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弘不顧邊的抗議聲,加重語氣再次要求鄧名確認:“殿下絕不反悔?”
“絕不反悔。”此時鄧名已經把譚弘邊的人看了個一清二楚,圍攏在譚弘邊的這些人上都帶著驍勇之氣,即使在這種絕境下,大多數人手中的刀劍依舊握得很穩。要想殺這些人雖然不是難事,但是困猶鬥,明軍不付出相當的傷亡是絕對做不到的。如果能夠和平解決,鄧名當然不願意有一批明軍士兵死在這種沒有意義的最後一搏中。
“殿下……殿下……”雖然得到了鄧名的保證,譚弘依舊是一副不放心的模樣,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取得保證,鄧名已經在全軍之前許諾了,譚弘也想不出還能要求什麼更好的保證。
看到譚弘依舊遲疑不決,而他邊的部下雖然有人開始泄氣,但有幾個卻氣勢不減反增,顯出一副躍躍試的模樣。鄧名略一思索,想起他聽說過的一個方式,就提議道:“新津侯若仍是不放心,可走到軍前,我們擊掌爲誓。”
兩軍都傳出驚訝之聲,作爲絕對上風的鄧名,爲何肯與窮途末路的朝廷叛徒擊掌?一時間就連譚弘都有些恍惚,甚至懷疑鄧名是不是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才這麼急著迅速勸降自己,不過譚弘馬上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的。
當譚弘從護衛叢中緩緩走出來的時候,鄧名也邁步向前。周圍的明軍全都自發地想攔住他,趙天霸、李星漢還有好幾個其他的明軍軍都過來勸阻,此時已經把船開到江邊的周開荒也在船上跳起腳來,一個勁地高喊:“攔住殿下!”
譚弘離開了他的護衛走到明軍軍前,雖然在這種況下劫持鄧名是不可能的,但是誰敢說譚弘不會起傷人?就算周圍有不護衛,但不把譚弘綁個結實,誰又敢說沒有萬一?
不過鄧名沒有這些明軍的顧慮,對方是一個將領而不是一個刺客,鄧名相信對方是想爲自己的手下求得一條活路,既然這樣自己當然不會有什麼危險。
鄧名而出,和走過來的譚弘面對面地站著,趙天霸和李星漢則一臉張地站在鄧名兩側。兩個人都把劍拔出來握在手中,目不轉睛地提防著,如果譚弘有毫異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劍捅進他的。
這種擔憂並沒有發生,譚弘老老實實和鄧名擊了一掌。擊掌完畢後,鄧名沒有轉離去而是出手:“新津侯,把你的佩劍給我吧。”
說完之後,鄧名反手按下左右護衛著自己的劍,眼看最後的一場就消於無形,他可不願意趙天霸或是李星漢節外生枝,因爲神張一劍把譚弘捅死了。
而譚弘也沒打算鬧事,雖然聽上去是個奇怪的要求,但是譚弘也能猜到鄧名想表達的意思,就雙膝跪倒在地,用異常緩慢、安全的作解下佩劍,雙手高高向上捧起。
鄧名從譚弘手中抓過那把劍,又把目投向譚弘後一羣還沒有投降的敵人,此時在他們臉上已經看不到那種垂死掙扎的殺氣,鄧名用平靜的語氣高聲問道:“新津侯已經降了,你們呢?”
接二連三,譚弘餘部在鄧名的目中垂下了頭,先後把手中的武扔到了地上,明軍警戒著上前,把這些已經不再反抗的人一個個捆了起來。
李信完全冇有想到自己通宵了兩天覆習功課之後竟然穿越到了一個陌生的唐朝.........天哪,李世民是我親叔叔???好像還很疼自己的樣子........舒服了!唐朝還有比這個更狠的靠山嗎?請務必讓我做一個清閒的太平王爺!
崇禎十六年,軍醫朱劍穿越到了朱慈烺的身上,成為了大明朝的倒黴太子。肆虐的鼠疫,糜爛得朝政,席捲天下得李自成,肆虐西南的張獻忠,白山黑水還有磨刀霍霍隨時可能殺入中原得女真鐵騎,偏偏還攤上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便宜老爹。朱慈烺將屠刀一次次的舉起,不光是對準戰場上的敵人,同時也對準了朝堂上的敵人,對準了民間的敵人!殺貪官!除晉商!剿闖逆!滅獻賊!在不斷地血腥殺戮中興大明,成就一代屠皇!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明屠皇》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巡視四邊,來到嶺南發現這里一切與眾不同……富庶的黎民百姓,發達的商業建設,威武的軍隊士卒……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封王十八皇子朱拓胡作非為、窮奢極欲、橫行霸道。朱元璋:兒子啊,要不把大明交給你,你在大明隨意為非作歹。朱允炆:十八叔就是我遙不可攀的高山。朱棣:有十八在,我對皇位沒有任何想法,我愿意做他帳下大將,為大明開疆擴土。于謙:我心中只有一個太陽,沒錯,那就是十八皇子。
一個雇傭兵附身在大明萬歷年間的勛貴次子身上,他會給大明朝帶來怎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