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慕白雪趕到時,慶安寺幾乎所有的僧人都候在那里,見到來不但施之以禮,還自讓出了路,慕白雪一邊客氣地回禮,一邊走到了居正位的慶安大師座下,緩緩跪了下來。
“徒兒姍姍來遲,請師傅責罰。”
見一臉愧,慶安大師依舊是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樣,虛扶了一下:“無妨!想我慶安一生不建道場,一生不做主持,沒想到了晚年,竟然還會收徒,還是個俗家徒弟,多等一刻又如何!”
見慶安大師如此包容,寺僧人不得不更加看重了慕白雪三分。慶安大師德高重,卻從未收徒是什麼原因?怕因果!一日為師,終為父,這徒弟德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師傅的修行和聲譽。若收這個徒弟很好,將來依教修行、樂善好施,弘法利生,這便是收了善果,可如果收的那個徒弟將來劣跡斑斑敗壞佛門,那所犯的罪過師傅可就要一并承擔了,所以慶安大師得是多看重,才會收為徒。
見慶安大師待已寬宏,慕白雪心中很是激,恭敬地將那本古經雙手置于頭頂:“徒兒能得師傅垂青,怕是前世修來的福分,無意中得了這本佛經,請師傅笑納。”
慶安大師瞄了一眼,便親手接下佛經,順勢把手輕拂于的頭頂:“好!即師門,師傅便要戒于你,雖不苛求你能皈依我佛,行那五戒的束縛,卻你能一心向善,諸事莫惡,能持否?”
慕白雪本來還覺得他慈眉善目法相莊嚴,可是一開口就要求自己一心向善?當下就有所猶豫了:“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沒人招惹徒兒,徒兒自然是要一心向善,諸事莫惡的。”
要知道,重生以來,唯一的信念便是不存善念,報前生之海深仇!雖然現在錦姨娘和慕錦繡不足為患,可很多事仍會按照前世的軌跡運行,諸如母親的遇險,紅拂差點枉死,誰知道日后該出的事還會不會發生?嫁進夜家更是得勾心斗角,步步為營,誰知道會不會因為一步行差就錯,仍舊名聲掃地,走眾叛親離,死無所依的老路?在大雄寶殿的三世佛祖面前,還真不敢發這種誓言。
這話雖回的委婉,可那意思大家都聽明白了,那就是做不到。這可是佛家門最基本的要求了,這都做不到,是想上天嗎?萬安寺這些同門頓時橫眉冷對,心里憤然不平了起來。
慶安大師卻只是捋了捋胡須,一聲嘆息:“前世因,今世果。善惡自在人心,為師沒辦法左右于你,只你此生一不會手染鮮,二不會惡貫滿盈,三不會天下屠戮蒼生,能持否?”
“……”這麼幾頂大帽子扣下來,不只全寺的僧人有些瞠然,就連慕白雪都詫異地抬起頭,目清冷地向慶安大師,他這說的是什麼話?翻譯過來不就是自己不做世妖嗎?自己哪有那本事!
當下恭恭敬敬地五投地,沉聲應到:“能持!徒兒雖心中有恨,卻也只限于自的恨仇,從未想過行那種天下大不違之事,今后定當謹遵師傅教誨。”
“好好好!慕白雪,你一定要記住自己今天所說過的話,才不枉為師舍了這一修行與你榮辱與共,行拜師禮吧。”
慶安大師話落,大殿立刻響起了眾僧們誦經的聲音,見這拜師儀式如此莊重,慕白雪也不敢托大,先是沖著諸佛正位一拜,又向慶安大師行了三叩首之禮,可是接下來卻不知道該拜誰了,本想著是不是該拜一拜這安慶寺的主持,卻見所有僧人卻全都沖著自己跪下了,里面不乏住持和一些年長的,嚇得剛想偏,卻覺得后一無形的力量將自己扶得極為端正。
“你既是我的徒弟,按輩分算,可以說是我一人之下,萬萬僧之上了,他們任何人都需尊稱你為師叔祖,當這一拜,以后有什麼需要他們幫忙的,盡管開口,都是他們應盡的孝心。”
“……”自己好好一個姑娘家,沒事能找這些和尚做什麼事啊?慕白雪又是一片啞然,心中雖然之有愧,臉上卻依舊似笑非笑,著頭皮被他們拜了三拜,結果慶安大師下一句話再次讓愕然。
“當然了,以后寺若有什麼需要和解決不了的事,也可以找你們這小師叔祖,不管是財力還是人力,都不會吝嗇于你們的,退下吧。”
什麼就退下吧?瞧著所有僧人都用冤大頭的眼神了自己一眼,隨后恭恭敬敬魚貫而出,慶安大師也寶相莊嚴閉上了眼睛,明顯下了逐客令,慕白雪只覺得頭頂有一群烏飛過,總覺得自己上當了。
就說這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不過占了個他記名徒弟的名聲,不但要歸他管束,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還要幫他管這一寺的頭僧人?怎麼好事全讓他給占了!
莫名其妙地退出了大雄寶殿,后才又傳來慶安大師飄渺的聲音:“從明日辰時開始,你須去后山泡一上午的溫泉,再去竹林練一下午的劍,一連三日,不可間斷。”
三天,怎麼又是三天?難道趙無言說的是指這個意思?可如今自己已經與夜聽風定婚,怎麼好再去那后山地?萬一遇到趙無言怎麼辦?這不是為難自己嗎?
慕白雪當即回,以極小的聲音問道:“師傅,徒兒最近覺得子好多了,可以不去嗎?”
“當然可以,不過就怕你堅持不到半日,就哭著喊著要去了。回去吧,別為難別人,也別為難自己。”
慶安大師再次沖揮了揮手,直接趕人了。慕白雪卻一頭霧水的往回走,自己好好的為什麼會哭著喊著要去?難道夜聽風出事了?
周少瑾重生了,前世背叛她的表哥程輅自然被三振出局了,可她還有程許,程詣,程舉等許多個表哥……這是個我與程家不得不說的故事!
永隆二十三年,隆冬臘月,此時天色向晚,大雪成團成塊地在風中飛舞,天地間蒼蒼茫茫,儼然一片混沌世界。京郊西南的官道旁有一家車馬店,雖然簡陋,但在這樣的天氣,也成了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店內幾乎坐滿了人,南麵是十來張桌子,客人們猜拳吃酒,吹牛打屁十分熱鬧。北麵則是一字型大通鋪,盤腿坐著七八個婦人,磕著瓜子聊得熱火朝天。
燕京人人都知,定安伯府的庶出六小姐是個虛榮女,她整日花枝招展,千嬌百媚,貪慕榮華,誰娶她誰倒霉。 燕京也人人都知,永平侯府的三公子是個紈絝子,他整日裏打馬遊街,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誰嫁他誰可憐。 一紙詔書將這兩個荒唐人物扯到了一起,做了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