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懸疑推理 閨中記 第381章

《閨中記》 第381章

京城,金鑾殿

趙世坐在那高高地龍椅之上,著殿外天邊,風云幻化似龍騰于空際,發出悶雷般吼聲。

而在那咆哮嘶吼的騰龍之下,殿門,是那個略顯單薄的影。

風揚起那絳紅袖,看來幾仿佛要隨風而去。

卻偏立不倒。

冷漠深沉的眼中,出幾分意外。

對老皇帝來說,縱橫叱咤一生,也自見識過不蠢人愚人,奇人妙人,但是卻頭一次,見到這樣……不同尋常的……看著外剛、卻又似剛并濟的人

就算是皇威脅迫,就算是將死之刑,都不能令其低頭、易志。

趙世目閃爍,剎那間,心底轉過千百萬個念頭。

旁邊王公公打量著皇帝,雖然是向來最知道皇帝新侍,此刻,仍是為了門口那位大人著一把汗。

正躊躇之時,才見趙世向著自己,做了個手勢。

王公公一時竟不敢領,躬遲疑相看。

正在此刻,外間有人道:“太子殿下,恒王殿下,晏王殿下、靜王殿下、刑部白尚書求見圣上。”

趙世挑眉,便對王公公笑道:“今兒來的好生齊全。”

頃刻間,眾人魚貫而,晏王跟白樘兩人在門口耽擱了一會兒,才進殿上前拜見。

趙世打量著,笑道:“你們是商量好了的?來干什麼的?”

太子跟恒王對視一眼,晏王趙莊,靜王趙穆兩人也互看一眼,晏王先開口道:“啟稟圣上,兒臣正是為了昨夜發生在世子府的事兒來。”

靜王也道:“兒臣也是。”太子跟恒王竟都也稱是。

趙世打量著幾人:“朕才了謝進宮,你們就都趕著來了,不過,朕方才問他昨夜發生了什麼,他竟只說‘不記得了’,何其狂妄可恨,故而朕想人把他打死了事。”

Advertisement

眾人聽了,卻不約而同道:“圣上息怒,此人殺不得。”

趙世笑道:“你們都是來替他求的?”

晏王跟靜王都看向太子,畢竟眾人之中,太子最高。

當下太子趙正便先開口道:“是,父皇,兒臣求父皇饒恕謝,畢竟他是當事之人,殺了他,則死無對證,真相也無可知曉了。”

趙世道:“什麼真相?”

太子面遲疑之,竟轉頭看了晏王一眼,繼而道:“事未明之前,兒臣不敢擅自就說,故而想留下謝,不管用什麼法子,務必讓他招認。”

趙世道:“你仿佛知道些,此刻在你跟前的,又沒有外人,何況還有一位刑部尚書,自會參詳。你且說無妨。”

太子皺眉,旁邊恒王道:“啟稟父皇,其實是這樣的,太子昨天接到有人報,說是殺死了崔鈺的,其實并不是謝,而是……”也轉頭看向晏王。

晏王被他兩人連連相看,疑之余,明白了幾分,因驚心道:“恒王因何看著我?而是怎麼樣?”

太子見恒王已經說了,便道:“既然如此,我便只能明說了。有人向太子府報,說是崔鈺乃是晏王所殺。”

晏王變,失聲:“說什麼,這……”

靜王擰眉肅然道:“這怎有可能,報之人是誰?他出來對質。”

恒王道:“都說了是報,又怎敢現呢。所以太子殿下才心懷疑慮。”

趙世聽到這里,兀自面不改,卻對晏王跟靜王道:“太子跟恒王的來意,朕已經明白了,他們是想讓謝……或者做個人證……”

太子道:“兒臣只是想水落石出,查明真相而已。”

趙世瞥他一眼,又繼續道:“晏王,靜王,你們來又是為了什麼?”

Advertisement

晏王被太子恒王兩人所說的話驚到,竟有些心神不屬。

靜王道:“啟稟父皇,我們也覺著此事有些蹊蹺,故而也想求父皇手下留,留謝一命,等待真相大白。”

趙世道:“這也是晏王的意思?”

晏王道:“正是兒臣的意思。”

趙世道:“可是據太子的報,你才是殺人兇手……你覺著,謝可留嗎?”

晏王靜了靜,咬牙道:“可留!”

趙世挑了挑眉,忽地又道:“據侍衛說,進門之時你已經昏厥,只謝手持兇,可見他的嫌疑最大,若你是否也這麼覺著?”

晏王道:“謝……不似殺人兇嫌。”

趙世道:“那你就是自認了?”

晏王道:“兒臣……兒臣著實記不得了。”

趙世笑了兩聲,道:“你說記不得,謝也說記不得了,你們兩個,究竟是真的記不得,還是有人在故意說謊?”

