是十年八年家里還給錢養著們,我就服氣。”

Advertisement

 劉紅英和潘薇兩人氣場相合,主要原因是兩人在家里都不好過。努力讀到高中畢業找不到工作,哥哥們要結婚沒房間,天天在家氣。比起隨便找個人嫁了,還不如自己自覺點走。

 “咱們下鄉不是給了補嘛,我爸媽想我把錢留在家里給我哥哥娶媳婦兒,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錢還是留在自己手里穩當。”

 劉紅英笑著跟潘薇說,“巧了,我也這樣想。”

 家里是回不去了,兩人相視一笑,互相給對方打氣,一定要在這里好好過日子。

 和潘薇、劉紅英兩個人相反,楊雪濃和許真真兩個好家庭出的姑娘,笨手笨腳地鋪好床,又拍了拍床鋪,下面墊的稻草沙沙作響。

 “這個床暖和嗎?”

 “肯定沒有咱們北方的炕暖和,不過這里也沒有北方冷,應該能過。”

 許真真惜地的手風琴,“雪濃,我以后教村里孩子唱歌好不好?”

 “你教他們唱歌,我就教他們跳舞。我媽是文工團的,我從小學跳舞。”

 說到兩人興趣的事,打開了話匣子,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直到劉紅英們倆出來吃飯。

 兩個男知青趙旭和范震業回來了,六個人坐下,一邊吃飯一邊做計劃。

 “這個時候已經臘月了,正是農閑的時候,沒什麼活兒。我剛才去找村長打聽,村長說明天人帶我們上山打柴火,以后做飯燒水什麼的柴火要我們自己解決。”

 “村里借給我們的糧食以后會從我們口糧里扣出來。”

 范震有些慶幸,“許真真,多虧你爸媽知道的多,咱們跟著你選了這個地方,這個村富裕的。”

 趙旭補充,“關鍵是離縣城近,想買個什麼也方便。”

Advertisement

 許真真得意地笑,“我爸爸有個戰友在芒山縣的療養院當醫生,聽說村里有個婦特別會熬湯,現在就在療養院上班。”

 劉紅英眼睛亮了,“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那說不準,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上喊著支援農村建設,能有更好的選擇,沒人愿意過苦日子。要是在城里能過得下去,除了楊雪濃和許真真這樣不知人間疾苦的人,沒人想來驗農村生活。

 不過,楊雪濃和許真真很快會到人間疾苦了,晚上房梁上打架吱吱的老鼠,讓兩個人一夜沒睡著。

 第二天早上楊雪濃頂著大大的黑眼圈出來,一副整夜沒睡的模樣。

 “我真怕老鼠從哪個地方掉到我床上。”

 許真真有氣無力地點點頭,“我也是!”

 “不行,我要找村長問問有沒有磚瓦房給我們住,不行的話,我們給錢租房也行。”

 劉紅英幾人雖然很同們,但還是覺得他們的想法不靠譜,“我們后頭那一家住的就是磚瓦房,五間屋子里住著一家三代十幾口人,怕是沒有房子租給你們。”

 潘薇提出建議,“我和李紅英一會兒去縣城買蚊帳,搭個蚊帳把床包起來會好些,你們跟我們一起去吧。”

 楊雪濃和許真真不聽他們的,一門心思想換房子。

 最后結果嘛,穆解放看們的眼神就像看二傻子,能有免費的房子住就很不錯了,還想住磚瓦房,怎麼不上天呢?

 兩人又跑去打聽誰家有空房子出租,只要是磚瓦房,價錢可以商量。

 不行,沒得商量,自己家都不夠住。

 許真真靠著昨天大白兔和村里小孩兒們建立起的關系,有個小孩兒跟們說,村里只有一家人房子有富余。

Advertisement

 “誰家?”許真真連忙問,“你告訴我,我就再給你兩塊糖。”

 “山上穆清家,家房子修的可大了,五間大房子,還有兩層樓。”

 “家多人住?”

 “爸媽,三個人呀。”

 “不對,還有容爺爺,四個人。”

 許真真和楊雪濃眼睛亮了,兩人趕一路打聽著去穆清家。穆清家很好找,山坡上就們一家人。

 許真真和楊雪濃爬上去,還沒走到院門口,聽到院子里傳來古琴的聲音。

 兩人對視一眼,許真真走上前敲門。

 今天家里只有一老一小兩個人,穆清在畫畫,容文博放下琴,親自去開門。

 “你們找誰?”

 “我們找……我們是昨天村里來的知青,想找你們租房子。”

 “抱歉,我們家的房子不出租。”說完容文博就要關門。

 “等等。”楊雪濃著急道,“我們聽說你們家房子寬敞人口又,就想租一間房。你們放心,我們絕不會打擾你們。”

 穆清坐在窗邊,他們的對話穆清聽的一清二楚。看來才過了一晚上,這兩個姑娘對鄉下生活就有了深切的

 對外人而言,容文博不是個好說話的人,三言兩語把人堵回去,就是兩個字,不租!

 楊雪濃和許真真兩個人還在車轱轆話來回說,什麼小姑娘不容易,以后會報答他們。

 “聽不懂我說的話是嗎?”

