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自己手才解氣
葉綰綰確實想要去見太后,既然活著,可不想如曾經一般一直被困在這深宮之中,這宮裏待得太久了。
哪怕才剛剛回來,卻一刻也不想等,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哪怕只是踏出宮門呼吸一口空氣也好。
不過出宮前要是能看一看那些仇人也是極好了,看著他們都活得好好的,才能『安心』。
飛仙臺是宮中的戲枱子,若沒有什麼特別的節日,一般聚會都是在這裏,宮中舞姬表演,或者從宮外召那些唱得比較好的戲子宮唱戲。
而這皇宮裏,能隨便使用這裏的只有太后、皇帝和皇后三人,其他人想要在這裏聚會,都需要得到批準才可以。
雖然只是簡單的看戲,卻也是權力的象徵。
這冷皇后出書香門第,從來清高冷傲,不喜世俗客套,整天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宮之後,對誰都是一張厭世臉,好像誰欠了錢似的。
對後宮嬪妃也不是很熱絡,答不理。
嫁中宮一年有餘,從來都是深居簡出,難以接近得很。
結果葉貴妃一進宮,這冷皇后就轉了子,竟然開始主請妃嬪看戲。
是覺得自己的地位到了威脅,迫不及待的彰顯自己正宮的地位,還是被葉貴妃大婚的盛況刺激到了,想要給一個下馬威?
葉貴妃宮兩月,冷皇后就請了三次,可惜,一次都沒能等到葉貴妃到來。
人家有太後娘娘撐腰,就算不給皇後面子又能如何?
到頭來,反倒是皇后了笑話。
可惜後宮其他人沒有葉貴妃那樣的家世背景,心裏就算不願,也不得不到冷皇後面前去裝裝樣子。
在飛仙臺待得悶了,不人趁著沒人注意溜出來,跟自己好的姐妹到小謝旁邊聊天去了。
三個著淺宮裝的妃子坐在一八角亭中,一邊吃著點心餞,一邊抱怨著那無趣的戲曲。
「每次都是唱戲,唱來唱去都是那一出,看得我都快吐了。」
「就是,也不知道這皇后想什麼,明明沒比我們大多,卻偏這古板又呆悶的東西,老氣橫秋的,讓人難死了。」
「依我說了,都是那葉貴妃害的,若不是宮那麼大陣仗,何至於讓皇后覺得威脅,竟然想起自己皇后的地位了,倒好,有太后護著,誰也不能拿怎樣,可苦了我們這些人,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我們在這中間兩頭氣。「
「可不是,看這架勢,以後怕是還有得的。」
「一個是出大族的皇后,一個是榮寵無雙的貴妃,我們在這宮裏,怕是沒有出頭之日了。」
著淺藍宮裝的妃子突然疑:「這葉貴妃宮也有兩個月了,攏共也就出現了三次,看起來似乎很是虛弱的樣子,你們不覺得奇怪麼?」
「這......」
一旁那人了帕子,思附道:「確實,這關雎宮裏總是有子藥味,我還親眼看著楊嬤嬤端葯,你說這貴妃莫不是得了什麼病吧?」
淺藍宮裝的妃子順就說道:「要真是大病就好了,省得出來禍害人......」
話音未落,驟然打斷,彷彿被人掐住了嗓子,下一刻惶恐起:「參見貴妃娘娘!」
另外兩人也嚇得慌忙起:「貴妃娘娘。」
葉綰綰也是剛來,前面的不知道,但最後一句聽得真切。
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但看們這樣子,顯然就是在說的壞話。
葉綰綰突然覺得自己越來越能忍了,看,人家當面說的壞話,一點兒不生氣,甚至心一點兒波瀾沒有。
盯著這三人,葉綰綰微微皺了皺眉,還真是憾,一時間沒能想起們的名字,不過其中一人這張臉,是怎麼看怎麼討厭。
「你......什麼名字?」
被點名的正是那淺藍宮裝的妃子,說了壞話還被逮住,心虛又理虧:「我......回貴妃娘娘,妾沈玉芙。」
沈玉芙?
