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古代當賢圣 第475章 民族主義(上)

《回到古代當賢圣》 第475章 民族主義(上)

 聽到這話,蕭文只是漠然地擺了擺手。他看著李世民,說道:“當初外臣在漢國有更好的選擇,但外臣卻在選擇自己管制的時候,選擇了九卿的末流,也就是大行令。因此其實外臣對于封侯拜相,并沒有太大的興趣。”

 聽到這話,李世民困不解。他說道:“卿對皇權沒有野心,但也沒有封侯拜相的興致。那卿想要什麼?又是為什麼出仕的?”講道理,作為皇帝,李世民真的不太懂喜歡這種沒有冤枉沒有野心沒有目的的沒有好的家伙。畢竟沒有這些東西,就代表著不好控制。

 但與此同時,蕭文的況也激發了這位皇帝的野心。畢竟在明白了蕭文的才能后,他已經明白,蕭文無論對于哪個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在他眼里,蕭文就是管仲,就是商鞅,就是那些能夠讓一個國家快速發展起來的,國士無雙的存在。

 于是他說道:“卿如果有別的愿,大可和朕說。卿要什麼,朕就給什麼。”此時的他,甚至連高都已經準備送出去。畢竟對于他來說,雖然兒是寶貝,但公主永遠也只是聯姻籌碼。疼兒,是他作為父親的責任。

 利用公主,是他作為皇帝的義務。

 正是因為他永遠都能明白一個皇帝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他才能夠為一個明君,甚至能夠聽懂蕭文剛剛說的一番言論。講道理……如今諸夏五國,秦,漢,唐,宋,明里面,其實也就李世民能夠到歷史唯主義的門檻,能夠做到這一步。

 然而蕭文的目著一無趣的覺。他似乎對李世民那熱的態度沒有任何興趣。話已經說到這里,他其實已經懶得保留自己對于歷史的理解。

Advertisement

 他看著李世民,說道:“陛下,這些東西,如果如今那些酸腐文人知道了外臣剛剛說的容,一定會將這些理論套上古時候屠龍的名聲。雖然外臣剛剛只說了一部分,但外臣相信,如果外臣將話全部說出去,肯定會被當做造反指南。”

 皇帝點點頭,認同道:“這的確。所以我希你之后不要把這些言論說出來。畢竟這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太大了。稍微有點不注意,整個唐國,整個華夏,甚至是這個世界,都會陷無盡的戰爭中。”作為唐國皇帝的李世民,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最廣泛的人。雖然他并沒有刻意地

 去了解西方各個國家,但他也是知道阿拉伯帝國的存在,并且從基督教敘利亞教會的傳教士口中,約了解到了那個在未來延續千年的東羅馬帝國,知道西方世界,知道非洲大陸。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格局都比被人要大

 蕭文聽到這話,點點頭。他也知道自己這些東西流傳出去后會有什麼事發生。他說道:“外臣想要做的事,必須建立在的況下。也就是在華夏五國至保持在一個平衡穩定的況。”

 “說到底,卿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時候,皇帝好奇地問道。他雖然總是聽到蕭文不斷地提起目的,目標,但是他還是不太明白蕭文指的到底是什麼。和一個不知道他目的的人談話,永遠都是累人的。同樣,和一個知道他目的的人談話,永遠都是輕松的。這也是為什麼狗在神面前,而神卻能將狗玩弄于掌之間的原因。

 此時的蕭文,看著李世民,問道:“陛下可知道,這諸夏五國為什麼會稱之為諸夏五國,為什麼會被歸類為一嗎?”

Advertisement

 蕭文的問題,李世民想了想,說道:“可是有什麼典故?”

 “雖有典故,但

 那都不重要。畢竟外臣的言論,前無古人,它的理論,有很大程度上離了前人的理論,植于更加深層次的容之中。因此,外臣甚至在向陛下解釋這些東西的時候,都無法引據經典。這并非外臣鄙無知,而是因為這些東西,越是深,就越會離我們所認知的范疇。”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朕也發現,越是向前探索,思考,我們往往越能發現先人的智慧有巨大的局限。他們雖然也說出了很多至理名言,但他們并非萬能。因此,有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要有一些離先賢的創新。”李世民是一個博學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思想有些超前的皇帝。

 他的超前,并非政策的超前,他不會像王莽那樣作死,去進行哪些不符合實際況的改革,讓整個世界站在自己的對立面,甚至直接引發了時代的反噬,讓這個世界甚至誕生出火系魔導師,位面之子這種恐怖如斯的存在。

 頓了頓,李世民又思考道:“不在先賢之,那難道是在先賢之上?這諸夏之國,難道就是繼承了當初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先賢產的士人所在的國度?”畢竟李世民對

 士人階級的力量有很深刻的認知,所以他很快就將目放在了這些士人上。而士人的最大共同點,在蕭文那個世界中,應該是一樣讀著四書五經。不過這個世界的秦國,主流思想被法家控制。而漢國,則是道家的地盤。而在李世民眼前的蕭文,更是雜家弟子。

 所以李世民沒有直接說讀四書五經的國家才是華夏人,奉行四書五經的國家才是諸夏之國。

Advertisement

 然而蕭文聽到李世民的話,卻搖搖頭。他并不認同李世民的言論,同樣也不覺得中華民族是一個因為文化認同而組的民族。

 畢竟前世,不僅華夏的歷朝歷代,高麗半島上,安南方向上,甚至霓虹上面,都有許多讀著四書五經的人。

 霓虹還好說,畢竟人家把四書五經給讀歪了。

 但是高麗半島和安南上面的文人士大夫,可沒有把四書五經給讀歪——至以華夏士大夫的眼看,這些屬國的文人士大夫,并沒有從四書五經的基礎上發展出他們那一套思想。

 但既然有著相同的文化,那為什麼華夏在這麼久的時間里,也沒有將這些民族融合呢?

 顯然,華夏民族,并非一個文化上的概念。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