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劉健等人所預料的那般,弘治皇帝在聽了方繼藩的話后,臉驟然變了,目如鋒,冷冷地道:“大膽,這是一個臣子該說的話嗎?”
方繼藩在弘治皇帝的視下,真真的嚇了一跳,忙道:“臣死罪。”
弘治皇帝直直地盯著方繼藩道:“朕待你不薄,你竟是想賣直取名,看來是朕對你太過縱容了,若是不敲打敲打你,他日,你豈不是要反了?來人!”
劉健三人,個個都忍不住憾地閉上了眼睛,方繼藩這小子,勇氣有余,可論起他所謂的諫言,這家伙,簡直就是個豬隊友啊,想為他開,都不知從哪里下手了。
“且慢!"
呃,豬隊友又開始作死了。
陛下顯然心意已決,這時候不得挨一頓棒子,然后乖乖服氣,可這家伙……竟在陛下盛怒地節骨眼上,來一句‘且慢!”
謝遷已是目不忍視,將眼睛錯開到一邊,突然覺得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覺。
弘治皇帝一愣,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敢說且慢?這家伙,到底是從哪里學來的臭病?
還不等弘治皇帝發作,方繼藩便大義凜然地道:“臣來之前,早就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慷慨赴死……
這當然是騙人的,方繼藩可不是找死的人,不過……這樣會不會顯得更有氣勢一些?
“……”弘治皇帝更是一愣。
“可是……陛下,你這樣不對!臣方繼藩,不認同!”擲地有聲的話,仿佛在暖閣里回響。
弘治皇帝瞪大了眼睛,這下子,真是熊熊烈火越燒越旺了。
劉健心里一嘆,這是要準備收尸的節奏啊。
而方繼藩顯然沒有停下了的覺悟,口里繼續道:“臣之所以不認同,是因為兩件事,其一……臣陪皇太子殿下讀書,皇太子畢竟也不是天生下來的圣賢,總會犯錯,所以臣一再的告訴皇太子,人……犯錯了,并不可怕,可最可怕的,卻是知錯而不改,這世上,從來就沒有圣賢,太子如此,臣也如此,可若是有過錯,那就改正,便好了。可若是不知錯,不改錯,那麼這錯誤便會越來越多,這樣下去,等到太子人,如何能做一個好太子,做陛下的好兒子。”
呼……正徹底暴怒的弘治皇帝竟是愣住了。
這家伙……竟將太子祭了出來。
言外之意,其實不過是用太子來類比皇帝罷了,太子會犯錯,皇帝也會犯錯,犯錯了就改,沒什麼了不起,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這番話,雖還是挑起了弘治皇帝心深的憤,可弘治皇帝卻還是沉默起來,臉上出了若有所思的表。
方繼藩則昂首,繼續道:“還有一件事,臣要稟明。臣的父親,陛下想來是知道的,臣父自臣記事起,便每日天未亮便起來前去五軍都督府當值。沒有一天可以懈怠,乃至是刮風下雨,也絕不敢耽擱。若是遇到了戰事,臣父出征在外,也與將士們同甘苦。他努力地將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以至于陛下賞識他,將士們也戴他。于是乎,臣便對他的行為,很不理解……”
這一次,祭出來的是方繼藩他爹。
不得不說,方景隆這個人,除了寵溺兒子之外,幾乎無可挑剔,他和弘治皇帝一樣,不好SE,勤于公務,做任何事都有板有眼,這個口碑,是朝野外都公認的。
一想到了方景隆,弘治皇帝的臉緩和了一些,方才預備嚴懲方繼藩的心思也不自覺地淡了不,畢竟……是忠良之后啊,方卿家就這麼個兒子,本來就有腦疾,倘若當真傷了他,那做父親的,還不知要怎樣的傷心絕了。
可弘治皇帝,還是冷哼了一聲。
方繼藩不理會弘治皇帝的不屑于顧,卻是好整以暇地繼續道:“臣對臣父的行為,很是不理解,即便臣父對陛下忠心,卻也不至如此一不茍,有時就算是病了,卻也不敢怠慢了公務,按時去都督府點卯。于是,臣便問臣父,人都有七六YU,也都有五癆七傷,可為何父親卻是如此的勤懇,一一毫都不愿懈怠呢?”