葉綰綰想起來了,怪不得看著就厭惡。
侍郎之,區區昭儀,可偏偏最來事兒,搬弄是非。
這皇宮裏人多眼雜,最是多是非,不好不能懷孕的事也瞞不了多久,而最先知道的就是這沈玉芙,經之口,把這件事傳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葉綰綰嫁宮門有多風,這件事出來之後就有多狼狽。
所有人看的目都帶著異樣,天之如何,貴妃之尊又如何,一個人不能生孩子就等同於廢了。
當時還沒有如何,倒是太后搶先發作了沈玉芙,把貶為人,居住偏遠的宮殿。
後來的就記得不多了,印象中可是恢復了昭儀,還有了孩子,但沒能生下來。
不算什麼深仇大恨,但想想還是不爽。
葉綰綰微微勾:「原來是沈昭儀,你過來,本宮有話單獨跟你說。」
沈玉芙忐忑的走上前,葉綰綰突然抬腳,一腳就將沈玉芙踢得滾到一旁的草叢裏去。
「啊!!」
「沈姐姐!」
「娘娘!」
猝不及防,都沒人反應過來,人就出去了,把眾人都給嚇得不輕。
沈玉芙被扶起來的時候都還是懵的,髮髻歪了,頭髮散落像個瘋子,上還沾滿了草葉和泥土,狼狽極了,又氣又怒,張口就要罵,一抬頭及葉綰綰那雙幽冷的眸子,心口一怵。
「貴妃為何無故踢人?」
為何踢,自己心裏沒點兒數?
葉綰綰用扇子拂了拂擺:「下次說本宮壞話的時候記得找個沒人的地方。」
說完徑自離開,都懶得多看一眼。
果然,討厭的人就得自己手才更解氣,不過也不能把人一下子拍死了,不急,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陪他們慢慢玩兒。
葉綰綰揚長而去,哪兒管們氣到發瘋。
前方不遠就是飛仙臺,遠遠就聽到咿咿呀呀的唱戲之聲。
葉綰綰走到能看到戲枱子的地方,看著那臺上的戲曲,唱得是將軍隨夫出征,夫婦二人共抗敵軍的英勇事跡。
目穿過戲枱子,一眼看到了坐在那裏的眾人,最中心一白錦的顯然就是冷雲卿了。
為皇后,不明黃、大紅,偏偏喜歡純白,一天到晚,不知道給誰披麻戴孝呢。
一個嬤嬤看到了這邊,低頭提醒冷雲卿,說了句什麼,那嬤嬤就轉朝葉綰綰這邊走來。
葉綰綰也不急,就在這裏等著那人過來。
「老奴見過貴妃娘娘,皇後娘娘有請!」
葉綰綰目落在戲枱子上:「本宮要去見太后,就不過去了,回去告訴你家主子,這曲子......真難聽!」
說完一回頭,看到嬤嬤那難看得臉,葉綰綰勾笑了,果然,看到別人難,就是讓人心好。
永壽宮,太后的寢宮。
在這裏遇到從裏面出來的楊嬤嬤,葉綰綰真是一點兒都不意外。
相反,楊嬤嬤反而震驚,不敢相信眼前這艷的子是自己的主子,明明剛剛還一副虛弱的樣子。
「貴妃娘娘?」
葉綰綰睨著,冷笑一聲:「楊嬤嬤還認得本宮啊,我倒是差點兒認不得楊嬤嬤了。」
「說是給本宮熬藥,結果卻來這永壽宮告狀,怎麼?一個奴才想吃兩家的飯?」
楊嬤嬤連忙跪下:「老奴惶恐,娘娘不願喝葯,老奴只是擔心娘娘子,想讓太後娘娘勸娘娘喝葯而已。」
葉綰綰瞥他一眼:「喝個葯而已,多大的事兒?竟然也敢拿來煩太后,你也在這宮裏多年了,這點事兒都不懂?」
楊嬤嬤:「......老奴知錯。」
「知錯了那就跪著,什麼時候想明白了再起來。」
楊嬤嬤不敢相信葉綰綰竟然敢罰跪,可是太后賞賜的人。
「貴妃娘娘......」最終什麼都沒說,這裏是太後宮門口,太后一定會為做主的。
(本章完)
穿越成被父丟棄的小可憐腫麼破?顧南喬表示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原身因不願嫁給繼兄,被愛子心切的後孃暴打一頓,奄奄一息,怕惹上人命官司,親爹用破草蓆一卷,把她丟棄到深山。 好在山裡獵戶把她撿了去。 既來之則安之, 望著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的農家,顧南喬擼起袖子努力乾,勢必要在亂世中,闖出一片天地! 一手種田,一手經商,從兩袖皆空的苦菜花到家財萬貫的富家翁,顧南喬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愜意。 名有了,財有了,該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了,她對著人美、心善、脾氣好的獵戶哥哥笑了笑。 啊喂,別生氣啊,獵戶哥哥,你不要誤會,我就是認錯了人,表錯了白。
前世,她本應是上陣殺敵的將門之女,卻為了他甘願掩去鋒芒,平庸一生。最終卻落個家族破滅,親人慘死,萬劍穿心的下場。一朝重生回到五年前,去他的功高震主!她要為自己而活!她要嫁給那權傾天下的權臣,她要得到那至高無上的權勢,為家族和親人掃清所有障礙!前世所受之辱,重生萬倍奉還!誰知那殺伐果斷冷漠無情的權臣,卻原來是個寵妻狂魔。當大仇得報,功成身退時,那個權傾朝野的男人,霸道圈她入懷。“一日為妻,一生都是我的妻!”
