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無雙 第六百一十四章 5口筆洗,宮廷墨床

《鑒寶無雙》 第六百一十四章 5口筆洗,宮廷墨床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聽完之后,吳奪大喜過

這不僅是一件南宋哥窯洗,而且竟然是宮廷之

開片之所以不像常見的南宋哥窯那麼細小集,是因為當時哥窯為宮廷制作了一窯多套“五口洗”,那一窯的開片皆是如此。

同時,釉水也比一般的哥窯厚,是因為調釉的時候加了瑪瑙沫子等等貴重配料;由此也導致了雖然有金鐵線的覺,但不那麼明顯。

不過,胎土倒是沒什麼特別的,只是因為釉水特別厚,垂流遮擋了足底,胎的地方不直觀;而口沿因為有一定臟污,不易觀察;所以紫口鐵足這個特征也不突出。

當時的“五口洗”,分別為磬口、葵口、荷口、卷口、平口。

這一件,是平口洗。

同時,“五口洗”的釉也各不相同,磬口洗為米黃釉,葵口洗為天青釉,荷口洗為青白釉,卷口洗為青釉,平口洗為青灰釉。

好家伙!

十五萬?這玩意兒一百五十萬也買不到!

別看它小,要是上了大拍,超過五百萬未必是難事兒。

“臭小子,這玩意兒這麼小,想什麼呢?十幾萬干點兒啥不好?”此時吳大志在吳奪邊開口了。

吳大志已然看出,吳奪已經看明白了,而且想要,所以他才適時配合一下子。

“我覺得是明仿,不算差。”吳奪應道,“不過,十五萬確實有些高。”

攤主見吳奪說話了,也就接上了,“我說,就算照你說的明仿,十五萬高麼?”

吳奪看了看攤主,沒有急于接話。

攤主果然接著說道:“明代是從永樂開始仿哥窯的,化以后就逐漸不仿了。而且筆洗和香爐是最歡迎的兩種哥窯型,品的價值可不低啊!”

Advertisement

“嗯,不過這筆洗的形制太簡單了。”吳奪這時候才跟了一句。

“這不簡單,這簡約!”攤主加強了語氣,“簡約而不簡單。”

“你賣東西,肯定往好了說啊。”吳奪不不慢。

攤主想了想,“這麼著,我讓你喊一口吧。”

吳奪也想了想。其實他很想直接十五萬帶走,這麼好的東西,心里早就按捺不住了。

但是他終究是穩住了。一來東西在他手上,誰想買也得等他不要再說;二來他也怕買炸了,他看得時間長,要是一口應下,別出什麼變故。

之前那個老者出到十萬攤主不賣,吳奪就此加了兩萬,“十二萬!”

攤主一聽吳奪不是胡喊,略略一頓,“還是低了啊。”

吳奪既不拖泥帶水,也不一步到位,五千五千的加,他本想就算攤主中間不應,最后“無奈”十五萬拿下就可以了。

不料最后還省了一萬塊錢,因為加到十四萬的時候吳奪“猶豫”的時間略長,攤主居然應了。

貨款兩清,走人。

“臭小子,你真看懂了麼?”走遠后,吳大志開口問道。

“您呢?”吳奪反問。

“拿不準,但真有可能是宋哥窯。”

“回去好好洗洗,說不定就能拿準了。”

“嗯,就算是賭,十幾萬也值得。”吳大志贊許點頭。

沒洗出來之前,吳奪也不好細說,而且有些資料,他也想查查再說,便就沒有繼續這件平口洗的話題,轉而說道:

“爺爺,我下午不逛了,午飯前就回去,化一個人······不,它自己在酒店房間,總是有些不放心。”

“行,一起回吧。不過走之前分別問問他們幾個。”

“對了。”吳奪一聽問問他們,忽又想起,“不知道權叔對那件虎口銜魚青銅戈興趣?龐局不報銷,他要興趣可以自己收啊。”

Advertisement

于是,吳奪給權浩然打電話說先回的時候,順帶提了這事兒。

結果權浩然并不興趣,而且對古國的青銅似乎要有點兒看輕,說也就是文價值高,鑄造工藝比其他大國還是差著事兒。

吳奪又問了一圈,最后除了寧霜,他們幾個都還想繼續逛。

爺孫兩人便和寧霜了頭,又一起回了酒店,午飯就在酒店吃的。

寧霜也淘了一件東西,飯后三個人又一起細細鑒賞了一番他們拿下的所有的東西。

巧的是,寧霜淘到的東西,是一件墨床,而且大小和吳奪的“馨璧”墨錠簡直絕配。

墨床,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用來放墨錠的,也墨架或者墨臺。因為磨了墨之后,有一頭是的,隨便放容易沾染其他的東西,所以專門用墨床來擱墨。

后來墨床也為了一種陳列珍品墨錠的底架,或者單獨為案頭雅玩。

墨床出現的歷史比較晚,明代才有,到了清代乾隆朝才開始流行。

墨床一般是床式或者幾案式,材質多為玉和瓷,也有一些木

而寧霜淘到的這件墨床,是瓷墨床。

這件瓷墨床是彩的。沒款兒,像是民窯的東西,但是胎、釉、畫片、工藝都很上檔次。

一說彩,這是華夏最晚出現的彩瓷品種,不可能早過清代康熙晚期。現在有的影視劇居然會冒出“明代彩”的臺詞,也是沒誰了。

這件彩墨床是書卷式,兩端卷,以底為足。卷軸部中空,施了松石綠釉;墨床頂面則是彩畫片,畫的是山水樓閣,古松山石,畫工極為湛。

而且,書卷的側邊還描過金彩;只是現在有些落了。

這件彩墨床,除了沒有款兒,很多特征都能符合乾隆窯;不僅符合乾隆窯的特征,而且頗宮廷特

Advertisement

這是有點兒奇怪的。乾隆朝和康熙朝不一樣,康熙朝很多窯不落款,乾隆朝的窯卻很有不落款的,特別是宮廷所用的型。

當然,要不是沒款兒,寧霜也不會以不高的價格拿下。

吳奪也搞不明白,便就聽了聽。

想這還真是一件乾隆窯!

原來,當時這種書卷式彩墨床,是大名鼎鼎的督陶唐英的創造的形制,當時確實為宮廷專用!

但是呢,這樣的造型,落款的位置很費思量,位置選不好就很難看。

最后唐英敲定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落在外底,紅彩篆“乾隆年制”;另一個方案是不落款。各燒了三件,送呈實由乾隆定奪。

乾隆最后選定了落款的方案。

而不落款的三件樣品,就此從景德鎮窯廠流民間,確切地說是賣到民間。這種事兒在乾隆朝不算稀奇,大量多余的或者驗收不過關的窯瓷,都是在景德鎮就地流市場的。

吳奪聽完之后心道,這事兒不知道能不能查到史料,要是查不到,價兒估計還是上不去。但是,作為收藏的話,本質上和窯宮廷瓷,是沒有區別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