似乎暖閣里的君臣,都沉浸在這個小故事中了,眾人啞然無聲,就想聽聽,方繼藩的父親是怎麼回答的。
方繼藩淡淡地道:“于是臣的父親便說,對天子,要盡忠,所以不敢懈怠。可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一個緣由卻是,作父親的,就該做下表率,讓臣知道,做人要謙忠直,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若是做父親的都不能給臣做出一個好的表率,那麼……臣就更加荒唐胡鬧了,所以……臣的父親才盡力去做一個完人,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臣能夠效仿他的做為,為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好了,臣說完了。”
“……”
沉默。
暖閣里落針可聞。
唯一能聽到的,不過是那微不可聞的呼吸聲。
李東猛地,眼眸突的一張,那眼眸里,掠過了亮。
神了!
弘治皇帝卻又是愣住了。
這兩個故事,倘若分開來,或許沒什麼,可一旦合在了一起,卻似乎有著某種無窮大的說服力。
知錯就改,并不稀奇。
可第二個故事,卻是一下子的,有令弘治皇帝醍醐灌頂之。
方繼藩的父親所做的一切,為的不是自己,為的是什麼呢,是因為他有一個兒子。他深知自己做了錯的事,或許可以人不知鬼不覺,又或者即便有什麼疏忽,也不會人責怪,可他依然努力的將每一件事做好,只是因為,他是兒子的父親,他想要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效法自己的事。
這不正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嗎?
同樣,弘治皇帝除了為帝皇,也是一個父親啊,現在……他做了錯的事,倘若他對錯誤不改正,他甚至認為,錯了便錯了,有什麼了不起,天家的臉面和朝廷的威嚴畢竟更加要,那麼皇太子將這一切看在眼里,又會如何呢?
朱厚照原本就是一的臭病,弘治皇帝希他能改正,那麼自己的錯誤尚且都不改正,又憑什麼以作則,告訴太子,知錯能改的道理?
皇家的臉面固然重要,可對皇太子的教育就不重要嗎?
皇太子,畢竟代表著的是未來啊。
和弘治皇帝對皇太子的期許相比,朕的這一點自尊心,又算得了什麼?
猛地,弘治皇帝的眼眸,從茫然,變了撥云見日一般的清澈。
不錯……朕若是今日這般含糊過去,那麼……他日,太子也會和朕一樣,朕是他的父皇,若連自己都無法為楷模,又怎麼有資格去讓他的兒子改正自己的錯誤呢?
暖閣里依舊安靜得可怕。
事實上,方繼藩的心里其實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他所拋出來的殺手锏,本不是什麼大道理,也不是所謂事的是非對錯,而是皇太子,方繼藩是賭在弘治皇帝的心里,皇太子殿下比一切都重要。
輸了……就準備好皮開綻吧。
可若是賭對了,那麼整個案子將徹底的翻轉,那本不該罪冤的人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此時,只見弘治皇帝背著手,閉著眼睛,眉頭深深的擰著,似乎陷了思索,天人戰。
就方繼藩張的等待里,只見弘治皇帝突的張眸,隨即道:“立即下旨,程敏政、徐經二人鬻題舞弊一案,純屬子虛烏有,朕……”
說到這里,弘治皇帝深吸了一口氣,似乎下定了決心,沉聲道:“朕竟不能事先察,從而使程、徐二人在詔獄之中屈打招,這是朕的過失。此案,引發天下人的風言風語,更使清白忠良的大臣、貢生蒙冤,這是朕的過失,朕克繼大統以來,自以為自己日理萬機,天下海晏河清,殊不知,朕坐居宮中,不能明察秋毫,今二人遭遇構陷,朕責無旁貸,理應下詔罪己,三省吾,以免重蹈覆轍。而誣告程敏政、徐經之人,戶科給事華昶,即令立即罷黜,驅其出京。涉嫌屈打招的錦衛相關人等,亦是立即著手嚴查,牽涉此案者,俱都嚴懲不貸。”
他頓了頓,看著抖擻神的劉健、李東、謝遷,繼續道:“禮部右侍郎程敏政,立即恢復原職;貢生徐經,也照例恢復其貢生功名。”
“今程敏政、徐經二人,雖沉冤得雪,可其所遭冤屈,依舊令朕痛心疾首,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此皆朕之過也,即令英國公,代朕請罪于太廟,向列祖列宗陳告朕的疏失,以為懲戒,也朕能永覽前戒,悚然兢懼!”
