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定音的畫面就出現在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大明天啟五年三月十九的早朝上,當時早朝開始后,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等一幫子員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借口遼東軍急,建奴蠢蠢,必須立即拿熊廷弼開刀問斬,以敬效尤,同時鼓舞遼東軍民士氣。而明熹宗自然不得諮詢其他朝臣的意見,可大大出乎意料的事,一直嚷著要殺魏忠賢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錯了葯,竟然回稟道:「皇上,熊廷弼雖罪不容赦,但三堂會審定的是秋決之刑,倘若加刑,有違法典,也有傷天和,所以奴婢認為,還是等到秋決再說吧。」
「哦,忠賢你也認為熊廷弼不宜即刻問斬啊。」明熹宗點點頭,又轉問三法司的意見。魏忠賢則在肚子里嘀咕道:「崔呈秀和楊六奇說得對,現在就殺了熊廷弼,也就沒了借口繼續拉其他東林黨下水,最好還是拖到秋決,說不定又可以借著熊廷弼的案子把幾個東林黨弄下大牢去。」
魏忠賢的話本來已經夠讓人出乎預料,可是接下來東林黨元老鄒元標的話卻讓所有人更加傻眼——鄒元標大聲說道:「回稟皇上,如果要即刻斬熊廷弼,那老臣請皇上先剮王化貞!遼東之罪,王化貞大於熊廷弼,這點早已是朝廷公論,從古至今,那有先殺從犯后斬主犯的道理?現在熊廷弼已定秋決之刑,倘若額外加刑,那王化貞勢必也得加刑,所以老臣認為,要麼就維持原判,待到秋決再斬熊廷弼!要麼就同時決熊廷弼與王化貞,而且王化貞至得加到腰斬一刑!否則的話,朝廷綱紀何在?大明法典的面何存?」
閹黨老大魏忠賢和東林黨元老鄒元標都異口同聲的反對立即斬熊廷弼,金鑾殿上的魏黨員和東林黨員自然是紛紛附和,贊自己老大或者老師的意見,而那些被姚宗文一夥收買了的員見勢不妙,趕也是臨陣倒戈,或是站到魏黨一邊,或是跳出來引經據典的擁護鄒元標。只剩下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幾個殺熊核心大眼瞪小眼,戰戰兢兢又無可奈何。見此景,本來就沒什麼主見的明熹宗自然是出來一錘定音了,「好吧,既然諸位卿都反對現在就把熊廷弼問斬,那就等到了秋決再說吧。散朝」說罷,明熹宗又在肚子里補充一句,「朕還得去木匠活呢。」
本來已經傾向於立刻死熊廷弼的大明朝廷議論忽然轉向,差不多是異口同聲的反對即刻死熊廷弼,面對這樣的結果,最鬱悶的不是熊廷弼的老仇人姚宗文、楊淵和馮三元一伙人——而是站在他們背後遙控指揮的陳文范!花了許多銀子卻連一個水花都沒砸起來,暴跳如雷的陳文范立即聯想起張大爺和鄒元標的故事來,狡詐毫不在張大爺之下的陳文范第一直覺就是——這肯定是張好古搞的鬼,蠻子朝廷里,能夠同時拉到閹黨和東林黨元老鄒元標幫忙的人,除了蠻子皇帝恐怕就只有這個張好古了!
「傳令下去,即刻調查張好古的落腳。」陳文范咬牙切齒的命令道:「找到了他的下落,不惜一切代價,殺——無赦!」
宿敵陳文范下了必殺令,知咱們的張大爺小命如何,請看下章。
我本書生郎,錯生帝王家。 讀過許多書,識得萬千字,要是個太平年就教幾個蒙童,得閑聽聽曲,再找幾個狐朋狗友,偷看誰家姑娘好看。 仗劍天涯,太累;紙醉金迷,太吵;推杯回盞,太脹;回首瞧了幾眼,竟然混了個定天之王,大好的一顆頭顱價值萬金,還是太煩。 走的路遠,知道草海深處有一座積雪萬年不化的高山,那十萬山後有一道地龍遮天的天火,天下之大也不過是一張棋盤。有紅顏知己,有諸子百家,難得一刻清靜,那就湊熱鬧下上兩手閑棋,等一個春暖花開的時候,看看年少時埋在海棠樹下的那壇酒熟了沒有。
崇禎十六年,軍醫朱劍穿越到了朱慈烺的身上,成為了大明朝的倒黴太子。肆虐的鼠疫,糜爛得朝政,席捲天下得李自成,肆虐西南的張獻忠,白山黑水還有磨刀霍霍隨時可能殺入中原得女真鐵騎,偏偏還攤上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便宜老爹。朱慈烺將屠刀一次次的舉起,不光是對準戰場上的敵人,同時也對準了朝堂上的敵人,對準了民間的敵人!殺貪官!除晉商!剿闖逆!滅獻賊!在不斷地血腥殺戮中興大明,成就一代屠皇!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明屠皇》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
謝恒宇穿越到一本曆史小說裏,但他的身份不是主角。爺爺是開國皇帝。父親是當朝太子。作為皇太孫,未來的皇位繼承人。自己卻選擇一個看不上自己的假清高女主。親眼見證男主篡位成功,取代自己登上皇位,和女主鸞鳳和鳴!好!既然自己是反派,何不將反派進行到底。女主不要退婚嗎?男主不是要造反嗎?退婚要趁早。造反也要趁早!趁著男主還沒有崛起的時候,謝恒宇毅然走上了天命反派的道路,在造皇爺爺反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