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深宮策·青梔傳 第二百二十一章:放過

《深宮策·青梔傳》 第二百二十一章:放過

 太后沉聲道:“帶他進去吧,讓那些侍衛看了,一定要保證安全。”

 青梔抄了三頁紙,正咀嚼這些綸語佛音,忽然聽見門那里傳來了腳步聲,還以為是太后,連忙離開桌案,等在門前準備行禮。

 然而推門而的人,著素的服侍,踏著如意云紋靴,面容憔悴,雙眼也有些紅,卻是靜妃之子衛啟和。

 青梔有些愣神,顯然衛啟和也驚訝了片刻,忘記行禮便轉過頭去問萬壽宮的掌事太監徐公公,“公公,這……”

 徐公公恭敬有加地說:“三皇子請在此等待一會兒,太后娘娘暫時并不過來。瑾嬪娘娘算是三皇子的庶母,與您也會有一段時間一同在萬壽宮生活,所以太后娘娘囑咐,這會子讓二位絡,等晚間用膳之時,自然會有宮人過來請二位。”

 青梔頷首,太后這樣的安排,也是有可原。畢竟三皇子剛失生母,自己卻有了孕深得皇上喜。若是因這些事讓三皇子不那麼開心鬧騰起來,太后的面子上也過不去。

 大門再度關上。衛啟和好像在努力抑制心中的起伏,規規矩矩行了一禮,“見過瑾母妃。”

 青梔溫和一笑,“三皇子不必多禮,聽徐公公方才的意思,以后本宮與三皇子便是‘鄰居’,三皇子若是得閑,請多去本宮那里坐坐,本宮同梳月們一起做些餅兒糕兒,與三皇子一起分可好?”

 沒有以長輩自尊,也沒有降低自己的份,只是仿佛一個朋友,聲細語地用“天氣好”這樣的語氣和皇子聊聊天。

 衛啟和臉上顯出一迷惘之,轉瞬而逝,換做絕對的尊敬,“瑾母妃相邀,兒臣自然恭敬不如從命。”

Advertisement

 青梔察言觀,又見啟和的作之中帶著厚重的疏離,便知這孩子或許與自己有什麼心結。也不去問什麼,只是和氣親切地邀請,“這里有一些佛經,呆在這里閑來無事,不如三皇子來與本宮一起抄寫?早就聽聞三皇子寫得一手好行楷,本宮不知是否有緣得見?”

 衛啟和有些拘束,拱手道:“瑾母妃的字父皇都稱贊過,兒臣不敢與瑾母妃同案而書。”

 青梔溫和一笑,“沒關系,這里也不算小,你隨意逛逛,若是實在無聊而還未傳晚膳,來瞧瞧本宮抄經也行。”

 說罷,青梔不再多說,走到案前復又續著之前的繼續抄寫下去。

 啟和的心著實有些怪異,不太遠的地方,太后的心里亦有些怪異。低聲音對春羽說道:“哀家倒是始料未及,既不討好啟和,也不因靜妃去報復啟和,反而邀請不就自顧自地抄經文,當真別致。”

 春羽亦是極小的聲音說話,“其實主子想想,這樣做卻是最好的。如果討好,三皇子或要疑靜妃死因,或要疑瑾嬪是否心虛;如果報復打,三皇子尊貴無比也不會輕易妥協。而且,人與人之間,或許互不干擾才是正常的相之道呢?”

 “最末的這句話,你說得很有道理。”太后有些慨,“且不說這孩子是不是因為這里是萬壽宮而不敢放肆,但的所作所為,確實當得起‘互不干擾’四個字。哀家在這吃人喝人的后宮里待久了,竟然也習慣牽連和阿諛,見到這樣,還有些怪異之。”

 太后坐了回去,“再看看吧,啟和那孩子雖然穩重,但年紀擺在那,必然坐不住的。”

Advertisement

 果然,又過了約半個時辰,啟和忍不住從椅子上起,在屋中慢慢踱起步來。再往后,啟和便踱到了青梔側。

 和母妃上香料香餅子的味道不一樣,青梔上是幽幽的墨香,雖然不親切,卻能讓人神清氣爽。

 青梔見他過來,也不說什麼,只是抬頭,微微一笑。

 啟和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樣,看了幾眼,準備再度走開,青梔卻忽然開口說話了,“抄佛經很能靜心,三皇子若是也興趣,不如與本宮一起?這桌案大著呢。”

 啟和頗為老地道:“瑾母妃如能相教,兒臣激不盡,兒臣只怕與瑾母妃同案而寫,會打擾到瑾母妃。”

 之前與衛啟和接,還不覺得,現在多說了些話,還看他舉止作,才到這孩子固然是年老,卻實在老得過了,已無多的天真。

 “既然你喚本宮一聲‘瑾母妃’,便該知道你也算是本宮的孩子,孩子同母親之間,原不需要這樣客氣。”青梔示意梳月去拿筆,呈給啟和,“咱們邊寫邊等晚膳,豈不是好?”

 啟和這才展出一個禮貌的笑容,接過筆,在硯臺中蘸了蘸,跟在青梔邊,隨便擇了一頁,一點一點抄寫那本《小無量壽經》。

 青梔抬筆之間無意瞥了一眼,忽然十分肅然地道:“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段很好也應景,啟和抄后,可供于靜妃娘娘牌位之前。”

 本來這樣的傷心事,青梔并不想在孩子面前再度提起,只是心境平和之下,生死也看得淡了些,又見啟和恰巧翻至這頁,所以提點了一二。

Advertisement

 啟和又將這句話反復念了幾遍,天資聰穎的緣故,很快明白過來,沉重地說:“瑾母妃,這話是說只要心中有佛,便會去往極樂凈土麼?”

 青梔頷首,他的頭,“大就是這個意思呢,雖然不知你母妃生前是否念佛,但啟和替靜妃頌禱,此等孝心,神佛亦會容,靜妃娘娘自然也會安心。”

 說到這里,啟和的臉上終于有些不同的神,本來完的尊重的神破裂了,也不自覺地躲開了青梔的手,“瑾母妃,兒臣有個疑問,你讀了這樣多的佛經,為什麼不肯放過母妃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