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明軍在城外排出空前強大的陣容,李國英立刻召集重慶衆將,告訴他們今天將會是此次重慶攻防戰的最後一天。
“諸位,賊人糧庫被燒,之所以還不退,就是看見我們的城牆上有三個缺口,想打進來奪取我們的糧食。今天他們會賭上他們全部的本錢,我們只要擋住了他們的最後一擊,我們就勝利了,重慶就解圍了。”
滿清衆將一掃前幾天的憂,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希,不人暗地裡還把拳頭攥,給自己打氣一定要過這一關。
李國英攤開手掌,把一顆藥丸展示給大家看:“這一枚藥是進就見閻王。本爲朝廷大臣,是斷然不會被賊人生擒的;爲了保險起見,按說應該在倉庫裡堆放薪柴,以防萬一……”把那枚毒藥給所有人看了一遍後,李國英手掌一合,大聲問道:“但你們覺得,本需要在倉庫裡準備火種嗎?”
“不需要。”王明德等人高聲答道。
“那本還需要這枚藥丸嗎?”李國英繼續追問道。
“不需要!”滿八旗、漢八旗,連同陝西、山西的將佐們同聲喊道。
“就聽列位的了!”李國英大喝一聲,揮手把那枚藥丸遠遠地拋了出去,化作一道弧線飛到了院子裡:“列位都去準備一下吧,再過六個時辰,我們就可以擺酒慶功,向朝廷奏報大捷了。”
大家齊聲好。等衆將都走後,李國英喚來一個僕人:“去院子裡找找,看看我那粒參丸哪裡去了,那可是先皇賜的,洗洗還能吃。”
……
永曆十六年七月,保國公鄧名返回敘州,在此得知了夔東軍在重慶的敗績。
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搏中,李來亨、劉純和袁宗第銳齊出,衝進城攻擊清軍,李國英已經在每道缺口後都紮下了堅固的木柵欄,並將真正的漢八旗派出應戰。
李來亨和劉純冒著漢八旗的集的銃、炮,一上午突破了李國英設下的三道柵欄,衝到了距離重慶知府衙門、李國英署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但在這裡,明軍卻再也無力前進了。漢八旗知道,一旦兵敗就是玉石俱焚,八旗兵絕沒有幸免的機會,遭遇慘重傷亡的明軍絕對不會心慈手,所以都發了瘋一般地拼死抵抗。
而在最北段,袁宗第也遇到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在其他各部都疲力竭的時候,袁宗第把自己的主力營派上了戰場——他仍堅信,只要再投最後的兵力就可以取得徹底的勝利。
冒著漢八旗麻麻的火銃,袁宗第的主力營是衝破了重慶倉庫的圍牆,突到了糧庫腹地,和漢八旗、綠營展開了搏戰。但這個時候袁宗第接到報告,李國英出了上千人規模的騎兵,由四百個滿八旗兵和六百個總督標營兵組,將李來亨和劉純疲憊不堪的部隊驅趕到了城外,如果袁宗第不想被合圍的話就必須馬上退兵。
強攻遭遇挫敗後,明軍再也沒有堅持下去的能力,李來亨等人只能黯然從重慶城下退回浮屠關以西,然後登上船隻,順流而下返回萬縣。而重慶清軍此時也已經近乎虛,李國英用滿八旗和總督標營把李來亨和劉純所部反擊出城後,連恢復城牆防的力氣都沒有了。袁宗第撤退出城時,李國英也只是目送他離開——如果袁宗第不走,那沒得說只好再拼一場,既然袁宗第自己走人了,清軍實在提不起繼續打下去的力量。
這場重慶攻防戰時間雖然不長,但清軍付出了三千六百多人陣亡、重傷的代價,而夔東軍減員高達八千七百人,幾乎是大軍的五分之一。打了不到十天,兩軍死傷過萬。
看著明軍的艦隊向下遊開去,逐漸消失不見,李國英再次提到了川西:“如果沒有鄧名,我們這一仗就能讓夔東賊再也翻不過了吧?”
不邊的人都默默地點頭。李國英看看殘破的重慶,三個目驚心的大豁口還擺在那裡,城西各條街道上都發生過激戰和反覆爭奪,地上滿是殘肢斷臂;沒有力氣去修復城牆了,就連遍地的和跡都收拾不了,晚上甚至還有野通過豁口溜進城,把明清兩軍士兵的拖走。
“是時候從重慶退兵了。”李國英在報捷的同時,再次舊話重提,要求朝廷批準他撤回保寧。以前因爲重慶沒有水師所以什麼也幹不了,但現在更進一步,就是有水師,李國英覺得自己也沒有什麼可乾的了。這次夔東軍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讓他頗爲後怕——只要川西能夠源源不斷地給夔東提供糧秣和裝備,單靠著夔東軍都能把重慶給啃下來,如果鄧名的川西軍前來那更不用提了。清軍連夔東軍都要頂不住了,還能指扛住川西軍麼?
