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春秋我爲王 第136章 大射儀(中)

《春秋我爲王》 第136章 大射儀(中)

晉侯儀仗出行,開道的是整整一卒的晉國宮甲,他們一個個燕頷虎頭,魁梧雄健。大多戴冠,穿披的黑皮甲,手持雀弁,執惠,或者綦弁,執戈上刃。

接著,是一輛駟馬駕轅,華麗而莊嚴的輿車,通木打造,外覆青銅構件,上有華蓋,正是晉國重寶,著名的“大路之車”。車上載著莊重的彝,表軍權的戚鉞(yue),表徵伐的彤弓等,都是周天子在數百年間陸續賜予晉侯的“侯伯”禮

年輕的國君立於車廂正中,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正扶著車欄直視前方。

年們戎服在,所以不需要跪拜稽首,只是齊齊躬行禮即可,無恤前面是高大的魏駒,他來不及,也沒辦法細看晉侯的模樣。

輿車後跟著浩浩的隨行人員:有司持有龍圖飾的旗幟,捧著張掛龍旗的弓、盛弓的套子。甚至,還有懷抱簡冊和筆削的史,大儀是重要的政治儀式,必須對發生的事一一加以記錄。

“國君極好面啊……”卻是在車駕過後,邊的張孟談輕聲嘆道。

趙無恤有些奇怪,“張子也是第一次見國君,爲何能知其?”

張孟談緩緩說道:“大禮只是在都城泮宮舉行,當年先君晉文公,大布羊,乘素車,帶甲士十人便可以前來。現如今,國君卻乘大路之車,戚鉞,彤弓等重寶無一不帶,君子莫要看虎賁過百,其中半數是跟六卿借的私臣。”

“原來如此……”趙無恤默默地看著進泮宮的華麗儀仗,若有所思,張孟談有一眼看人心的才幹,他說的話,趙無恤覺得很有道理。

陪同國君一同到來的,還有朝服長冠的上軍佐知躒,下軍將韓不信,只有上軍佐中行寅留守署,沒有親至。

Advertisement

在晉侯和兩位卿士都到場後,這場大儀開始進正題。

古者諸侯之也,必先行燕禮,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大前燕飲依燕禮,納賓、獻賓、酬酢及奏樂歌唱娛賓,宴畢而後

國君下車登堂,在席位上就座,面朝西。小臣師引領諸公卿大夫進,到門的右側就坐,面朝北。參加禮的諸年,在西邊就坐,面朝東,正對國君的視野。

爲庶子,坐在第二排的趙無恤也在悄悄看這位晉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只見年輕的晉侯午十六七歲年紀,白面無鬚,模樣還算威儀端正,只是看上去瘦胳膊瘦,有些文弱。他戴皮弁組纓,著袞服,紋飾九章。

趙無恤聽說,在晉午年時,因爲晉頃公早死,便被範氏、知氏等六卿扶持著繼承了君位,至今已有八年。他坐於主席,目掃過衆年。

負責大禮儀式準備的“人”向國君報告,一切都已經完備妥當,並請國君指定禮的主賓,也就是儀式的主持者。

晉侯午的目在知、韓二卿上飄過。

本應是以地位更高的上軍佐知躒爲主賓,但低調的他卻搶先推辭,於是晉侯午便道:“孤命下軍將爲主賓。”

韓不信,也就是是韓虎的祖父,他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灰白的頭髮垂鬟,高冠博帶,腰佩玉璜。

在收到命令後,韓不信離席稍稍進前,行禮辭謝。傳命人把他的話告訴國君,國君則又一次命令韓不信主賓。韓不信行兩次稽首禮後,這才接命令。

接下來,是燕飲,國君要招待者,也就是卿大夫子弟們朝食和飲酒。食比較簡單,只是脯、糜和樑、稻飯食等,趙無恤鄉產的麥,或許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登上國君的食譜。

Advertisement

燕飲結束後,多達數十人的樂們敲響了名爲《肆夏》的樂曲,正所謂五月肆夏之時,禮之日。

主賓韓不信選了泮宮的庶子大夫籍秦爲司,然後執弓挾矢到階前請求禮開始,又讓有司將弓矢獻給君王檢查。

晉侯午隨意看了一眼,便答道:“可……”

至此,大禮正式開始了。

臨時擔任司的籍秦,讓自己的幕僚鄧飛設置好計算績的算籌。

又讓“人”在兩楹柱中間測量尺寸,用或紅或黑的漆墨,畫出一橫一豎垂直叉的標誌,做爲箭站立的地方。

一切已經安排妥當,籍秦便開始宣讀禮的規則:“君上有命,卿嫡子與卿嫡子爲耦,不足則由余子侍於嫡子,再不足則由庶子、士侍於餘子。”

耦,是一對的意思,禮必須有比較,所以才以兩人爲一組,展開較量。

籍秦又面朝西,告訴負責記述此事的太史道:“大夫畫有豹、麋飾的布;士畫有犴飾的布,箭的人的不是自己應布,中不算。”

太史在簡冊上一一記述了下來,接著,韓不信呈上參與禮的八人名字的籌,請國君親自比配四耦。

晉侯午雖然做了八年國君,蝸居於虒祁宮中,但心卻依然是十多歲男孩的跳。瞧著漆盤裡的八個名字,他目在上面不斷跳,猛然間,心裡浮出了一個惡作劇的點子。

被六卿多年,偶爾不著痕跡地戲弄一下他們,大概就是晉侯午唯一的樂趣了。上次冬至日大朝會,上軍將趙鞅在宋行人樂祁被逮捕的那一刻,臉上出的不可置信和憤怒,讓晉侯午覺得十分有趣。

倒不是他痛恨趙氏,只是知伯如此建議,晉侯午只能裝作糊塗,順著他的意思辦。因爲,他父親晉昭公去世時,曾著他的手囑咐說,六卿之中,唯獨知氏足以依靠。

Advertisement

何況,六卿相互鬥爭的越狠,晉侯午覺得,自己就越有可能在未來恢復國君的權威。

但他和知躒期待的範、趙兩家的爭鬥,卻遲遲沒有打響,這讓晉侯午大失所。最近幾個月,兩家子弟在泮宮中倒是打的十分熱鬧,惜哉,自己不能到場旁觀。

不過,今天倒是有個機會。

於是,他便出了微笑,出手,迅速選定了搭配。

韓不信接過來一看,心中暗道不妙,但國君已經親自選定,韓不信也別無他法,只得讓有司向在場衆人宣佈結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