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應下。
決定立即往本家送信。
他們已經損失慘重,此時收手已經來不及了。
若是太子活著回到上京,人頭落地的就是他們了。
世家實力再強,那也是暗地里的。
可若要對上國家機和數萬軍隊,也是沒有毫勝算的。
***
與此同時。
景王親自上了荊南山。
災民們在山中日日餐風飲,只能靠食野果為生,偶有獵也不夠塞牙的。
一聽到朝廷的大來救他們,一個個蜂擁而至。
見到如神邸般降臨的景王,更是一個個伏跪在地,低泣不止。
“朝廷沒有忘記我們……”
“嗚嗚嗚,我們有救了!”
“大人,大人您救救我們,救救我們啊!”
“……”
景王看著這些衫襤褸,上大小傷無數,面黃瘦的災民。
他們比珙縣那些人慘太多了。
“齊一,人生火,先他們吃點東西補充力。”
然后把這些人遷往珙縣。
荊南山地勢高,可一旦水位上漲,他們就會被隔絕。
賑濟資是沒辦法送過來的。
而江南的雨季還有一個月才結束。
他來新寧縣也只是臨時接到通知,帶來的糧草本不夠這麼多人生活一個月的。
而且他們中很多人了傷,還有人高熱不止。
必須盡快就醫。
除非翻越荊南山,去往山后的荊州。
可這對這些連站起來都很吃力的災民而言幾乎不可能。
齊一名字齊一,在太子的五大親衛中卻排名第三。
接到景王的命令,他轉吩咐兵們尋一平緩的地面,開始生火做飯。
景王又對荊南山幸存的幾百災民說道:
“這幾日天氣好,水位下沉,待填飽肚子,你們便跟隨兵前往珙縣。”
有災民猶豫不決:“珙縣的徐大人是個好,可咱們這麼多人,徐大人能收?”
這時候糧食比命還重要。
而且新寧縣和其他幾個縣的災民都去了珙縣,徐大人也是巧婦為難無米之炊。
景王笑著解釋:“此事你們不必擔心。”
“珙縣城外設有朝廷安置的安置點,賑災的錢糧都是朝廷所出,只是借用了珙縣城外的土地,收不收自然不由徐大人說了算,本王會派人護送你們前去。”
至于徐大人是個好……
這話他自來豫州后,就聽到不下數次。
但凡提到珙縣,無一不是說那位徐大人是個好。
潁川徐氏……
景王跟災民一起席地而坐,沒有毫架子。
繼續盡職盡責的給他太子皇兄臉上金。
災民激道:“景王殿下心善,真是活菩薩轉世,您的恩我們銘記在心,若我等僥幸躲過這一劫,一定給您請長生牌位,在家中日日供奉!”
景王道:“民為國之本,秦氏皇族百姓供養數百年,這本就是我等應做的。而且本王這都不算什麼,太子殿下才最是辛苦。”
“前幾日大雨綿綿,太子殿下還在帶人谷梁壩搶修堤壩,又親自前往江南調集糧草運往珙縣……”
甚至他還從齊一那里知道,太子這些日子被追殺的比吃飯喝水還要頻繁。
原本的五十侍衛已經所剩無幾,他這次來,就是給太子送人的。
總之,太子殿下宅心仁厚,英明神武,心懷天下……
滿意的聽到災民口中對太子的激和稱贊,景王深藏功與名。
**
在所有人都沒注意到的況下,景王帶來的兩百兵中,有些影悄無聲息的就消失了。
景王手下有六百余人是從上京帶來的。
其中大半是東宮的人,只有二百人是他封王后豢養的王府侍衛。
太子臨走前將東宮的人由景王調遣,連親衛之一的齊一都給了景王。
自然,這麼點兒人是無法妥善安置上萬災民的,其余征調的都是各地守備的兵力。
太子手中有陛下給的兵符,也給了他。
景王時而也有些覺得太子皇兄對自己未免過于信任。
他自和太子相融洽不假,因為二哥格孤僻,三哥高傲,也只有為大哥,脾氣又好的太子愿意帶著他玩兒。
“真是,沒人能看明白他……”
景王不由得嘆道。
他封王后這半年,才真正明白母妃說的太子像是換了個人一般。
不,不僅是太子。
他甚至重新認識了二哥三哥,自己的舅舅,前朝后宮,以及那些世家和貴族。
他本無意牽扯進來。
卻因為為局中人,怎麼也逃不掉。
此番他正前往廬江、豫章等地,接到太子令送來援兵。
當初太子帶走的乃是東宮一等一的好手,到如今竟也損失殆盡。
可見那些人有多麼膽大包天!
