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昭的祖上,是個家無恒產的挑貨郎,機緣巧合,娶了鎮上一家商戶人家的丫鬟為妻。他用妻子陪嫁的十兩銀子在真定的北樓村買了一畝二分地,從此在北樓村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這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北樓竇氏的起源。
竇昭的太祖父十歲就在母親老東家的綢緞鋪子里做學徒。十四歲出師,二十歲就了綢布店的二掌柜。東家想把自己兒的丫鬟嫁給他,他不想自己的子孫后代一輩子轉著東家轉,想娶鎮西窮秀才的兒郝氏為妻。
二十一歲的時候,他用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八兩銀子做聘禮,娶了郝氏,丟了二掌柜的差事。
他帶著郝氏回了北樓村,接過了父親挑貨的扁擔,還有父親一輩子勤苦做置下的三十畝良田。農忙時種地,農閑時走鄉串戶。
次年夏天,郝氏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
他在村頭遇到了一個收棉行商。
真定府種棉花。
收棉行商想找個悉本地農戶的人幫他收棉花。
父親遂自薦。憑著在綢布店苦練出來的本事,眼睛一瞥,就知道棉花有沒有摻假,手一拎,就知道棉花有多斤,還能打算盤會記帳。
夏天過去,除了事先約定的酬勞,收棉行商另外打賞了竇昭太祖父十兩銀子,并且和他約定,明年這個時候再找他來幫忙。
到了冬天,竇昭的太祖父走遍了真定縣的十里八鄉。等到了來年的夏天,哪家種了多棉花,棉花是好是壞,棉戶為人是否好打道,清清楚楚;收棉、過秤、算帳、庫、做帳,毫不錯。那行商只要搖了扇子坐在樹蔭下喝茶就行了。
“看樣子,有我沒有都是一樣的,我在這里還要開銷住店、吃飯的錢。”行商笑著和竇昭的太祖父商量,“我有個主意。我先預支你一部分錢,你自己收棉花,然后把收的錦花送到我那里,憑棉花的優劣我們結算。你覺得如何?”
竇家就是這樣,靠收棉花起的家。
等到了竇昭的高祖父手中,竇家的人把從真定、獲鹿、元極、平山、行唐等縣收到的棉花販到江南去,換了江南的綢賣到四川,再把四川的藥材運往京師變銀子,打了新式的首飾賣給真定府的達顯貴。
竇昭的高祖父只用安安心心地讀書,考取功名就行了。
只是他懸梁刺也只考中了一個秀才。
但這并不妨礙他娶了隔壁行唐縣安香村趙舉人的兒為妻。
趙家和竇家可不一樣!
人家是有族譜的。
家中雖然只有一百二十畝地,但人家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時期。而且“趙”還是前朝的國姓,趙家祖上是改朝換代的時候從舊都卞京搬到這里來的。
安香的趙氏,也是竇昭的外家。
竇昭的高祖父和趙氏親之后,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竇煥,次子竇耀。
兄弟倆從小就聰慧過人,跟著外祖父趙舉人讀書,及長,送至京都的國子監進學。
至德十三年,兩兄弟同時金榜提名。
哥哥二甲第三名,弟弟二甲三十七名。
竇家至此真正地富貴起來。
之后哥哥考中了庶吉士,留在了翰林院,在行人司觀政。弟弟則外放南昌府的進賢縣做了一名縣丞。
竇昭的高祖父到底福淺,風了沒幾年,就駕鶴西去了。
死的時候,兩兄弟都不在邊。
兩兄弟回鄉守制,除服后,回京待缺。
哥哥是庶吉士,曾在行人司呆過,很快就謀了個都察院史的差事。弟弟蹉跎了大半年,才在哥哥的打點下謀了個云南按察司經歷司經歷之職。
