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5節 敵意

《伐清》 第55節 敵意

明軍開始渡江的時候,揚州城就已經作一團,漕運總督直轄的河道兵多年來欺負百姓和漕工在行,但與敵軍對陣實非所長。上次鄭功發起鎮江、瓜州之戰時,前任漕運總督也把那些較有戰鬥力的部隊派去助戰了,結果就是被明軍殺了個片甲不留。

漕運總督既然指不上河道兵,就只好寄希於樑化的兩江部隊,可樑化爲堂堂大帥,連畫像都送去過北京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鴿派,和揚州知府一起苦苦勸說林起龍不要武力抵抗,還是趕和鄧名談判爲好。

但樑化的勸說起到了反作用,之前林起龍不顧樑化的反對,堅持武力抵抗,現在要是不打上一仗就妥協覺得太下不來臺。而且樑化和揚州知府的一些說辭也刺激到了林起龍,他們連“識時務者爲俊傑”都用上了,漕運總督聞言大怒,怒斥他們:“你們乾脆勸我投降好了,何必勸我談判?”

河道兵沒有戰鬥力,兩江部隊指不上,林起龍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幸好揚州城除了樑化一夥兒外,還有不忠義之士,比如揚州的鹽商就積極支持林起龍武力對抗明軍。林起龍的面孔和上次大不相同,他急召見了揚州城的鹽商,滿臉笑容地稱讚了他們的忠君國的熱,要求他們不要在這個危機時刻逃離揚州。

本來有些鹽商在聽到明軍渡江的風聲後了逃去淮安的念頭,但現在漕運總督發話,揚州城的這些鹽商除了量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外,都不太敢立刻走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拿的都是江南的鹽引,只能在江南銷售貨,對運河的依賴相當重,若是怒了漕運總督,那以後的生意就沒法做了。

Advertisement

利益相關,再加上漕運總督溫暖人心的話語,不鹽商再次拿出錢財報效朝廷,在短短的兩天裡,林起龍就收到了三百萬兩銀子的報效——對不鹽商來說,這差不多是他們口袋中所有的富裕資金,只剩下用來購買食鹽的必要儲蓄了——如果不能擊敗鄧名,讓運河、乃至長江恢復暢通,就是有鹽也無法銷出去。

除了銀子外,鹽商還向漕運總督推薦了一些好漢,董笑野就是其中勢力最大的一個。

大運河需要大量的漕工,元明以來一直有幾十萬之多,相比元末明初漕運的長時間斷絕,南明時期漕運的盪期相當短,漕工系並沒有收到嚴重的破壞。相比農民,漕工於社會的更底層,沒有田產,沒有機會收教育,親族中沒有出現縉紳的可能,也沒有任何有社會地位的族長。因爲沒有親族縉紳,漕工完全沒有可能抵來自府和豪強的迫,如果有機會漕工就會逃離運河,設法爲一個府統治下的農民,那樣他的生死就不完全縱在黑社會手中,後代也有了爲縉紳的可能。

對於完全沒有自衛能力的漕工,府對他們不聞不問,把相關的司法權下放給運河周圍的豪強,也就是漕頭手中,只要漕頭能夠保證漕運暢通,府對他們如何對待漕工是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漕頭各有領地,壟斷各自勢力範圍的經營,從過往客商手中收取工錢,然後再分配給漕工。爲了保衛和爭奪領地,爲了鎮漕工的不滿和反抗,爲了抓捕逃跑的漕工或是綁架新丁填補空缺,漕頭手中一般也都有一支武力。

董笑野十幾年前也是一個漕工,清軍南下後,利用運河盪,他和一羣兄弟和其他的競爭者廝殺,打下了大片的領地,現在在高郵湖盤有他大片的地盤。這些領地讓董笑野很快就變了富翁,在他的原計劃裡,他會幹一輩子漕頭,積攢錢財然後在遠離運河的地方購置田地,把子孫培養讀書人,只要後代出一兩個舉人,他的家族就有了縉紳庇護。

