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昭奚舊草 第二章 奚山卷·翠申 (1)

《昭奚舊草》第二章 奚山卷·翠申 (1)

翠申者,后族也。貌而喜翠,族除大母皆男兒,妻多養,一生不渝。輩居奚山,聰穎,擅竊

——《異人集·四卷·太史撰》

不知此是何了,但見四周冷冷地結著寒霜,四壁無,亦不過風來。

白裳的年剛犯了殺孽,卻終于睡了一次安穩的覺。被雀王努力制的鉆心之痛每每午夜發作,月上柳梢的時候,靜謐不再是安眠最好的作料,而天不應地不靈、承煉獄一般絕的絕好契機。

每次瞪大眼睛,向天際,那里是璀璨的星月。它們的燦爛和明目張膽,只能讓這樣躲藏得費盡心機的小公子一臉苦笑了。

夢總覺是錦玉食,隨心所,可是到了扶蘇此,一片虛空反倒是最益的了。

他醒來了,地依著個人。

黑暗之中,那人雙手環著他的腰,沉睡之時,一雙細臂卻也像無法撥拉掉的倉頡子,狠狠地扎

他沉思此人是誰,那人卻緩緩地睜開了雙眼,帶著笑意,收回雙臂,坐直軀,揮了揮袖,滿室霞

是那夜夜爬墻的登徒子,一紙婚約便賴著不肯松手的人。

“公子醒了?”

這是一間石頭房子,冷。除了一張石頭床,空的房中只剩下一口暗紅的大木箱,結了厚重如繭的蜘蛛網。

登徒子在霞中又笑了。端詳他眉眼,道:“瞧著好了些。可想吃些什麼?”

扶蘇從石頭床上起,斟酌片刻,才斂衽行了一禮道:“近日有勞山君照顧。”

登徒子奚山本來出手,要去握他手,許久,才收斂了心神,點了點年一點紅暈的額頭,笑道:“如何能不照顧你呢?養大了才能煮了吃喝湯啊。”

Advertisement

扶蘇愣了,許久,才淡笑道:“能被山君吃掉,是孤的榮幸。”

奚山君推開了石頭門,門外竟已是一片青山之景。負手,地博弈方才溫過他的左右手,一雙眼睛帶著濃重的倦意,結著紅打了個哈欠道:“你是誰的孤呢?此獨我一人為君,公子還是改了自尊的病。”

此山便是鄭祁遍尋不到的奚山。

扶蘇瞧著四周之景,有些詫異。

時自打斷了,也許是喝上米糊糊開始,也許是更早,從握住第一卷書開始,便開始夢見各種各樣的山川。它們的模樣醒來之后依舊清晰,用小工筆描出,讓宮中有見識的匠人、閹人或者專門做測繪的員看,竟均是實實在在能得出名字的山脈。他的祖父真宗十分驚訝,直到有一次偶然夢到岱宗泰山,他依舊描畫出來,才讓祖皇徹底下定決心,立父親為百國太子。

夢中的他顯然不是為了全父皇才不斷地夢著山巒,他只是在尋找什麼,可是一直尋不到罷了。直到十來歲時,他夢到一座不起眼的生著繁花異草的青山,這夢才終結。

那座山無人知曉在何,作為一樁無法了斷的懸案,了一幅山水畫掛在了平吉殿的書房中。如今平吉殿付之一炬,畫自然也沒了。

但是,夢中的山卻出現了。

就是奚山。

那幅畫他讀書累了,養神時經常端詳,每一朵花苞、每一片草叢都如舊時友。眼前奚山一景一,悉如夢時,令人驚訝。

扶蘇有些信婚約之說了。雖然不明白太祖皇帝為何會讓孫輩和一只不知道是什麼的妖怪訂下婚約,但夢中尋山,到奚山則戛然而止也不免說明了上天之意。

扶蘇一貫是個不在意世事、不深究由之人。

Advertisement

石頭房子在半山腰上,仰頭,還能瞧見山尖上的一點白雪。常年不化,好似白頭。

一路上,能瞧見許多不同的翠石頭,深淺不一,一照,晶瑩剔中出現一條條海藻一般的紋理,瞧著頗有意趣。

扶蘇俯索了好一會兒小石頭,黑黑的眼珠瞧了好一會兒,雖然不笑,但覺得有意思極了。

再朝前看,是一片橘子林。

眼下是六月,橘枝茂盛,卻還未結果。橘樹散發出淡淡的辛香,葉子比平素所見北方的柑橘橘葉更小一些,也更圓潤一些。

興許不會很甜。扶蘇想起了《云農》一書中所載:“橘若深,則葉尖尖,小扇狀。深而葉厚,橘紅則甘。反之苦,不宜食。”

