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1.復魄入元陵

《大唐官》 1.復魄入元陵

破卻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

荊棘滿庭君始知。

————賈島《題興化園亭》

++++++++++++++++++++++++++++++++++++

不數日,李豫的七月停喪之期滿,李適下令將父親的靈柩送元陵安葬。

風烈烈,天昏濛,靈柩所停放的寢殿之間,前來送葬的皇室員們號哭震天,許多李豫之世始終未能出嫁的郡主、縣主們,青已雜白雪,哭得尤其傷心,不知道是為大行皇帝而哭,還是終於得到了次盡宣洩心中怨的機會。

「大行皇帝,天年不永,棄國傾背,不堪號絕,嗚呼哀哉!」

整個大殿間都是如此的號哭聲,而韓王卻滿副想哭又不敢哭的神態,他心頭的淤塞和負擔太重啦!只能驚恐地低聲噎不已,連頭都不敢抬。

唐安也紅著眼睛,跪坐在送葬的序列當中,不久看著鉛灰的天空下,譚知重等五名高品宦,用左手舉著祖父生前所穿的袞冕,口裡長號著「大行皇帝」,從宮殿東面的屋翼攀爬到屋脊,北面西上,袞冕在風中鼓鼓有聲,接著五名宦對著沉沉的西面蒼天高呼著:

「大行皇帝來複魄也!大行皇帝來複魄也!大行皇帝來複魄也!」

整個大明宮都回著這悲愴的聲音。

如此連呼三聲,皇帝李適一聽這話,再也抑制不住,淚如泉湧,伏哭泣不已。

接著唐安見到,祖父的袞冕如只張開翅膀的大鳥,自宮殿屋頂被拋下,擔任禮儀使的真卿手捧篋函,將其接住,而後起,鄭重地將袞冕展開,鋪在李豫的靈柩之上,至此代表李豫已功「復魄」,他的魂魄已重新被招來,可以安心元陵,繼續如生前般的榮華快樂去了。

Advertisement

接著便是柩車發引,無數白的旌銘豎起,在山陵使崔寧、禮儀使真卿的指引下,浩浩向富平元陵進發。

「祖父......」唐安這時不知道到什麼染,著開始行走的柩車,熱乎乎的眼淚頓時冒出來,不由得用手捂住了,悲哀不已,「自此天人永隔了,這人世間最苦的莫過於死、離二字,而今俱全。」

昇平坊的庭院里,高岳擺下祭奠的酒席,讓雲韶陪在自己旁,「大行皇帝......不管如何,我高三激您生前對我的青眼和拔擢,如今你已葬元陵,如果泉下有知,好好的安魂養神吧......永別了。」

這時雲韶仰面去,烏雲布的天際,浸染著一芒。

又過了數日,江西觀察使杜亞京,據說他在出發前,就得意洋洋地對周邊人說,此次史大夫兼平章事的位子非我莫屬,沿途許多員都攀結不已,行囊里裝的全是各路人馬的請託,沉甸甸的——結果才到藍田驛,楊炎指使下的史就進獻了署名彈狀到李適的手中,裡面將杜亞沿路種種越局行為詳細記錄下來。

「又一個喬琳!」李適大怒不已,對杜亞觀變得甚惡,但他沒有聲張,而是宣布今日在紫宸便殿上舉辦執事會議,故意不提杜亞,讓執事們商討史大夫的人選。

殿上,李適要求各位推舉自己心目中史大夫的人選。

崔佑甫很差,高岳之前從神策軍營里請來蔡佛奴的妻子宋住住,幫崔中郎施針,況才略有好轉,可崔佑甫見住住不過是個年輕婦人,心中又不太想照著的方式來治療,恐惹人恥笑,於是這病就在半好半壞間拖著。這次殿,是皇帝派人將他抬來的。

Advertisement

皇帝先問的是崔佑甫的意見。

可崔佑甫說,自從病重來,我多不視事,恐有不確,請楊門郎先說好了。

楊炎則暗中劉晏,他已知曉,劉晏是絕對會推選杜亞的,對杜亞的彈劾應已送到皇帝手中,那不妨我先說好了。

楊炎朗聲推選的人,是河南尹趙惠伯。

聽到這個人選,李適心中對楊炎的觀也略有不悅——如果說之前楊炎的話,讓他心中埋下針對劉晏的楔子,而盧杞的那番話,又讓他心中埋下對楊炎的楔子:

「趙惠伯......朕知道你和趙惠伯私人關係切,如今韓滉、韓洄、杜佑還不夠,還要讓趙惠伯來當史大夫,是想把南衙變你的私田嗎?」

可李適表面還是笑嘻嘻的,說趙惠伯的賢名朕也知曉,容朕考慮考慮。

這讓楊炎很得意。

而後他又問真卿,真卿推舉的人,是杭州刺史李泌。

可皇帝當場就不太認可,他說李源崇通道教,在史臺不太合適。

下面便是劉晏了。

楊炎心想:「只要劉晏開口推選杜亞,那這步棋他就走向死地,然後趙惠伯應該能順利憲司為大夫,劉晏便在我掌間了。」

結果劉晏不疾不徐,對皇帝作揖,而後清清楚楚地說出了他推選的人來:「陛下,前西川節度使、山陵使崔寧可為史大夫。」

劉晏的話一出,整個便殿頓時雀無聲,就連皇帝李適都有些驚訝,因為楊炎所鼓史送來的對杜亞之彈劾狀里,影影綽綽地提及:杜亞京,對史大夫志在必得,背後就是劉晏所指示的。

所以李適卯足勁,準備在劉晏喊出「杜亞」名字后,好好地「掀桌子」,可誰曾想劉晏居然推舉的人是崔寧!頓時有一拳打過去,卻完全落空的覺。

Advertisement

連楊炎也是措手不及,原本準備好的言論頓時被打,開始魂不守舍。

可還沒等李適和楊炎反應過來,靜坐的崔佑甫也說了句:「劉僕所言甚是。」

那邊真卿也說到:「以崔寧為史大夫平章事,亦是上選。」

「嗯......敢問僕為何推選崔寧?」皇帝還有些不死心。

「陛下,崔寧為國鎮守西川邊陲十餘年,如今拱手出西川朝,又為睿文孝武皇帝治山陵,可謂聲、資歷、功勛兼備。現史大夫有缺,若不用崔寧,那將崔寧置於何地?」

崔佑甫和真卿也補充道:「陛下尊崇崔寧,也能為後來者(襄漢、淮西、淄青等半割據方鎮)歸順做出個良好表率。」

這數位的話語,讓皇帝無言以對,細想起來也對:崔寧在西川這麼多年,屬下雄兵數萬,你讓人家回來人家也痛痛快快回來了,他弟弟崔寬雖然任蜀都尹,不過西川節度使現在已是文臣張延賞在管,財賦也開始進京。當年朱泚回朝,父親優待,總不能現在崔寧來歸,朕卻刻薄待之,如此其他方鎮必不服朕。

「以崔寧為史大夫,可。」皇帝最終還是答應下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