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52節 往事(上)

《伐清》 第52節 往事(上)

伐清sodu

都,四川巡衙門剛剛開張,除了一個負責打掃衛生的,還沒有其他工作人員,甚至連巡人選都還沒有。鄧名陪著鞏焴來巡查了一番這個巡衙門,向對方問道:“鞏老先生覺得這衙門如何?”

鞏焴看著這樁比知府衙門還要小得多的建築,搖了搖頭:“這分明就是一個院子。”

“有好幾間房呢,再說巡衙門又不會有多大,要大院子幹什麼?現在都府的房價是越來越貴了。”爲了省錢,巡衙門甚至不在春熙路上——在都南邊找了個間小宅子,掛了個牌匾就是巡衙門的地址了。

現在都的知府衙門不小,不過那是歷史留問題,鄧名也就默認了,而且也不是劉晉戈一家在用。稅務局和提刑衙門也住在裡面,秦修採和賀道寧總想搬出來,但由於沒有足夠威風的新衙門所以遲遲沒有行。

鄧名認爲衙門是辦公場所,所以巡衙門沒有給員的住宅區、沒有庭院,一下子就節省了大量的面積。而且巡衙門一樣沒有司法和收稅權,自然不需要太多的辦公室,也不需要公堂等附屬設施,最後覺得這麼一個院子就盛下了。

除了功用問題外,更關鍵的原因是巡衙門現在沒有主人。劉晉戈的知府衙門不願意出一大筆錢爲巡衙門購地並進行裝潢,他表示如果要出錢那敘州也不能置度外,應該盡到下級機構的責任;可敘州方面不同意,稱既然巡衙門設在都,那花費理應都知府衙門獨自承擔。現在只需要掏一個小院子的錢,都知府衙門上下都很滿意,都議會也很滿意(帝國議會又解散了,但都議會的持續召開時間越來越長,已經有變常設的跡象)。

Advertisement

熊蘭的銀行系統肯定不會給巡衙門出錢,而秦修採的稅務系統也是一樣,接著設立巡衙門的東風,秦修採功說服大家不再反對給省稅務局單獨設一個辦公地點——稅務局在春熙路上買了一大塊地,打算把上面原本的鋪子都推平了,蓋一片新辦公地點,而原來知府衙門院裡的老房子可以留給都府稅務用——買地、蓋房子、裝潢,稅務局的新辦公樓預算是二十多萬。

“這宅子花了三百元,”鄧名告訴鞏焴,正因爲只有這麼點錢,劉晉戈才慷慨地表示這筆錢就不用敘州分攤了,在巡衙門立前,都知府衙門還願意承擔那個打掃衛生的人的工錢,也算是知府衙門對上級機構的一片孝心了:“我覺得好,而且有裡外四間屋子,打掃乾淨、糊上窗戶、再擺上桌椅就能開張,都不用折騰。”

暫時看來,四川巡衙門的工作就是計算稅務局收的稅裡的省稅數量,確定該如何花費,然後指示稅務局撥給地方政府,也就是都或敘州的知府衙門,並監督他們花費。因此一間算賬的屋是不了的,一個巡自己的辦公室,一個幕僚公用的屋子,再加上一個客廳和茶水房。

“如果將來要添加人員,也不用擔心地方。”現在四川的軍權本不在巡衙門手裡,各亭也都是知府衙門的下屬,不過將來的事不好說,因此鄧名自掏腰包把隔壁兩個院子也都買下來了,還加上再遠一些的大段荒地。萬一將來巡衙門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從鄧名手裡把土地買走加蓋房子。巡衙門設在這裡,將來土地升值的潛力還是有的,鄧名這也算是利用幕消息進行投資。

Advertisement

“如果沒有好的人選,這個巡我可以先兼起來。”鄧名最後說了一聲,這個巡的位置沒有心腹願意來,而如果隨便指派一個毫無資歷的人又不合適。思來想去,鄧名覺得自己兼任還是個很好的辦法,畢竟現在四川巡的大部分傳統權力就在他手裡。

說完這句話後,鄧名、鞏焴和幾個衛士就向門外走去,因爲這個小宅子實在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出門前鄧名還囑咐了那個看院子的大爺一聲:“走時別忘了鎖門。”

“是。”這個大爺是剛從浙江移民來的,出門打點零工補下兒子的家用,剛被一臉神的知府衙門員找去,詢問他願意不願意給巡衙門看院子,還每個月給一百二的工錢時,老頭差點幸福地昏過去——給巡老爺當門房,還是門房頭,這種好事竟然會落到他一個無親無故的人上,這是什麼運氣?

