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蘇善長就是個老實的莊稼漢,沒讀過書,更不識幾個字,可也有些見識,當初把周伯升救回來的時候,人都凍了,出氣多,進氣,就連那個郎中都說試試看吧,若能灌進葯去,興許有一分生。
當時蘇善長真說不出多後悔,若是救活了還好說,至多就是搭上點兒葯錢跟吃食,也算是救人一命,修了來世功德,若是人在他家裏死了,可就不好說了,弄不好,衙門的人找上門來,惹上司,這一家老小今後可要靠誰去。
因此那兩夜裏心驚膽戰,寸步不移的守著周伯升,讓弟弟掰開,把葯灌進去許多,也是他蘇家不當有這一災,瞧著雖險,最後還是還了魂,且這周伯升為人和氣,不比那些城裏酸儒的讀書人,瞧不起他們這些種地的,反而分外親厚,把家裏的事兒一一都跟他說了,並一再表示救命之恩定當厚報。
蘇善長本來沒指他報答,可今兒劉氏跟他一提,蘇善長也不了心思,轉念又一想,又覺不,門第上不般配,人周家怎麼也算個書香門第,周伯升進京考科舉,若是中了,那就是老爺了,他們蘇家呢,往上倒幾代都是這定興縣蘇家村種地的,別說當了,連個讀書識字的人都沒有過。
即便救了周伯升一命,難不要以這個約定兒親事,人家若是應了還好說,若是不應,方家說出口了,又怎好往回收,想到此,遂道:「那姑子批八字的事兒,也做不得十分準,咱大丫頭生的齊整,手又巧,將來尋個近的婆家,也不是什麼難事,富貴榮華是那雲彩尖上的想頭,儘早歇了心思的好,咱家這個境況,卻如何張得開去,即便舍了這張臉,張開,人家應了,攀了這個高枝,以後閨了什麼委屈,咱們當爹娘的難不要干看著,可不看著,又有什麼法子,還不如尋個平常人家的好。」
蘇善長這些話,劉氏也覺得頗有道理,遂嘆息一聲作罷,兩口子吹熄了燈,上床安睡不提,就說這些話落進蘇採薇耳朵里,蘇採薇不暗暗慶幸,這古時候的人多重男輕,這也不是純碎的偏見,而是封建社會的男權主義決定的,男生來便有貴賤之分,別說這樣窮家小戶的閨,便是那世族侯府的小姐,若沒有娘家的勢力支撐,最終也不過寥落的下場。
似蘇家夫妻這樣設地為兒著想的父母,在古代萬里無一,偏讓遇上了,雖家裏貧苦些,卻也是難得的幸事,只不過這樣想,是因為有現代人的思想,明薇一個這裏土生土長的姑娘,會不會覺得這是一樁憾。
想到此,採薇轉過頭去,不失笑,窗欞子外的雪進來,屋裏縱沒點燈,也亮堂堂的,姐姐明薇安穩的側臥在枕上,手托在自己腮邊,鼻息平緩,已經睡得極踏實了,哪裏還有心思聽爹娘的壁角,畢竟是個才不到十歲的孩子,不像,新到此地,總是戰戰兢兢怕出馬腳,倒更不像個小孩子了,蘇採薇輕輕嘆口氣,閉上眼,擯除腦子裏那些七八糟的念頭,不到一會兒也睡了過去。
到了第二日,劉氏便跟婆婆說了善長的主意,蘇婆子也覺得有理,雖說都恨不得過好日子,可也不能不為孩子打算,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姻緣最講究個你我願。
誰想,蘇家人這個念頭罷了,到最後周伯升卻主提了親事,只不過提的不是明薇,而是採薇,這倒是蘇家沒想到的事兒。
說起來周伯升看上採薇,也是有跡可循的,周伯升在蘇家足足養到進臘月,子才算大好了,因無行禮盤纏,也不能立時上路,雖說寫了家書回去,可這一來一回的,等家裏得了信兒,送了盤纏行李過來,最快也要一個多月,這麼算來,這個年都要在蘇家過了。
趙伯升也知道蘇家並不富裕,尤其寒冬臘月里,就靠著家裏那點存糧過冬,平白添了他這麼張,又吃藥,又吃飯的,蘇善長即便不說什麼,可趙伯升心裏總過意不去,惦記著等家裏人來了,臨走多留些銀錢,權作謝儀,打了這個主意,倒安心住下了。
