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召喚猛將 一千四百三十五 夜遇高僧

《三國之召喚猛將》 一千四百三十五 夜遇高僧

除了劉辯下的追風白凰可以日行千裏之外,飛衛、紀昌、燕青三人也都從軍中任選了最好的馬匹,一路揚鞭策馬,向北絕塵疾行。..

從金陵運到青州的三百匹戰馬本來就是十裏挑一的良駒,再經過飛衛三人從中篩選,三匹駿馬堪稱千裏挑一,奔跑起來足下生風,登萍度水,如履平地。

這三匹駿馬一個時辰能夠狂奔一百裏左右,而且耐力出眾;但比起劉辯的追風白凰來就相形見絀,劉辯隻好放緩馬,且行且問,一路打探著奔劇縣方向而去。

君臣三人一路疾行,走了兩百餘裏,人煙逐漸稠起來,道路也變得平坦寬闊。

劉辯雖然知道秦瓊已經戰死沙場,但並不知道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高,一路上打探了幾次,百姓們也不出個所以然來,劉辯隻能繼續朝秦瓊軍團的大本營劇縣繼續趕路。

到了傍晚時分,劉辯四人抵達了朱虛縣,目前這塊地盤還在漢軍控製之中,劉辯決定進城打探一番。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劉辯決定份,隻用了一塊將軍的令牌開城門,吩咐差役喊縣令來見自己:“我等是從京城前來青州助戰的武將,勞煩你們縣令出來搭話。”

縣令得知有武將過境,急忙帶著縣尉、主薄等幾個幕僚來到城門口迎接:“唉呀……不知將軍大駕臨,有失遠迎,還恕罪,敢問將軍姓名?”

劉辯早就想好了措辭,隻是把令牌給縣令查驗:“我這次來青州有任務執行,為了避免消息走,姓名就不必通報了吧!”

“下明白、明白!”縣令點頭陪笑,轉做了個請的姿勢,“下來時已經命下人略備薄筵,為將軍接風洗塵,請不吝賞!”

Advertisement

劉辯四人狂奔了一,趕了四百裏路程,早已人困馬乏,腸轆轆,當下也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在縣令一行的陪同下直奔縣衙。

的朱虛縣城人口不過萬餘人,城有縣兵三百,差役兩百,縣令也沒什麽油水可撈,因此筵席算不上盛,隻能算是將就,有有魚,普通招待標準而已。

若是這縣令知道了坐在自己麵前的是大漢子,怕是腸子都會悔青了,否則就算傾家產也要置辦一場饕餮盛宴啊!

因為秦瓊和潘金蓮的先後死亡,劉辯也無心吃喝,隻要填飽肚子就行。

一邊吃一邊問道:“薑縣令,這朱虛縣城距離劇縣還有多遠?”

“回將軍的話,還有八十裏路程,快馬加鞭,一個時辰可到。”

劉辯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那邊戰事如何?李世民親自督戰,恐怕這幾日廝殺的很是激烈吧?”

縣令親自給劉辯斟酒:“回將軍的話,前幾日傳出陛下被圍於高縣境的斷舌山,秦都督已經親自率數萬人馬去高救駕了……”

“啊……”

劉辯聞言吃了一驚,與燕青、飛衛、紀昌三人對了一眼。

飛衛、燕青等三人異口同聲的叱喝“簡直是胡八道,陛下這不好好的……在海上嗎,簡直是捕風捉影,空來風!”

劉辯的心思遠飛衛三人,一下子便恍然頓悟,在心中呢喃道:“原來秦叔寶是中了李世民的請君甕之計啊,真是可恨吶!估計這個計策十有**是韓信策劃的,利用朕困於海上,放出假消息引秦瓊圍,然後予以圍殲……”

想到這裏,劉辯心痛不已,舉起麵前的酒觥,仰頭一飲而盡,“秦將軍啊,你是為了救朕而死啊,朕對不起你!”

轉念想想,任何人都沒有先見之明,如果自己不走水路而走6路的話,韓信也會見招拆招,隨機應變。

Advertisement

對於韓信這種級別的統帥來,用兵絕不會墨守規,循規蹈矩,一定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據自己的變化而變化。

如果自己走6路的話,也許死的不是秦瓊,但有可能是衛卿,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武將。戰爭永遠都會存在變數,秦瓊的陣亡隻是偶然,但遲早會有大將陣亡卻是必然!

劉辯放下酒觥,沉聲問道:“陛下被圍,乃是唐軍的計謀,秦都督此去必然中伏,如今戰事如何了?”

