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25章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第25章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郎君,外面風大,進來坐吧。”

后的車廂里,傳來晚晚的聲音。

韋安平擺了擺手:“不用,在外面吹吹風也好的。”

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韋安平在看人間,人間的人,也在看著他們。

經歷了城外施粥一事,如今的秦王府已經有了一個特殊的標識,就連馬車上也有,百姓們一看這個標志,就知道是秦王府的人。

于是,行人們紛紛停下腳步,或許駐足觀看,或是拱手行禮。

李世民也坐在馬車外面,朝著行禮的士人學子,一一回禮,顯得十分親民。

今天,他的心極好,臉上的笑容就一直沒有停過。

要不是坐馬車不方便,恨不得立刻把韋安平邊來,讓他看看……什麼做人心所向。

馬車很快駛出南門,來到南郊的靈寺外。

遠遠去,一片姹紫嫣紅。

寺的桃花正盛,前來踏春游玩的士子文人,也有不。大多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飲酒作樂,縱聲高歌。

看到秦王府的馬車,許多人紛紛投來好奇的目,也有人拱手行禮。

李世民一一回禮,但卻沒有讓馬車停下來,而是一直駛寺中。

秦王駕臨,又帶著家眷,靈寺按例封寺,將閑雜人等清理出去……也就是后世的包場。

清場結束,馬車這才紛紛打開,眾人依次下來。

這次春游,李世民特意帶了三個孩子。

李承乾看到老師后的眾多人,立刻瞪圓了眼睛,仿佛不認識一樣。

李泰此時已經有了胖子的雛形,但卻心思聰明,很快就想到了什麼。

李麗質則毫無反應,甚至還跟韋安平打了個招呼。

Advertisement

“老師,我們在這邊。”

韋安平聞言看去,頓時哈哈一笑:“你們自己去玩吧,回去之后,寫一篇游記。”

“啊?”

三人當場愣住。

此時,李世民也帶著長孫氏走了過來,隨后向韋安平招了招手。

“先生可否與我一同前去賞花?”

“那們……”韋安平看了一眼自己的妾室。

“就給王妃和靜怡大師吧。”

“行吧。”

韋安平無奈答應下來。

最佳的賞花地點,自然是高

寺地平原,周圍地勢平坦,但好在寺里有一座高塔,登上塔頂,頓時有種一覽眾山小的覺。

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韋安平口而出。

念完之后,他又覺得不對……這種時候,應該念杜甫的“會當凌絕頂”才對,怎麼開口就了王之渙的詩?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改口,就被李世民打斷了。

“這是先生所作?”

“不是。”韋安平很誠實地答道:“這是后世大唐的詩人所作,一千多年后的學生都還要背誦,我只是口而出罷了。”

“千年之后,竟然還有后人誦?”李世民對此十分慨,又充滿了好奇:“這位才子是誰?”

“王之渙。”

韋安平笑道:“還沒出生。”

“可惜!”李世民十分憾,但又不甘心:“先生還知道哪些大唐的才子?”

“李白,后世稱為詩仙。”韋安平很快回答:“還有杜甫,號詩圣。”

“哦?”

李世民眼前一亮,然后就無語了。

“都還沒出生。”韋安平又補充了一句。

沒出生你說個屁啊!

李世民差點想打人,但還是耐著子問道:“難道就沒有已經出生的?哪怕小點,也可以。”

Advertisement

他還沒登基,也十分年輕,才二十七歲,完全可以等。

“這個年代的……不記得了。”韋安平搖了搖頭,隨后安道:“其實殿下不必在意。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已經足夠優秀,他們后來的功績也十分耀眼,足以名垂青史。”

換句話說就是:你們已經是這個時代最靚的仔了!

不必再去尋找虛無縹緲的人才……

“先生說的是。”

李世民點了點頭,但卻并未完全贊同對方的說法,畢竟誰也不會嫌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多。

就像后世玩游戲的時候,誰會嫌棄自己的ssr太多呢?

韋安平一聽這話,就知道李世民還是不甘心。

于是,想了想道:“殿下可有聽過一句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從未聽過。”李世民搖了搖頭:“請先生指點。”

“意思是:殿下與其在我這里打探人才,不如完善大唐的人才選拔機制,讓人才自己冒出來。”韋安平很快解釋道。

“先生說的是科舉之道?”

“對。”韋安平點頭道:“這才是選拔人才的正確方法。科舉制一直延續了千年,直到清朝覆滅才廢止,但后世也有類似的選拔考試機制,可以說科舉神一直都在。”

“原來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

能夠歷經千年,還在使用的制度,絕對是一項正確且功的制度。

只是……

“聽先生的語氣,如今的科舉之道,似乎不夠完善?”李世民又問道。

“差遠了。”

韋安平搖了搖頭:“科舉制的巔峰,是在宋朝。你們大唐的科舉制,被門閥把持,只是徒有其型罷了。”

Advertisement

“這……”

被這樣當面諷刺,李世民頓時有些尷尬,忍不住反駁道:“科舉選才,難道不應該從學子中選嗎?”

“話雖沒錯,但殿下別忘了他們。”

韋安平說著,指了指靈寺外的農田,那里正有大量的農人在耕種,也有許多小孩在幫著做事。

“百姓……百姓的智慧?”

李世民忽然想起了韋安平曾說過的話。

“先生的意思是,讓百姓讀書識字,然后通過科舉選材?”

“沒錯,后世的宋朝就是這麼做的。”韋安平點頭道。

“何其之難也!”

李世民一聲長嘆。

如今這種況,讓百姓吃飽就已經很難了,讓百姓讀書識字,簡直是想都不敢想!

“當然難。”

韋安平贊同道:“別說大唐,就算是后世,也做不到人人識字,人人讀書。”

那你說這些干嘛?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滿臉疑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韋安平再次開口道:“路雖然難走,但又不用一步到位,我們只管往前走,剩下的給后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