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大人因為一壇茶與太后殿下的人大打出手,被太后殺上門去的事鬧得滿城盡知。
這風,刮到了尚書省。
今日并非議政之日,無須齊聚門下省。
可偏偏,六位尚書不約而同、齊刷刷地聚在一起。
吏部尚書才咳嗽了一聲,戶部尚書立刻遞上茶碗,“大人,喝口茶。”
兵部尚書笑道,“大人,慢點喝,如今這茶可金貴著呢。”
眾人會心一笑,獨刑部尚書不明就理,“圣人前幾日剛賞了茶,如何金貴了?”
“哈哈,”兵部尚書笑道,“可不正是圣人賞了茶,嗯,量大了些,恐怕這幾日,圣人自個兒都鬧茶慌啰。”
刑部尚書還是沒聽懂,好在他不恥下問,“大人,莫說一半留一半,我是個人,打哈哈的話可聽不懂。”
于是,兵部尚書湊近他耳朵,將首輔大人如何大鬧長寧宮,如何搶了土了吧唧的茶壇就跑,如何駁了圣人的面子,是不留一點茶給太后殿下,最后圣人只得將自己的茶給了太后。
太后命人一路敲鑼打鼓賜茶到首輔府,首輔大人當著眾人的面,公然討要夫人的事,說個底兒朝天。
末了,還加了一句,“范大人,你說這茶是不是要起飛了?”
他越說,刑部尚書的眼睛睜得越大。
等兵部尚書說完整個來龍去脈,刑部尚書的眼睛和都瞪得溜圓。
半晌,憋出一句話,“那我得趕囤茶去。”
原是無心的一句話,眾位尚書一聽便笑了起來。
笑到一半,都不笑了,突然覺得傻乎乎的刑部尚書這回聰明了。
看來,他們也得趕囤茶去。
可到底是尚書啊,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
六部尚書不約而同地,遣人去首輔府送茶。
難得首輔缺茶,
他們還不得上趕著送?
一時間竟在整個京城帶起一風,為不送禮,送禮就送陶土茶。
尚書們還特地將茶從絕倫的錫罐里掏出來,裝進一個土不拉幾的陶土罐里。
一時間,賣陶土罐的笑出了滿臉折子。
不僅銷路暢通,價格也好。
原本一個銅板的罐子,如今竟賣到十個銅板,還供不應求。
慕楊聽到消息的時候,正盤算著開一家茶坊。
如今太后寵,卻不得不居安思危。
當初出嫁,太后給了許多田地、首飾、金銀,唯獨沒有鋪面。
既然打定主意和離,這一塊必須得支棱起來。
正坐在書案前寫寫算算,書麥取了膳食回來。
一進屋,便嚷道,“夫人,不得了了,首輔大人和太后殿下打起來了。”
慕楊一聽頓時頭皮發麻,“太后殿下可有事?”
書麥趕將事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去膳房取份例,侍們見著便默了聲。
心里咯噔一下,曉得怕是發生了什麼事,不聲地取了食盒便離開。
出了門又地溜進去,躲著聽。
這才知道因為一壇陶土茶,還鬧出這麼大靜。
“夫人,大人怕是瘋了。不就是一壇茶,往日也沒見他多上心。怎麼如今卻像是割舍不了了?”
慕楊冷笑,遲來的深比草賤。
早知
今日何必當初?
如今才想著茶的好,還要看茶不給他喝!
“昨日莊子上可送了新茶來?”
“送來了,昨兒后晌剛到的,已泡了藥材,書禾正曬著呢。”
“走,咱們制茶去。”
當下起,往樓下工房走去。
工房被安置在底樓的西側間,那里有織布機、炒茶爐等所有慕楊用得到的農。
書禾正在里頭忙,將泡過藥材并且已經曬干的茶收進屋。
見慕楊來了,便笑道,“夫人,可以炒茶了。”
于是,三人圍著爐子炒起了茶。
不過,這次慕楊只讓書禾、書麥打個下手。
要親自炒茶,并且送給太后殿下,狠狠打首輔的臉。
忙活了一整日,連午膳也沒用,慕楊終于炒好了茶。
聞著散發著藥香的茶,慕楊滿意地閉起了眼睛。
夕照進西側間,灑在慕楊的上,一幅奐的仕圖,看呆了書禾與書麥。
書麥心里狠狠點頭,識人不清的首輔大人,活該被夫人和離。
有眼不識金鑲玉,枉為首輔。
太后正準備用膳,見慕楊來了,頓時吩咐梁尚宮加幾個菜。
慕楊一進來,便命書禾、書麥將手中的茶遞給梁尚宮。
“殿下,慕楊新炒了茶,香味清逸,您嘗嘗?”