在弟弟的印象中,云南窮山惡水、瘴雨蠻煙,有員在赴任的路上就暴病亡,本不是人呆的地方。
若是繼續留在京都候缺,一來是他們兩兄弟初仕途,好的差事未必能弄得到手,二來朝命三年一升,等他謀個好缺,哥哥只怕早就升了從六品。
他越想越覺得沒意思,索辭回了真定縣。
趙氏的日子過得既面且舒心,要說有什麼足之,就是兩個兒子都在外為,怕自己死的時候和老頭子一樣,沒有兒子送終。
竇耀回鄉,自然是十二分的愿意。
反正大兒子仕途順利,二兒子回來,正好在面前盡孝,還可以幫著管管家里的庶務。
頂著進士及第環的竇耀和竇家的那些先祖相比做起買賣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在京都兌的銀子不再賣飾品,而是做為印子錢,或放給那些窮翰林;或放給了那些剛剛謀了差事外放需要大筆銀子應酬和置辦轎服的七品芝麻;或是放給回京述職需要請客送禮的封疆大吏。之后隨著這些員的升遷罷黜,竇家開始手河道的石料、九邊的糧草、南江的鹽引……
銀子像水似的涌了進來,讓趙氏和竇煥眼花繚、膽戰心驚。
已是都察院右僉事的竇煥不止一次的告誡弟弟:“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你還是藏拙些。”
竇耀不以為意:“撐死膽大的,死膽小的。我這也是狐假虎威。你致仕了,這買賣我也就不做了。”
竇煥卻覺得這錢賺得不干凈:“南貨北賣,掙得好歹也是辛苦錢。你這樣,是商勾結!是發國難財!”
竇耀冷笑:“大兄這個時候嫌錢臟手了?哥哥要買宋刻孤本的時候怎不嫌錢臟?要資助同僚孤的時候怎麼不嫌錢臟……”
“你!”竇煥氣得發抖。
兩兄弟不歡而散。
趙氏看著心里難過,勸竇耀:“你就聽聽你阿兄的吧!他在都察院任職,糾劾百司,見得多,他不會害你的。”
竇耀不想母親擔心,又不愿意向大兄低頭,隨口道:“您看那些做的,哪個不爭著結?不必開口,自有人送吃送喝送銀子,還怕送了不收。我和大兄不一樣,我一天賺不到銀子一天就沒吃的。”
趙氏卻聽了進去。呵呵笑道:“你以為娘老糊涂了。”心里卻想著大兒子只有那一點俸祿,每次回來不是孝敬人參燕窩就是珠寶玉石,大房的媳婦孫子孫四季的裳首飾年年添新的,可見日子過得的確是很不錯。大兒子的話說得有道理,但小兒子的買賣做得也不容易。上次去淞江府,為了應酬那些老爺,喝酒喝得聞到酒味就不舒服。就是這樣,小兒子嫌的銀子從來也不曾藏私,全都到了公中,所有的收益都和大兒子均分。
這麼一想,就憐惜起小兒子來。
有和沒的就是不一樣。
要不然這世上的人為何破了腦袋都要做。
老太太的心偏向了這個每日在面前噓寒問暖的小兒子。
而竇耀斷了仕途,買賣有得力的管事相助,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他的心思漸漸放在了上。
開始只是呼朋喚友,把酒言歡,后來開始梨園聽戲、章臺走馬。
趙氏知道了勸小兒子:“你是有份的人,怎能和那些販夫走卒的人一個桌上喝酒?不如買幾個聰明伶俐的小丫頭回來,請了真定府的名角調教,自己養個戲班子,既有面,可以解悶,逢年過節的時候還能熱鬧熱鬧。”
有了母親這話,竇耀還有什麼顧忌?
他玩得越發荒唐。
兩兄弟之間的分歧也越來越深。
趙氏看著這樣不行,請了娘家的哥哥出主意。
趙舅爺想了想,道:“親兄弟,明算帳。不如趁著你在的時候把家分了。大家各過各的,也就沒什麼好說了。”
趙氏沉思良久,痛下決心:“總比我死后鬧出分產不均的笑話好。這分家的罵名,我背了。反正我已經是半截進土的人了。”然后把大兒子了回來:“……不要再為這些瑣事爭吵!”
