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重慶。
川陝總督李國英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呆在重慶,親自鎮守這個嘉陵江、長江上的重鎮。順治生前確實履行了他對李國英的保證,源源不斷地給陝西送去額外的補給。依靠這些經費,李國英不但能招募新兵,保證從保寧向重慶的持續運輸,還給嘉陵江水師以適當的撥款;在保證陸軍快速恢復元氣的同時,讓水師能夠維持下去,甚至能保證一個月進行一次訓練。
鄧名率領主力前去武昌的時候,李國英判斷鄧名很快就會返回,所以並沒有讓自己弱小的水師趁機出去擾的打算。但不久後李國英就得知鄧名順流而下,直奔江西去了。強大的西川水師已經遠離四川而去,重慶城又看到西川的船隻絡繹不絕地往來於長江之上,這自然讓李國英有了攻擊的目標。
不過儘管西川的水師主力已經離去,但萬縣的袁宗第一直在努力保護著這段長江航道,而李國英之前既然沒有想到鄧名會再次離川遠去,自然也不會有讓嘉陵江水師出去挑戰強大的西川的念頭;直到再三確認鄧名越過武昌後,李國英才急忙追加了給嘉陵江水師的撥款,增加了訓練強度。
所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裡,雖然只有萬縣袁宗第的水師再加上鄧名留下的部分戰艦,清軍水師照樣被堵在嘉陵江裡不敢出去。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國英的水師漸漸變得強大起來,給長江航運造了越來越大的力,而萬縣的距離則抵消了明軍戰艦上的優勢,。
儘管張勇等將領開始請戰,但李國英仍不願意冒險,他決心儘可能地利用佔據重慶帶來的地理優勢,經常地把水師放在江口嚮明軍的船隊耀武揚威;爲了防備清軍隨時可能發的突襲,明軍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呈小船隊規模通過重慶,而是每次都要在敘州或是萬縣完集結,然後在明軍水師主力的重重掩護下才渡過重慶。
每次都不得不大規模出,導致明軍對長江航運的利用率大減,無論是上游還是下游,裝滿了貨的明軍船隻也不敢啓程,而要等全船隻都做好準備後再一起出發。
儘管一直沒有給過往的明軍船隻造損失,但李國英覺得這種戰略就很好了,他對那些請戰將領說,這樣就已經扼住了明軍的嚨,清軍水師在重慶的存在,會讓明軍的航運量大減。而且李國英還認爲,如果清軍貿然出戰,一旦在鋒中嚴重損,那明軍的航運馬上就會重新活躍起來。
張勇等人都認爲李國英過於保守,不過李國英是川陝總督,他親自坐鎮重慶自然一言九鼎,誰也無法改變他的心意。爲了安這些急著報仇、立功的大將,李國英還耐心地給他們分析起來:每次明軍船團逆流而上通過重慶時,萬縣的明軍水師都要全面員,而且還要跟著明軍的船隊前往敘州,以便保護它們回航;這一次次興師衆,讓明軍的花費、損耗遠比清軍要大得多,在明軍一趟趟徒勞無益地奔波於長江上時,清軍可以加強訓練,用節省下來的錢製造更多的弓箭和船隻。在李國英看來,這種航運是都和萬縣難以長期承擔的包袱——就憑萬縣和只有二十萬人的都,李國英認爲這種持續不斷的員已經讓他們嚴重失。
雖然不知道明軍爲何如此頑固地要來回來去地在重慶眼前航行,但李國英現在反倒盼著他們繼續下去。他估算了一下都和萬縣的人口和軍屯產出,覺得他們一年的產出總和大概也就能夠維持這種大規模的員兩、三次而已,長此以往,無論鄧名上次從江南搶了多東西回來,都會被迅速地掏空。就算他們咬牙關堅持下去,實力不斷上升的嘉陵江水師也遲早能找到破綻。
