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仙道求索 第二十三章.爭權.

《仙道求索》 第二十三章.爭權.

一言出,滿堂皆驚。

“華”字輩的老資格長老,“清”字輩和“宇”字輩的新晉長老,甚至整個九華山的普通弟子,聽到張華淩的這句話,紛紛呆滯了起來。

執事長老?在九華山中地位僅次於掌門、太上護法、護山長老的執事長老?總管九華山一切事,輔助掌門的執事長老?

雖然早料到張華淩會對徐清凡另有安排,卻也沒想到張華淩竟然會將徐清凡安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而那些與徐清凡同輩的“清”字輩長老,更是或驚或喜,看著徐清凡的眼神也是驚妒雜。

一時間,整個“華淩殿”的目全部集中在了徐清凡上。

而看到眾人的表,徐清凡才知道,自己會被任命為執事長老的這件事,張華淩竟然沒有對任何人說過。

但事已至此,徐清凡也不做推辭,隻是對著張華淩深鞠一躬,恭聲說道:“謝掌門人,弟子一定在今後全心全意為我九華做事,決不辜負掌門和一眾長老對弟子的期。”

聽到徐清凡答應,一些長老臉一變,就要站起來反對。

並不是說這些長老們對徐清凡有什麽看法,而是任命執事長老之事畢竟事關重大,尤其是九華山還有執事長老會是下一任掌門的慣例,所以有很多長老都認為如果非要任命徐清凡為執事長老也無不可,但卻要仔細的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畢竟事關九華未來,草率不得。

但這些長老剛想要反對。卻又被一些心思的長老攔了下來,同時這些心思地長老或者傳音,或者用眼神向九華山頂方向瞄去。

這些愈要反對的長老也是一時激,得到其他人的提示之後也就紛紛反應了過來。

徐清凡,這二十餘年間可是一直在九華山頂,與“那個人”一起住著的,“那個人”在這些年來親教導徐清凡,是不是說徐清凡為新一任的執事長老,是“那個人”和張華淩一起決定的?

Advertisement

為守護九華山數千年的傳奇人,更是九華山現在唯一的大乘期修士。他這麽決定應該有他的道理吧?

不得不說,李虛漢為九華山的上一任掌門,其威與眾人對他地信任要比張華淩高多了。尤其在二十餘年前那場浩劫過後,這種威和信任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來,金清寒、呂清尚等幾名與徐清凡極為相的長老,在聽到徐清凡將為九華山新一任執事長老後,心中雖然微有失落,但更多的卻還是高興。在看到有幾位長老站起來將要反對之後,心中也是一,就也準備站起來支持擁護。結果卻驚訝的發現。這些長老竟然隻是微微站起來之後就再次坐下,並不再做任何反對,似乎對張華淩的決定已經默認。不僅金清寒等人驚訝無比,即使是徐清凡也是沒想到事竟然如此順利。

“我什麽時候在眾長老的心中人緣和形象這麽好了?這麽大的事竟然。竟然沒有一人反對?”徐清凡莫名其妙的想到。

唯獨張華淩對此時的景沒有到任何意外,隻是在宣布完對徐清凡地任命後,沉默半餉,然後再次說道:“既然沒人反對,那麽這件事就這麽定了。”

說著。張華淩又對徐清凡說道:“徐執事,請你座。”

說話間,張華淩將手指向他邊的那個位置上。這個位置離掌門的座位非常靠近,與太上護法的座位一左一右分列在掌門座位地兩旁,比之其他長老的座位還要高出一截。

聽慣張華淩稱呼自己姓名後,在聽張華淩客氣的稱自己為“徐執事”,徐清凡一時間都有些反應不過來,片刻之後才曉得是在自己。

雖然心中起伏,但外表上徐清凡卻不。顯得極為沉穩,隻是對著張華淩躬一禮後,就帶著一忐忑激的心,一步一步的向著他地座位走去,然後緩緩的坐下,一副不卑不的樣子讓一些長老也是暗暗點頭。

