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雅騷 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

《雅騷》 第258章 從貢院到舊院

琉球比大明朝一個縣也大不了多,琉球王子也就相當於縣令的兒子,而且現在還是寄人籬下,所以這琉球王子尚很是謙恭,見到張原兄弟二人走過來,便立在一邊,拱手見禮,張原、張岱自然要還禮,那貢院差催促道:“快走快走,莫要影響他人作文。【全文字閱讀】”

三人來到“至公堂”上,呈上考卷,堂上坐著的是南京禮部尚書李維楨,李維楨認得琉球王子尚,當即先取尚的製藝看,不過三百多字,須臾看完,點頭道:“尚生法俱有可觀之,可知平日下了工夫,難得。”

得到李尚書的誇獎,琉球王子尚大喜,躬道:“多謝院長大人嘉勉,學生一定勉務進修,無間晝夜。

李維楨問尚現在哪個堂求學,尚回答是“正義堂”,李維楨道:“等下老夫對顧祭酒說,尚生可升崇志堂——好了,你退下吧。”

琉球王子尚更是歡喜,謝過李院長,正待退下,忽聽堂上的李院長驚詫道:“你便是張原?”

抬眼看時,見那李院長看著他邊的兩個年書生,其中一個年書生邁前半步,躬道:“學生山yīn張原張介子,拜見李院長。”

“山yīn張原!”

這些日子南監諸生提到的最多的人名就是這個張原張介子,尚作為藩國王子,最打聽大明朝時事,舉凡閣臣更迭、軍政向、各地大事、各種傳聞,甚至大明朝民眾最近流行什麼冠、的式樣,他都想了解,張原近來風頭之勁,可謂一時無兩,尚自然聽過張原的名字和事跡,並且極有興趣,沒想到這就遇上了卻是這麼一個溫文爾雅的年書生,看不出有一呼百應猛烈倒董的豪氣,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Advertisement

這財南監祭酒顧起元出來了,李維楨道:“顧祭酒左首這個便是張原”

顧起元朝張原一瞥,不聲sè道:“李院長看了他考卷沒有?”

李維楨笑道:“還未及看。”當即展卷一覽,一筆小楷圓潤靈秀,雖算不得極好,但中規中矩,無可指摘,“嗯”了一聲念破題道:“推知仁之事與心,而各得其所專及者焉——”側頭問顧起元:“顧祭酒乃製藝名家,張原這破題如何?”

顧起元道:“還算新穎——李院長稍歇,待下來念。”

南京禮部尚書雖沒什麼實權,但品級與北京的禮部尚書是一樣的,乃是正二品高,南監祭酒顧起元是正四品,當然要自稱下——

顧起元接過考卷念道:“蓋鬼神亦義之存,獲亦難之驗而所務所先不存焉,此為知仁之事與心yù。且夫世有至人其量固無乎不舉也,估其生平功力之所積,由必不雜乎其途—”

念到這裡,顧起元稍一停頓,李維楨便頜首讚道:“此文開篇氣象便有可觀,此子名不虛傳。”

顧起元微微一笑,繼續念:“……習之於君臣父子之節,使不遷於異,經可守而權可達也;遊之於詩、書、禮、樂之途,使不huò於異言德可而藝亦可觀也………若此者,一語之以務義,一語之以先難,非明理則盡不足以言知,非去sī則盡不以言仁也,知仁豈易言哉。”

顧起元念完了李維楨看著顧起元,等顧起元評點,李維楨雖年長於顧起元,位也高,但顧起元是戊戌科會試第一、殿試探花,了翰林院的,李維楨是戊辰科二甲第二十五名,晚明場對這個很有講究,舉人、監生出的即便做到四品知府,在進士出的七品知縣面前也不敢托大,進士出正苗紅,舉監出,好似庶出,

Advertisement

小娘養的,同樣,三甲進士地位要低於二甲,二甲要低於一甲,只是沒有舉監與進士差別那麼明顯而已,所以李維楨要先看顧起元如何評點——顧起元得焦囑托要照顧張原,這時不好誇獎張原,客氣道:“還是李院長評點吧。”

李維楨也就不再禮讓,說道:“此文扣知與仁,反覆條暢,兼蘇軾之豪放與曾鞏之質樸,議論獨辟流俗,有起衰式靡之志——顧祭酒以為如何?”

