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夏之,宋金兩國都是爛事不斷。
這邊是皇嗣去世,那邊就是皇太弟病重;這邊是公相去位,那邊就是三派爭位;更不要說,之前這邊丟了陜北,關中弄得一團糟,幾乎看不到理清的希,那邊則是東路軍無功而返,并損兵折將,引得部怨氣叢生。
而到了初夏時節,雙方又是齊齊出了外患上的大事。
趙宋這里,自然是因為濟南劉豫的突兀稱帝而一起陷震怒、惶恐之中……這種事對漢人而言實在是影響太大了,尤其是劉豫本來是個正經的趙宋臣子,中過進士的士大夫,這種沖擊造的影響可不是學人家大??將軍喝幾杯酒、罵兩句就能消解的。
而金人那里,卻是蒙兀人正式反了!
話說,蒙兀人早在契丹時期便了契丹邊患,金人繼承了契丹的邊境格局,自家從邊患變了地主之后,不免也繼承了契丹的其他邊患,而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蒙兀人。
其實,早在完阿骨打崛起之時,因為契丹的虛弱,大草原上的蒙兀人也同時迅速擺了制,進擴張、兼并的節奏之。而其中,最強大的一個部落正是蒙兀諸部落中歷史最悠久的乞部,而乞部的首領乃是孛兒只斤氏的合不勒。
靖康二年,趁著金軍主力盡數南下之時,合不勒會盟諸部,被各部聯合推選為蒙古部長……其實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汗王了,而合不勒自此也可以被稱之為合不勒汗。
不過,合不勒這個汗是推選出來的,本沒有經過部族戰爭兼并,控制力不是很大,本存在的意義,也是作為一個蒙兀人的代表,以圖在金人那里替大家爭取到一定的自主權。
所以,當金人功制造了靖康之變,數以十萬計的大軍主力折返后,合不勒明智的選擇了與金人進行外斡旋,最后討論的結果則是他正式接金人的敕封,當了一個所謂‘蒙兀國王’,并在次年,也就是之前趙家在南混日子的時候,選擇親前往金國首都會寧府,拜謁金國國主完吳乞買。
到此為止,似乎雙方便要定下名分,重回昔日契丹時代的穩定局面。
但不知為何,這時候,雙方卻在酒宴上折騰出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合不勒喝多了,真醉假醉不知道,居然直接上去拿手捋人家金國皇帝吳乞買的胡子,而吳乞買這邊則即刻因為對方的失禮陷到了‘震怒’狀態,當場將他拿下,還以對待臣子的姿態按在殿下予以嚴厲呵斥。
說不得,還趁機打了人家合不勒幾下孤拐,以發泄被粘罕責打的怨氣。
合不勒當時據說是醉酒不提,但醒來之后卻一定是就此懷怨的,這廝假裝沒事,會寧府游玩了一陣子后,等到那位皇太弟忽然病重,前方戰事又不穩,吳乞買等權貴一起南下燕京接應大軍之時,卻是趁機告辭,然后就溜回了蒙兀草原。
再然后他就反了。
其實,就蒙兀人和金國這個戰略姿態,雙方發戰爭是理所當然的事……大遼轟然崩塌,蒙兀人當然想趁機獲得獨立,不想昔日平起平坐的真人欺他們,而真人當然想學著契丹那般讓蒙兀人稱臣,然后老老實實當狗。
雙方是有本質矛盾擺在那里的,而合不勒跟完吳乞買那場鬧劇,似乎也有相互試探的嫌疑。
但無論如何,孛兒只斤氏與完氏,居然是因為胡子問題展開了他們之間第一次全面戰爭,倒著實富有戲劇。
而稍微可惜的是,趙家此時未能得知此事,不然一定要鄭重其事記在他的筆記本里。因為相對而言,這就這些日子,不免覺得生活有些無趣,甚至對某些原本應該極度重視的國家大事也顯得有些興致乏乏。
“這次里面可有手指?”