【文案一】容舒嫁顧長晉時,并不知他心有所屬,更不知她娘為了讓她得償所愿,逼著顧長晉的心上人遠嫁肅州。成婚三年后,顧長晉被當朝皇后尋回,成了太子,而容家一朝落難,抄家罷爵,舉家流放肅州。容舒連夜去求顧長晉,卻被他囚禁在別院。入主東宮后,他更是連夜去了肅州,接回那位剛和離的心上人。容舒忽然明白,一切都非偶然。三年的冷遇,早已讓她看清了顧長晉的心,他恨她。容舒飲下了皇后送來的毒酒,在顧長晉歸來之時,笑著同他道:“怪我當初招惹了你,如今我將正妻之位還與她,只求殿下高抬貴手,容我母親安享晚年。”再一睜眼,容舒回到了與顧長晉成親後的第一日。她望著躺在她身側的俊美郎君,心如止水,只想著,該如何將他那位心上人接回上京,而後與他和離,從此一別兩寬。 【文案二】新科狀元顧長晉生得芝蘭玉樹,貌若潘安。雖出身寒門,但因才貌出眾,被承安侯相中,娶了侯府嫡長女容舒為妻。人人都道顧長晉運道好,卻不料成婚不到一年,這對金童玉女竟然和離了。然最讓人吃驚的是,沒多久,顧長晉竟搖身一變,成了東宮太子。京中貴女無不嗟嘆容舒運道差,不僅太子妃之位沒了,還得罪了未來的皇帝,往後的日子可怎麼活喲。彼時誰都沒想到,那位矜貴冷峻的太子,有朝一日會立在侯府門外,於簌簌風雪中,求娶容舒為妻。
徐靜依身為侯門貴女,原也有一門不錯的親事,卻被家中長輩安排嫁給一市井小民。只因這小民一次偶然救了她祖父一命。婚后,徐靜依作威作福,將顧容庭欺負得死死的,就盼著他哪日受不了了提出和離。顧容庭對妻子,由起初的包容,到后來的視而不見、任其妄為。直…
舜音少時就與穆長洲處不來,她矜貴,他話少,寥寥幾次見麵,她也隻是跟著別人客氣疏離地稱他一聲:“穆二哥。” 那年他年方十七就高中進士,名冠二都。曲江夜宴上,無數豪門大族想招其為婿,連父親也動了牽線聯姻的心。 舜音隻遠遠看了一眼人群中央那人文弱白淨的模樣,便搖了搖頭:“我與他不是一路人。” 此後天各一方,再無交集,料想各自都有光明前景…… 何曾想過,多年後再見,二人全沒了當年模樣。 更沒想過有朝一日,他會讓她柔情蜜意地喚他“二郎”~ “現在你我是一路人了?” 竹馬天降,先婚後愛 【深藏不露女主×黑化不瘋批男主】 世間百苦,唯你是我心尖蜜意。 PS:架空唐朝,設定如此,謝絕杠精,謝絕考據。 內容標簽: 情有獨鍾 天作之合 正劇 主角:封舜音,穆長洲 一句話簡介:唯你是我心尖蜜意。 立意:身在黑暗,心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