腳下忽然被什麼絆住了步伐。

低頭,竟是一個掌高的大子。吊睛細眉,雙髻烏黑油亮,小小的臉,刁鉆古怪。他作僵,似是轉不了彎,直直撞上了扶蘇。

“是汝!”這小子僵地叉了腰,緩緩地抬起頭,憤怒道,“汝害吾!紅禍水,進讒言,將吾那圣明的君主變了商紂周幽,呔,吃吾一拳!”

子緩緩再緩緩地抬起僵的小拳頭,像耙一樣在扶蘇白袍上恨恨地捶了一拳。

扶蘇低頭,那小子的大卻突地吐出一塊嗑好的核桃。年忍不住,藍袖遮臉,雙眼緩緩出了淡淡的笑意。子臉紅了,怒道:“無禮無禮,放肆放肆!知吾何人,小小人間太子膽敢取笑,待吾殺了汝這禍水,再以死相諫吾君!”

語畢,大又慢慢再慢慢……吐出了一個核桃。

扶蘇忍不住,轉過,克制許久,才笑了起來。

子哇哇大哭起來,“不知吾喬阿箸竟被區區凡人欺辱至此,唯以頭撞石爾!”

Advertisement

哭完,大了一塊核桃,然后朝旁的一塊翠石頭撞了過去,卻撲了個空。

扶蘇一路行來,瞧見的那些翠石頭,此刻竟都彌漫在一陣白煙之中。不到片刻,煙散了,呼啦啦走出了一群綠翠袍的年,貌白,十分可人。一路笑笑鬧鬧,朝扶蘇、子二人走去。

子要撞的那塊石頭亦在一陣白煙中,變了一個十二分笑靨嫣然的年,閃過懶腰,笑道:“阿箸,你若日日賤得罪君父,何愁我等沒零?”

說完,撿了個掉落在地的核桃仁,扔進里,揚長而去。

那些石頭幻化的年經過扶蘇時,語氣不咸不淡。

“嗯,生得不錯,雖然比我差了些。”

“難為我們曬太等他這許久。”

“君父還不許探看,這暴君,嘖嘖!”

“方才爹爹又被娘打了一頓,跑去找君父哭了。他真是死不改,暴君最不耐煩瞧妖哭。”

“今兒天兒不錯,太大。”

“二五、二六跟上!”

走在最后的不是年,而是兩只小猴,桃兒般的小臉,眼似含水,黑亮稚氣,一發,明麗而似誰人幡然大夢初醒之態。

被稱作二六的猴崽似乎剛出生不久,另一個大一些,害地瞧著扶蘇,探著茸茸的小腦袋,細聲道:“君父夫君,人的手可暖和、可啦。我喜歡你我,能不能再?”

山的正中有一座食寓,形似山下農家屋舍,茅草鋪了很厚的一層,但依舊瞧著十分單薄。屋舍前圍著一圈籬笆,籬笆中有三五群的小和一只長大了搖搖擺擺的公鴨子。

扶蘇站了片刻,瞧著群。

“公子在看什麼?”

Advertisement

“噓,我在等它們說話。這座山連石頭都會說話。”

年長玉立,轉過,卻撞見一雙笑得彎彎的眼。

奚山君此刻不大流氓,也不大暴戾,只是看他。食指指尖有微小的火,遙遙點在了小上,嗓音有些干啞道:“好,便看看它們說些什麼。”

一只小說馬上要開飯了,另一只說整天吃秕谷吃不飽。公鴨子嘎嘎哼唧道:“我在人間吃飯,主人家中筵席多,每次剩下許多魚果糧,全是我們的。人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山上的妖怪,窮苦如此,一定干了什麼缺德事。”

奚山君鼻子,揮了揮袖,那些話便聽不到了。朝前走,側頭笑道:“連鴨都知道我不大好,萬事皆不能瞞住天地,可見我真是缺德事干得太多了。”

扶蘇停下腳步,著屋舍,淡聲道:“山君做的缺德事只報應到了外之上,不過落得食無著,可我卻不知做了什麼,報應到了自己頭里了三毒針。”

他又問道:“我還能活幾日?”