春夏之,南風正盛,正在致力于以一己之力消滅艮岳址中所有比老鼠大野生哺的趙家,回頭見是楊沂中捧著一個悉的盒子過來,不免面警惕。
“臣不敢私自拆封。”楊沂中怔了一怔,方才躬相對。“這是營左軍翟統制送來的札……”
趙玖看了眼就立在一旁的翟彪,卻是一努,示意這個當兒子的拆了他親爹的札子盒,卻不知是在防備什麼。而翟彪倒是毫無顧忌,直接上前接過盒子,打開之后果然沒有什麼小手指頭,只是拿出一面普通絹來。
趙家這才放下心來,便收起弓箭,上前接過來看,但只看了一個字便又覺得有些上升起來,原來這文書字跡居然是紅的,不用想也知道翟沖在弄什麼幺蛾子。
于是趙玖復又抬手,將文書遞給了翟彪:“你來讀!”
“好教家知道,臣自不識得幾個字……”翟彪接過文書后,裝模作樣看了兩眼,卻又恭敬低頭雙手奉還。
不認識字你還看幾眼?
趙玖差點被氣笑,卻是一邊直接轉手遞給了另一側的林景默一邊隨口問道:“那你父親識不識字?”
“好教家知道,臣家里爹爹還沒我認得字多。”翟彪倒是理直氣壯。
趙玖這次懶得吭聲。
而小林學士接過來,也是稍微沉默了片刻方才讀了出來:
“給家叩首問好,自家月初才在西平知道濟南府劉賊的事,煞是氣憤,只是因為奉家旨意隨韓太尉在淮西本地休養,本該不做理會。但俺雖不知道大道理,卻常聽人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劉賊若不理會,豈不是讓人以為家沒了忠心可靠的人用?俺想來想去,越想越氣憤,便咬破了指頭,滴了,讓文書沾俺的給家寫了札子,只是想讓家知道,若要去打濟南,俺一定走在前,學著當年韓太尉活捉方臘一般活捉了劉賊,然后千刀萬剮了給家出氣……”
趙玖聽了之后依舊半晌沒話。
小林學士無奈,等了一陣子后只能提醒了一句:“家,就這些了。”
“回個信……給營所有統制回個信,就一個意思,以后不許寫個札子還弄這些不拉歪的東西!”趙玖搖頭相對,然后直接再度起了弓箭。“還有,再給那割手指頭的劉文舜單獨加句話,朕知道他是濟南人,也知道他是恨極了劉豫,但無論如何,表心跡歸表心跡,卻該惜自己才對……”
“只是如此嗎?”小林學士上前一步,正相對。
趙玖微微一怔,復又放下手中弓箭:“林卿怎麼說?”
小林學士稍顯猶疑,但還是坦誠相對:“家,臣以為劉逆雖然是跳梁小丑之輩,但畢竟是首開先河……若不速速覆滅,固然不慮濟南了氣候,但須小心自家人心搖。”
“林卿說的是對的。”趙玖點了點頭,稍微正。“但林卿,東南平叛、河南百姓回遷編戶、東京城改造、軍隊休整、調理關中糾紛,哪個不是要的事?至于說劉豫稱帝,確實有點出乎朕的意料,因為朕以為此番既然攆走了金軍,只憑一個京東七州,他就沒底氣再稱帝了;但從心底長遠來說,這種人的出現,朕卻從一開始便有所預料……換言之,有人稱帝朕早有準備,只是不想是此時罷了……而你讓朕因為他突兀稱帝,便了自家陣腳,朕總覺得有些得不償失。”
小林學士束手相對,選擇了繼續傾聽……這是他跟趙家之間特殊的流方式,很多時候他不理解不懂,甚至持反對意見的時候,并不會出言反對,而是選擇用這種方式繼續維持流,相對應的,趙家似乎也需要這麼一個城府深厚又善于傾聽的人。
實際上,作為趙玖側實際上主持工作的制,再加上他城府頗深的格,這就使得小林學士可能是傾聽趙家政治意見最多的一個人。
而另一邊,在側只有林景默和楊沂中這種心腹之人的時候,趙玖也一般不會做什麼遮掩:
“而這件事發生在此時,便有一個大問題,那便是如果即刻手平叛,能不能速勝?若能速勝還好,若不能速勝……朕就不說戰敗了,只說不能速勝……那便會因為區區一場平叛濟南之戰了整個大局,最后等今年金人卷土重來之后,萬事無備,咱們現在太虛弱了!”
