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都市爽文 江山志遠 第15章 風雨欲來(1)

《江山志遠》 第15章 風雨欲來(1)

沈信愈首先彙報了臨社窄軌運營一月的況:“本月經張溪嶺小火車站購票到社港臨江來賞花的人數爲5235人,其中省市20來個旅行社帶團人數爲3176人,其餘爲周邊市縣的散客。臨社窄軌實行一票通行制,兩天一夜,車上食宿包乾、所有景點免費,票價爲258元,共計收爲一百三十萬零陸百三十元整,實際支出刨開開業運營請記者、旅行社免費參觀的費用,實際支出一百五十來萬,虧損二十來萬。”

沈信愈檢討說:“楊書記,我工作沒做好,請你批評。”

楊志遠沒有批評,反而笑,說:“我批評你沈總幹嘛,我不但不批評,我還要表揚你。所謂萬事開頭難,你首月能有如此績很不錯了,比我預想的要好得多,我還以爲這個月至要虧一百萬呢。賬不是你這麼算的,得這麼算,臨社窄軌一運營,原來的臨社窄軌的一百來號職工得以重新上崗就業,工資就開出了近十萬。而且我聽說臨社窄軌一開始運營,觀景臺邊就有羣衆在擺地攤,買社港土特產品,還有人給遊客照快照,雖然是小本經營,但有總比沒有好,這無形中就讓沿線的農民增收了。而且現在有5235人到我們社港來旅遊了,這就是種子,我們只要把服務質量抓好,把旅遊環境治理好,讓遊客覺賓至如歸,一傳十,十傳百,百而千而萬,社港臨江兩地的旅遊不就慢慢地火起來了。從全局來看,窄軌旅遊專線運營這月是賺了的。臨江的同志,我聽說遊客對你們梯田的油菜花歎爲觀止,梯田周遭老百姓今年新春的新茶、去年的陳茶都賣了。”

Advertisement

臨江的副縣長點頭,說:“楊書記,況屬實,不是空來風。”

楊志遠說:“看看,這就是績,要是沒有開發窄軌旅遊,梯田周遭老百姓的茶葉會一掃而?只怕是不可能吧。老百姓今年的茶葉賣了,那麼他們會不會自發地加大茶樹的栽植力度,向荒山野地要效益,想想就不難知道。”

唯一的問題來自油菜籽。今年因爲用的是省農科所的新農一號良種,油菜籽畝產達到了200公斤,比往年的平均畝產高了近20公斤,而且兩縣今年比去年新增了萬畝田地播種油菜,也就是說兩縣今年一下子增加了200萬公斤的產量,再加上超產的,社港、臨江兩縣就增加了近300萬公斤的油菜籽,此飽和部分由信息公司投300萬予以全盤接收,現在就在兩縣的糧食倉庫裡,一時半刻還無法消化。

楊志遠笑,說:“不急,誤不了事,沿海浩博生醫藥的陳浩天董事長已經來電話了,說我們兩縣的油菜籽合乎他們的標準,他們的工廠一旦投產,300萬的油菜籽對他們來說只怕還了點。拋開浩博生不說,憑兩縣之力,300萬人民幣的油菜籽我們咬咬牙,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我們兩縣承擔得起,畢竟發展旅遊纔是我們的目的。”

會議告一段落,大家稍事休息。張茜子在一旁直拍脯,說:“沒想到楊書記還會表揚我們,我剛纔一進會議室,心就‘噗噗’跳個沒停,以爲書記這次肯定會讓茜子同志哭一回呢。你看,紙巾都準備好了。”

Advertisement

楊志遠呵呵一笑,說:“張茜子同志想哭,予以批準,紙巾可別浪費了,等會就給同志們哭一個。”

大家哈哈一笑。

就在這時,楊志遠的電話響了,正是張博。

張博在電話裡笑,說:“志遠,是我,張博!”

楊志遠忙起往外走,說:“張書記,一接你的電話就知道,肯定不是好事。”

張博笑,說:“何以見得?”

楊志遠笑,說:“敢張書記今天是好事啊,那張書記說來聽聽,讓我也高興高興。”

張博一笑,說:“志遠,我明天到社港,咱們談談,說說心裡話如何?”

楊志遠笑,說:“行,我在社港等著張書記的大駕臨,準備檢討。”

張博放下電話,發了一會愣,這個楊志遠,聽他的口氣就知道,他心裡已經清楚自己到社港的目的了。楊志遠掛了電話,同樣也發了一會愣,從楊家坳的鄉親們執意要爲楊石叔大大辦喪事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此事會給自己招來麻煩,但他當時什麼都沒說,該他楊志遠承擔的他就得承擔,沒得選擇,該認就得認,這筆賬,他躲不過,他得認。

現在看來該來的還是來了,比自己預想的還晚了好些時間。

這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但願省委不會考慮將自己調離纔好,要不然,自己這一年在社港的心就白費了。楊志遠站在走廊上,看了一眼天,天空黑的一片,正是風雨來的前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