Advertisement

江南的持續盪,對董笑野的生意來說也是很大的打擊,運河通斷絕讓他的生意一落千丈,長江貿易萎對董笑野來說有很大的影響,過路的客商稀不說,鹽商出手也不像以往那樣大方,而是在費用上斤斤計較。無論是這些鹽商,還是過往的有漕運總督背景的客商,都是董笑野招惹不起的,近一年來生意蕭條,但是手下的上萬漕工還是要養活,董笑野有坐吃山空之

或許長江沿岸的縉紳對鄧名非常歡迎,甚至還謝明軍限制了清廷的關卡,降低了稅賦提高了他們的利潤,但董笑野這些漕頭都把鄧名恨之骨,整天盼他趕快被清廷消滅。如果明軍隔絕南北的話,對董笑野這種漕頭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因爲對立的南北朝會導致運河航運停止,董笑野玩命半輩子打下的地盤,轉眼間就會變得毫無價值。

雖然痛恨明軍,但董笑野原本還是不會生出和明軍對抗的念頭,前幾天聽說明軍開始渡江後,董笑野所做的也只有抱頭痛哭,覺得明軍隔絕南北的噩夢正在變現實。

就在這時,鹽商把董笑野引見給漕運總督衙門的屬,和董笑野一起的,還有其他一些漕頭,和董笑野一樣,這些漕頭都有幾十個得力手下。

漕運總督的屬告訴這些漕頭,如果他們組建義勇,配合兵與明軍作戰,那勝利後就會得到獎賞,漕運總督衙門會繼續允許他們保有現在的地盤,如果他們不肯出力,那麼就別想繼續在運河上稱王稱霸了。

剛聽到這話的時候,大部分漕頭還是唯唯諾諾,不敢應承。見他們這副樣子,那個員冷笑一聲,對董笑野他們說道:“你們莫想首鼠兩端,鄧賊已經在他的檄文裡說了,等他控制了運河,就要遣散漕工,還要沒收你們的家產,補償給每個漕工一百兩銀子。”

Advertisement

員解釋了一遍鄧名的檄文後,董笑野的心變得越來越涼,對方居然把漕工的待遇當此次出兵的理由之一,還明言要截斷運河航運——在員和鹽商的解釋下,鄧名的檄文就是要切斷運河、解散漕工,徹底砸了漕頭們的飯碗。

“和鄧賊拼了!”董笑野忍不住大喝一聲,他的領地是他提著腦袋拼命,從其他豪強手中奪下來的,誰也別想一句話就從他手裡搶走。

其他的漕頭也都有同,聽到董笑野這聲大後,也紛紛出演附和。

“好,壯士!”員稱讚了一聲,揮手讓兵丁們搬出來一些箱子打開,裡面都是白花花的銀錠:“這是五十萬兩銀子,先給你們拿去用,等打退了鄧賊,總督大人還重重有賞。”

揣著給他的四萬兩銀子回到家中後,董笑野讓兄弟們去搜羅強力壯的漕工,最後找到五百來人。董笑野又傾其所有,自己掏出了一萬兩銀子,湊五萬兩,把這些白花花的銀子往大錢都沒有見過幾個的漕工面前一攤,董笑野大喝道:“誰跟著老子去殺賊,這一百兩銀子就是給誰的,等殺退了賊人後,你們就拿著這銀子去買兩畝地,過好日子去吧。到時候老子擺酒給弟兄們送行,絕不留難!至於去別的路引,總督大人也答應了,一定給弟兄們準備妥當。”

……

作爲曾經和鄧名大鬧昆明的十七騎之一,姜楠的資歷在明軍中算是相當的老,理所當然地擁有常備軍上尉軍銜。渡江之後,鄧名帶著主力從南方近揚州,而姜楠部屬於右翼的偏師,會在主力威脅揚州的時候沿運河北上,向高郵湖方向前進,確保主力的側翼安全。與姜楠距離不遠的背後,還有武保平的兵馬,後者比姜楠的資歷還要老一些,是萬縣之戰鄧名邊的衛士之一。

