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當時年春衫薄]第二百七十一章三管齊下
第二百七十一章三管齊下
滿臉皺紋的南京守備太監邢隆想想還是開口了,這事算不得什麼,早晚會盡人皆知,而到那時,他想找人訴說都沒人聽他的了——
邢隆拱拱手,說道:“不瞞張公子,咱家怕是惹下了殺之禍——”說這話時,目不轉睛凝視張原,若張原有驚慌、畏之意,那他就不會再往下說,但張原卻是不聲,平靜道:“公公請說。【無彈窗小說網】”
這年監生果然不凡,單這鎮定的氣度就有人能及,邢隆道:“咱家在南京多年,急公好義,頗有政聲,但也難免會得罪一些人,前幾年南京監察史薑雅量上疏以‘不當地,與民爭利’彈劾咱家,幸得萬歲爺爺英明,反把那薑雅量罷了,但由此,有些南都吏就視咱家如寇仇,恨不得把咱家逐出南京才快心,咱家方才得知南京兵部侍郎樓已上疏參咱家,這回的罪名是‘掘聚寶山傷皇陵氣’,這罪名若坐實,咱家肯定是死路一條。”說到這裡,發聲長歎,一張臉更是皺如老橘皮。
張原問:“事實如何呢?”
邢隆遲疑了一下,說道:“其實這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咱家還負責礦稅,部下為方便行走,在孝陵南二十裡的案山開路,咱家一直不知道這事,那些軍戶又哪裡知道什麼皇陵風水忌諱,認為離孝陵幾十裡的山間開條小道有何不可,這麼些年也一直相安無事,豈料這老帳會在今日被重新提出來,這是心積慮要置咱家於死地啊!”
張原雖不通堪輿風水,但古書看多了,一些常識還是有的,這案山就是墓與朝山之間的山,好比貴人辦公的書案,一般民眾的墓當然沒那麼講究,有塊地就行了,但孝陵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墓,當年劉伯溫與徐達尋踏勘方圓數百裡,終於在紫金山南找到這塊風水寶地,案山離墓二十裡,可見格局之大,軍士在皇陵對面案山開辟小道方便行走,這事若無人提起,那就什麼事都沒有,若被人揪住,那就是破壞皇陵風水,要以大逆論——
張原問:“彈劾公公的奏疏已經到京城了嗎?”
邢隆道:“樓的奏疏尚未遞出,咱家在南京還有點耳目,但卻無力阻止,想必也只在本月,彈劾奏本就會送到閣。”
張原思忖片刻,問:“那邢公公準備如何應對?”
邢隆見張原依然鎮定,不對張原生出了一點希,聽聞張原智計過人,若張原肯為他參謀,說不定能有妙計化解此厄,便道:“只有分兩條路走,一是上疏自辯,萬歲爺爺素知老奴忠心,豈會乾出破壞皇,二是抓到當年在案山開道的軍士問罪,張公子可有更好的法子教教咱家?”
張原道:“這事非常棘手,待晚生與鍾公公說幾句話,邢公公請稍等。”
說罷,張原拉著鍾太監走開一些,這才皺眉道:“公公何苦把我牽扯進來,這皇陵土是何等大事,我又能有什麼法子幫助邢公公!”
鍾太監聽張原這麼說,也有些懊悔,覺得自己熱心過頭,這事不好手啊,,口裡道:“咱家知你足智多謀,就是問問你能否幫幫老邢,你這次若能救到老邢,那可比救一個石柱土司來得有用,不說老邢自己就是守備太監,而且他與司禮監掌印太監盧不淺——張公子若無能為力,邢公公也不會怨你。”心道:“他自顧不暇,哪有閑空怪你。”
張原低聲道:“鍾公公,你我是莫逆之,
公公實話對我說,這邢公公為人如何,若是口碑壞了,誰也救不了他。”鍾太監聽張原這麼說,神一振,道:“張公子你是知道咱家的,若邢隆是梁永、高寀這樣惡名素著的人,咱家躲之唯恐不及,哪還會管他的事,這邢隆為人其實不錯,他有綽號‘拗太監’,乃是因為他好管閑事,不留面,為皇上辦事更是忠心耿耿,南都有些員忌他,想趕他走,張公子想必也知道地方與外派很有合得來的,地方千方百計想把咱裁撤掉,好比嘉靖時裁撤了各地的鎮守太監那樣,若邢隆真有那麼擾民,何以南京近年從未發生過什麼民變?張公子從這那劾奏疏就可看出,那姓樓的兵部侍郎對邢隆別無把柄好抓,就把陳年舊事翻出來,張公子若有妙計,還請幫幫老邢。”
梁永和高寀是萬歷年間兩個臭名昭著的太監,梁永在陝西把歷代帝王的墳墓都給挖了,手下的稅役幾乎是當街明搶百姓財,高寀就更惡劣,吃小兒腦漿妄圖重新長出道的就是他——
張原點點頭,老師王思任說起當年他哄騙邢隆的事大笑,沒提到邢隆有什麼劣跡惡行,至於說與地方有衝突,這很正常,張原道:“那我再去與邢公公談談。”
邢太監在柳蔭下一直心急如焚地看著張原和鍾太監,見二人走過來,忙迎上幾步道:“張公子,可有應對良策?”