“母親,這不是瑣事。”竇煥不同意分家,試圖說服母親,“仕途一時榮,文章千萬好。家族立世之本不全在舉業上,門風萬不可缺。有舉業,沒有門風,守得住本心不被紙醉金迷所還好,若是守不住,過慣了好日子突然塌陷下去,比那尋常人家還凄慘;有門風,沒有舉業,堂堂正正的行事,清清白白的做人,歪風邪氣不敢浸,自有福緣。舅舅家就是這樣的……”
“我知道,我知道。”趙氏敷衍道,“是我想分家。我不想再看到你們這樣鬧騰下去了。特別是你弟弟,十年寒窗苦,落得這樣一個下場。你們兄弟一場,你不照顧他,誰照顧他?可這兄弟也如夫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傷,再好的也經不住。你就當是孝順我,把這個家分了。”
竇煥在母親面前發誓:“我一定會照顧好弟弟。不用分家……”
趙氏搖頭:“你聽我說。你爹爹雖然留下了萬貫家財,卻不及竇家現在家財的三分之一。我想把家中的財產一分為三,我一份,你一份,你弟弟一份。我跟著你弟弟過,等我去了,我的那一份就留給你弟弟……”
這是要分家呢?還是要分財產呢?
這是母親的意思呢?還是弟弟的意思呢?
竇煥不敢多想,他點了頭。
趙氏請趙舅爺、當時真定縣的縣令、兩個媳婦的娘家一起做中人,把家分了。
既然母親跟著弟弟,竇煥讓出了位于真定縣的大宅,在縣城的東邊蓋了個五進的青磚瓦房。
從此竇家一分為二。
竇煥那一支因住在城東,被人稱為“東竇”,竇耀這一支因住在城西,被人稱為“西竇”。
竇耀,就是竇昭的曾祖父。
果如竇煥所擔憂的那樣。沒幾年,竇耀妻妾爭寵,鬧出了人命案,又牽扯出很多院污垢。雖被了下去,但西竇這一支卻傷了元氣,竇耀不到四旬就病逝了,子嗣相繼零調,只活下了竇昭的祖父竇鐸。
“東竇”卻人丁興旺。
竇煥有兩兒三。九個孫子,三個孫,十一個外孫,九個外孫,其中兩個兒子一個婿都先后中了進士。
他沒有忘記自己在母親面前的承諾,始終對竇耀這一支照顧有加。
竇耀去世后,竇煥把年的竇鐸接到了自己的邊,幫竇鐸管理家產,親自教他讀書進學,看著他家立業之后,把家產分毫不差地到了竇鐸手中。死后還留下囑:“東西兩竇是一家,分居不分宗”。
竇鐸對伯父比父親的印象更深刻。他把竇煥當自己的父親一樣,和幾個堂兄像親兄弟一樣。兒子竇世英出生后,和東府竇家“世”字輩的兄弟一起排了序,以示兩家如一家,永不分彼此。
所以竇昭的父親雖然是獨子,卻被稱為七爺。
而被稱為三爺的,則是竇昭二伯祖的長子竇世榜。
※
這個月參加PK,請大家沒事的時候看看PK榜,如果《九重紫》沒進前十,還請大家幫著投一票,若是進了前十,就有票投票,沒票的看正版吧!
O(∩_∩)O~
祝大家新年愉快。
※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姑。村姑就村姑吧!姑娘我只想過平凡日子,種種田,養養花。蝦米?爲情自殺?情郎死了,她卻被十里八鄉的人唾罵,天降掃帚星,斷子絕孫星,造孽剋夫星……連累父兄下獄,母妹受欺,還有一大堆極品親戚。這小日子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柴米油鹽,事事鬧心。窮鄉僻壤,觀念閉塞。沒有良田
京陵城爆出一條大消息,頭號小公子——洛長安,當街揍了新帝一頓,換做旁人,那可是掉腦袋的事兒,可咱洛公子不怕,咱爹是當朝重臣,人送外號——奸賊!洛長安被帶進了宮,天下人皆嘩然,丞相府作威作福的日子快過去了,大權被收回的日子也不遠了,所有人都等著新帝把洛家的獨苗苗弄死。誰知……「皇上,洛公子鉆狗洞出宮。」「不急!」「皇上,洛公子在後宮調戲諸娘娘。」「不急!」「皇上,洛公子與安樂王,飲酒作樂。」宋燁面色驟變,將人堵在床角,嗓音沙啞的問,「鬧夠了沒有?」溫熱的呼吸噴薄在面上,洛長安心頭一顫,他好似發現了她的秘密?
