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無雙 第六百六十七章 清宮舊藏,明代古井

《鑒寶無雙》 第六百六十七章 清宮舊藏,明代古井

頭男聽了張先生的話,也看了看吳奪,他倒是不急不惱,“現在不止一個人買,價兒還真是繃住了。”

吳奪淡淡說道,“我說了不壞規矩,你談你的,你確定不要了,我再說買不買,現在我只是跟著看而已。”

“小兄弟年紀輕輕,倒是老練,說話滴水不。”頭男笑了笑,“一個竹筆筒而已,小來小去的生意我還看不上呢!”

說罷,頭男便站起來,“先走一步!”

說完之后,他卻沒有立即離開,看著吳奪又補了一句,“小兄弟,古玩是眼學,更需要積累,沒有那麼多便宜可賺的!”

吳奪依舊很淡然,“教了。”

頭男離去之后,張先生冷笑,“不懂當然不敢買了!”

吳奪接口,“那我現在上手看看?”

“請!”張先生抬手,接著又道,“小兄弟,我張可農,是越州郊區咸集鎮的,不知道怎麼稱呼?外地來旅游的?”

“對,來玩幾天。我姓吳,張先生我小吳好了。”吳奪略略猶豫,還是說了自己姓吳,不過也沒說全名。

“好,小吳,不要我張先生了,聽著別扭,老張就行!”張可農笑道。

吳奪點點頭,卻沒再多說話,轉而“聽”起這件筆筒來,因為之前看已經跟著頭男看得差不多了。

結果,這東西確實是濮仲謙的真品!

而且,吳奪還聽到,本來濮仲謙是做了三只筆筒,刻畫圖案分別是松竹梅:

松下對弈,竹林琴,梅園獨酌。

不過另外兩件到底有沒有流傳下來吳奪就聽不到了。

吳奪喜歡這件竹筆筒。

不過價兒還是得講的。

竹雕藝品,價值和材質幾乎沒啥大關系,主要是靠藝價值和歷史價值,一個竹筒能值幾個錢呢?這和書畫差不多,紙墨本也值不了多

Advertisement

所以這一類古玩,一旦打了眼,往往就是本無歸。

相較而言,玉類的古玩,可能就好一點兒,只要玉料對,哪怕是現代高仿,玉料還能值點兒錢呢。

“雖然落了濮仲謙的款兒,但是剛才那位也說了,濮仲謙的高仿實在太多了,這東西我還是吃不準。”吳奪一邊輕輕筆筒,一邊沉

像是自言自語,其實就是開始談價了。

張可農還是那句話,“二十萬真的最低了。”不過口氣卻比對頭男要緩和很多。

“只是一個竹筒啊。”吳奪嘆氣。

“小兄弟,我給飯店鄭老板開的最低價可是25萬呢,因為今天讓他耍了,吃了癟,這才又降了五萬報價。”張可農也嘆氣。

吳奪心想,25萬的兩折是五萬,這價兒張可農肯定不會出的,于是決定從十萬開始。

“十萬吧,十萬我這就給你轉賬,老張。”

“你又給我砍一半!”張可農搖搖頭,“這東西,肯定是真品,市場行四十萬也有了,二十萬本就是一半的價兒。”

吳奪想了想,“你這麼篤定?那這東西的來路······”

“這是清宮舊藏啊,原來有三件,松竹梅,不過我只有這件竹林琴的而已。”

張可農此話一出,吳奪心頭一震。

要是別人,肯定覺得他在吹牛皮,啥玩意兒啊?就扯上清宮舊藏?

但是吳奪之前已經聽到了,確實是有松竹梅三件。

“噢?那兩件松和梅,雕的容是什麼?”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爺爺只得到這件竹林琴。”張可農頓了頓,“這樣,東西咱先裝好,我再給你講講。”

“行。”吳奪點點頭。

張可農將這件竹筆筒重新裝進錦盒蓋好蓋子,不過也沒有收進包里,而是一手住錦盒,一手從兜里掏出煙來,“煙麼?”

Advertisement

“各各的吧。”吳奪應聲,自己也點了一支。

張可農便就大說了說這件筆筒的來路。

據張可農的說法,他的爺爺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還是上海法租界的一名巡捕。

當時,倭國鬼子已經侵上海,不過權衡國際形勢,還不敢在租界明目張膽地燒殺搶掠,采取了一種默認的態度,租界暫時還是安全的。

所以,當時就有大批難民跑到租界。

張可農的爺爺在當時曾經救助過一個難民,此人自稱原本是燕京的古玩商,后來跑到滬海;在滬海,他隨帶的一箱子值錢的東西都被搶走了,只留下這件筆筒。

可能是因為一個“竹筒”看起來太不值錢了。

后來臨別之際,張可農的爺爺又給了此人幾塊銀元,此人則把這件竹雕筆筒送給了張可農的爺爺。

這不是買賣。

因為在張可農的爺爺看來,就這麼個“竹筒”,連碗面條都換不來,幾塊銀元那得買多面條啊?!所以純粹是資助此人的。

而在此人看來,這件竹雕筆筒要是正常賣,幾百銀元也不賣,所以他是送給恩公、表達謝意的。

張可農的爺爺為什麼會救助此人并短暫往,張可農沒細說;但是這件筆筒本是一套松竹梅三件,出自清宮舊藏,卻只得了這一件,是此人說的。

而且他是送出之后、臨走之前才說的。許是他怕送的時候說,張可農的爺爺不收。

后來,張可農的爺爺倒還真的沒有扔掉這件筆筒;解放后,他回了越州老家,筆筒也就一直放在家里。他爺爺去世后,他父親把一些也都收了起來。

去年,張可農的父親也去世了,張可農整理父親的,又看到了這件筆筒。

Advertisement

這一次他據落款,好好查了查,結果發現作者極有可能是濮仲謙,而且清宮之中,也的確收藏過濮仲謙的竹雕作品。

于是他又拿著這件竹雕筆筒跑到越州博館,其中一位老專家說,確是濮仲謙的作品無疑,還問他有沒有意向出讓給博館。

張可農推說是祖傳的東西,回家商量一下。

實際上,一開始張可農也沒想要賣,但是今年遇上事兒需要花錢,所以才想到要出手。

張可農也沒說遇上什麼事兒,吳奪也不好多問;但吳奪察言觀覺張可農不像是打謊。

“這······”

聽完張可農的講述,吳奪又略略沉了片刻。

“這麼著吧,小兄弟,價錢實在是不能讓了,而且我也確實缺錢;但是呢,我看你人不錯,我再搭你一件東西,你看行不行?”張可農接著說道。

“噢?”

“這東西是我從鎮上的鎖龍井里撈出來的,肯定是個老件。”

“鎖龍井?你們鎮上還有鎖龍井?”

“對啊,明代的古井呢!距離我家不遠,附近居民還都去打水。井水可比自來水清甜,泡茶味道更好,我就是去打水的時候撈上來的。”

吳奪微微皺眉,“井里的老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