事實證明他的運氣還真不怎麼樣,看到這個宅子後,大爺的心裡那是一片瓦涼啊,要不是確實知道佈置任務的人是都衙門的吏,他真懷疑遇上騙子了。親手把“四川巡衙門”的牌匾在門前掛了起來,但偶爾從門前路過的行人也並沒有因此投給這個宅子多注意力,可能他們都認爲這只是個鬧劇吧——有個閒的沒事做的傢伙在這個僻靜地方給自家門上掛了個大招牌,而都知府衙門或是不知道,或是本懶得管,就和他們這些路過的行人一樣。

今天大名鼎鼎的保國公來轉悠了一圈,還發表了一些關於這個衙門的指示,對大爺來說這大概是他找到這份工作來最激人心的時刻了,他打算等今天下班回家後,要和兒子們好好唸叨、唸叨此事。

Advertisement

最近兩天鄧名帶著鞏焴在都各個衙門裡轉了轉,還很客氣地詢問對方有什麼改良意見,鞏焴也很誠實地告訴鄧名他什麼想法都沒有——如果四川的組織結構是從原來大明府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那鞏焴說不定還能提一些修改意見,但現在除了沿襲“知府、提刑”這樣的名稱外,四川的府和鞏焴所知的傳統府沒有一點兒相似之,到現在爲止鞏焴連裡面的互相制衡、合作的運行原理還沒有琢磨清楚,哪裡可能提什麼改進意見?

離開了巡衙門後,鄧名就回到了常備軍統帥部,這裡是他在都的主要停留地點,就算將來兼任了四川巡,估計鄧名還是會選擇在這裡辦公。以前鄧名也經常呆在都知府衙門裡面,因爲那裡有好幾個結構,想找誰都方便;可現在知府衙門裡哄哄的不適合工作,除了秦修採的稅務外,賀道寧的提刑衙門也忙著準備搬家——巡衙門宣佈建立後,賀道寧和秦修採一樣藉著這個良機把自己的衙門也提高到省級高度,雖然賀道寧沒有稅務局那麼有錢,但有他提刑衙門就有主心骨。聽說提刑衙門升級爲省級後,劉晉戈慷慨地表示願意出錢幫賀道寧修衙門,敘州知府衙門和提刑衙門聯合發來的賀信上也表示願意分擔一部分費用,都議會和敘州議會都很痛快的批準了撥款——賀道寧手裡還握著一個判人“違憲”的大棒子呢,那個沒有巡的巡衙門誰都敢踩上一腳,但卻沒有人願意招惹提刑衙門。

“鞏老先生應該對吳三桂有些瞭解吧?”鄧名問道。

“吳賊……”鞏焴哼了一聲,反問道:“國公爲何有此一問。”

Advertisement

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鄧名對吳三桂是非常忌憚的,因爲這個人的名氣太大了,不過穿越四年多了,鄧名發現自己對吳三桂的原有印象和現實差距實在不小。

首先是軍事實力,鄧名覺對方似乎也不如自己一開始想象得那麼強大,劉純多次表示吳三桂不是特別厲害,如果沒有滿清那李自絕不會輸給他;而趙天霸也說,吳三桂曾經被劉文秀多次擊敗,得狼狽後退,要不是劉文秀在保寧大意早就把他趕出陝西了。鄧名本人也覺吳三桂顯得相當保守,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無所作爲,只有吳三桂討伐水西時還表現亮眼,他的迅速勝利讓鄧名和李定國都心生警惕,但之後吳三桂又故態復萌,趴在貴,放過了攻打雲南的最好時機。

其次就是吳三桂的名聲,在鄧名前世的印象裡,吳三桂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但現在居然口碑相當不錯,擁護明朝的人都認爲吳三桂降清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還一直沒有與明軍嫡系戰過,就是攻打雲南也可以認爲是於他對流寇固的厭惡。清廷那邊更不用說,吳三桂簡直就是忠義的代表,而這樣一個忠義老將向清廷投誠,更昭顯了清廷的天命。

在士人、軍乃至底層百姓中,吳三桂的形象都非常之好,在昆明的時候,李定國也曾對鄧名私下表示,他認爲吳三桂和反正前的姜鑲、金生恆一樣,屬於可以拉攏的對象。

而在文安之、朱舜水這些人的眼中,吳三桂甚至比反正前的姜鑲、金生恆他們還要好得多,因爲吳三桂沒有像姜鑲那樣降過闖,或是和金生恆一樣攻擊過朝廷嫡系部隊,說明他心深對明朝的更重,而且能扛住來自清廷的力,不去做那些違背本心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