Advertisement

待徐清凡落座之後。張華淩對著徐清凡和那些新晉長老說道:“現在你們已經不是以前的普通弟子了,從此也要參與我九華山的大事決策。希你們能擺正自己的心態。並時刻謹記自己剛才的誓言。”

在徐清凡和金清寒等人紛紛應是後,張華淩又對著一眾長老說道:“到現在,我九華已經封山二十一年有餘,封山後我們的第一步計劃已經完,一大批弟子功力大增,為新一代的長老。但因為兩次開啟九極,我九華地千年儲備也是一空。除去要繼續維持九極陣繼續運轉的靈石和材料之外,資源更是短缺。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接下來的時間裏,我九華應該如何渡過。”

隨著張華淩的話聲落下,眾長老紛紛開始討論並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徐清凡為九華山高層之後,也馬上就開始參與到九華山第一次的長老會議了。

隻是,徐清凡雖然在從某種程度上已經為了九華山第四號人,但卻並沒有得意忘形。在眾長老紛紛提出意見地時候,徐清凡隻是靜靜地聆聽著,學習著長老們的應對經驗,自己卻沒有發出一言。

在徐清凡為九華地執事長老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是“清”字輩和“宇”字輩的新晉長老當中地位最高之人了。而寰島異變、二十餘年前張虛聖來襲這一係列的事,讓徐清凡在年青一代弟子當中更是有著極大的聲,再加上徐清凡不經過“九極”就達到了結丹期。又是年青一代弟子中第一個自創神通地,所以不管徐清凡是不是願意,他已經是九華新一代長老乃至於九華“清”“宇”兩代弟子當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了,而這些新晉長老也是不知不覺的唯徐清凡馬首是瞻,看到徐清凡沉默不語後,這些人雖然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卻也如徐清凡一樣沉默不語。所以這些談論最終竟然還是在老一輩長老中進行著。

Advertisement

最終,張華淩和一眾長老討論的結果不外乎是幾點。

一,接下來的日子裏盡力節約靈石丹藥的使用,盡量延長封山的時間。以最大程度的錯過即將來到的浩劫最恐怖地開始階段。

二,那些在浩劫中或者在給那些新晉長老灌頂後,死去的九華長老,他們的法、積蓄也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沒收九華山的公庫中,以緩解九華山的資源短缺。這些長老每年從九華山領取大量的資源,時不時又外出遊曆收集,他們的私藏恐怕將是非常的可觀。

三,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九華山無論是哪一階段地弟子,都應該以修煉為先。盡量增強九華的實力。那些長老們用不上的靈丹法,均可以賜給那些最有希的弟子,以最大程度增強九華山地實力。

四,九華山現在共多了十八名新晉長老。他們之前雖然都有著自己的府,但那些府無論是規模還是靈氣,畢竟與他們長老的地位不符。所以在沒收了死去的那些長老的府後,應該將這些府盡快地分配給新晉長老。

林林總總十餘條,將是九華山接下來的數十年中前進的方向。期間那些資深長老自然也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提出了一些有利於他們的意見。但張華淩卻畢竟沒有老糊塗,一一給予反駁。

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徐清凡,還是那些以他馬首是瞻的新晉長老們,都是沉默不語,即使有一些觀點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但看到徐清凡依舊沉默,且又想到自己剛剛為長老收獲已經良多後,就也放棄了反駁。

在一切討論結束後。張華淩卻看到了徐清凡臉上帶著一若有所思的神,不由問道:“徐執事,你一直沉默不語,但臉上卻變幻不休,可是有什麽想法?”

