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8節 遺孤

《伐清》 第58節 遺孤

“去找一找,把所有的孤兒帶上。”整場軍事行了幾千漕工喪生,他們留下的孤數量比鄧名想象得要多,未年的男、孩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了。

聽說明軍願意收養,寡婦們也都含淚把孩子了出來,尤其是十歲以下的男孩,運河旁不會有人願意養他們很多年,給明軍雖然也是希渺茫,但只要不親眼看見孩子死了就還可以自己騙自己下去。

“對了,我聽說死的幾個漕頭,也都有一堆家小,比如有個董笑野的,他好像就有兩男三,都找來了嗎?”

鄧名的問題讓姜楠楞了一下,過了片刻才問道:“提督,這些漕頭的孩子,我們也要救嗎?”

死去的漕頭和漕工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孩子一樣生存機率極低,董笑野等人死後不久,他們的家產就被瓜分一空,妻妾也都改嫁。或許有幾個手下能看在漕頭以前的恩上養他們的兒,但漕頭的仇人也非常多,孤兒正是理想的報復對象。

就算沒有人報仇,而且有人願意收養,那董笑野的兒子大概也只有兩條路好走,或是和其他普通漕工一樣,忍氣吞聲幹苦力;或是和他父親一樣,拿著傢伙去和其他幫派爭奪地盤,最後多半也是橫死運河旁的下場。

“都一起帶走吧。”鄧名點點頭,表示手下沒有聽錯命令。

“這些都是提督的仇人啊。”姜楠有些不解地問道,普通漕工也就算了,與明軍之間的仇怨還好化解一些,他們的孤兒本來也沒有什麼前途,跟著明軍走也不必之前更差;但這些漕頭都是清廷的走狗,而他們孤兒地位一落千丈,很可能會對鄧名懷恨在心。依著姜楠的看法,鄧名甚至可以考慮斬草除,以免萬一有人能長大人,會想找鄧名報復。

Advertisement

“這和你下令防火燒五十步的房屋一樣,有時候,爲了保證軍隊的安全,我們必須要攻擊那些看起來無害、其實也可能是無辜的人。此類行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卻是不對的,所以我纔會給漕工們賠償。”聽明白姜楠的暗示,鄧名就解釋道:“就因爲怕有人長大報復我,就把孩子都弄死,這中預防就有些太過分了,就類似你爲了防止有人襲擊我軍,結果見人就殺一樣,屬於超過必要尺度的反應。”

“可,可是……”武保平和姜楠還是覺得危險。

鄧名掃了他們一眼:“韃子有時就會無節制地進行預防,而且還認爲這是天經地義、不需要賠償的,你們覺得應該向韃子學習嗎?”

“當然不是。”武保平和姜楠一起搖頭。

“提督打算讓這些孩子幹什麼?”武保平多問了一句:“有的孩子才幾歲,十年之什麼都做不了。”

“他們可以先讀書,我會立一個孤兒院,讓他們唸書,將來他們會是好的商人、水手、工匠,也會有合格的賬房、養能手。”鄧名琢磨了一下,決定給手下打一點預防針:“孩也得去念書,們將來可以當老師,幫都府教育。在我鄧名的旗下,想白吃飯不做事是不行的,們不替我教兩年書還賬,別想出去嫁人。”

“確實,”在最初的驚愕過後,姜楠出了贊同之:“把一個丫頭養大也得費不糧食,我們也得想辦法收回些本錢來。”

……

五十年以後,回顧都孤兒院的第一批員時,人們發現這批漕工的兒中,涌現除了大量鄧名迫切需要的人才。漕工的兒們也在各個方面都做出來傑出的貢獻,使得傳統的看法被更迅速地改變。研究者發現,漕頭的孤們,對政治的關注程度超出了平均水平。比如一個董姓漕頭的兩個兒子,大兒子爲一個報紙的記者,以揭黑社會和府的勾結黑幕爲己任,他的偵查報道導致很多貪污吏和黑道人法網,最後在一次喬裝潛中失蹤,從此再沒有人見過這位勇敢的記者;而董記者的弟弟,則表現出了對法律的熱,當上了提刑,詳細分析過幾百件府對平民權利的侵害案例,並寫下了大量的相關司法x論述,被認爲是這方面的法律權威。

Advertisement

……

在和鄧名達協議後,林起龍一邊忙著履行條款,一邊給師爺口述給朝廷的奏章神,讓他們幫助擬稿。

林起龍報告,鄧名此番圍攻揚州時,裹挾漕工以及兩江百姓數十萬,而導致鄧名進犯揚州的原因,卻是因爲鹽商之前的通敵——經林起龍查明,揚州很多鹽商向鄧名麾下大將穆譚行賄,以求安全通過長江,但事後反悔,賴掉了答應給穆譚的大量賄賂,導致穆譚懷恨在心,一心勸說鄧名來犯揚州。

除了穆譚以外,還有很多被鄧名裹挾來的江南百姓也和鹽商有仇,正是因爲鹽商在長江兩岸仗勢欺人,騙人錢財,所以才引起大批百姓仇視,鄧名利用這種不滿緒煽他們一起進攻揚州,堵截運河。

而漕工參與圍攻揚州,林起龍聲稱還是因爲鹽商——他們在運河上屢屢剋扣拉縴的工錢,還勾結一些漕頭殘酷迫漕工。這些漕工不懂得太多君臣大義,聽鄧名一喊去揚州討要工錢,就都跟著來了。

爲什麼這些百姓沒有走正規途徑呢?那自然是漕運總督衙門裡有一些害羣之馬,他們勾結鹽商,對被害人置之不理,矇蔽了漕運總督——林起龍也向朝廷承認了工作失誤,雖然他才上任不久,但沒有發現就是沒有發現,他向北京表示工作時間短不是理由。

總的說來,林起龍認爲漕工和江南百信都是來要賬、討薪的,不過他們在正規途徑走不通後,竟然不肯繼續當良民,而是鬧出這麼大的事來,還給鄧名搖旗吶喊,那當然是惡意要賬、惡意討薪。

對於這種把個人利益置於朝廷利益至上的反賊,林起龍認爲鎮是完全合理的,當一部分人在城外向城頭上的樑化喊冤時,後者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覺悟,義正辭嚴地斥責那些黨:“大將軍奉旨討賊,唯知有戰!”

Advertisement

“……數萬賊跪地不語,一手指天,一手指心……”在敘述過樑化的豪邁言語後,林起龍又繼續描述惡意要賬、討薪的百姓的可憐之:“皆稱商惡吏勾結,運河兩側暗無天日……”

林起龍稱,他覺得這些百姓還是應該與鄧名的死黨區別開來,因此仔細對照查驗過他們帶來的千上萬份文書後,林起龍拿出府庫中的全部積蓄,又向揚州的縉紳募捐,籌得白銀三百萬兩,支付給了這些百姓。還把那些貪吏、以及爲非作歹的鹽商都儘速斬首,以平息民怨。

後後果就是揚州城外歡聲雷,百萬民衆、漕工齊聲頌揚朝廷英明,然後一夜之間就儘速散去。據林起龍說,現在鄧名計窮,邊也只剩下黨羽萬餘,估計揚州之圍很快就可以解除。林起龍還告訴朝廷,他現在已經把揚州城的那些鹽商的家產都抄沒,恢復府庫積蓄後,剩下的會用來還給那些掏錢幫助府度過難關的縉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