縣令搖頭道:“這個下倒是不知,隻知道廉破老將軍與尉遲敬德將軍也相繼率軍出城趕往斷舌山去了。”

想想也是,在這報閉塞的年代,兩軍激戰正酣,報怎麽會送給一個的縣令。一問三不知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想來從這縣令裏再也打探不出其他重要消息了。

“那麽現在何人守衛劇縣?”劉辯夾了一口菜問道。

縣令答道:“回將軍的話,是煤炭局局丞王莽大人守城。已經給下了公函,讓我死守縣城。你這的縣城隻有三五百人,如果唐軍前來攻打,還不是一擊即破麽?”

自從樂毅、郭子儀、陳子雲等魏將攻陷徐州之後,郭子儀又率部向北進攻與徐州搭界的蕃縣、南城、魯縣等地,目的就是為了攻掠王莽開采的煤礦。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王莽果斷的焚毀煤礦設施,率部離開蕃縣北上經過泰山郡撤退到了老家劇縣,這才有了今日接替尉遲恭鎮守城池的事

劉辯已經酒足飯飽,起道:“若唐軍來犯,你直管棄城而走便是。你隻是負責治理地方的吏,並無守城之責,以卵擊石並不足取,留得命卷土重來才是明智之舉。”

“唉呀……將軍真是高見啊,得將軍指點,下簡直如同醍醐灌頂。”得到劉辯的支持,這名縣令喜出外,連連道謝。

Advertisement

吃飽喝足之後,劉辯急於離開,不顧縣令的挽留,帶著飛衛、燕青、紀昌三人翻上馬。

燕青悄悄問道:“陛下,大軍已經出城趕往高去了,我等該如何是好?”

“此地距離劇縣隻剩下八十裏,而到高還有四百多裏,咱們還是先去劇縣一趟,等聯絡上李靖之後再吧!”劉辯略作思忖就拿定了主意。

為大漢皇帝,劉辯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安全,而不是像敢死隊那樣哪裏有危險就往哪裏衝。高戰況不明,萬一秦瓊全軍覆沒,廉頗、尉遲恭被圍,自己帶著三個人去也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被唐軍假戲真做,陷整個青州戰場的漢軍於不利境界。

雲漠漠,彤雲布,連一顆星辰也沒有,北風帶著潤的氣息,看起來似乎會有一場降雨。

縣令再次挽留:“將軍,今夜似乎有雨,不如在城中暫歇一晚,明日清晨再走吧?”

“將士們都在沙場上冒著槍林箭雨,雨水何足為懼?公務在,就此別過!”

劉辯在馬上朝縣令抱拳一禮,雙在馬腹上猛地一夾,離弦之箭一般躥了出去。

飛衛、燕青、紀昌等三人不敢落後,急忙各自叱喝下戰馬,踩踏的塵土飛揚,跟著劉辯的步伐,在茫茫夜中漸行漸遠。

一行四騎快馬加鞭,順著驛道向北馳騁了三十多裏路程,北風愈來愈大,吹得火把搖搖滅,風中卷起砂礫打在臉上睜不開眼睛。空不時有閃電劃過,看起來大雨即將來臨。

“陛下,前方有座寺廟!”

四人之中紀昌眼神最好,約看見前方不遠有燈火,借著餘可以看清寺廟的廓。急忙大聲提醒劉辯。

“走,進廟避雨!”

一行四人俱都懷絕技,因此也沒什麽好怕的,當即在劉辯的帶領下頂著北風朝寺廟疾馳而去。

Advertisement

不消片刻功夫,四人便來到寺廟門前,由燕青翻下馬,揮拳砸門:“我等從此路過,突遭風雨,寸步難行,特地前來借宿半宿,有勞大師開門。”

片刻之後,有沙彌打著燈籠前來開門,大概的問了四人幾句,便放劉辯四人進了寺廟。

沙彌帶著劉辯四人來到一個簡陋的廂房,施禮道:“我們寺廟近年來香火冷清,無錢修蓋僧舍,隻好委屈幾位施主了。”

劉辯從懷裏掏出幾塊碎金子表示謝意:“叨擾師父了,這些盤纏略表謝意!”

沙彌喜出外:“我來這寺廟已經一年多了,還不曾見過這麽闊綽的施舍,我這就去稟報方丈,他定然會親自來向四位施主致謝。”

一盞茶的功夫之後,果然有一個年約三旬左右,生的濃眉大眼,相貌堂堂,氣勢不凡,材魁梧,披袈裟的和尚前來道謝:“阿彌陀佛,貧僧特來向幾位施主致謝,如此厚禮,實在讓本寺之有愧啊!”

“看這和尚氣魄不凡,或許有點本事,朕應當與他好好聊聊,不定能和姚廣孝一樣領導僧為大漢效力。”

劉辯一念及此,畢恭畢敬的還禮道:“多謝大師容我等借宿,敢問大師法號?”

和尚先是一愣,隨即和的笑道:“貧僧……法號永樂,是這座白雲寺的主持,不知施主如何稱呼?”(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