趕上冬日難得的大晴天,在院裏曬太的功夫,瞅著蘇家兩個丫頭清秀可喜,便喚到跟前來,柴火垛里撅了柴火,在地上教兩個識字做耍。
自然從三字經教起,教了幾個大字,大丫頭倒是懵懵懂懂,不大會兒,尋個空回屋去了,這個二丫頭年紀雖小,卻蹲在他邊,大眼睛眨眨的,看的甚為認真,也不知是真看懂了,學會了,還是裝樣子來取悅他的。
周伯升有心要試一試,便問邊的小丫頭:「這幾個字,可識得了?」蘇採薇是真想翻白眼的,這老頭真把當白癡了,好歹上了那麼多年學,這幾個字不認識,還活著幹嗎,不過,還是乖巧的裝著又看了一遍,點點頭。
周伯升又問了一句:「可記住了?」蘇採薇角不可查的了,很肯定的點點頭道:「記住了。」
周伯升卻搖頭笑了笑,把剛寫在地上「人之初,本善」幾個字,用鞋塗了去,把手裏是柴火遞在採薇手裏道:「既然記得了,寫來我看,若是寫的好,趕明兒伯伯給你買糖吃。」
蘇採薇自然不是貪他許下的幾塊糖,只不過即便生在蘇家這樣的農戶人家,也不想真當一輩子文盲,尤其本就不是文盲,裝起來早晚餡兒,還不如找個明正大的借口,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看書寫字。
既然有這樣的打算,便沒有再藏著掖著的必要,拿起柴火,在地上寫了這六個字,不僅寫對了,而且橫豎撇捺,都相當有板有眼,看的周伯升有點意外,甚至了自己的眼,低頭又看了看。
小丫頭睜著一雙明凈的大眼著他問:「伯伯,採薇寫錯了嗎?」周伯升忙回過神來:「不,不,你寫的很好,以前念過書嗎?」蘇採薇搖搖頭:「不是伯伯剛才教的嗎。」
一老一小正有問有答,那邊蘇善學,手裏提著一隻灰撲撲的兔子走進院來,揚了揚手道:「小採薇,小叔捉了兔子回來,晚上讓嫂子燉鍋兔子,好好給你丫頭解解饞。」
採薇蹭一下站起來,小兒倒的飛快,異常歡實的跑了過去,蘇採薇倒不是對兔子新鮮,主要扛不住周伯升那樣看天才一樣的目,何況本就是偽天才,也沒想過在這裏當天才,就想,能有個由頭讓多個識字的本事,以後弄幾本書來,也好消磨時間,讓跟姐姐一樣,天坐在炕頭繡花納鞋底,可不了。
要說這個小叔蘇善學,也不是怪才,就憑著手裏那把最原始的土弓,木條削的劍,每次出去都有獵獲,就是兔子田鼠什麼的,偶爾弄一窩鳥蛋回來,這也不是山區,沒那麼多獵讓他捉,但是他的力氣奇大。
採薇親眼看見它挪牆最大的那隻鹹菜缸,兩隻手住缸沿,輕輕鬆鬆就挪了地兒,蘇採薇覺得,這個小叔跟李逵有點類似,說不準將來也是條好漢。
蘇善學把弄來的兔子給蘇婆子,一回就把蘇採薇高高舉起來,練的放在肩頭,笑道:「小採薇,小叔扛著你去聽馮秀才講古去。」
蘇採薇真嚇了一跳,尤其騎在一個十三歲年的脖子上,怎麼想,怎麼彆扭,遂掙紮起來:「你放我下去,放我下去,我自己走……」扭的小子跟個麻花糖一樣。
蘇善學卻不理會,大喊一聲:「騎馬嘍!架」扛著就跑出了院子,蘇婆子在後面一個勁兒的喊:「善學,你慢著點,慢著點,看摔著二丫頭,我不揭了你的皮去……」
蘇善長從地窖里背了一筐白菜蘿蔔出來,看著他娘急的那樣,勸道:「娘,善學知道輕重,跟二丫頭從小玩到大,啥時候摔過。」
蘇婆子埋怨道:「我還說二丫頭這病了一場,子穩重了,這才幾天,就跟小叔滿院裏跑起來,趕明兒真了野丫頭,我看哪個婆家敢要喲。」
周伯升站起來笑道:「我倒是瞧著你家採薇是個聰明伶俐的丫頭,善長兄,橫豎我在你這裏還要叨擾些時日,不若教你兩個丫頭識幾個字吧!」
