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 173 以死明志

《乾隆后宮之令妃傳》 173 以死明志

 吳總管來,無非是傳一句話,說皇帝忙完朝務要到延禧宮,只因是對魏常在的事,吳公公知道皇帝眼下正在興頭上,他事事多殷勤一些不會有錯。而他走一趟的意義和其他小太監走一趟完全不同,不僅是在皇帝眼里,在妃嬪眼中更是。

 如鐘粹宮里皇帝派人問舒嬪,吳總管就沒親自走,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皇帝的態度,是做給舒嬪看,更是做給旁人看。但皇帝并無心警告舒嬪什麼,或是責怪,只是太后正在氣頭上,皇帝太過關心舒嬪必然惹不高興,這他與對待紅的態度不同,說到底一個是寵妃,而一個是心上的人。

 宮后風調雨順盛寵多年的人,好不容易有了孕以為將更上一層樓,卻是好景不長,更落得如今遭人嫌棄,舒嬪的心如何能承,小產之后便郁郁寡歡,納蘭府的人也不敢請旨來探,到頭來只有堂妹如茵,進宮來看

 這樣的結果,有還不如沒有,如茵陪坐在病榻旁,看著發呆的堂姐,不知說什麼好,再看昔日熱鬧的鐘粹宮如今門庭清冷,這宮里最不值錢的大概就是人

 宮送來湯藥,如茵親手侍奉喝,舒嬪好像這會子才剛剛發現是堂妹來了,眼神直直地盯著如茵,含淚問道:“當初若是你進宮,而我嫁給富察傅恒,是不是現在我們就該對調一下?可你這麼好看,一點不比魏紅差,皇帝還要繼續喜歡嗎?”

 如茵勸:“娘娘您先喝藥,把養好。”

 舒嬪搖頭道:“你來看我做什麼呢,去和你的紅姐姐好呀,你看看啊,我這樣了皇上沒說來看一眼的話,卻摟著歡天喜地,如茵你有沒有良心,為什麼要跟那樣的人做姐妹。我呢?我才是你姐姐啊……”抓著如茵的手晃著,把湯藥灑了滿床都是,如茵不得不讓人來收拾,而堂姐就一直蜷在角落里嗚咽哭泣。

Advertisement

 如茵知道可憐,可是有什麼法子,這宮里不是可憐就是旁人可憐,舒嬪風那陣子,也許別人也像這樣躲在屋子里哭,而紅現在雖然好,說不定也只是幾年甚至更短的景。如茵當初寧愿落選,在宮外嫁得再苦,也比進宮做妃嬪好。

 勸了哄了,該說的道理該安的話都說盡,可還是被堂姐嘲諷是胳膊肘往外拐的人,如茵在家中眾星捧月,就算丈夫不在京城,也沒有人敢怠慢半分。放著大好的日子不過,何必總是進宮來被堂姐刻薄,再好的脾氣也會有忍不住的時候,這日離開鐘粹宮時,臉上便難有好臉

 正遇上咸福宮的人來送滋補之,抱琴帶著宮等候在宮門外,見富察福晉繃著臉離開,猜想就沒遇見什麼好事,而們一行通傳進去,只有舒嬪旁的宮來應對,說是舒嬪睡了不宜相見,能不能由去咸福宮謝恩。抱琴自然是傳主子的意思,不必舒嬪謝恩,熱融融地套著近乎,果然聽出話音,知道舒嬪郁郁寡歡。

 回宮后轉告純妃,純妃只是冷笑:“這宮里不如意的,又何止一人,如今就過不下去,往后十年二十年,還過不過了?躲在屋子里哭能解決什麼,沒有魏紅,不就一切安定了。”

 抱琴憂心道:“皇上和皇后娘娘,像是盯上咱們了,您千萬小心。”

 純妃心中已有了算計,不屑地說:“就怕他們不盯上我。”

 三月初,蠶壇建,皇后帶領妃嬪命婦出城務農,宮中嬪位以上皆隨行,純妃早已養好,而舒嬪也剛剛好出了月子推不得。皇帝曾問紅去不去,如今按照位份來算,遠遠不夠資格,自然就留在宮里。

Advertisement

 因是初次親蠶祭祀,朝廷十分重視,皇帝權衡再三后,決定讓皇后獨當一面,并不同行。皇后這一趟,為展示母儀風范,彰顯朝廷親民之心,會在宮外逗留一夜,與翌日午后方歸。本是不合乎規矩的事,可皇后帶著和敬公主,有心讓兒多一下民風民,最終是私下求得皇帝答應讓們在宮外住一晚,皇帝便派出大量人馬守護妻一行,別的人都不過是陪襯而已。