顧起元笑道:“李院長誇獎太甚,此子年才十七,何敢比蘇軾、曾鞏。”對張原道:“還不謝過李院長誇獎。”

張原趕謝過李維楨,心裡清楚顧起元對自己的關之意。

顧起元又看了張岱的製藝,點點頭,表揚了兩句,揮手讓他們退下。

李維楨道:“焦太史這個弟子果然不凡,為文正義大氣,難得!”

顧起元道:“名,弊大於利,此子鋒芒太盛,因華亭董翰林之事,在南都毀譽參半,既來國子監讀書,我當好好引導於他。”

李維楨道:“顧祭酒主持南監,當有新氣象,後年會試,南監應不會如往年那般頹靡了。”

嘉靖以後,南京國子監會試中式的逐年減,近些年來更是寥若晨星,遠不如順天府國子監——

顧起元道:“這些.子下勘察了南監周邊山川地理,得知五十年前在國子監明德堂後有一高阜,後被都史陳公梧鏟平建了一座尊經閣,此閣在乾位,金氣盛,致使儒學文廟大門和太學門二木俱金克,這是南監衰微的原因。”

晚明士大夫好談易理、命相、堪輿,顧起元就通玄宅經,李維楨毫沒覺得顧起元所言荒謬,道:“那就拆毀尊經閣如何?”

Advertisement

顧起元笑道:“既建,再拆,恐致禍患,南監文廟坐乾向,廟後明德堂,堂後尊經閣,二門乾金之克,當在南監坎位起一高閣,就‘青雲閣,,要高過尊經閣,以泄乾之金氣,再於離位造一座聚星亭,使震二木生火,以發文明之秀太學門的屏牆要拆去,如此,三年南監必有一甲及第者。”

三年一甲及第,也就是說後年春闈南監會有監生中狀元、榜眼或者探花——

張原哪裡會知道李尚書和顧祭酒在大談國子監風水對於命相風水,張原是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人定勝天是狂妄,聽天由命是無聊,兩者都走極端,他隻管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孟子說“謀事在人事在天”至於他的努力有什麼結果,那就不是他能掌控的,好比文震孟,參加了十次會試,前九次名落孫山,第十次就大魁狀元了,難道文震孟在第十次會試時突然聖賢附文章大進了?當然不是,這便是氣運——

從烈日下走進明遠樓過道一片蔭涼,那琉球王子尚快步追了上來,拱手道:“兩位兄臺琉球尚有禮。”

張橘、張原還禮道:“山yīn張岱(山yīn張原)見過王子殿下。”

忙道:“兩位張兄萬勿這般稱呼,在下是國破屈辱之人,méng上國恩準在金陵求學,願作上國之民,不敢以藩國王子自居。”

言詞極其謙恭,比一般監生還要謙一些。

張原聽尚說“國破屈辱”,頗驚訝,心想:“難道琉球已經被日本侵佔了?”初次見面,不好細問,便道:“那好我等就以兄弟相稱,已是午時,尚兄可肯賞臉,一起去小飲兩杯?”

大喜,他雖是琉球王子,但不是世子客居金陵,無依無靠,從六部員到監生士子,對他都是不冷不熱,很有人主與他往,這個張原才華橫溢、大名鼎鼎,卻對他如此客氣,這讓尚喜出外,忙道:“自當在下請客,在下雖是外藩,但年初就到了金陵,兩位張兄初至,正該由在下請客。”

Advertisement

寒暄間,尚的兩個shì臣也卷出了號舍,小跑著追上來向尚見禮,尚向張氏兄弟引見他這兩位shì臣,一個蔡啟祥、一個林兆慶,都是二十多歲,頗有悍之sè,蔡啟祥向張原、張岱道:“在下祖籍福建莆田,先祖乃是蘇黃米蔡的蔡學士。”

