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官 9.百里選人才

《大唐官》 9.百里選人才

「地廣人稀啊!」劉德室提著筆,按著籍簿,在高岳旁喟嘆說。

「嗯,如此的話,營田自然要仰仗健兒們。」高岳努努——甘棠樹草棚外的場地上,站著的全是帶抹額穿紮腳的士兵們,涇原和范的,一隊隊不到邊。

這三千四百名士卒,就是他事業的本。

接著高岳起,站在士卒中央,對各位訓話:

「諸位,自羯戎禍常,天步維艱,至今已有二十五載。戰饉如影隨形,此聖主所以旰食宵興,求古今令典者也。而可以濟此難者,莫過於屯田......」

而後高岳抬出軍令,稱你們為朝廷健,皆有「修城防,築屋宇、城隍、公廨之責任」。

把宗旨和義務都清清楚楚說明白后,高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三千四百名營田士兵當中,選出七十名縣吏來,以追求「縣有治,治有有徒,野有夫」的效果。

這七十名縣吏,就是馬上築城、營田的骨幹班底。

其實原本高岳趕赴原州行在來經營屯田、治所,可以申請朝廷為自己配備屯和縣吏的,比如前資(之前當過但現在賦閑的)、常選人(吏部選拔出來的人才)、文武散(有散位階,但無職務的)可以為屯、縣丞、縣尉等,又如品子(有品員的子弟)、勛(士兵有勛在的)可以為屯副等

但「權知原州行在並知營田巡院事」的高岳,卻沒有如此要求朝廷,因為這群人來源複雜,良莠不一,吏部選出的人他不放心,便直接從營田兵當中擇選。

靈臺縣掌印主簿劉德室萬萬沒想到,自己剛剛當,就在草野里當了回主考,高岳擇取的標準是「能判文、堪理事」,其實就是要能識文斷字,能看懂符牒,也能寫符牒就行。

Advertisement

參選的人在炎日下汗流滿,沒那麼多書案文,大家就蹲坐在砂地上,折樹枝在地上寫文——主考劉德室來回巡察。

在先前高岳就提醒他,「芳齋兄,你在選拔吏員時不要考察什麼詩賦文學了,相貌端正些,口齒心思伶俐些,通文墨就可以。」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言書判」。

劉德室便按照高岳所說的,適當降低標準,最終選齊了七十人。

接下來還有一百名烽堠烽子,及三百名游奕,高岳挑選了會騎馬、手靈活敏捷的,也很快齊備。

而後便是從營田兵當中選拔屯、屯副、屯頭、屯佐,「涇原兵十五屯,范兵六屯,每屯一百三十人,設屯一員,屯副二員,每十頃設一屯隊,每屯共十三屯隊,每屯隊設屯頭一員,屯佐二員,擇選善農事者為之。」

這個挑選倒沒什麼困難的,涇原的營田兵不都是先前跟著高岳於百泉開過屯的,本是「天熱誰種田」的兵油子,現在很多人已是耕田的一把好手。

更加上高岳許諾過開屯耕田收穫后,給予他們二家別支米」,所以大伙兒的緒更加高漲,就連范兵也躍躍試。

可最後,草棚下高岳卻提出個選拔屯、屯副等的新要求,那便是「考校」。

就是弓箭的技

就在士兵竊竊私語時,高岳已在心裡笑出來,這點他早就和那明玄法師商議好了。

準原州地區特點后,高岳決定某種程度上復活「府兵制」。當然他的「府兵」完全不用去京城番代宿衛,而是耕戰合一,保護自家屯田的「子弟兵」。

明玄法師頗為了解天下事務,他最早對高岳建議,可以仿效澤、潞昭義軍李抱真的練軍法:

Advertisement

那麼李抱真是如何修仙,不對,是如何編練軍隊的呢?原來他鎮守澤、潞時,因為本州農地荒蕪難以供軍,又因扼上黨重地,面對的是河朔叛雄鎮,責任重大,不能單純指朝廷接濟,於是李抱真便清查戶口,隨後要求所有男丁當中,三人選出一人,登記在簿,免除租稅,發給弓箭,對他們下令說農閑時你們就分班練習箭,年底我來考核,優秀者有賞,劣者有罰。年底時果然召集所有人比賽,兌現承諾后又要求他們下一年繼續如此辦。

短短三年後,李抱真便召集所有鄉兵手,發覺他們都已箭,還沒給州郡造額外負擔,便用節省下來的錢財製造甲胄武裝他們,即得兩萬士兵,從此昭義步軍銳冠蓋天下。

高岳聽從了明玄和尚的方案,但又對李抱真的練軍法有所革新:

「這就是軍屯的第二個好,這群人可不是什麼毫無戰爭經驗的農夫,本就是士兵,都能開得二石戰弓的,省去從零開始訓練的功夫了,可以鋤頭把耕地,也可以上戰場對敵。他們在不產的況下,可以更快地保持優秀的,也能比李抱真昭義軍更快形戰鬥力。」

很快,士兵們掘好土,做長垛,豎起標靶。高侍帶頭,親自挽弓,給所有士兵做出個表率,一陣陣喝彩聲里,連發三矢,都中五十步開外的標靶,看來被浣花夫人調教得不錯。

有了高侍的親親為,士兵們也都到服氣,按照分屯的編製,各自持弓箭番「長垛」,綜合農事、兩項后,很快將屯、屯副、屯頭及屯佐全選出。

高岳要求,各屯閑時分隊習,此後於百里新城中央設教試所,每月路近的各屯營田士兵都要來此集合點驗,隨後考校,由我親自督驗;路遠各屯,擇平曠地立垛標,也由我親自來督驗。

Advertisement

同時,屯隊平日相聚耕作,戰時互不相離,和平為屯,有警即為兵,為最基本的農戰編製。

將人事安排好后,翔、涇州軍府里的資最先抵達,牛、犢車、口糧等等,接著明玄開始親自規劃百里新城。

百里舊城本只是個堡寨規模,面積比高岳曾供職的大明宮集賢院還小,於是明玄請求將舊城設為「北子城」,其北面鄰靠達溪川,立甲仗樓、鹽倉、小倉廩等要害機構,並增高加固城堞,三面為城垣,僅留一南門與「南子城」相通。

而南子城,則是整個百里新城的中樞所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