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小金枝 第 19 章(群情激奮。...)

《小金枝》第 19 章(群情激奮。...)

第十九章

自先祖創立大周之際,北狄就屢屢犯大周,征戰多年,終于在二十年前將北狄一族趕至北境。

可惜好景不長,百姓剛過了兩年安穩日子,八王之又起,北狄借此機會直北境,幸而武安王駐守北境屢次擊退北狄,這才擋住了北狄踏大周國境的鐵騎。

相比于陛下的激,皇后則淡定許多,“北狄主議和,可是有什麼條件?”

陛下邊笑邊往下看,只是越看臉上的笑意越淡。

“北狄說,愿意與大周議和,也愿意將占領的潼關歸還我大周,從此退出潼關以北,并賠償白銀百萬,獻上牛羊千匹。”看到最后的條件,陛下臉徹底沉了下來,“以此換取呼延頡的命。”

“陛下如何看待此事?”

明帝挲著議和的奏章,“北狄與我大周征戰多年,百姓……苦了。”

皇后似乎早有預料,嘆息道:“呼延頡乃是呼延一族最得人心者,有勇有謀,乃天生的將帥之才,與北狄征戰這些年,呼延頡領兵殺了大周無數將士與百姓,武安侯父子皆死在他手中,尸首挫骨揚灰,一捧黃沙埋葬他鄉,衛琎為此在北境駐守三年,幾次死里逃生才生擒呼延頡,陛下若是接北狄的議和,只怕要寒了無數將士的心。”

“此事,容朕再想想。”

北狄求和之事翌日早朝便炸開了鍋。

一派以三皇子為首的文主張議和,一派以平侯為首的武將則主張趁此機會,用呼延頡的頭顱祭旗,出兵北狄。

兩派爭論不休,誰也不讓誰,差點在朝堂上直接打起來。

陛下無法,只得退朝,議和之事改日再議。

奈何即便是下了朝,文臣武將各自聚在兩側互罵不休。

Advertisement

“真是可笑,本將軍馳騁沙場這麼多年,保家衛國,竟保護了你們這些個酸腐的文臣?我就不明白了,你們怕死,可也沒讓你們上戰場,你們知不知道北狄殺了我多將士,多百姓因為北狄流離失所,這樣大好的機會不乘勝追擊直搗他北狄的老家,還議和?我呸!若是真和北狄議和了,我枉死的將士豈不是白白死了?!”

說話的武將乃是跟隨武安侯駐守北境多年的副將褚弋,他是個大老,肚子里沒什麼墨水,自小參軍,后被武安侯看重,才從一個泥了如今手握兵權的將軍。

他平日最恨這些酸腐的文臣,但也只覺得不過迂腐了些,現如今看來,原是貪生怕死,是非不分之輩!

“有辱斯文!簡直是有辱斯文!將士們征戰沙場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百姓安寧?現如今北狄既然求和,咱們何不順勢而下,更何況,北狄不僅將咱們丟失的潼關歸還我大周,還賠償白銀百萬兩,牛羊千匹,你知道這些年年年征戰,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不用流又能解決戰,何樂而不為?”

褚弋朝他啐了一口,“我呸!貪生怕死的東西,我現在就去大理寺,一刀宰了呼延頡!”

那文指著褚弋幾番激,“南相,您看看,這統啊!”

著紫服的南相沉默不語。

南相曾是陛下屬地屬臣,雖已居一品,為百之首,卻還是不之年,養尊優多年,一直深得重用,今日朝堂爭議之事他卻并未站隊文臣。

“陛下說了,此事改日再議,你們若有時間在此爭論,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安邊關的將士與百姓。”

南相此言一出,文們皆連連稱是。

Advertisement

“對對對,若是真與北狄議和,還得想想如何安百姓。”

征戰這些年,百姓對北狄早已是群,三年前武安侯父子戰死沙場的死訊傳來都城時,都城百姓家家門前掛喪幡,對北狄人個個恨不得食其飲其,若是知曉了議和之事,又不知會掀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南相獨自一人走在宮道上,有太監從后趕來攔下,“奴才見過南相,皇后有旨,讓您前去見駕。”

南相并不意外,“公公請帶路。”

“您跟我來。”

褚弋下朝后提刀一路來到大理寺,不顧側人的勸阻,刀架在沈鶴頸側。

“老子此生最恨那些迂腐的文,你乃大理寺卿,也要攔我嗎?”