 然而得知陪皇后走這一趟,要兩天一夜方歸,人們就沒有剛開始那出去玩的興致,誰都想得到,皇后不在們也不在的日子里,紫城里就是魏紅的天下。

 但人們不僅低估了皇帝對皇后的心意,也輕看紅的為人,就算是做給皇后看哄高興,這兩天也不能做太出格的事。他們倒是有心時時刻刻都黏在一起,可一個是最懂人心的皇帝,一個是滿心敬重皇后的紅,何況宮里還有皇太后,結果連那一晚皇帝都只是在養心殿獨自度過,而紅白天伺候奄奄一息的太妃,一天轉瞬即逝。

 這一切,太后看在眼里,原本想好了若是兒子趁此機會在延禧宮里不亦樂乎,也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想到這兩個人都是守得住滿腔熱

 本以為是太太平平地度過兩天,盼著皇后與眾妃平安歸來,可第一天傍晚起,宮里莫名其妙就傳出閑話,好端端地提起當年的事,說當年魏答應被誣陷與和親王私通,是純妃在背后耍手腕,且一陣風似的傳遍紫城上下,隔天午后迎接皇后與眾妃歸來的,就是這一讓人聽著心寒的謠言。

 皇帝接皇后與公主回長春宮,旁人各自散了,愉嬪剛剛回到景宮,守在宮里的宮就把這些話傳給聽,而傳到今天,已演變是延禧宮散布這些謠言,趁諸位娘娘都不在宮里的時候,想要向皇帝與太后討個公道。

Advertisement

 愉嬪心里明鏡似的,莫說紅不會做這種事,就算現在翻舊賬,皇帝也不會去查,卻不曉得是誰散播謠言。可們這些隨皇后出城的人,都能撇清關系,宮里統共留下這麼些人,果然只有延禧宮嫌疑最大,而魏常在要為自己討個公道,也再合理不過。

 愉嬪派白梨去延禧宮走了一趟,說皇上今日必定陪著皇后,若是純妃找上,千萬不要相見,把延禧宮的門關嚴實了。

 但被卷風波的純妃,并沒有來找紅回咸福宮后就換了一裳,等三阿哥從書房歸來,讓母抱上六阿哥,便帶著一雙兒子匆匆趕來寧壽宮。

 太后正是聽得這些風言風語,不愿讓純妃誤會自己信以為真,才不愿地讓華嬤嬤將人帶進來見一見,而純妃行禮后就不曾起,三阿哥不知什麼事,也只好跟著母親跪在后,六阿哥倒是睡得安穩,母抱著他也跪在娘娘后。

 太后見純妃這態度,心中覺得不好,皺眉道一聲:“這是怎麼了,我這兒可不是公堂,不用跪著說話。”

 純妃心中一定,出悲戚神,與平日清冷模樣截然不同,可又似乎是這樣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名譽看得很重,道:“臣妾今日回宮,就聽聞傳言多年前魏常在與和親王的事,是臣妾在背后耍手腕,這件事也關乎著太后娘娘當初的震怒,臣妾蒙冤,太后娘娘也跟著說不清。臣妾今日來,是想向您說個明白,哪怕宮里所有人都誤會臣妾,也不愿您把這筆賬誤算在臣妾上。三阿哥、六阿哥都在這里,臣妾若有半句謊言,天誅地滅。”

 太后眉頭蹙,冷冷道:“你別嚇著孩子。”

 純妃卻深深叩首,含淚道:“魏常在如今是皇上心尖上的人,皇上必然要為魏常在討一個公道,臣妾伴君十數載,實在不愿蒙冤這份委屈,不愿被皇上質問和懷疑。只求在太后面前說清楚,臣妾就是死了,也能瞑目。”

Advertisement

 太后一怔,還沒來得及說什麼,竟見純妃從懷中掏出金燦燦的一塊東西就往里塞,邊上華嬤嬤大驚,喊著:“快攔下,快攔下。”

 眾人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地是從純妃里摳出金子,誰曉得竟然要吞金自殺以死明志,把皇太后嚇得不輕,純妃更是只求清白寧愿求死,不得不派人去把帝后找來,要把這事說明白。

 長春宮里皇帝和皇后正聽兒嘰嘰喳喳說宮外的事,正是夫妻恩天倫之樂的好辰,突然遇上這樣的事,皇帝不能有好臉,皇后也是十分莫名,留下兒雙雙趕來寧壽宮,純妃正摟著一雙兒子在邊上發呆。

 果然皇帝心不好,進門就責備純妃給太后添麻煩,太后則因親眼看到純妃以死明志,難免覺得皇帝委屈,為申辯:“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你一來就沖發火,難怪好好的人被嚇這樣。我倒是不明白,怎麼這麼多年前的事又被翻出來,魏常在是跟你討公道來著,是不是要我去向賠不是?”

 皇后在一旁冷冷看著純妃,心底冷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