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謝家皇后 二百八十九 出宮

《謝家皇后》 二百八十九 出宮

 玉瑤公主對飲宴毫無興趣,也沒那個耐心應付旁人的試探和討好。

 還是頭一回到清池邊來。天著,湖面上起了霧。現在正是綠樹蔥郁的時候,可是現在從高的清風臺往遠,綠樹叢中有星星點點的彩,紅的紫的黃的,都是宮人和嬪妃們系上去的彩绦和香囊。遠遠去就象綠葉間綻開的花朵。

 每個花朵般的香囊里都裝著一個人的心愿。

 原來人人都有心愿要求。

 人可真貪心。

 就連自己也是一樣。

 祈愿父皇平安,希皇兄子康健,長命百歲。希娘娘順順當當生下孩子,不管是弟弟或妹妹都好。

 算一算,的心愿也不啊。

 甘熙云同坐得近,兩人小聲聊天,夾雜在竹曲樂聲中,也沒有人注意得到。

 “你做什麼老手腕?”

 甘熙云小聲說:“這幾天寫字寫得太多。”

 “楊師傅罰你了?”

 可是倆一同上課,甘熙云要被罰,肯定會知道的。

 “不是。是有好些宮人,想把心愿寫在紙上,可是又不識字不會寫,我替云樓灑掃的小宮寫了之后……”

 玉瑤公主已經明白了,口子一開,那其他人就大著膽子過來求懇幫忙了。

 一個兩個沒什麼,十個八個大概也還應付得來,可單是云樓伺候的宮就有幾十,甘熙云到底寫了多張啊?

 “活該,下次別這麼瞎好心。”

 “雖然說寫的累,可是一年也就這麼一回,們有家回不得,見不著親人的面,一年到頭勞作不休,兒節一年就這麼一回。”

 雖然幫不了別的,能幫們把心里的祈愿寫下來,讓們高興一天也是好的。

 玉瑤公主對這飲宴十分不耐煩,已經同大皇子

Advertisement

 說好了,趕在午時之前就出宮,等宮門落鑰之前趕回來。

 連甘熙云都對這趟出宮格外期待。

 說起來,來京城也有半年了,可是倘若問京城是什麼樣,卻是茫然無知。從進京就進了宮,宮墻外的一切都沒有見過。

 今天能有機會出宮一趟,就象說的,一年只有那麼一次機會。更何況這次出宮是皇上首肯,白公公安排的,隨同大皇子和公主殿下一同出宮,去的還是貴妃娘娘的舅舅家,自然無須有太多顧忌。

 玉瑤公主早坐不住了,是按捺住子待了多半個時辰,看了幾場教坊司心排演的歌舞,湊到謝寧跟前同說話。

 謝寧早知道坐不住。

 如玉瑤公主這般大的時候,兒節的時候玩的可要高興多了。

 “去吧,記得早去早回,要聽你皇兄的話,可別跑。”

 對玉瑤公主來說,謝寧真不擔心惹禍。就也惹不出什麼皇上抹不平的禍事。只擔心磕著絆著摔著自己,更擔心把自己弄丟了。年年兒節都聽說有姑娘被拐了去,卻沒有聽說有幾個被拐了還能再尋回來的。

 京城自然比別要好得多,每到這樣熱鬧的節慶之時,街頭巷尾都有巡檢司加派的人手,大的坊市街口還有水龍隊候命。可即使是這樣安排周詳,謝寧還是不太放心。

 要說大皇子出宮去,謝寧是沒有什麼好不放心的,玉瑤公主就不了,是個姑娘家,還沒有大皇子那麼聽話。

 玉瑤公主心里要樂開花了,臉上還要繃著,和甘熙云兩人手拉手的往外走。

 謹妃扭頭看了一眼,早知道玉瑤公主念書的時候自己尋了個伴讀,而另一個伴讀則是明微公主之喬書棠。

Advertisement

 這讓謹妃

 心里很不痛快。

 明微公主從以前起就會看風向,攀高枝兒。淑妃在時結著淑妃,淑妃一倒又利索的掉個頭結上了貴妃,兒子兒都送進宮來做伴讀。

 謹妃可不會承認自己是吃不著葡萄才說葡萄酸的。但是在心深,卻時時刻刻都有這樣的念頭盤距。

 明微公主為什麼不來呢?

 就算玉玢過兩年也開始讀書了,到時候也不能象玉瑤公主這樣有公主之做伴讀,到底是比不上了。

 卻也不想想,喬書棠比玉瑤公主已經大著幾歲了,給做伴讀湊湊和和還說得過去。可玉玢公主才多大?等進書房念書?那會兒喬書棠怕得預備著定親出嫁了,還當門子的伴讀?