正說到這里,便聽得有人道:“圣上,臣有話說。”

趙世轉頭見是白樘,便問:“白卿,你有何見解,且說。”

白樘道:“此案涉及晏王殿下,死的又是侯門之子,非同一般,先前臣為了避嫌,將此案付監察院,誰知……監察院陳史竟不按律例,擅自對謝用刑,已經有挾私報復,屈打招之嫌。故而臣建議,不如此案由三法司共同審理,一定可得水落石出。”

趙世聽到這里,便道:“你可知,謝先前也對朕這般建議?”

白樘眉峰一:“臣著實不知。”

趙世仰頭想了會兒,道:“白卿,你可有把握讓此案水落石出?朕是說……一定要一個真兇。不管這真兇,是朝臣、還是皇親……”

趙世說到這里,目在底下太子,眾位王爺上逐一掃過,最后落在白樘面上:“你可能做到?若做不到……朕是要治罪的。”

Advertisement

白樘道:“臣可以。”

趙世笑了兩聲,道:“好,既然如此,此案,就按照卿所言,由三法司共同審理,刑部由你主審。”

白樘道:“臣領旨!”

趙世又對太子,晏王等道:“你們可有異議?”

眾人都說沒有異議,趙世頓了頓,目從幾個人上飄遠,看向外間,那道影子立在殿外旁側,絳紅袖隨風晃

趙世道:“監察院陳威濫用刑罰,降一級,罰俸三月。至于謝,就給大理寺暫時羈押候審。”

云州,晏王府。

晏王妃咳嗽了兩聲,把手中的一張紙丟開:“這個不好,生得雖,只是不像。”

旁邊宮忙將紙張撿起,自收了起來。

又有宮,跪地呈上湯藥,晏王府喝了口,道:“京仍沒消息傳來?”

旁邊一名道:“回娘娘,沒有消息呢。”

晏王妃長長地嘆了口氣:“到底是怎麼樣,我可是整一年沒見著兒子了,本以為年下能見著,這倒好,不知道圣上到底是作何打算。”

道:“皇上自然是喜歡世子爺,所以才留他在邊兒的呢,世子爺先前又立了大功,如今又升了職,瞧著,倒像是皇上有意要留世子在京久居一樣……說不定……往后也會請娘娘一塊兒京呢。”

晏王妃轉頭看看,便笑了笑,道:“若是能跟黼兒、王爺一家子團聚,到哪里卻也都是一樣的。我呀,就怕這樣一年都見不著人,他先前又是在南邊兒打仗,真真是碎了心。”

晏王妃吃了湯,又道:“還有沒有了?盡快拿來我看看。”

回去,又取了幾張過來,晏王妃一個一個細看下來,忽地盯著倒數第二張道:“這個……看起來還不錯,有個三四分相似。”

Advertisement

端詳琢磨了片刻,便給宮,道:“讓府盡快安排,我要親眼看看這孩子。”

晏王妃理完了事,又歇息了片刻,便覺著口有些發悶。

起來往外看時,不知何時天沉下來,晏王妃皺眉看了會兒,竟有些心驚跳,才要人進來,便聽得外頭一陣忙腳步聲,又有宮侍們匆忙而慌張地喚聲,因隔了太久不曾聽見,竟有些不真切。

晏王妃不由站起來,睜大雙眼看向外頭,正在定睛發愣的時候,就見門口上人影一晃,有個材修長高挑的青年出現眼前。

隔年相見,晏王妃幾乎都不敢相認,呆呆看了會兒,才失聲道:“黼兒!”

趙黼站在門口,瞪大雙眼看著里頭的王妃,目從上到下通掃了一遍,確認王妃無礙,才忙上前,順勢跪倒地上,道:“黼兒參見母妃,給您請安了,母妃可無恙麼?”

晏王妃扶住他,低頭不住地打量,連聲道:“無恙,無恙,你如何……這樣快就回來了?事先也沒有個通報消息?”

趙黼雙眼發紅,道:“孩兒聽聞母妃出了事,便馬不停蹄從京而回,母妃如何……”趙黼因趕得快,自也顧不上人先行傳信,何況那些傳信之人,也未必比得上他的腳程快。

趙黼細看晏王妃,卻見仿佛比先前略清減了些,看著微微氣虛,可是除此之外,卻瞧不出什麼大礙。

王妃見問,便忙扶著道:“你先起來,母妃再跟你說。”

趙黼只得站起來,王妃握他的手,又仔細認真地端詳了會兒,才道:“比先前更長高了好些,也更出息了。”

兩個人走到桌邊兒,相對坐了,趙黼心里微微疑,又道:“母妃果然無事?”

晏王妃笑道:“無事,看你急的……”忽然見趙黼裳以及頸間仿佛有些深褐斑痕,便道:“這是怎麼了,是哪里弄臟了麼?”王妃自袖底掏出帕子,輕輕給他過。

因趙黼著玄袍服,那些痕跡自有些不顯眼,然而帕子輕輕拭,卻見竟似是干了的漬。

王妃吃了一驚:“這是?是怎麼了?”

