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百合GL 謝相 第17節

《謝相》第17節

,偏生又不吵鬧,隻會使人倍覺親切。

“我宮之初,也覺宮中規矩束縛。昭帝是遵禮之人,事事遵禮而行。古禮繁複,做起來雖能彰顯皇家氣派,但多了便使人厭煩。眼下倒好,鬆快不。”劉藻穩重,但並不喜歡一板一眼地行事,除必行之禮,餘者俱甚隨和,隻要不魯即可。

太後話中有讚同之意。劉藻微微一笑,隻道:“朕不及先帝多矣。”

旁的也不多言。

太後卻有些微微的失神,不知想起什麽,容恍惚,眼中似有懷念之意。劉藻察覺,略微好奇,們方才在說昭帝,太後可是懷念昭帝?

昭帝是的丈夫,去年的冬至,他們還是一起過的。雖在口上抱怨昭帝太過遵禮,但這未必不是一種懷念。

劉藻忽然想起,四月中,與昭帝先後染恙,痊愈了,昭帝卻在三日間重病駕崩。

“昭帝是否不太健朗?”劉藻問道。

太後回過神來,語氣倏然淡了下來,不複方才親和:“昭帝格健壯,驟病而崩,我與群臣皆意外。”

突然冷了下來,劉藻唔了一聲,也不好再說什麽。

倒是春和,見氛圍冷然,笑著了一句:“臣聞昭帝五六歲時,武帝便因他健聰慧而多加寵。”

劉藻驚訝,向春和:“哦?”年壯,可見底子打得不錯。

春和小心地覷了太後一眼,繼續道:“正是,臣位卑,陛下即位前,居中黃門之位。卻甚聽聞昭帝染恙。”

這便奇怪了,一健之人,急病而去,聽來似乎怪異。劉藻凝神思忖。

“先帝病時,我日日侍奉榻前,本以為不過小恙,三兩日必好,誰能想到……”太後說著,眼眶微紅,眼淚泫然下。

劉藻頓覺愧疚。昭帝駕崩不足一年,太後與他年夫妻,自是想念,卻當麵頻頻問起昭帝之死,未免太過傷人。

Advertisement

劉藻頓了頓,歉然道:“太後節哀。”

太後彎了彎,淚水卻順著眼角落,淒然而豔,低聲道:“多謝陛下寬。”

劉藻心懷不忍,轉開眼去。

幸而這隻小小曲,太後未沉浸悲痛,拭淚之後,照常言笑。劉藻卻有些不好意思,本就說得不多,之後便更是言。

近午時,前往外祖母家中的禮匆匆回宮。

劉藻不由自主地坐直子,忍住心急,待禮行禮之後,方淡然問道:“外祖母可好?”

直起來,顯出為難之,抬眸了眼劉藻,方恭敬回道:“老夫人不在家中。”

不在家中?劉藻大驚,外祖母無親無朋,甚外出,怎會在年節時離家,直起,急問:“去了何?”

看了看劉藻,又看了看上首的太後,小聲回道:“臣自老夫人家中仆婦口中打聽得,老夫人差不多半年前,便被謝相接去府中,之後再未歸家。”

劉藻跌坐回榻上,滿麵不敢置信。

太後眼睛還紅著,角卻朝上揚了揚,隻是瞬息,便顯出擔憂之,問禮道:“可查明了,當真是在謝相府中?”

答:“臣還問了鄰裏,的的確確被謝相接走了。”

太後看了眼劉藻,擺了下手,示意禮退下。禮見此,忙消無聲息地退出殿外。

小皇帝起先震驚,而後憤怒,接著便是頹喪,好似教什麽人背叛了一般。

太後眼中閃過一抹得意。今日早早地來,在宣室待了許久,不正是為了看這一幕。那老嫗在皇帝心中有多重,誰人不知。誰得了,便可使小皇帝俯首帖耳。但是話又說回來,控製起老嫗固然可使小皇帝言聽計從,也同時將推開,使生恨。

謝漪先一步,將老嫗接府中,不及謝漪高瞻遠矚,可一步未必就是敗了。

Advertisement

太後歎了口氣,狀似關切:“此事陛下竟不知麽?”

劉藻恍惚道:“不、不知。”

太後自以為得計,說道:“謝相接老夫人府,多半是好意。為陛下擇桓匡為師,便是出於好意,桓匡雖迂腐了些,卻是先帝之師,朝中還有不他的弟子。陛下得他扶助,是一極大助益。”

劉藻轉目過來,知桓匡是先帝之師,卻不知他還有許多弟子在朝為

“謝相當年是帝黨。昭帝衝齡踐祚,大權落梁集與大將軍之手,他要奪權,不得與這二人周旋。可惜昭帝年,哪裏能鬥得過兩位老臣。”梁集是的父親,此時提起,竟是與提及大將軍一般口吻。

劉藻重新坐直了子,專注地著太後。

太後也不停頓,徑直往下說:“幸而有謝相輔佐。陛下恐怕不知,謝相宦途頗為不易。是衛皇後養大的,本該安逸富貴,可惜巫蠱之禍,將衛氏一門都掃了進去,衛皇後與衛太子先後自盡。在宮中,不知怎麽保全了下來,武帝悔悟後,不免對衛氏有所補償。”

太後說的是十三四年前的舊事,那時謝漪也隻十四五歲。

“可惜衛氏自大將軍過世,便無之人,全部加起來,還不及謝漪一人。謝相的母親衛兒是衛皇後妹,謝氏,是第二嫁。謝相雖不姓衛,卻與衛皇後最為親近。武帝便將補償都落在上,先讓出仕,後將安排到昭帝旁。”