說出這一番話的時候,弘治皇帝則像是松了口氣的模樣,整個面容竟是舒緩了起來。
可是,這何止是給程敏政和徐經昭雪,分明還是弘治皇帝下詔罪己,向天下人宣告,此事最大的責任,便是他這個天子,而他更是慎重的讓英國公前往太廟祭祀陳述這件事,作為一個帝皇,這實屬不易啊。
天才醫學博士穿越成楚王棄妃,剛來就遇上重癥傷者,她秉持醫德去救治,卻差點被打下冤獄。太上皇病危,她設法救治,被那可恨的毒王誤會斥責,莫非真的是好人難做?這男人整日給她使絆子就算了,最不可忍的是他竟還要娶側妃來噁心她!毒王冷冽道:「你何德何能讓本王恨你?本王隻是憎惡你,見你一眼都覺得噁心。」元卿淩笑容可掬地道:「我又何嘗不嫌棄王爺呢?隻是大家都是斯文人,不想撕破臉罷了。」毒王嗤笑道:「你別以為懷了本王的孩子,本王就會認你這個王妃,喝下這碗葯,本王與你一刀兩斷,別妨礙本王娶褚家二小姐。」元卿淩眉眼彎彎繼續道:「王爺真愛說笑,您有您娶,我有我帶著孩子再嫁,誰都不妨礙誰,到時候擺下滿月酒,還請王爺過來喝杯水酒。」
華夏醫學聖手,一朝穿越,成為越國將軍府的大小姐,父親逝去,她被一張聖旨招入宮中成為皇後,而他護她,守她,卻不能愛她。
21世紀的暗夜組織有個全能型殺手叫安雪棠,但她穿越了。穿越第一天就被賣給了一個殘障人士當妻子,傳聞那人不僅雙腿殘疾還兇殘暴戾。可作為聲控顏控的安雪棠一進門就被那人的聲音和俊美的容貌蠱惑住了。雙腿殘疾?冇事,我能治。中毒活不過半年?冇事,我能解。需要養個小包子?冇事,我養的起。想要當攝政王?冇事,我助你一臂之力。想要生個小包子?呃…那…那也不是不行。
人生低谷中的劉緯,機緣巧合下,穿越到了公元200年的三國時代,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他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平南蠻、奪益州,收攏天下英雄豪傑,南攻劉備、孫權,北擊曹魏、五胡,最終一統天下,中興漢室! 這裡有權謀詭詐,也有兵法奇計;有超時代的技術,也有精彩的戰鬥畫面! 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英雄輩出的亂世,共同見證那綺麗輝煌的宏偉大業!
別名:古代殺手養家日常[古穿今] 阮卿撿到一個古代男人。男人說:“我從業多年,賺得黃金萬兩,珠寶成箱。”阮卿問:“在哪呢?“男人:“……古代。”“那就成了。”阮卿把拖把塞給他,甜甜地說,“把地拖干凈,盤子和碗洗了,衣服記得從洗衣機里拿出來晾。洗衣機就是那個方形會轉的東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