Advertisement

徐清凡此時卻是想到之前在他師傅陸華嚴死後他和他師兄嶽清儒的悲慘遭遇,以及之前答應過牛華蓮地照顧他弟子之事。\Junzitang.com\現在卻又聽著一眾長老謀劃著如何剝奪那些死去的長老的產。心中不免有些傷不安。但卻也知道在九華現在的境上,張華淩等人的意見對九華山的未來地確是最好地。

聽到張華淩的問話。徐清凡心中一,微微猶豫了一下之後,說道:“晚輩地確有一些想法,想來實施之後會對我九華大為有利,但卻有違我九華傳統,卻不知該不該說。”

張華淩本來問的隨意,卻沒想到徐清凡竟然真的有想法,尤其是聽到徐清凡稱他的想法有違祖製卻對九華大為有利後,臉也變得嚴肅了起來,說道:“但說無妨。”

徐清凡點了點頭,緩緩的說道:“晚輩的想法是這樣的,那些死去的長老,他們畢竟是對九華有功之人,雖然沒收他們的府是對我九華最為有利也是必須要做的,但他們的弟子卻不可不管。”

公孫華娑皺眉說道:“這點我們當然知道,我們也絕不會不管。那些故人子弟,我們會安排他們改投他師,繼續修行。我想各位長老也會待他們如真正弟子一樣的。”

徐清凡微笑道:“這點晚輩自然不會懷疑,但據晚輩所知,那些弟子他們絕大多數都不願意改投他師,寧願自主修行。但修仙之事卻比不得其他,沒有名師指導,他們進度必然會大大減慢,而他們當中卻又有許多弟子天賦凜然,任他們如此,恐怕不僅浪費了他們的天賦,對我九華實力的恢複也是大大不利。”

一名頭發花白的長老卻說道:“這點我們也知道,但他們不願意改投他師,我們也沒辦法。這種事不得。”

徐清凡卻搖頭說道:“我們有辦法的。”

公孫華娑問道:“什麽辦法?”

徐清凡沉聲道:“我們九華一脈。乃至於整個修仙界,傳承之間都在於師徒傳授。這樣固然有利於門派地培養,也利於培養英弟子,的確是我修仙界最適合的傳承形式。但對我九華現在的況卻不適合。現在我九華約有一千五百名弟子,加上之前陷回和這次浩劫不幸喪命的長老,卻又近九百餘名弟子沒有了師傅傳授,不僅對他們的將來大為不利,對我九華的將來也大為不利。”

頓了頓後,徐清凡又說道:“各位前輩多曾遊曆人間,可曾注意到凡世間的凡人們是如何教授詩書的?據我所知。他們采取的是學院地方式。學院的位置和教授容不變,而那些學徒們則可以據自己的學識進步而不停的更換學院去更高級的學院學習。我覺得我九華山就可以借鑒這種形式,建立天、地、人三院,將這九百餘位沒有師傅的弟子納其中進行學習。每位長老則定期到三院中教授修仙之法,並解眾弟子之。其中,人院的隻招收煉氣期的弟子,地院則是招收辟穀期的弟子。而天院則為靈寂期弟子而設。隨著他們的功力境界地進步,他們也會從人院慢慢的進到天院,甚至最終為結丹期弟子。這樣一來,我們對那些逝去的長老也算有了一番代。既沒有浪費這些弟子的天賦,也對我九華實力恢複大為有利,各位前輩以為如何。”

聽到徐清凡地這番話,九華一眾長老紛紛都是眼前一亮。覺得這種方法的確是對九華大為有利,但卻紛紛遲疑不語,畢竟修仙界師徒傳承的模式已經持續了數萬年,在人們的心中也形了思維慣,所以雖然覺得徐清凡的方法不錯。卻還是遲疑不定。

之前發言地那位頭發花白的長老卻突然說道:“徐執事這個方法固然不錯,對弟子,對我九華山都大為有利。但老朽卻不同意,因為這樣一來,師不為師,弟子不為弟子,統?自古以來,就隻有師傅收多個弟子,哪裏有一個弟子認多個師傅的事?這樣傳授。最終會落的師徒不明,派別不分,傳承中斷,不妥不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