正如李國英所料,每次從敘州和萬縣往返一次,袁宗第都需要修補船隻、給士兵額外的口糧,而且還嚴重地影響了萬縣的軍屯生產。要是憑以前袁宗第在大昌的時候,他的經濟早就會因爲這一次次全面員而宣告崩潰,那時他不積攢下一年的資,本發不了一次這樣的大規模員;就是現在,萬縣的工作也全面向水運傾斜,幾乎就沒有好好種過田,整天忙著修補船隻、打造風帆、擴建碼頭,用在這些工作方面的人手至是用來屯田的人的數倍。
但都源源不斷地向萬縣提供資,從上游運回的糧食、火藥、生鐵都多得嚇人,不但李國英絕對沒有想到,就連袁宗第都到難以置信。兩個月前,都又有一支船隊經過萬縣時,還一口氣給袁宗第補充了數百名練的造船工匠。當然這些工匠都不屬於袁宗第所有,都只是把他們放在萬縣,增強整修船隻的能力。
袁宗第詢問了一下,得知這些工匠都是江南的練造船工,他們原本的東家都被江南府以“通鄧”的名義查抄了家產,他們被判充軍後就被兵押到了鎮江江邊,隨著“鄧賊來了!”的一聲大喊,押送兵們就扔下這些被充軍的船工逃了個一乾二淨。等兵“逃走”後,明軍就大搖大擺地走過來,把他們帶上了明軍的船。雖然來自不同的東家,但這些造船工的經歷大同小異,留在萬縣的這還只是被明軍“解救”的人中的一小批而已。
在這批造船匠抵達前,都方面還從下游帶回來幾艘戰艦,據說是在九江繳獲的江西水師的新戰艦——這點袁宗第倒是不懷疑,因爲這幾條戰艦很新,一看就是半品,比如炮位還沒有最後做好,並且沒有裝上大炮。
這幾條船因爲還沒有建造完,所以鄧名也沒有把它們留在手裡,而是讓部下駕駛著返回了四川。都方面見重慶的力越來越大,就把它們送給了袁宗第。之前袁宗第手下會種田的人不,會造船的實在有限,也沒有製造這種大型軍艦的經驗,再加上修補類的工作繁忙,這幾條戰艦就一直呆在萬縣港裡。
江南的造船工抵達後,很快就幫袁宗第理這幾條戰艦的收尾工作,其中有經驗的老師傅還告訴袁宗第,這種大型戰艦他覺像是爲蘇鬆水師預備的,較多的炮位讓它們能夠在長江下游的寬闊海口作戰,還能承擔一部分近海任務。對蘇鬆水師裝備很悉的江南造船工,不但把炮位等後期工作都完了,還對這幾條戰艦的桅桿、船槳和風帆進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造,讓它們更適應長江上游的需要——配備的銃炮也都是現的,裝在船艙裡一起運來,老師傅們表示,大概再有幾天它們就可以正式編萬縣的水師序列了。
袁宗第估計,等手下兵悉這幾條新式戰艦後,萬縣水師就可以一分爲二開始休——那時一半的萬縣水師就足以倒嘉陵江中的清軍水師。敘州那裡正在大興土木,都知府劉晉戈已經下令向敘州正式派遣駐軍、興修碼頭,每次萬縣水師在敘州停留的時候,鹽商都會僱傭萬縣輔兵去幫他們修建滷井。後來不但輔兵都願意去,連戰兵也忍不住要去打工,因爲鹽商那裡不但頓頓乾飯管飽,最近還開始提供鹹魚下飯,葉天明葉老闆過年的時候給打工的輔兵一人發了一雙新布鞋和一套新的布服,還宣稱等更多的滷水井投產了,他就給打工的萬縣兵發蛋。
現在萬縣的軍屯搞得比熊蘭在時還要差得多,但是袁宗第所部的待遇卻是一天比一天好。都補償給袁宗第的糧食是萬縣軍屯兩、三年也產不出來的,儘管如此,聽說敘州那邊有可能發蛋時,袁宗第旁的衛士們也都個個口中生津。
……