趙黼道:“不是孩兒的,母妃勿驚。母妃只說……為何會有人去京城報信,說是母妃出事了?”

晏王妃握著他的手細細看了會兒,手指上雖也有幾道傷痕,畢竟不算十分厲害,晏王妃略松了口氣,才說道:“那是我故意派人上京的……”

趙黼著急:“母妃是什麼意思?”

晏王妃半是嗔怪半是憐地道:“你這孩子,急什麼,娘一年都沒看見你了,還是自個兒一個人在這王府里過的年,若不如此,你皇爺爺怎麼會放你回來?”

趙黼大出意料,目瞪口呆。

一路上趙黼設想了千百種可能,連最壞的一種都想到了,卻哪里知道,竟是虛驚一場?

趙黼呆呆地看著晏王妃,一則為了晏王妃平安無事而一顆心放回肚子里,另外,則是為晏王妃如此……而有些哭笑不得。

王妃見了兒子,只顧歡喜,因見他愣怔,便道:“你怎麼了,不高興了麼?母妃是想你才這樣的,可別真心惱了呢。”

趙黼苦笑道:“孩兒自然知道,只是……以后母妃萬萬別再如此了,可知孩兒自從聽聞,一直都擔驚怕,一路上……”

趙黼畢竟是至孝之人,不多做埋怨,便只道:“母妃拿什麼其他的做緣故都,只是何苦拿自己來說?”

王妃卻是滿心里喜歡,只顧含笑道:“我只怕用別的法子,你就不上心了。好好,我知道了,以后再不如此了,母妃答應你,如何?”

趙黼甚是無奈,然而見王妃這般高興,倒也不忍掃興,勉強道:“既然、母妃無事,我便先去稍加整理,這兩個月都未曾好生洗漱過,渾甚覺腌臜。”

晏王妃笑盈盈道:“好好好。”忙吩咐宮們快去準備熱水等,又實在不舍得趙黼,便親送了他回房,才又樂不可支地回來。

趙黼關了房門,想到方才跟王妃相見,恍若一夢,啞然失笑。

這可真似是“人算不如天算”,他防范所有,只是未曾“防備”……自己的母妃。

連日來趕路,疲力竭,更加上前幾日涼月峽一戰,更是耗神耗力,又全無任何歇息的機會,此刻仍覺著頭目都有些森然暈眩。

一時放松下來,才落座,忽地又想起一事,便揚聲道:“速速把杜管事來!”

杜云鶴原先隨著趙黼前往江夏,后來功,趙黼因見一時半會兒回不到云州,杜云鶴此人又心思縝行事慎重,讓他坐鎮云州王府,自是最佳人選。

因此杜云鶴此刻竟是晏王府的管事,王府形,都在杜云鶴掌握之中,所有呈送趙黼的報,都是他經手過,是以最為可靠。

當初趙黼接到王妃有礙的消息,也是杜云鶴派人呈送,故而趙黼才毫無疑心,又怎會知道有人敢在這上頭弄虛?

方才見到王妃無礙,只顧驚訝狂喜去了,此刻反應過來,趙黼心中怒起,拍案立刻人。

話音剛落不久,便聽得門外有人道:“聽聞世子傳喚?”竟正是杜云鶴的聲音。

趙黼忍怒:“杜先生請進。”

杜云鶴推門而,卻又小心將門掩上,上前垂著手問道:“世子喚我有事?”

趙黼見他神淡定,心中早氣得開花,問道:“杜先生,你如何假傳我母妃出事的信息上京?”

杜云鶴道:“這個乃是王妃的主意,并不是我的想法。”

趙黼冷笑道:“那麼你就眼睜睜看著王妃傳假訊息?倘若今日傳信的不是王妃,而是遼人的細作,引我圈套的,那我要你何用?”

杜云鶴聽了這話,神才有些松,又將趙黼上下打量了一眼,試探問道:“世子路上……可遇到意外了?”

趙黼道:“你說呢?”

杜云鶴皺了皺眉:“這個,我卻是沒有料到的……遼人的細作消息竟這樣靈通……”

趙黼見他自顧自沒事人一般,連毫的悔改之意都無,竟有些按捺不住:“你這是承認了你的無所作為?”

杜云鶴見他怒發,仍舊不驚:“世子且慢,我還有話說。我是迫不得已傳了假消息,只不過……并不完全是因為王妃的意思。”

趙黼冷笑:“不是王妃的意思,只怕是遼人的意思?”

杜云鶴笑了笑:“正好相反。”

趙黼側目,約聽出些弦外之音。

杜云鶴道:“世子聰明絕頂,只不過因為王妃的事了心神,難道竟想不通,除了世子,還有誰的命令是我違抗不了的?”說著,抬手微微地往上指了一指。

趙黼心頭急轉,明白他的意思,凜然道:“你說的是……”

這剎那,就如同涼月峽那一場轟然震,復在耳畔響起。

杜云鶴臉平靜,沉聲道:“不錯,能著我,傳假消息給世子的,正是當今圣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