 玉瑤公主沒從正門出去,出了右邊側門,就看見前面有個中年太監帶著幾個教坊司的伶人走了過來。其中一個手里抱著琵琶,那打扮上紅下綠,說得好聽象出水蓮花,說得難聽些,真也就俗艷二字可以形容。

 看見玉瑤公主們過來,領頭的太監連忙打躬問安:“見過公主。”他后跟的伶人們也紛紛行禮問安。

 玉瑤公主停下腳步,看了那抱琵琶的子一眼。

 教坊司玉瑤公主不悉的只有王默言一個人。但這幾個人里卻有一個認得的。

 是和王默言關系很相的那個趙苓。

 王默言一直教授大皇子音律,雖然他現在不常往永安宮來了,玉瑤公主心里還是忍不住要把他劃永安宮的“自己人”。連帶著,對于和王默言走的近的趙苓,玉瑤公主也不象對別人那樣視若無睹。

 看了這幾個伶人一眼。

 除了領他們過來的這個中年太監,另外幾個伶人都是一跳舞的裝束。

Advertisement

 甘熙云

 看出來的更多一些。

 那幾個跳舞的伶人都更加年輕貌,但這個抱琵琶的伶人卻顯然已經不年輕了。教坊司這種地方十來歲才是正當年,過了二十就不新鮮了,更不要說這個趙苓看起來說不定都有三十歲了。

 抱著那把琵琶,太過用力,手指都有些發白了。

 可能今天這個演奏的機會對來說已經不易得了。

 玉瑤公主看了一眼,朝微微點了下頭:“趙娘子今天要彈什麼曲?”

 趙苓愣了一下,一時間竟然好象傻了一樣沒有答話。那個中年太監微微轉頭瞥了一眼,趙苓旁邊一個臂上纏著紅綢披帛伶人大著膽子應答:“回稟公主殿下,趙娘子等下要彈的是雙鸞曲。”

 玉瑤公主沒理會,吩咐那個太監說:“天氣太熱,們候場的時候讓人送些涼茶蔬果吃。”

 太監忙不迭的應著,又恭維玉瑤說:“公主真是心善。”

 玉瑤是不太懂這些,但是以前聽娘娘這麼吩咐過。

 換了旁人才顧不上說這些,急著想出宮呢。說這麼一句也是看在王默言的面子上。

 甘熙云也認得王默言,進宮后聽人提過趙苓,但這還是頭一回見著真人。

 云樓伺候的宮人們不象在別伺候的那麼小心,這里的管束相對來說寬松得多。

 們之中就有人暗中對王默言有些意思,對趙苓很是不忿。說王默言對本沒有那個意思,可仗著兩人十來年相分,非霸著人不放。也不想想,王默言已經蒙皇上破格拔擢,了宮籍,現在大小也是個了。倘若王默言真對有意思,還不想辦法給了籍?兩人要是了家,就不用象現在一樣,還要老皮老臉的跟一幫小姑娘

Advertisement

 著一起獻藝登臺。

 宮人們能接到的男人太了,生活也太枯燥抑,對一點點男間的事都不余力的談論不休。

 玉瑤公主拉著加快了腳步。

 “咱們先去換裳,皇兄多半已經在等著了。”

 甘熙云抿一笑,也跟著加快了腳步。

 玉瑤公主換上了一男裝,和大皇子站在一起看來真象是兄弟兩個。哥哥儒雅,弟弟俊秀。甘熙云也換了一裳,出去玩自然不能和在宮里穿的一樣。

 一切準備停當,大皇子陪著兩個姑娘經文昌門出了宮,一路沒停往林家去了。

 車走的并不快,街上比平時多了不車與人。會過兒節的可不止小姑娘,甚至已經滿臉褶子一笑就變一大朵花的白發老嫗也不鮮見。甘熙云看見兩個有年紀的人挽著籃子,頭上戴著紅花,臉上搽著紅紅的胭脂,但是們的笑容并不象面容一樣蒼老,正相反,們和旁來來往往的年輕姑娘們笑得一樣歡快。

 甘熙云忽然想起了留在家鄉的袁媽媽,是甘熙云生母的娘,甘熙云小時候也是照顧的。臨上京前,甘熙云把托給伯母了。

 袁媽媽就是那麼一個整天都笑瞇瞇的人。不管生活再不如意,也似乎總能從這苦水里品出別人不知道的甜意來。以前過兒節的時候,給甘熙云頭上戴花……袁媽媽有年紀了,心里有時糊涂有時明白,有時候說著說著話,就把甘熙云當曾經照料過的另一個小姑娘,甘熙云的母親。

 甘熙云喜歡聽說那些絮絮嘮嘮的話,即使袁媽媽說的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也聽的津津有味。

 還有一個人和一起懷念早逝的母親,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經將忘了。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