張原神鄭重道:“晚生原不敢手這等大事,此事非同小可——”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那邢太監臉灰敗,黯然道:“張公子說得是,樓這招太毒了,張公子你——”
張原續道:“但晚生也知邢公公忠義,在南京多年,與軍民無擾,晚生雖不才,殫竭慮也要為邢公公效微勞——”
邢隆臉頓霽,張原既這麼說,肯定是有什麼主意了,忙道:“張公子若能幫咱家此劫難,那對咱家就有再生之德,咱家讀書不多,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知道恩怨分明四個字——張公子快說,有何良策,咱家心急啊。”
張原徐徐道:“邢公公說的上書自辯,這是肯定要的,公公可直接奏聞皇帝,應比那彈劾公公的奏疏更快呈覽,這就有先為主的印象,公公曾在宮中侍候,皇帝絕不會相信公公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對,對。”邢太監連聲道:“咱家對萬歲爺爺的忠心,天日可表。”
張原話鋒一轉:“但公公的部下私自在案山開道,這總是事實,怎麼也瞞不過的,皇上就算不嚴厲追究,但公公免閑居是肯定的。”
邢隆頓時失魂落魄,他何嘗不知道其中利害,只是還抱著幻想而已,卻聽張原又道:“公公上書自辯或許能保命,但公公這時嚴懲當年開山的那些軍士,這就坐實了自己的罪責,畢竟公公是南京守備,又兼提點孝皇諸陵,皇陵損,這罪過怎麼都推不到下面人承擔的,所以說公公一旦嚴懲那些軍士,就更給了彈劾者口實,那時皇帝想開恩都不可能了。”
邢隆呼吸急促,背心冷汗直冒,張原分析得極有道理,可他若不嚴懲那些軍士又能怎麼做,總不能裝作若無其事吧?
“請張公子教我。”
邢隆向這個年監生深深作揖。
張原趕道:“公公切莫多禮,讓旁人看到不好。”踱了兩步,開口道:“解鈴還須系鈴人,那彈劾者既在皇陵風水上做文章,公公就要在堪輿上做回應,請有名的堪輿師放話,說案山開小道於國家興旺有利,風水之說本就縹緲難有定論,怎麼說就看堪輿師的了,畢竟這不是了皇陵的土,而是二十裡外的案山,尚有轉寰的余地,還有,公公要收買人心,做一些對南京百姓有益的事、南京百姓最迫切想解決的事,再有,公公要請宮中在皇帝面前言,將公公的部下擅自開案山小道之事掩飾下來,畢竟這事都已過去十年了,而且三大征之後,國家也算太平——如此三管齊下,晚生不敢說定能保住公公的守備之職,公公命斷然無憂。”
有些事承認不如抵賴,坦白是不能從寬的,同一風水,不同的堪輿地師常常會有迥然不同的看法,而且張原堅信,大明朝的國運絕不是由一座墳墓風水決定的——
邢隆細細品味張原的話,覺得張原思慮周全,的確是目下最佳對策,臉喜,對鍾太監道:“鍾公公,若非你枉道來訪,咱家也無由結識張公子。”對張原道:“張公子,請上船再細談。”
邢隆得了張原這番話,心下稍定,如何做還要向張原細細請教,比如那篇自辯的奏疏,就想請張原代筆——
張原隨邢、鍾兩位太監再上湖船,鍾太監沒看到那兩個秦淮名,問知被張原送走了,笑了笑,邢隆便說:“今日遭逢此事,壞了興致,不能讓兩位盡歡,改日再把那兩個舊院郎來相陪。”
張原忙道:“不必不必,晚生在國子監就讀,監規森嚴,哪能攜飲宴,邢公公有事盡管吩咐,若了歌,那晚生就不敢來赴宴了。”
邢隆也沒心思多說歌的事,讓侍從上茶點果瓜後,摒退左右,商議奏疏、堪輿師以及如何收買人心,張原聽邢太監懇請他代筆寫奏疏,略一沉,就答應了,一篇自辯的奏疏寫的好或者差,起到的結果是天差地別的,既然要幫邢太監,那就幫到底,但他要先看看邢太監往常給皇帝寫奏疏是什麼語氣,請邢太監挑幾件不太重要的奏疏給他揣揣,要代似的話自然要了解這些,邢隆急命那中年幕僚回守備府去取——
說到有名的堪輿地師,邢隆道:“金陵有名的通玄宅經的就數國子監祭酒顧起元了。”
張原愕然,顧校長竟然是風水大師嗎,這個他真不知道。
邢隆道:“顧祭酒曾與人論金陵風水,當時前輩堪輿家說的金陵山形散而不聚、江水流而不留,穿城而過的秦淮河又是西注,與帝都格局‘砂關鎖’不相應,不宜作都城,顧祭酒認為這都是為永樂帝遷都作辯解,顧祭酒對金陵城的垣局風水與他人看法不同,認為金陵逆水結力,可以作帝都,但與北京相比,稍欠雄厚壯大,此論影響很大,若顧祭酒肯為咱家說話,那就有把握得多,而且顧祭酒就是金陵本地人——”