太后殿下哪有不依的,趕讓梁尚宮泡了兩碗茶來。
太后與慕楊一人一碗,才打開茶蓋,清香四溢,太后滿足地深吸一口氣,“慕楊,我喝過這麼多好茶,卻沒有一味茶如此深得我意。”
“殿下喜歡就好
,您大可不必與不相干的人起爭執。對于慕楊來說,您可比茶重要多了。茶可再制,您可只有一個!”
太后聞言頓時紅了眼眶,連聲喚好孩子,又命梁尚宮賞了無數飾品、珍寶。
晚膳后,慕楊回了珍瑰閣。
太后吩咐梁尚宮將慕楊新制分小包。
當晚便送了一包給圣人。
廣殿里的圣人也很頭疼。
他頭腦一熱,將茶全部給了太后,卻發現自己喝不上茶了。
正愁的時候,太后命人送茶來。
他頓時一喜,果然還是母后,哪有不心疼兒子的。
可看到母后送來的茶,他的臉頓時一黑。
比手掌大不了多的茶包,能喝幾日?
母后也忒小氣,自己可是將所有的茶都給了。
無奈,有茶總比無茶好,當下便讓李良泡上一杯解解饞。
茶碗送來,一打開,便有一說不清道不明的香氣溢了出來。
香味很清,不淡也不濃,圣人不知該如何形容。
他小心地端起茶碗,淺酌了一口,頓時一帶著藥香味的茶,順著間,通舒泰。
他一口接著一口喝茶,慢慢地,全的郁氣似乎都被茶打通,不論是還是心靈,都進了放松的狀態。
圣人從未有過這種驗,一道普通的茶,竟有如此魔力。
他問李良,這是什麼茶?
李良搖頭,說不知,太后殿下命人送茶來,也未詳細說明。
圣人當即命他去打聽。
李良回來后,恭敬地稟報,“陛下,此茶乃首輔夫人,柳慕楊親手所制,世間獨一無二。”
葉朝歌本是國公府嫡女,卻因幼年被拐流落在外,十四歲時方回到父母身邊。困於山溝的她不懂高門大戶的諸多規矩,後院深宅之中處處被養女壓製算算計,受盡苦楚,就連她的夫君娶她也隻為報復。重活一世,再入高門,她立誌護母保兄,將前世所受的委屈和冤枉通通找回來,給自己狠狠出一口惡氣卻不想一次意外,遇到當朝太子。衛韞風華而臨“欺她,問過我了嗎”
她為救他,失卻嗓子,可他卻娶了她的妹妹為太子妃。絕望之中,她被家族嫁給聾子王爺。原本以為此生便是過客,可誰想到,一場算計,兩人的命運再次糾纏。他誤會她,厭惡她,折磨她,將自己手足的死,當做她的過錯。可當她真的喝下那一杯毒酒,他才發現,原來她才是他心心念念的那個人……
衆人皆知,鎮國公府嫡長女崔文熙才貌雙全,生得溫婉端方,品性高潔,是全京城貴女們的典範。 崔氏及笄時慶王趙承延求娶,立下一生一世一雙人誓言成功抱得美人歸。 然而成婚七年,夫妻恩愛崔氏卻無所出。 慶王借腹生子,從外頭帶回來一個女人,試圖去母留子,給崔氏體面。 誰料崔氏主動讓賢,保全雙方體面提出和離。 慶王瘋了。 成婚七年,崔文熙兢兢業業打理中饋,處處端方持重,叫人挑不出一絲錯處。 七年無所出是崔文熙最大的罪過。 她是枝頭上的天之驕女,一身傲骨寧折不屈,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做委曲求全。 在她與慶王因和離鬧得滿城風雨時,崔文熙意外發現了躲在角落裏暗暗覬覦她的少年太子。 這日子真他媽狗血刺激! 男主篇: 太子趙玥,師出當代大儒陳平,出了名的克己復禮,溫潤君子。 世人都道太子是塊潔白無瑕的美玉,一生中唯一的污跡便是崔文熙。 他記得她的一顰一笑,她的喜好與憎惡,把她視爲皎皎明月,惦記了她好些年。 直到崔氏脊樑被慶王折斷,婚姻解體,他便知道,他挖牆腳的機會來了。 不能強取,那便巧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