奚山君轉過,含笑道:“你可知道我做了多壞事、造了什麼孽,才被上天懲罰,使得如今奚山萬皆長,唯有糧食不生;俯首所拾皆是瑰寶碎石,卻個個皆修,不能拿去換糧反倒嗷嗷待哺?”

“愿聞其詳。”

奚山坐在了一塊翠無瑕的石頭上,剔妙至極,若賣到市場,連城無價而不換。,微笑道:“二百八十年前,從家中帶來的糧食珠寶消耗完,耕種所得又甚,我開始率眾在山前殺人搶劫,每殺一人,得二三換糧幣,便取下一塊樹皮,記下死的人數,短短五十年,奚山上的樹,有一大半都沒有了皮。之后奚山腳下再無人跡,而我無論走到何,都會被雷劈,躲在石頭房子中,雷劈不進來,便開始劈山上的其他妖怪,我只得出來,生生遭雷劈,由天泄憤。那大概是百年的時間,難熬得我幾乎不愿再提起,每次天暗沉下來,我便如你今日,問自己,還能活幾日?”

“之后呢?”

“之后,雷不劈我了,天開始捉弄奚山。先前結滿甜橘的樹一夜之間,全長出了苦橘,辛勤墾出的一大塊水田全部生出了鹽,稻谷不生。那些種糧的地方長滿了曲連無盡的鮮花異草。那是我不曾見過,誰都不曾見過的麗妖嬈。”

“我見過。”扶蘇打斷了

奚山君道:“何?夢里?可是這些花草通通含有劇毒,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瞧著它們盛開,然后常年盤踞,冬日雪來了才敗。”

扶蘇的鬢發整齊致,朝著玉冠的方向結去。一照,年公子的側臉便與玉一樣溫潤晶瑩了。他默默地側耳傾聽,奚山君笑道:“我做了這樣多的缺德事,遭了這樣多的報應,可是,公子猜我活了多久?”

扶蘇抿,淡聲道:“雷劈不死,天不死,沒人針,無父封棺,山君命可真好。”

奚山君左手負在背后,右手出三指,含笑道:“本君活了三百一十六年。公子若想多活幾日,只需親我一親,沾些我這妖的壽元便好了。”

扶蘇遲疑了片刻,輕輕走去,低頭,捧住奚山君的臉,許久,才低聲道:“男不親,山君我娶你。”他亦是一笑,淺淺的眉,淡淡的眼,瞧不出毫為“男不親”的困擾,朝著妖怪的額頭,冰涼干燥的印上,輕輕一親。他認真道:“這樣我能多活幾日?”

奚山含糊地唔了一聲,垂下頭,經久不語。隨后,奚山咳了咳,負手朝食寓緩緩邁開八字步,“孩兒們,開飯了。”

扶蘇見到許多許多綠人、綠猴兒,食寓瞧來,好生令人眼花繚。聽奚山君方才言語,這些人或猴皆是價值連城的石幻化而

他自吃食,都在一室之,一人之席,無論偌大宮室多宮人,無論窗外飄的是花還是雪。侍從像是從不會說話的人,窗外鳥啼花落時,淺淺一音,反倒更像是在同高高在上的太子言語。

七歲之前,有母親同他喋喋不休,他生喜靜,瞧著,也只是淡笑不言,心中覺得母親聒噪。七歲之后,男不再同席,除了太傅和父親,他幾乎沒有了開口的必要,便也不必言語。

奚山是個特別貧瘠荒唐之,這里的飯桌上,除了糙的谷粱便是干癟了的蔬菜。可是,即便是坐在一群妖怪旁,即便他們好奇地看著他,自以為竊竊私語其實聲音大得全都灌他耳中地評頭論足,他還是不地吃完了一大碗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