現在山西衆將看李國英的神已經完全不同,孫思克和袁佳文弼的目中也滿是崇拜、欽佩之。所以川陝總督也不怕實話實說會打擊士氣了:“這樣的勝仗我們打不起第二次了。要是再來一場,就算僥倖能贏,恐怕我們也都死了。”
……
“虎帥這次的失誤……嗯,太嚴重了。”聽完詳細的報告後,鄧名本想用“不可原諒”來評價,但話到了邊又收了回去。現在他也知道委員會其他員的關係有點微妙,這個時候要是不謹慎用詞,傳到別人的耳中,恐怕會有不太好的效果;而且鄧名捫心自問,在佔據上風的時候,自己未必不會輕敵,未必不會犯下同樣的失誤。不過川西的輔兵比較有尊嚴,化妝的清兵想要不問青紅皁白地殺人恐怕是不可能。李國英這種詭計也就只能用一次,以後明軍就不會再上當了。
鄧名想起了以前他和衛士們在東川府驛道上的談話,那時衆人就認爲應該建立一個類似憲兵隊的機構,負責軍隊裡的甄別工作,而且鄧名也一直想籌建一個“特殊裝備與特別訓練部隊”,只是一年到頭忙個不休,總是沒有時間來把每一件想做的事都完。
把自己的想法和部下們討論一番後,趙天霸和其他的常備軍軍都認爲訓練這種部隊不是當務之急。他們覺得化妝襲還是鄧名運用得最爲頻繁,與其專門籌建這種“特別訓練部隊”,還不如靠經驗分來避免類似況的發生:首先向全軍介紹此次重慶戰役的經過,並且編都的軍事教材,讓每一個軍人都知道李國英曾經採用過這樣的戰;除此之外,趙天霸提到,李國英曾經用綠營兵化妝八旗兵的事也要寫進都的軍事教材——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目前對經驗分都不是很重視,將領們的軍事經驗只能通過親征戰一步步積累。
夔東軍出現這種嚴重的失利,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爲明軍是一支混合部隊。以後鄧名很可能也會與盟軍並肩作戰,鄧名已經打定主意,若是自己遇到這種況,那一定要由某一個人來負責糧草分配——哪怕不是由鄧名負責,也不能像李來亨這樣大家都忙著到一線打仗,沒有專人來管後勤。
得知袁宗第損失了數以千計的士兵後,敘州的袁象心裡很難過,他告訴鄧名現在夔東衆將大概都在萬縣,戰敗後他們就回到袁宗第的地盤上,商量下一步的行。
“我本來想先向帝國議會報告我這次出征緬甸的行,”鄧名和袁象談了一會兒,就意識到議會好像走樣了,就像當初熊蘭把收銀員都當做戰兵來訓練一樣,議會做的很多事都和鄧名心目中的大不相同:“不過我還是先去一趟萬縣吧。正好我也要去奉節一趟。我剛剛收到了緬甸傳回的消息,李閣老說,文督師的三位公子都已經平安險,正在回國途中。”
“是參議院還是帝國議會?”乍一聽到鄧名的話時,袁象還以爲自己聽錯了。他也認爲帝國議會只不過是參議院的一個下屬部門,議會的作用就是提出參議院想通過的法案。也就是在敘州這種沒有參議院的地方,帝國議會的敘州分部纔有一點兒用武之地。
“是帝國議會。”鄧名重申道。他覺得沒有時間回都休息了,就讓袁象傳達他的召集令:“反正他們也不是常設人員,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召集起來,趁這段時間我先去萬縣和奉節辦事,路過重慶的時候再去給李國英問聲好;我一個月後肯定回來,嗯,就讓帝國議會的議員們在下個月的十五日集合吧。元宵節的時候,我向他們報告這次出征緬甸和勤王的細節。”
“是。”袁象知道鄧名不會立刻返回都了,跟著他出徵的輔兵會立刻解散,返回他們闊別已久的家中。但常備軍卻沒有這個權利,他們會繼續跟在鄧名邊,直到鄧名正式解散軍隊——而敘州需要爲鄧名提供一些水手和輔助人員,到萬縣和奉節都是走水路,而且是友軍的領土,鄧名沒有戰鬥任務,倒是不需要很多人馬。
第二天,鄧名就帶著常備軍登船前去重慶方向。
袁象在準備把鄧名的命令發往都時,才意識到鄧名用了一個很令人費解的詞:“提督說,他要去向帝國議會‘報告’!是“報告”嗎?”
金剛手段,菩薩心腸。航海時代,冷眼向洋。現代十八線編劇小鄭,穿越到明朝萬歷末年,從第一條人脈、第一件繡品、第一桶金起步群號:575098000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臨死前,郭嘉拉著曹操的手,說出了一個秘密:吾弟郭泰,才能勝吾十倍,可助主公成就霸業!曹操悲痛之餘,三次到訪,請郭泰出山,開局便是赤壁之戰前夕。面對諸葛亮草船借箭,郭泰直接送他十萬隻火箭!周瑜:諸葛軍師,這就是你的十萬支箭?劉備:軍師,你不是自稱臥龍,怎麼從來沒有成功過?司馬懿:丞相為何要滅我滿門?曹操:吾有文政,猶魚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