Advertisement

沿著運河前進的時候,姜楠就像找一些漕工來給明軍拉縴,以節省明軍的力,鄧名還撥給他一些銀子,以便用來支付報酬。但漕工都逃得無影無蹤,讓姜楠找不到大量可以利用的人力。

清廷的河道兵一即潰,見到明軍後不是逃走就是抱頭投降,渡江以來遇到的最猛烈抵抗居然是一些漕工帶來的。對此姜楠十分不解,戰前會議上有悉江北的浙江軍做過講解,說這些漕工一向是牆頭草,自古以來就是爲統治運河的強權服務,而不會介到爭霸戰爭中去——就類似曲阜的衍聖公、聖裔孔府,明朝時對崇禎忠心耿耿,李自進京立刻上勸進表,滿清關後馬上剃頭。

擊潰了兩批漕工的抵抗後,姜楠抓到了一批俘虜,面對這些明顯是老百姓的戰俘,姜楠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按照鄧名那條戰俘政策對待他們。最後姜楠就下令把這些俘虜組織起來,給明軍的船隻拉縴。

“上尉,前方有敵兵擋住去路。”

一個眼尖的衛兵指著前方,大聲對姜楠報告道。

“唔。”姜楠看著那些前方黑的人頭,陷了沉思。

前方的運河上攔著一些木排、竹筏,它們被人用鐵鏈拴起來,想阻止明軍繼續在運河上行駛,障礙的兩旁還有一些人拿著棒守衛著鐵鏈的固定點。

“又是漕工嗎?清兵給了他們什麼好,會讓他們這樣拼命?”江南觀察了一下那些敵軍的軍容,看上去兩岸各有百來個漕工在守衛防線,他們沒有盔甲,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良武

姜楠這支分隊有五百人,其中二百人擁有盔甲,其他人也有鋼刀,甚至還有一個弓箭。沒有必要爲這些敵人耽誤太多的時間,姜楠命令船隻繼續前進,駛進攔河工事,然後把大批的甲兵放上西岸,去驅逐那些岸邊的敵人。

但明軍士兵靠近自己後,守衛的漕工突然一聲大喊,紛紛逃離崗位,向不遠的一片民居逃去。

“不用追擊。”姜楠對攻擊這些漕工毫無興趣,傳令士兵解開鐵鏈便是,然後去驅逐另外一邊的敵人。

正在明軍解鐵鏈的時候,突然西面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梆子響,接著姜楠就看到大批的漕工從不遠的民房後衝出,吶喊著向岸邊的明軍衝過來。

這批漕工有上千人之多,指揮他們的漕頭爬上屋頂,觀察著戰局。兩邊的運河民居爲漕工提供了很好的蔽,集結在這裡的戰鬥漕工超過兩千,分屬於好五個漕頭,平均部署在兩岸。

上千人從房屋後涌出,吶喊著衝向岸邊的氣勢非常驚人,據漕頭們的經驗,這種突然襲擊更能沉重地打擊敵人的士氣,很多時候即便本方人,依靠著突如其來的衝鋒就能嚇得敵人落荒而逃,從而一舉奠定勝局。

“原來還有埋伏,剛纔他們是想把我們引到房屋後面去伏擊嗎?”大批敵人突然衝出來的氣勢也嚇了姜楠一跳,他看著源源不斷從房屋後殺出來的漕工,也不知道敵軍到底有多人,立刻命令船上的弓箭手向右側集結,準備掩護地面上的士兵和縴夫們。

一部分漕工拿著扁擔,還有一部分拿著木製的長矛,吼著向岸邊發起猛衝,一百多名明軍甲兵並沒有落荒而逃,或是想漕頭們想像的那樣跳水中游向自己的船隻,而是在軍的指揮下,肩並肩結的戰鬥隊形,做好了迎接衝鋒的準備。

在西岸的梆子響起沒有多久後,東岸的民房後也響起了急促如雨的梆子聲,大批的漕工也爭先恐後地從房子後殺出來,向運河這邊狂奔而來。

“原來這邊也有。”姜楠又吃了一驚,他立刻轉看向另外一側,觀察敵人的數目和陣型:“爲什麼他們不把全部的人都集中在一邊,而要分在兩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