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47節 證據(下)

《伐清》 第47節 證據(下)

鄧名率先策馬向城門奔去,熊蘭一抖馬繮,跟在側後護衛;秦修採、劉曜等人看也不看劉晉戈一眼,先後迅速縱馬趕上;劉晉戈垂頭喪氣,跟在出城迎接員隊伍的最後。

鄧名跳下馬後,快步登上了城樓。一隊黑的遊騎兵環繞在鄧名的後,他們會整齊地大聲重複鄧名的每一句話,把聲音傳播到遠,保證城樓附近的同秀才們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兵遠征緬甸,有人問我這一戰的勝負如何。”鄧名站在城樓上,面對著千上萬的川西同秀才,大聲問道:“你們覺得此戰是勝是負?”

“王師大捷!”

不管之前都流傳過什麼樣的言論,同秀才們現在還會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麼?就算有人依舊覺得遠征緬甸徒勞無功、得不償失,也絕對不會當著鄧名面前這樣說,以免讓他們尊敬的統帥下不來臺。

“你們怎麼知道?”鄧名立刻追問道:“你們怎麼知道王師大捷?”

在春熙路上喊一聲“王師大捷”很容易,但回答第二個問題就有些困難了。一些來觀禮的參議員和帝國議員也都顯得有些茫然:保國公在帝國議會發言時說過這一戰打得順利啊,不但多次以勝多,還獲得了戰爭賠款,這些話不是保國公你自己說的麼?

不等同秀才們反應過來,鄧名就再次問道:“證據呢?你們說王師大捷的證據是什麼?”

這個問題就更加無法回答了,而且鄧名的口氣讓不到愈發迷:難道保國公否認這是一場勝利麼?保國公爲什麼要這樣苦苦追問?

城樓上的鄧名深吸了一口氣,放緩了語速:“今天我給諸君帶來了勝利的證據,請諸君一覽。”

Advertisement

說完後,鄧名就將手一揮,他後的遊騎兵立刻向城外發出信號。

一列大車駛進城中,駕車的全人是著黑的遊騎兵,每輛車上都放著一個敞開蓋的大箱子,裡面滿是彩奪目的珠寶。

“黃金!緬甸的黃金!”

“緬甸的寶石。”

“緬甸的翡翠。”

大車隊從全城的同秀才面前緩緩駛過,站在箱子旁邊的一個遊騎兵軍手抓起一把金幣和寶石,高舉過頭頂讓大家看,然後把它們拋出去,在遠的人羣中灑落,他同時高聲向道路兩旁的人羣吶喊著:“這都是緬甸的珍寶,勝利的證據。”

這句話被喊出口後,幾輛大車上的遊騎兵紛紛從箱子裡捧起一把一把的財寶,用盡全力向四面八方拋出去:“勝利的證據!”

漫天的金頓時引發了震耳聾的歡呼聲,同秀才們興地高聲喊好,揚著雙手去接從天而降的金幣。

旁觀的蒙正發和朱之瑜已經完全呆住了。

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哪個諸侯曾經這樣向百姓宣示勝利。即使是無大志的偏安之君,也知道告訴他的子民所有的對外戰爭都是弔民伐罪,都是順天應人,不會有人承認從戰爭中獲取財富。

“提督有令,今日全城歡慶緬甸大捷,隨便吃、隨便喝,提督請客,用緬甸的黃金請客。”在撒金幣的同時,遊騎兵還向同秀才們高聲呼喊著。

雖然蒙正發私下裡認爲鄧名遲早要篡位,但他爲今天準備的賀勝詩賦裡卻扣“忠勇勤王”的主題。他和朱之瑜想象中的閱兵式也會極盡莊嚴、肅穆,鄧名可能還會對百姓們談一談那些捐軀異域的將士,會稱讚他們是忠君報國、死得其所。如果鄧名真的提起這個話題,蒙正發也預備好了一些緬懷將士的辭賦。

Advertisement

可現在的場面完全超出了蒙正發的想象,那些揀到金幣和寶石的人發出興的尖,蹦跳著向周圍人炫耀自己的收穫;而那些沒有搶到財寶的同秀才也不是一無所獲,裝著酒食的馬車陸續開過來了,正走上春熙路,這都是熊蘭按照鄧名的囑咐提前準備的。車上的人打開一罈又一罈的酒,一桶又一桶的食。更有裝著整隻羊的車輛開到,春熙路的中央升起篝火,羊烤了,分發給歡天喜地的同秀才們。

隨著人的香飄過,歡呼聲一浪接著一浪。目瞪口呆的朱之瑜擡起頭,再次向城樓上去。年輕的川西統治者在那裡俯視著他的都城,遠遠看見他一手叉腰,一手扶在城垛上,顯得既輕鬆又愜意;鮮紅的斗篷被風吹得飄揚到半空,在一羣黑近衛的簇擁中,那個拔的影更顯得矯矯不羣。

雖然看不清保國公的面容,不過從他的姿勢看來,朱之瑜到他似乎正在開懷大笑,爲四周沸騰的場面而興不已。

“這是大明的國公、皇上的重臣嗎?”朱之瑜覺這副鬧嚷嚷、哄哄的場面未免也太不統,像是山大王向衆嘍囉炫耀下山的戰果,而且還是那種最不流的土寇:“撒金撒銀,大碗喝酒、大塊吃,就是夔東也沒有這麼荒唐吧。”

“我早告訴過你們,可你們就是不信。”旁邊的陳佐才聽到朱之瑜的言語,緩緩搖頭道:“本不是保國公了夔東那羣人的影響,而是夔東被保國公影響。”

這時有個一的士兵穿過擁的人羣,來到了陳佐才他們旁:“敢問是朱先生、蒙先生嗎?”

