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游不是讀書人,他甚至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所以他本不了解廖文之這種真正的文人所想,更不了解《三字經》和《弟子規》對廖文之對啟蒙教材的執著。
廖文之自從擔了這國子監祭酒后,便發現國子監的教學制度有著很大的弊端,首先是這學子年齡不同,小的七八歲,大的十八九都有,其次是水平不同,有的連《四書》都沒看全,有的,則是早已將四書五經倒背如流。
不同的年紀,不同的水平,學的卻是同樣的教材,這就是最大的弊端。
而這個弊端最初的結,正是啟蒙的教材。
可別看是區區的啟蒙教材,反倒是最為不易編寫的。
既要講究個文字淺顯易懂易學,又要保證綱舉目張結構嚴謹,這最難的,便是修辭和容了。
正因為如此,廖文之才走遍五湖四海,見遍山川大河,一邊講學,一邊撰寫蒙學的教材。
足足四個春夏秋冬,四年來,廖文之終于將《蒙學》編撰了出來,然后……扔國子監的小涼亭里了。
可廖文之不在乎,因為他聽過了《三字經》,聽過了《弟子規》,所以才來到這殿上尋找秦游。
雖然只是一小部分,可令廖文之驚為天人,這一小段中運用了大量的對偶、類比、反復等多
種修辭方式,更難得是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不正是他做夢都想著的蒙學教材嗎。
不止是廖文之,秦老大,上鄂,一眾文臣,哪個不是飽讀詩書之人,聽過之后,誰又不是心中震撼。
可震撼的同時卻又滿腹狐疑,如此高大上的東西,真的是秦游這小子整出來的嗎,不科學啊。
“陛下,您問老臣可是問錯人了。”廖文之微微笑道:“老臣今日回京后先行前往了國子監,機緣巧合之下,這才聽聞越王府三世子秦游背上了那麼一小段,若非如此也不會冒然殿。”
秦游出了靦腆的笑容。
不好意思哈,各位見笑了,沒錯,就是我這個白嫖狗!
秦老大哭笑不得,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想起上一次在這議政殿中秦游不也是如此嗎,上次只是詩作詞震驚眾人罷了,這次更甚,直接讓廖師傅追到這議政殿中。
“秦游,朕先不問你這……”秦老大看向廖文之,后者接口道:“《三字經》與《弟子規》。”
“對,朕先不問你這《三字經》與《弟子規》從何得來,你先將全文背下,也不枉費廖師傅追到這殿上的苦心。”
秦游傻眼了。
背是差不多能背個七七八八,可夏朝不知道是歷史長河
中哪條支流走岔道了,要知道三字經里面好多容都是據前人事跡所改編的,這要是原封不的背出來,那不就和網文寫手似的全憑一張容瞎姬霸扯一樣嗎。
秦老大見秦游面有難,眉頭一擰:“為何沉默不語,莫不是其中有?”
所謂,自然是懷疑秦游“剽竊”沒剽竊明白。
“那個……回陛下的話。”秦游為難的說道:“就是平日里瞎想出來的,好多都忘的差不多了,得回去慢慢整理。”
“果然是殿下所作。”廖文之重重的松了口氣,眉開眼笑道:“倒也不急于一時,《三字經》與《弟子規》洋洋灑灑兩千字,是該好好整理一番。”
沒等秦游松口氣,廖文之轉朝著秦老大拜道:“懇請陛下特許三世子殿下任國子監編修一職,老臣深知殿下份尊貴,可事急從權,如今國子監教書育人的方式沿襲的是前朝舊法,其中弊端重重,若能夠改良蒙學教材,功在當今利在千秋,請陛下恩準。”
說完后,廖文之跪地拜倒,一副你不同意我就老死在這的模樣。
“編修?”秦游咧著,腦瓜子嗡嗡的。
臥槽,國子監監生要早上五點起床,據說老師們起的更早,這不是要親命了嗎。
其實秦游對夏朝
的職不是太了解,編修分為兩種,一種是臨時授予的職,比如皇帝想弄個什麼書,然后找幾個讀書人臨時組隊一起搞一下,搞完了就解散,還有一種是國子監的編修,九品不流的散兒,主要是負責研究國子監教材的,廖文之說的就是后者,不過和前一種況也差不多,搞完了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秦老大倒是沒有馬上決斷,而是凝著秦游。
自家侄兒去國子監編撰蒙學教材,這屬于是漲臉的事,求之不得。
可問題是,這小子他……行嗎?
雖說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那《三字經》與《弟子規》聽起來朗朗上口,更是鞭辟里對仗規整,越是回味越令人覺得拍案絕,可問題是,正是因為如此,聯想到這小子平日里的做派,以及秦猙說秦游活這麼大就沒怎麼看過書,秦老大是越想越是覺得不靠譜,八,這小子“又”是從哪里剽竊而來的。
不過剽竊就剽竊了吧,反正大家也沒聽過,整理一下編撰蒙學教材也無可厚非。
而秦老大怕就怕在這小子只會背上那麼一小段,思來想去后,沖著秦游說道:“秦游,朕不命你將全文背誦,能背下多便背下多。”
“零零散散的背出來也不是不行,可這
個編修……”秦游一副為難的模樣說道:“輔助妙大人撰寫蒙學教材這事吧……總之妙大人的名字侄兒可是如雷貫耳,可以說是從小聽到大的,世人誰人不知道妙大人學究天人才富五車,從小我就將妙大人視為偶像……”
廖文之提醒道:“老夫姓廖。”
秦游面不改:“哦,我知道,是您聽錯了,我最近上火,說話有點大舌頭朗唧的。”
“撿要的說。”秦老大都被氣笑了,連廖師傅姓什麼都不知道,好意思在這吹捧人家?
“哦對,那個什麼,不是不行,問題是平日除了去國子監上學外,侄兒還要在家做學問,這樣的話,會不會檔期有點,要不然……”秦游滿懷期待的看向秦老大:“陛下,我能不能不去國子監上學了?”
秦老大的關注點又有點跑偏了,狐疑的問道:“你平日里,會在家做學問?”
秦游翻了個白眼。
廢話,不做學問,我上哪剽來的《三字經》和《弟子規》?
一旁急不可耐的廖文之說道:“世子殿下,其他都是細節末梢,先將余下的容背誦一遍可好。”
“哦,好吧,想到哪算哪啊。”秦游也是豁出去了,清了清嗓子,隨即想到哪背到哪,特意將涉及到不存在的人和事全部去。
(本章完)
五代之末,狼煙四起,諸國紛亂,民心難安。這一年,大唐已經滅亡五十餘年,兩年後北宋才代周而立,後周柴榮雄姿煥發,天下一統局勢已成,列國驚恐。面對洶洶大勢,一個穿越者表示不服,將大唐從骨灰裡重燃,他屹立在船頭,面對著千帆競流,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生命不息,北伐不止弱宋當滅,吾唐再起。
穿越大魏,家中有如花美眷,卻被混賬的原身給賣了,家里窮的叮當響!妻子女兒都淪落到被賣的地步。不過這對他來說都不算什麼。畢竟擁有現代知識的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雇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裏頭窮的叮當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