無論是都從下游運回的大量糧食,還是從九江拿到的戰艦,李國英對這些都一無所知。高郵湖一戰前,江南督的奏章給李國英一種覺,那就是鄧名在江南壁。如果這樣的話,都不惜代價地維持長江航運就能有合理的解釋,那就是都不斷地向外運出兵力——鹽船都是滿載;不過,該如何解釋回西川的明船很多也是滿載就是件很麻煩的事了。
高郵湖一戰的消息傳到重慶後,甘陝綠營無不變,即使是李國英也無法保持一貫的沉穩,長嘆道:“鄧賊一戰江南,擒郎廷佐;二戰江南,而皇上崩,這下江寧恐怕難保了。”
不過李國英的預言並沒有爲事實,很快戴罪立功的蔣國柱、周培公、樑化還是把鄧名趕出了江南,並一直驅趕他逃回武昌。
“江南諸公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爲何不盡快重建水師呢?”看到戰報後李國英又是一陣長吁短嘆:“沒有水師,那如何能全殲鄧名?他想打就打,打不過還可以走,若是江南諸公早早把水師恢復了,先皇也不至於蒙難啊。”
今天,李國英又接到了新的消息。(未完待續)
還沒來得及去實現整日無事生非、溜狗養鳥、調戲年輕婦女的舉人老爺夢想,林縛就因迷戀禍國傾城的江寧名妓蘇湄給捲入一場由當今名士、地方豪強、朝中權宦、割據梟雄、東海兇盜等諸多勢力參與的爭奪逐色的旋渦中去。 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淪落爲離亂人,且看兩世爲人的林縛如何從權力金字塔的最底層開始翻雲覆雨,在“哪識羅裙裡、銷魂別有香”的香豔生涯中,完成從“治世之能臣”到“亂世之s梟雄”的華麗轉變。
“陛下,管管你女婿韋憨子吧,他又要在東門外單挑那幫大臣!”一個大臣跑到甘露殿對著李世民喊道。“這個韋憨子,簡直就是胡鬧,傳朕的口諭,不許在東門打架!”李世民一臉憤怒的喊道。········“走,去西門,東門不能打!”韋浩在東門對著那些大臣們喊道。
我本書生郎,錯生帝王家。 讀過許多書,識得萬千字,要是個太平年就教幾個蒙童,得閑聽聽曲,再找幾個狐朋狗友,偷看誰家姑娘好看。 仗劍天涯,太累;紙醉金迷,太吵;推杯回盞,太脹;回首瞧了幾眼,竟然混了個定天之王,大好的一顆頭顱價值萬金,還是太煩。 走的路遠,知道草海深處有一座積雪萬年不化的高山,那十萬山後有一道地龍遮天的天火,天下之大也不過是一張棋盤。有紅顏知己,有諸子百家,難得一刻清靜,那就湊熱鬧下上兩手閑棋,等一個春暖花開的時候,看看年少時埋在海棠樹下的那壇酒熟了沒有。
簡介:衛平穿越至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之上,憑借著高超的戰斗力和戰術素養,他訓練出一支號稱幽靈的特種部隊,背負著一個民族沉重的苦難和四萬萬人的悲憤,以眼還眼,以血還血。
《初唐攻略》相逢于亂世,相愛于戰場,相守與盛世,年華雖好,步步驚心。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四起!李建安穿越成為破軍戶,窮困潦倒。叮!系統來了!可以復制物資!“糧食X100袋!”“盔甲X100套!”“火槍X100把!”“大炮X100門!”哈哈哈,李建安徹底發了,富可敵國!“你一個小旗?有自己的騎兵?”“你一個百戶?敢和韃虜對陣?”“你一個千戶?有自己的艦隊?”崇禎皇帝哭了;“李哥,幫幫忙,借我點糧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