邢隆皺著眉頭,知道要請顧起元為他宣揚案山開道有益國家社稷絕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再難他都要去爭取,這是搏命啊,顧起元提任何條件他都可以答應——
又說起收買人心之事,邢隆沉思片刻,說道:“近年金陵對編商當值,給很多鋪戶帶來累累重創多有控訴,朝廷商稅其實不高,但地方逐級累加就驚人了,南京榷稅使郭祖生是我義子,他主管龍江上下關稅榷務,若咱家提出弛商減稅的建議,必獲民眾歡迎,隻恐國課征收不足,再遭言彈劾——”
張原對晚明的商稅有點了解,晚明商稅看似不高,但收稅的關卡多,有皇帝的榷稅使、有戶部的榷務、還有地方的關稅,一批貨從杭州運抵南京,要過重重關卡,商稅迭加起來就驚人了,致使商賈不行,肆市蕭條,如果適當降低一些商稅,商賈就願意到南京來,舟楫往返,收到的稅應該不會比減稅前,甚至可能更多,這與薄利多銷是一個道理,後世有些論者認為晚明不提高商稅致使農民負擔重才導致滅亡,這種論調那完全是事後諸葛亮,建州真興起、遼東事壞之後,即便加征商稅也彌補不了那龐大的軍餉,明朝不管征不征商稅都要滅亡,而他既有前瞻的識見,當然明白最要的就是阻止努爾哈赤崛起,只要薩爾滸之戰不敗,明朝就不用征收龐大的三餉,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先做到這一點,然後徐圖其他——
葉嬌一覺醒來,已經坐上了給人沖喜的花轎,眼瞅著就要守活寡 祁昀病歪歪的,八字不好,命格不好,動不動要死要活,吃什麼藥都不管用 可在葉嬌嫁來后,他的身子卻越來越好 說好的三十必死,誰知道居然奔著長命百歲去了 這才發現,天下間最好命的原來是自家娘子…… 【謝謝抹茶綠大可愛給的封面】 食用指南: 1.蘇蘇蘇爽爽爽甜甜甜 2.架空時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中相關僅為劇情服務 3.日更,如無意外下午18:00,凌晨改錯字,有事會文案請假
李青穿越明初,機緣巧合下拜張邋遢為師,一直過著清閑日子。 恰逢馬皇后病重,御醫束手無策,朱元璋為治好馬皇后,派錦衣衛尋找仙人張邋遢。 無良師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錦衣衛逮個正著,只能硬著頭皮進宮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開啟了他的大明之旅。 他曾經歷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風,也曾卷入靖難之役的殘酷戰爭。 他看過永樂萬國來朝的風華,也見過仁宣之治的繁榮盛世。 他曾做過錦衣衛,也曾入閣拜相。 他戰過韃靼、瓦剌,也打過倭寇。 他與王陽明是摯交好友,也和唐伯虎游逛青樓、風流狎妓…… 他是一個被時間長河遺忘的人。
重返90年代,撿個老婆會是怎樣的體驗?李斯文從未想過,他這個身家百億的商界奇才,如今卻要先學會養家糊口。
植物學博士楚宓穿到了一個聲名狼藉、200斤的丑女身上!悲劇的還是在遠古蠻荒時代,身邊還有個殘廢的老公!整個部落的人,都在篤定他們活不過今年冬天!卻不知,楚宓早已經在空間種田、養魚,還制造了鹽,蓋好了青磚瓦房。帶著協議老公過上了好的日子。等楚宓足夠強大,打算離開部落生活,野人老公卻將她圈在了懷里。“我是你的男人,無論你去哪里我都會跟著你,”“……”感情她救了人還得賠上自己。
難產當天,被老公拋下去找白月光,得了,熬了這麼多年死了也算是解脫了!沒想到重生回高考時代,這次可不傻傻做前夫備胎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僅考上了重點大學,還被前夫他哥看上了,沒想到的是,前世讓白月光拋下前夫出國的男人居然也對她拋出橄欖枝!這……是要走桃花運了? 更夸張的是,居然前夫也不輸其后,直接也是一頓咔咔示好。 這她是要轉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