 容文博不怒而威,楊雪濃和許真真嚇得不敢說話。

 “你們走吧,別影響我家孩子學習。”

 大門砰的一聲在們面前關上,楊雪濃和許真真下意識往后退了一步。

 過了會兒,古琴獨的音重新響起,兩人默默回去知青點。

 見他們回來,劉紅英連忙問,“怎麼樣?”

Advertisement

 楊雪濃搖了搖頭,“沒人愿意出租。”

 “那你們跟我們去縣城嗎?”

 “去。”有個蚊帳總會好點。

 楊雪濃和許真真出去這段時間,幾人已經商量好了,油鹽醬醋他們一起湊錢買,楊雪濃和許真真也點頭加

 趙旭和范震他們也要去,“那咱們抓時間去,趕在中午的時候回來,下午上山砍柴。”

 穆清家。

 穆清今天畫的是荷花,汪汪一池水,兩三片蓮葉,一高一矮,一盛放一含苞待放的荷花,佇立在盈盈一水間。

 容文博拿著這張畫點評一番,最后總結,“我很滿意,蓋章吧!”

 “對了,記得題上日期!”

 穆清一邊拿自己的私印蓋章一邊說,“容爺爺,我現在畫的也不怎麼樣,你收集我的畫干什麼?”

 “哈哈哈,當然是記錄你的長!”

 穆清默默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符合天才這個名頭,一定要一次比一次畫的好,等自己以后名了,黑歷史才能一些。

 容文博隨意地撥弄琴弦,“我看你也不用等明年學下棋和彈琴,現在就可以學起來了。”

 “為什麼?離明年也沒多久了,半個月都等不得?”

 “不要如此拘泥嘛,來,我先教你什麼宮商角徵羽。”

 穆清沒有心學,現在腦子里一堆事

 容文博看出這個小丫頭想懶,“你現在跟我好好學,明天讓你休息一天。”

 “你爸不是說明天村里殺豬嗎?明天休息你正好去山下看他們分豬。”

 “還要分錢呢。”

 穆清捧著小臉蛋趴在桌子上,小人兒嘆氣,“來吧,學吧!”

 容文博出得意的笑,他就知道小家伙想出門玩兒了。

 于是,容文博又被穆清震住了,記好就這麼強嗎?說一次就記住了?不但腦子記住了,手指頭也記住了?

 這次到穆清出得意的笑容,“《秋風詞》是不是,簡單呀!”

 容文博暗自回憶,自己當年第一次學古琴,《秋風詞》這首曲譜自己背了多久,越想心頭越發難

 生氣,不教了!

 于是穆清解放了,下午睡醒午覺起來,跑去山下轉悠了一圈,那幾個知青上山砍柴去了。穆清去丫丫家,丫丫兄妹在家里敲板栗。

 “你家有沒有?明天村里分,我媽說明天做板栗紅燒。”

 “我家也有板栗,還沒來得及剝。”

 “我跟你說個小哦。”

 “什麼?”

 丫丫小聲說,“明天村里分,昨天來了幾個知青,大人們在吵架,有些人說要給他們分,有些人說他們今年又沒給咱們干活兒,一個公分都沒有,不分。”

 “最后結果呢?”

 “嘿嘿,我爸爸說,解放爺爺他們商量,給那幾個知青分一條棒子骨。”

 “什麼都沒做,一來就能分到骨頭,還能燉湯喝。”

 丫丫連忙點頭,“本來金桃嬸嬸想要大骨頭的,這下沒有了。”

 “沒事兒,又不止一頭豬,能分到的。”

 穆清對分興趣,他們家就爹一個人干活最多,公分肯定沒有那些家里勞力多的人分的多,估計也就是一兩斤。

 明天娘親要去上班,分到不知道做什麼好吃的,穆清慢悠悠地回家。

 穆清回到家,他爹回來了,挖回來一背篼藥材,今天收獲不錯。

 “趕在年前曬干賣了,過年給你買糖吃。”

 穆清小跑過去,“爸爸,今天有人來咱們家租房子。”

 “誰?”穆繼東一下反應過來,還能有誰,村里就那幾個外人。

 “咱們家不租房子。”

 “嗯,容爺爺給拒絕了。”

 “別管他們,那些城里來的知青手里有錢有票,日子比咱們好過多了。”

 據穆清觀察,倒也未必。不過,本來也不關的事

 第二天村里分,全村老小都去湊熱鬧,他們家今年還是要了一大塊兒里脊和一小塊兒五花

 分的大伯笑話穆繼東,“你閨都這麼大了,吃還只吃里脊啊?”

 眾人放聲大笑起來,紛紛說穆繼東疼閨

 穆清臉皮厚,站在那兒任憑人打量。今天娘親給穿了一嶄新的紅棉,里頭的棉花都是新的,做出來的棉顯得很蓬松,襯的那張白里紅的小臉兒特別好看。

 知青們對裳打扮這些很在意,前天見這個小丫頭穿著一裳,昨天去家,們看到坐在窗邊上穿的另一,今天又換了一新的,這家日子過的真好。

 這樣的人家不缺錢,不愿意租房子給他們是正常的,換們肯定也不愿意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