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20.肅政臺新人

《大唐官》 20.肅政臺新人

下午時分,高岳和鄭絪都喝得醉醺醺,出了曲江的都亭驛,各自騎著匹馬,晃晃悠悠地順著街道往北走。

「高三你不要送我了,不要了。」鄭絪在前頭,擺著手咕嚕嚕地說道。

「送,一定要送,送你回安邑坊元法寺......」

可兩人卻醉昏頭,跑到前面街上的興慶宮的牆下,是繞來繞去,總也找不到路。

興慶宮西南角勤政樓上,窗牖悄然推開,結束諒(守喪)剛剛登位的李適臨在其邊,看到高岳、鄭絪兩名年輕的青衫,夕袖,醉態可掬,悠悠策著馬,在其下晃著腦袋,自然踱著,不由得笑了起來。

「爺,高三這髇兒,一見就是喝多了。」後,唐安皺著眉梢。

「萱淑,髇兒髇兒的,這詞是打哪學的?」

陵笑笑生的長編里學的。」

「難道你還不知道,那陵笑笑生應該就是高三本人。」

「!」看著微笑的父親,唐安臉上不知道該是什麼表

爺怎麼知道得如此清楚?

接下來,李括著還在街道上晃的高岳,「高三,朕要用你,所以召你回憲臺來,在涇原實在太屈才了。」

次日清晨,高岳從酒醉里猛然醒來,頭還有點晃,雲韶在旁邊的枕頭上睡得正香,夏季的天亮得很早,昇平坊的街鼓咚咚咚響個不停,隨後高岳見扇門外有崔府奴僕的影晃,低聲喚到,「郎君郎君,速速著,府君已在外面等候了。」

哎!是的,今天就要去皇城史臺視事了。

「唔,崧卿......」玉簟上,迷迷糊糊的雲韶來彎月般的胳膊,搭住了他的肩膀。

「阿霓繼續睡,我自己著。」

待到他穿著白中單,走出房門,嘀咕著青衫服哪裏去了時。「姊夫。」雲和清脆的聲音響起,他回頭看,從自己廂房走出,站在廊下,正捧著自己的服遞過來。

Advertisement

服怎會到雲和手中?

雲和見姊夫納罕的表,便解釋說:昨日傍晚你喝得伶仃大醉,是馬把你馱回來的,阿姊和芝蕙給你洗濯,又侍奉你上床榻,看你醉得深不放心,一直伴著,芝蕙中夜才回自己房間休息。所以改服的事,我就幫忙了,姊夫你不會怪我多事吧?

「不會不會。」高岳連聲謝,又見到雲和的眼圈有些黑,知道昨晚辛勞,便又接著說辛苦雲和了,便接過了青衫,一穿上,卻發覺肘子和前憑空多了幾塊補丁,嘆口氣,心想這是雲和有意破,然後補上去的。

接著他跑到宅第烏頭門前,崔府的數名奴僕已舉著火把,準備侍奉崔寬朝了,「逸崧,逸崧,快走吧!」崔寬騎在馬上,催促著。

這時,崔寬的妻子盧氏來到廊下,出現在雲和的後,訓斥說:「霂娘,這高三郎雖然是你的姊夫,可總得避嫌。你個未出閣的,居然幫姊夫衫,這算什麼啊?」

雲和也不抗辯母親的話,扭頭就走,氣得盧氏連說這孩子魔怔。

皇城史臺,三院相疊,與其他署不同的是,史臺的大門是朝北開的,因見不到,故而森森可怖,極有肅殺之

北門后,察院、殿院分居廊柱外的左右房,其上的臺院居中,位於廊柱之里。而臺院之後最南,便是史臺會食的食堂。

今日到崔寬大明宮中丞院當直,所以整個史臺由竇參總掌。不過因三院分置,各有差遣職責,故而高岳和其他的監察史不用特意去拜謁竇參,只需會食時過拜即可。

真正管著高岳的,當然是察院的監察使朱敖,他才是整個察院的頭目,被尊稱為「院長」。

察院裏監察史固定名額為十五人,先者為尊,后者為新人,更不要說李適又在院中安置了包括高岳在的五名里行,這五位那真的是萌新級別的。

Advertisement

察院分為前後兩廳,前面為「都廳」,為監察史集合場所,後面「本廳」,為院長所居。不過因剛剛堂集,察院院長(監察使)朱敖便端坐在都廳南榻,諸監察史分列兩側,向院長行禮,接著察院的令史轉出,手持名簿挨個唱點。

朱敖面目威嚴,之前徹查渭南縣令瞞災的就是他,因察院雖然普遍品秩比其他二院低一層,可向來最注重風儀,所掌事務也最為浩繁,故而唱點場面全是嚴肅,和高岳曾供職的集賢院簡直是天壤之別。

「陸九監察,見過院長。」等到令史唱到一名「陸贄」的監察史里行時,一名比高岳還年輕的青衫走出,帶著有點的吳腔,向朱敖行肅禮。

哦,這位就是陸贄陸敬輿,他是個神,十九歲時就考中進士,然後又登博學鴻詞科,當時吏部見他太年輕難以服眾,在授時犯了難,所以暫時把他安置為鄭縣縣尉,在高岳登科次年,陸贄又來應書判拔萃科,再登高第,授渭南縣縣尉——李適也是在當太子期間就仰慕他的才學,剛剛登基就也把他從渭南縣尉的職位上召來,史臺為監察史里行。

所以之前高岳去吏部注擬時,令狐峘想讓他當渭南縣縣尉的,可卻被董晉阻攔,說這個位子早已是陸九的囊中了。

陸贄其後便是高岳。

「高姓監察,見過院長。」(唐史臺唱點,如無同姓便報姓,如有同姓則加行第)

「屈高姓監察。」朱敖淡淡地抬手回答說。

接下來,整個察院開始分散忙碌起來——朱敖去臺院舉事,又有六位去尚書省「分察」六部,四位去巡察太倉、左藏,四位去長安城館驛巡視(館驛使)——高岳、陸贄等五位監察史里行的任務,則是「分察宮城諸司」,即去大明宮巡察各司,看看有無什麼況發生。

Advertisement

以前,高岳在集賢院當正字時,每日都要校正典籍,以備史臺分察使檢查,誰想今日卻了檢查者。

走出察院南廊時,在的照耀下,高岳這才想起來,昨天崔寬對自己囑咐的話:「逸崧啊你明日去憲臺視事,讓阿霓(但最後是霂娘經手的)將你的青衫服做幾個補丁出來。」現在他看看幾位里行,青衫上果然全綴著形形的補丁,有位仁兄更誇張,連衩的絹布都稀爛的,大出來了。

只有陸贄一人,服齊整潔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