林景默終于緩緩點頭。
他并不認可趙家輕重緩急的言論,最起碼不認為東南、關中、東京防備、軍隊休整在這件事面前更重要,更有優先,但他認可趙家最后的擔憂。
須知道,之前一仗打下來,大宋掏空了儲存、損失了大量銳兵力、丟掉了陜北、徹底空置了河南、斷了東南供給,只是靠著長社一戰帶來的膽氣和趙家還于舊都的政治聲來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勝者’姿態。
但實際上呢?
實際上,韓世忠回到淮西后的急促征兵行為,一度引發了局部,得趙家寫信給他,讓他穩妥軍紀;
實際上,因為河南的重新編戶,與對歸鄉流民的救濟,倉儲也到了一個很危險的份上;
實際上,陳規雖然說東京城可守,但他的規劃卻屢屢限制于民夫數量與錢糧撥款上面;
實際上,因為東南斷供的同時又接手了龐大的東京留守司軍隊,為了省錢,所有員都在半俸,趙家來到東京,連后宮除草這種事都是吳夫人領著一些重新回來的小侍在做,甚至趙家整日打獵以代替以往靶箭之事,一開始也是因為宮中真的狐鼠貓兔泛濫,到驚嚇寥寥無幾的宮人所致……
如此可憐,以至于偌大的宮廷擺在那里,可兩位公主回來都得寄人籬下。
這種時候,趙家本人堅持原定方略,暫時忽略掉濟南,想熬過這個最艱難的時刻,再做雷霆一擊,似乎就顯得很合乎理了。
畢竟,真如趙家所言那般,一旦出兵,不能速勝,屆時如之奈何?
會不會滿盤崩壞?
不知道。
但一定會讓嚴重影響今年秋后的新一戰事。
回到跟前,小林學士既然理解了家的意思,復又微微頷首,便不再問此事,反而直接請退,而趙玖也直接應允……這本是題中應有之義,小林學士此去除了給那些統制們寫信做安,還要將剛才家的意思大略轉告給一些人,有些話,家其實不好直接公開流的,只能用這種方式將意思傳達出去。
小林學士說給史中丞胡寅,說給幾個翰林學士,大家心里有了底,或許就能在公開討論時一些阻力了。
而小林學士既走,楊沂中卻還在此,趙玖也不做理會,而是直接負弓往偌大的艮岳址中而去,楊沂中和幾名班直則即刻跟上。
“東京最近可有什麼傳言?”一箭死了一只白日宣的野兔之后,趙玖方才開口詢問。
“劉逆稱帝一事,震朝野,一舉一皆矚目……從稱帝儀制,到祭祀孔圣,再到所發指斥家失天命、得位不正的檄文,俱有討論。”楊沂中小心對道。
“地方上呢?”
“地方上,若論河南還好,但過了南、壽春一線,再往南的富庶之地,便也是躲在議論偽齊建朝之事。”
“看來此事對人心震還是極大的,金人多下了一步好棋。”幾名班直撿起獵后,趙玖繼續往址中而去。“除去此事,可還有別的議論……”
“請家明示。”
“朝野對朕這些日子無所事事,整日打獵,卻將大多數政事托給宰執們是怎麼看的?”
“好教家知道,拋開偽齊一事,只說家表現,上下其實并無惡意看法……一來,政務給宰執,轉向都省、樞院本是有道理的,甚至有人說這是垂拱而治……”
東漢末年,一個王朝行將就木。一場傳染烈度極強,癥狀奇怪的瘟疫讓這個亂世進入末世。倖存的三百多萬人口散佈在大漢王朝六百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內。 試看,一個兩世之人,一個王朝,一個民族,成百上千的梟雄豪傑,三百多萬末世亂離人將在這末世之中如何選擇自己的命運
穿越到大唐王朝,成為皇帝的楊辰,剛推倒江貴妃后,還沒還來得及感受三千佳麗的波瀾壯闊。就陷入了一場陰謀之中,奸佞之臣權傾朝野、外邦之族狼盼鷹顧、必殺之局暗流涌動。奸臣當道、國將不國,天子亦握屠刀!楊辰平亂黨、掃異族、治天下,縱橫八荒、橫掃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昏君?庸主?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