沈鶴不畏不懼,甚至還手拂了拂劍刃上的灰塵,“褚將軍誤會了,沈某從未說過要攔褚將軍的話,只是下職責所在,在陛下做決定是否議和之前,呼延頡在我大理寺一日,我便要保呼延頡一日,若是呼延頡死在了我大理寺,下服只怕穿到頭了,褚將軍何必為難下。”

“今日我要宰了呼延頡,所有后果我褚弋一力承當,無論是罷了我的還是砍了我的頭,我老褚都認了!與你大理寺卿沒有任何關系,滾開!”

四周嚴陣以待的侍衛手持刀劍與他對峙著,誰也不肯讓步。

就在此時——

“褚弋,把劍放下!”

衛琎沉著臉大理寺的門檻,看著眼前這一樁鬧劇,說道:“這里是大理寺,不是你的軍營!”

褚弋回頭雙眼通紅看向衛琎,“將軍,你知不知道?那狗日的北狄想要和咱們大周議和,讓咱們把呼延頡給他送回去!”

“我知道!先把劍放下!”

Advertisement

“呼延頡害死了咱們多弟兄?死了這麼多人,他北狄一句議和就得既往不咎?這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今日就算我老褚死在大理寺,我也要拉著呼延頡一塊死!”

眼看褚弋越發激,橫在沈鶴頸側的長劍一不留神劃破了皮,衛琎眼疾手快上前,手一把握住劍刃,鮮從掌心順著劍刃流下。

他握著劍刃將長劍從沈鶴頸側挪開。

將軍!”褚弋恨鐵不鋼,“侯爺和世子戰死在北境,你怎麼能……!”

衛琎厲聲道:“此事陛下還未下決斷,你擅闖大理寺是什麼罪責知道嗎?”

“可是……”

“退下!”

褚弋在武安侯邊征戰多年,對其信服不已,衛琎在北境那三年,他親眼看著一個滿紈绔氣息的世家子,磨煉了一位大殺四方的將軍,對衛琎早已心悅誠服。

他憤憤不平扔下長劍,看了眼獄方向,滿煞氣地離開。

長劍落地,在場所有人懸著的心終于落地。

“沈大人,今日之事不過是褚將軍沖為之,還沈大人見諒。”

沈鶴去頸側的跡,“我明白褚將軍為將之心,但也希將軍能理解我們大理寺職責所在,北狄議和一事……”

衛琎打斷他的話:“北狄議和之事陛下并未下定論,此事言之尚早。”

沈鶴古怪一笑,“是,言之尚早。”

“告辭。”衛琎沉著冷靜,轉離開大理寺。

他一路策馬疾行,至武安侯府,手心的劍傷早已被韁繩磨得模糊,鮮直流,但他不到毫的痛意,他站在府門前,仰頭看著由□□親手所題的武安侯府的匾額,只覺得日頭太過耀眼,耀眼到連武安侯府四個字都看不清了。

Advertisement

北狄求和之事很快便傳到了民間,知曉此事的百姓群,議論紛紛。

“你們聽說了嗎?北狄使臣明日就要進都城了!”

“早聽說了,這北狄狼子野心,殺了我們大周那麼多的將士和百姓,竟然還敢上都城求和?!若是讓我見著了北狄人,我定把他們打得滿地找牙!”

“聽說不文臣都在勸諫陛下答應北狄議和之事,我呸!都是些貪生怕死之徒!我大周兒郎在北境勇猛殺敵之時,這群迂腐的文臣還在酒樓快活呢!”

“若是陛下真同意了與北狄議和,武安侯與世子豈不是白死了?這是讓將士們心寒啊!”

“我兒子就是戰死在北境,如今尸骨未寒,若是他知曉殺死他的北狄人還能大搖大擺地離開都城,他泉下有知,也死不瞑目啊!”

“可恨!太可恨了!咱們大周將士百姓的是銀兩能補償得了的嗎?大家還記得三年前武安侯與世子戰死北境時,那可惡的北狄人將侯爺與世子挫骨揚灰,這等海深仇,難不都忘了嗎!”

“議和?哼,依我看就該乘勝追擊,搗了北狄人的老巢,一勞永逸!”

“就是,議什麼和!斬草除一勞永逸,我老東西雖然老了,可還沒死,我寧愿死在戰場上,也不愿意任何一個北狄人能活著離開都城!”

“……”

酒樓雅間,明鸞端坐在桌前聽著樓下群

若是按照前世的軌跡,不久后在朝臣的勸諫下,陛下將會同意北狄的議和,在及笄那日,衛琎親手將呼延頡送到北狄人手中。

這樣的事,決不允許再發生。

雅間的門開了,一個穿著灰的男子快步走了進來,低聲道:“公主,已經辦妥了。”

明鸞將一錠金子放在桌上,“去告訴那些人,再賣力些,務必讓全都城的百姓都知曉此事,越快越好,若他辦得好,本公主重重有賞。”

“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