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這個士兵行了一個軍禮:“兩位先生若是有空,保國公請二位上城樓一敘。”

Advertisement

“沒有我嗎?”陳佐才問道。

那個士兵客氣地答道:“保國公說了,陳祭酒隨意。”

陳佐才見過幾次鄧名,但朱之瑜和蒙正發是初次,所以鄧名錶示陳佐才自便,如果他願意,就和朱之瑜、蒙正發一起上城樓,若是他不想來也沒有關係。

“那就好,我本來也不想去。我先去那邊吃塊。”陳佐才滿意地點點頭,邁開步子就向一烤全羊的地方走去。

朱之瑜茫然地看著陳佐才。他還以爲憑著陳佐才那副倔脾氣,會因爲鄧名荒唐的行徑而然大怒,甚至拂袖而去,全然沒有想到祭酒大人居然會心安理得地去分一杯羹。陳佐纔看著朱之瑜、蒙正發臉上的不解之,哈哈大笑起來:“緬甸蕞爾小邦,竟然挾持天子、凌迫閣,用他們的金子買的羊,我當然也要吃一塊解恨。”

正如朱之瑜猜測的那樣,鄧名確實一直在城樓上笑,同時心裡還在暗暗慨,這些同秀才實在是太容易滿足了。

就像後世中彩票一樣,大多數人只盯著那些中獎的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花了不錢買彩票。鄧名沒有給每個同秀才發錢而是集中起來扔金幣,這樣花錢的總數要得多,但效果肯定要比人人有份更加轟。至於請都人吃飯,花費也是有限,敘州等地的人不用說,就是分散在都郊外各亭的人也沒有用到今天的食,他們聽說了這件事,會在羨慕城裡人好運氣的同時,後悔今天爲何沒有來城裡走一趟。

那些拾到金幣的人,還有吃到了免費宴席的人,就會爲高效率的宣傳者,向他們的人和親戚反覆講述今天的盛會,爲緬甸大捷不容置疑的證人。

Advertisement

“怪不得古羅馬的將領每當勝利凱旋,總是喜歡請全城的人吃飯,用這個方式來炫耀勝利,真是效果好、花錢的辦法。”看著一片歡騰的都,鄧名忍不住產生了這樣的聯想:“不過等我們的教育普及後,都府的同秀才就不能這麼好糊弄了吧?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再也不會因爲一頓飯就滿足。”

但那無疑是很久以後才需要擔心的事了,鄧名覺得同秀才們不在乎他是不是跡近強盜,反正大家現在對帝國的理解基本上也就是這個意思。只要同秀才們覺得戰爭有利可圖、能夠讓他們益,哪怕只是撿到一塊金幣,或是一頓、兩頓免費的食就會很高興。

在新年前後召開的帝國議會上,議員們居然沒有如鄧名猜想的那樣通過新的戰爭提案,沒有要求發新的戰爭,實在大大出乎鄧名的意料。經過認真思索,鄧名理解了爲何川西社會對戰爭出現疲倦,也明白這種厭戰緒很快就會過去——鄧名不希老百姓產生厭戰的緒,也不願意任其發展。

今日過後,就不會有人再懷疑明軍在緬甸的勝利了,也不會懷疑給他們帶來的好了。

“鄧提督高明。”熊蘭站到了鄧名後。因爲今天的酒是他負責預備的,所以他藉口彙報工作就跑上了城樓。只有他和遊騎兵一起呆在鄧名左右,這豈不是對他告的最大獎賞嗎?

“從今往後就算有人非議朝廷做的事,也不會有人信了。”熊蘭得意洋洋地說。

“朝廷?”鄧名一邊看著城下狂歡的人羣,一邊頭也不回地反問道。

熊蘭察覺到鄧名似乎不想以朝廷自居,他略一思考,馬上改口道:“院會。”

“院會?”鄧名琢磨了一下,滿意地點點頭:“這個詞不錯,我很喜歡。”

此時蒙正發和朱之瑜還沒有到,鄧名問熊蘭道:“古人云:國雖大,好戰必亡。熊行長怎麼看這句話?”

“那指的是昏君好大喜功。如果都像提督這樣,只打利國利民之戰,以戰養戰;每次戰爭前都認真思考如何讓同秀才們獲益,那只有愈戰愈強啊。”熊蘭不假思索地答道。

“哈哈,”鄧名仰天大笑數聲,拍了拍熊蘭的肩膀:“熊老弟之言,我非常贊,非常贊啊。將來等銀行上了正軌,你也去做個知府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