“謝相輔佐昭帝,得了昭帝全部信任,昭帝十四五歲,謝相頻頻用計,使他組起帝黨,能與梁集、大將軍抗衡。至十七八歲,帝黨勢力壯大,竟有過兩位老臣之勢。昭帝掌握大權,順勢拜謝漪為相。自此,謝相後半生本該順了,誰知昭帝卻因病駕崩。帝黨分崩離析,收攬十之七八,餘下二三或梁集之手,或大將軍之手。”

Advertisement

劉藻聽到此,立即明白過來。

為何桓匡迂腐,昭帝卻忍了他六年之久,因他弟子眾多,是最好的介。帝黨中必然有許多是桓匡弟子。謝相收攏十之七八,但未必就穩了,大將軍雖歸附,也未必多真心,用桓匡為帝師,是為安帝黨之心。桓匡弟子因此益,餘下之人也會念及先帝舊恩。

難怪說,“天下間若有一人可為帝師,必是桓師。”

劉藻氣得要命,攏在袖下的手不住發抖。

用桓匡為帝師,多好啊。既可使滿耳朵《詩經》,不通朝政,還能籠絡人心,鞏固大權。這還不止,還將外祖母拿在手。哪怕為了外祖母安危,也隻能聽命行事。

劉藻的心冷了。閉上眼,雙♪抿。

太後在旁,看得興致盎然,小皇帝生氣而克製的模樣真是可也不再說下去,點到為止。正想著等陛下稍稍平靜些,再提一提一同對付謝相之事,不想隻過了數息,劉藻便睜開眼睛。

的眼中很冷靜,冷靜得多了頭,轉目過來,太後一怔,話到邊,又咽了下去,說起旁的事來。

劉藻照舊聽著,起先的神還有些僵,說上幾句話後,又平淡起來。太後暗示了幾回,可與聯手,製謝漪,小皇帝都像沒有聽懂,不肯接茬。

太後不由怒從心起,不知謝漪給小皇帝灌了什麽迷魂湯,分明已是怒火中燒,竟仍不肯與結盟。

一日下來,又不歡而散。

太後一走,劉藻便喚了一名宦近前。宦不知陛下因何傳喚,跪在殿中,恭敬等候吩咐。

劉藻打量了他片刻,道:“你去上林苑做馬監吧。”

此言一出,宦大驚,連春和都是訝然。

劉藻笑了笑,點點頭,道:“去吧。”

Advertisement

抬頭,對上皇帝的目,驟然明白了什麽,俯頓首,退下了。

劉藻看著他退出殿外,臉上沉下來。

春和仔細串聯今晨之事,方想通其中緣由。

陛下遣人往外祖家,並無多人知曉,並未直接見禮。晨起不久,召了這宦單獨殿,說了兩句,之後那宦就不見了蹤影。眼下看來,他是去向那禮傳令去了。

太後今日忽然到來,又待得這樣久,本就反常。陛下中間一串聯就想明白了,那宦向太後報了訊,他是太後的人。

隻是不知陛下如何斷定告的是宦,而不是那禮

春和不知,劉藻自然一清二楚,之所以選那禮,是因那名禮是謝相的人。謝相與太後正勢如水火,哪會向太後傳訊。

趕走了宦,想了想,又令胡敖來補了他的位。朝中做不得主,未央宮卻是說了算。

置完了此事,便餘下謝漪之事。劉藻是想一想都氣得咬牙切齒,這般信,縱然不知有何私心,縱然有所懷疑,也願再等一等,等形明朗些,而非與太後聯手對付

甚至讓謝漪為小腹,一點也不防備!

就這樣對!!

全是利用!全是蒙蔽!

劉藻按捺下怒意,隔日照常往柏梁臺。要待下學後,再召謝漪來,問個明白。劉藻一路走一路想,不過謝漪此人心機深沉,就算當麵問了,也未必搭理,或是避而不答,或是不加理會,必不會坦言相告。

劉藻又想,或可與太後聯手。隻是再怒,也未喪失理智,與太後聯手,不過是去一狐貍,又來一豺狼,未必就好。

但再不好,也好過比眼下困於《詩經》,不能心緒起伏,已傾向於太後。

待至柏梁臺,已平靜下來,容沉靜。

天寒,四麵門窗閉,閣中點了燈燭。劉藻推門而,正要與往日那般,免了桓匡行禮,卻驚訝發現,今日在此的並非桓匡,而是謝漪。

第20章屈服

柏梁臺乃是武帝所建,原長安北闕,其勢之高,上林苑、昆明池皆盡收眼底。後柏梁臺驟然失火,宮室華舍皆作塵土,隻餘下高臺聳立。武帝卻並無多憾,他在高臺上再建宮苑,建出了一片宮殿群,取名建章宮。

劉藻如今讀書的柏梁臺是武帝末年時複建,在未央宮,昭帝曾在此俯瞰未央,臨風作賦。桓匡以為居高則目展,迎風則神清,此正合天子進學。劉藻那時還不知此人是一頑固迂腐的老頭兒,高高興興地令人準備,將進學之址選在此

高臺周圍,無宮宇遮擋,一冬,寒風凜冽,臺閣嗖嗖作響。

劉藻閣,見謝漪,隻以為天寒使人恍惚,看花了眼,定足再觀,才確認當真是謝漪。

謝漪坐在案後,聞聲抬首,從容而起,衝劉藻彎一禮,口道:“拜見陛下。”

劉藻道:“免禮。”

謝漪直,與笑了笑:“歲寒,桓師老矣,不能承,托臣來為陛下授課。”

劉藻一個字都不信,桓匡雖老,卻甚健,這等寒意,隻怕還凍不著他。劉藻本就對謝漪存了懷疑,此時更是覺得又在醞釀什麽詭計。

劉藻點了點頭,道:“有勞謝相。”

二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