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的康復,酷暑也漸漸散去,傅恒離開京城已將近一個月,草原那邊終于傳來消息,和敬要返京了。但和敬只是自己一人回來,沒有帶著孩子們,似乎是不愿他們沾染京城和皇宮里的人世故,不愿他們被禮教所束縛,又或是給自己一條退路隨時準備再次離開,但不論如何終于肯回來,皇帝就滿足了。
記得上一次和敬回京,是為了布騰勒珠爾獲罪罰,風風火火闖來向皇帝討個公道,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額駙竟已不在人世,公主雖然富貴無雙,可喪母喪夫,這一生也是坎坷。
七月初,富察傅恒接和敬公主回宮,皇帝派大臣的夫人們到京城門下迎接,更在乾清宮擺宴為公主接風洗塵,似乎是要向世人證明,公主雖然年輕守寡,但并不可憐,絕不容任何人輕視。朝堂里甚至有傳言,皇帝要為公主另覓佳婿。
紫城里,六宮聚在寧壽宮,等待公主到來,和敬先到養心殿見過父親,之后便來拜見太后。許久不見,當一旗裝的和敬出現在眼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三十出頭的和敬公主,活昔日富察皇后的模樣,倘若一兩個人臆想也罷,但所有見過富察皇后的都覺得像,太后更是眼中一熱,將孫摟在懷中說:“可憐的孩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往后和皇祖母作伴。看見你,好像是見到你額娘一般,我的小孫已經這麼大了。”
然而和敬看著太后的熱淚,聽著的言語,只能假裝容地敷衍幾句。丈夫去世后,大抵只有孩子才能再讓牽絆,對于回京沒有半分熱,最終會答應,也是不希舅舅在父親面前難做,把孩子留在草原,便可說明的態度。
至于問舅舅,這皇城里還有沒有的位置,實則不是為自己問,想問的也許是,這皇城里還有沒有皇額娘的位置。
和敬與妃嬪們見過禮,皇后稱病沒有來,妃嬪中紅地位最高,但和敬與紅直是彼此相視一笑,們說話的日子還很長,不急于此刻。
弟弟妹妹們,和敬或有見過的,或有沒見過的,再有幾位福晉也帶著侄子侄們在,烏泱泱的人,和敬已經有些不耐煩,而也終于相信了舅舅說的,這紫城里不僅有的位置,更是舉足輕重。
“公主府已經收拾好,空置了多年,我前日便請了薩滿法師驅邪,你安心住進去吧。”太后說道,“我知道,你這孩子不愿拘束,我就不留你在宮里住了。”
和敬笑道:“還是皇祖母諒孫兒。”
太后道:“你一路辛苦,要好好休息,一會兒坐我的轎子出去。”便吩咐華嬤嬤道,“傳我的話,和敬往后出紫城,都用轎肩輿代步。”
和敬福謝恩,說著:“孫兒告退,明日再來向您請安。”
卻見十二阿哥從邊上走出來,問和敬:“皇姐,您不去翊坤宮嗎?”
和敬一愣,永璂道:“我的額娘是中宮皇后,皇姐,您回來了,該去向皇額娘請安。”
她來自鐘山之巔,披霜帶雪,清豔無雙,於"情"之一事,偏又沒什麼天賦,生平最喜不過清茶一杯,看看熱鬧. 都說她年少多舛,性格古怪,其實她也可以乖巧柔順,笑靨如花. 都說她毒舌刻薄,傲慢無禮,其實她也可以巧笑倩兮,溫柔可親. 不過—— 她·就·是·不·樂·意! 直到那天,她遇見了一個少年. 半城風月半城雪,她一生中的所有風景,都因他而輝煌了起來. …
成婚前夕,阿姒意外失明。某日,他們居住山間小院來了羣官兵,稱要抓暗殺晏氏一族長公子的刺客。 夫君未歸,阿姒慌不擇路藏身櫃中。 忽而,外頭傳來一個清潤的聲音,如深潭墜玉,獨一無二的好聽:“沒尋到人?” 阿姒認得,這是她的夫君。 她鑽出櫃中,循聲牽住青年袖擺,怯怯喚他:“夫君,我在這。” 那人稍頓,良久,輕笑一聲,隔着衣袖握住她腕子。 他把她帶下山,安置到別處。 從前疏離寡言的人,日漸溫柔,爲她讀書解悶、弄弦撫琴,甚至浣布擦身。唯獨對給她治眼疾一事,不甚熱絡。 阿姒漸漸習慣了眼盲的日子,二人也從初成婚時的生分到日漸親密,可就在他們圓房時,她忽然看見了。 燭火搖曳,上方青年清雅溫潤,面若冠玉,一雙含情目笑意和煦如春。 可這並非她那劍客夫君,而是那位權傾朝野的晏氏長公子,晏書珩。 她掙扎着想逃,卻被晏書珩抓住手,十指緊扣,青年手背青筋蚺起。 一滴熱汗落在阿姒眼角,他低頭吻去,與她額頭相抵,目光交纏:“現在,你是我的妻了。” “阿姒,喚我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