林兆慶道:“在下祖籍福建泉州,先祖是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先生。

後人好攀扯前代同姓名人作祖宗,這不稀奇,尚道:“洪武帝曾應敝國先王之請,以閩地三十六姓琉球,大明於我琉球乃是父母之邦。”

張原便邀蔡、林二人一起去飲酒,五人出了貢院龍門,卻見張萼帶著福兒和馮虎在外面已經等候多時了,張萼開口便道:“房子已經租下,勉強住得,一應我已讓來福、能柱他們去買新的,鳴山下房子正在灑掃除草,明日便可住。”

三人又趕向張萼見禮,張萼也喜歡朋友,只要不惹著他,他是很仗義的,聽說尚是琉球王子,笑道:“今日結一個王子,有趣有趣——尚兄,以後請我兄弟幾個去貴國遊玩遊玩,如何?”

道:“只要賢昆仲肯賞臉,在下是求之不得。”

貢院龍門不遠,便是小秦淮河,這是秦淮河支流,在武定橋分岔,過太平橋重新匯主流,這一河段流經金陵最繁華之地,所謂貢院與舊院隔河相對,指的就是這一河段—

立在秦淮河岸邊的樹蔭下,張萼用折扇遙指對岸朱欄綺院、lù臺水樓,說道:“我們去幽蘭館訪王微如何,那郎說了要請我們喝酒的,尚兄三位,一起去吧,向船工打聽一下就知道幽蘭館在哪裡。”

張岱、張萼都是興致,尚三人則是面面相覷,尚在金陵已經半年,自然知道幽蘭館是什麼去,以他現在這種尷尬份,實不宜涉足煙花之地。

張原有意結這個琉球王子,說道:“大兄、三兄,你二人去尋王修微,我陪尚兄三位就在這邊酒樓飲酒敘談。”

頓時臉現喜sè。

張萼道:“罷了,幽蘭館還是晚邊再去,這時一道陪尚兄喝幾杯。”

幾個人沿秦淮河往北行了半裡,上了一家名喜登科的酒樓,上好的湖州細酒、金陵鰣魚、鹹鴨、板鴨,以及金陵名點小吃“七妙,,、“八絕”,滿滿擺了一桌,蔡啟祥和林兆慶不敢與王子尚同席,被尚瞪婢一眼,就乖乖列席了。

酒過三巡…尚與張氏兄弟就絡起來,話語也多了,張原這才了解到萬歷三十七年日本鹿兒島大名島津氏派家臣樺山久高率兵三千侵琉球,將尚之父尚寧王等一百余人擄至鹿兒島…關押了近四年,迫尚寧王割讓琉球北方五島,還要每年向鹿兒島進貢,琉球自洪武五年奉大明朝正朔以來,每兩年遣使向明王朝進貢一次,歷代琉球王都要請求大明皇帝冊封,明王朝賞賜給琉球的財遠遠多於琉球進貢之…朱元璋讓閩地三十六姓移民琉球不是要侵佔琉球,而是應琉球王之請,派遣過去的都是能工巧匠,幫助琉球人發展農業、手工業,中國歷代君主對外藩都是格外寬宏大量,為彰顯泱泱大國氣派都是索取而賞賜極多,要的就是一個宗主國的名份,但鹿兒島的島津氏要琉球人進貢可不只是要個名份…島津氏每年要從琉球征上千民夫去鹿兒島服役,還要琉球王進貢海魚、熊掌、藥材、礦產……反正是只要琉球島出產什麼,島津氏就索要什麼…極其貪婪——

—尚寧王忍辱負重,四年前曾派陳通事遠赴北京向萬歷皇帝求救,但閣臣葉向高與兵部諸臣商議了一下,覺得琉球遠在海外,鞭長莫及,就算派水師助琉球王趕跑了那些倭寇,但大明水師不可能久居琉球,一旦回國,那些倭寇就會卷土重來,倭寇離琉球近…防不勝防的,萬歷二十年的援朝逐倭之戰讓大明朝大傷元氣,琉球對大明朝而言,當然遠不如朝鮮重要,所以葉向高對琉球使臣只有好言相遣返其回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