也難怪這回太子皇兄故意把他推到前面來,臉的事全都給他。
若是他親自出面,賑災之事恐怕不那麼容易進行。
正是因為有太子暗中牽制,那些人把目都放在了太子上,反倒讓他順順利利的。
更何況他們還想看著他和太子反目相斗,自然不吝嗇讓他在賑災中立功了。
不過——
他怎麼可能如他們所愿呢?
所以他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給大家宣揚宣揚太子殿下如何的舍生忘死,大義凌然。
至于搶修堤壩,事實上卻是為了查谷梁壩,之后一路被追殺。
糧草也是柳家在負責,別人押運來的。
這些事景王就沒必要告訴這些淳樸的災民們了。
嗯!
真是好主意……
荊南山這些災民也算是幫了他大忙了。
他邊有多人此時定然是被盯著的。
到時候派人護送災民去珙縣,珙縣會以為他把人帶去了廬江。
而到了廬江,則會以為他把人安排護送災民回了珙縣。
如此了幾十個人,也難以察覺。
倒是能殺那些以為太子到了窮途末路的人一個措手不及。
**
一提到漁梁壩,有災民緒一下崩潰了。
“這天殺的漁梁壩,修的時候我們村子就被征調了近百兵丁,回來的寥寥無幾,結果修好了又害得我們家破人亡!”
“嗚嗚嗚……誰說不是呢!修什麼大壩,以前沒修的時候還是發洪水,好歹也有個準備,現在修了大壩本以為能放心了,結果就這樣了。”
聲淚俱下。
泣椎心。
景王了手心的扳指。
他們本就世代居住在長垣河兩岸,水漲水落早已應對自如。
朝廷屬意修建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到頭來卻了百姓口中的奪命兇手。
何其諷刺?
那些人不到應有的懲罰,死去的怨靈如何能安?
——
李清染意識到自己穿書的時候,已經稀裏糊塗過了十七年。跟書中的男主謝映安更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兩人關係還算湊合。帶著男主光環的謝映安,一出生就是開了掛一樣的存在,長得好、家事好、學習好……清染模糊記得她在書中是個女配,因為處處給女主下絆子的緣故,她在書中的結局並不美好。清染打了個寒顫,覺得這個套路她太熟悉,摻和不摻和
康寧十三年,先帝駕崩,臨終前留下一道聖旨—— 尊定國侯府七姑娘爲新帝之後妃。 聖旨一出,滿朝沉默。 世人都知,這位七姑娘是定國侯府掌上明珠,自小受盡疼寵,偏生是個溫柔似水的性子,而當朝新帝又是個無情狠戾的主,當日,定國侯府上下如喪考妣。 誰知,還沒半年,一道封后的聖旨曉諭六宮。 再沒一年,一向不解風情的帝王竟然跪起了搓衣板。 滿朝文武:這是什麼操作? 初見時: 美人盈盈一拜,嬌柔婉約,“臣妾恭迎皇上萬福金安。” 新帝靠在金鑾椅上懶懶輕笑,呵,就知道一早想對朕圖謀不軌。 再後來: 寢殿之內,美人輕顰眉梢,似是不愉。 雷霆不驚的年輕帝王忙輕聲哄勸,“卿卿,你再看朕一眼好不好?就一眼。”
為了他至愛的皇后。他將她扔進蛇壇,任蛇吞食,當她拼死生下的胎兒,只換來他的一句:“這半人半蛇的東西,給朕拿去喂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