周伯升這個提議倒真令蘇善長愣住了,晚間跟劉氏說了這事兒,劉氏是個有遠見的婦人,心裏又記掛著姑子批的八字,雖說孩兒識不識字的不要,可若將來兩個丫頭真有造化,嫁到那富貴人家去,卻是個睜眼瞎,難免讓下頭的人糊弄,即便嫁了平常人家,識幾個字總不是壞事。
想到此,便應了丈夫,打哪兒起,每日午後,周伯升都會出一個時辰來教明薇採薇識字,有時候,蘇婆子還會揪著蘇善學的耳朵讓他過來跟著一塊兒學,只不過沒一會兒,小叔坐不住,覷個空就跑了。
明薇學了幾日,覺得實在的不容易,便也不去了,每日仍跟著母親祖母在屋裏做針線,這一下正順了周伯升的意,本來周伯升想教的人就是採薇,可人家兩個閨,教一個,難免有厚比薄彼之嫌,便說教兩個,明薇不來,周伯升更不會多事強求,便一心一意教起採薇來……
上一世,繁華京城無人不識宋家嫡女宋絮清,出了名的驕矜,是宋家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姑娘。但奈何宋家嫡女不思進取,整天聽曲兒逗鳥兒,世家女子當會的琴棋書畫是樣樣不精,然其命好,早早就被婚配于太子裴翊琛。重來一世,死于廢太子裴翊琛刀下的宋絮清悟了。裴翊琛能看中她,不僅僅是看重她的家世,還看中其不理世事的性格。為了這輩子能夠安然活到晚年,宋絮清早早抵達學堂,從學堂歸來后便投身于琴棋書畫中,晚間請來教坊先生習舞。本已習慣宋絮清不作為的世家女子驚了。眾人:她這麼做,定有她的深意,而我豈能落后于她?此后,眾世家女子不是在學習,便是在學習的路上。春日馬場蹴鞠比拼,本該坐在場下的宋絮清一襲便裝騎馬奔來,英姿颯爽。眾世家女子:她什麼時候學會的騎馬!?-且為了能存活,宋絮清決定與養病于南澗寺的三皇子,未來的太子裴牧曜結為好友,只不過南澗寺墻垣過高,在獲取裴牧曜信任前,需要學會爬墻。某日夜里,南澗寺。與好友商議事務后,裴牧曜漫步于院間,忽而聽聞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隱于暗處的護衛現身,然而卻聽到墻垣高處傳來呼救聲。被高墻嚇得魂不守舍的宋絮清眸中帶淚,“救…救命啊!”-端午宮宴,宋絮清一曲成名,宋家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聽聞太子屬意于她,宋絮清驚魂未定,思來想去,打起了裴牧曜的主意。夜深人靜,久未爬墻的宋絮清再次爬上墻垣,她顫顫巍巍,好不容易爬到頂處,就瞧見站于高墻下的裴牧曜,他冷著一張臉,活像閻王。宋絮清:“……”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正當她轉身之際,活面閻王道:“下來,我答應你。”
湯幼寧是個笨蛋美人,反應慢,不聰明。 父親摔馬過世後,嫡母瞅着她這一身雪膚玉肌,獻予王府做妾室,替兒子謀個前程。 王府金山銀山,只要她安分乖順,這輩子穩了。 薄時衍受先帝臨終託付,成爲攝政王,權勢滔天,二十好幾無妻無子,還患有頭疾。 王府後院養了一眾美人做擺設,他幾乎從不踏入。 直到某天發現,滿庭的鶯鶯燕燕中混了一個小白鴿,又白又軟又乖。 在她床上,徹夜安眠;埋首懷裏吸一口,頭疾不治而愈;更甚者,她沾手的印章頒佈政令,通通好運加持。 湯幼寧很有自知之明,所求不過是養老。 不料——先是被強佔了一半床位,而後夜裏睡眠時間大幅度縮減。 被欺得狠了,她感覺好累,誰知這人高馬大的男子,語氣比她還可憐: “一把年紀尚未當爹,圓圓憐惜憐惜我……” “小世子孤零零的,是不是想要妹妹了?” 薄時衍:他的圓圓太好哄了。 這一哄,就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