盛長樂天生媚骨,是艷絕京華的第一美人。前世皇帝表哥將她作為美人計,賜婚給了當朝首輔,承諾鏟除徐家之后,接她入宮,立她為后。盛長樂不得已嫁入徐家,費盡心思,只為讓徐孟州愛她愛到沉淪,最后卻幫皇帝將他圍在殿上無路可退。徐孟州猩紅的目光看著她,“五年夫妻,你心里可曾有我?”盛長樂只有一張冷漠絕色的臉,“比起首輔夫人,我更想做皇后。”徐孟州萬箭穿心而死,盛長樂還等著皇帝表哥兌現承諾之時,等來的卻是一杯毒酒,臨死之際才反應過來自己有多蠢。一朝重回十五歲,皇帝表哥甜言蜜語哄騙她嫁給徐孟州那天。盛長樂絕美一笑,“好啊。”這回,為了把狗皇帝狠狠踩在腳下,她煽動夫君謀朝篡位,換了個方式,從首輔夫人一路坐上皇后之位,榮華富貴,無上尊寵,應有盡有,還有個為她掏心掏肺的好夫君。后來,相擁而眠,枕邊的男人突然柔聲問她,“昭昭,你不是說比起首輔夫人,更想做皇后。現在如愿以償,心里可曾有我了?”盛長樂心里瞬間炸了,細思極恐……他究竟藏得有多深?【閱讀提示】1,心機美人紅顏禍水女主X腹黑深情男主,雙重生,一句話:心機美人渣了夫君之后翻車了2,排雷必看:男主前世假死,這本來就是女主渣了男主之后翻車的故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作者決定讓誰重生,不喜勿入,杠精別找存在感3,雙C,甜甜甜寵寵寵,邏輯為言情服務,架空,4,下午6點更新,微博:晉江眠風枕月——————————————————————————預收文文求收藏《暴君是我白月光》暫定,謝云窈出身嬌貴,姿容絕色,尚未及笄,便被京城諸多王公貴族子弟爭得頭破血流,她卻偏偏對定國公那個不起眼的庶子容堇情有獨鐘。只可惜她還沒來得及說出心意,容堇突然英年早逝,連個尸骨都沒留下,她因此傷心欲絕,郁郁不振,三年未嫁。直到后來,暴君篡位,謝云窈被強取豪奪,納入后宮,在他的魔爪之下夜夜深受折磨,一輩子生不如死。重生回到十年前,此時暴君尚未造反,容堇也還在世。她迫不及待的找到容堇,看著眼前面如冠玉的俊美男子,早已死寂的心一瞬間砰砰亂跳。重活一世,她決心好好護著他,順便把前世那個暴君找出來,扼殺在搖籃里!小劇場:謝云窈笑意盈盈的嫁給了前世英年早逝的白月光。新婚之夜,生不如死的感覺就讓她有點懷疑人生……后來,她發現夫君跟前世暴君有一樣的胎記……再后來,她家夫君突然謀朝篡位了!!!謝云窈臉上笑容逐漸消失,整個人都不好了……男人一如
【雙潔 甜文 獨寵 宅鬥宮鬥 純古言】世人皆知,程吟玉是落入汙穢之地的牡丹,顧盼生輝,風姿綽約,王公貴族無不趨之若鶩。誰料她及笄那日,竟被秦王顧行舟捷足先登,做了他的外室。為了活著,她謹小慎微,在顧行舟麵前做足了溫柔小意。直至一日,顧行舟偶然撞見程吟玉和丫鬟說話。她慵懶靠在貴妃榻上,搖著團扇一臉無奈:唉,做戲而已。——秦王顧行舟戰功赫赫,向來不近女色。可他卻為了一青樓女子一擲千金,藏進金屋,不可遠觀,世人無不嘩然。顧行舟冷笑,意外罷了。皇祖父命喪妖妃之手,父皇寵幸妖妃時病重,他不可能喜歡如此妖媚的女子,發誓絕不重蹈覆轍。後來卻是他陷得最深,栽得最狠。連皇後之位也排除萬難,親手為她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