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從京都教坊來到江南極樂樓?”
景雙喃喃重復了這句話。
“三皇叔就不奇怪,為什麼剛剛我的人劫道時,芳貴太妃沒有反抗嗎?”
安親王如墜冰窟。
剛剛水鬼們從水下跳出來,魚雷炸出朵朵水花,芳貴太妃在船上面平靜。
他以為是顧玉搞的鬼,跳下水后拼命拽著芳貴太妃,讓配合自己游向安全的地方。
可是芳貴太妃卻撥開他的手,游往水鬼的方向,任由們劫持。
他不明所以,心急如焚,放棄獨自游向安全的地方,為了救芳貴太妃,在水下與水鬼們打斗起來。
這才了重傷,被擒到此。
而他娘芳貴太妃,上岸后一言不發,任由水鬼們將劫持,臉上依舊如菩薩低眉般平靜。
仿佛料到了這一切。
安親王口發悶,是芳貴太妃把景雙從京都接到江南的,又把景雙安排到極樂樓。
原來他向來喜靜的娘,一改常態要定居錦宜別墅,是為了能更方便見到景雙。
聽戲只是借口,找景雙給唱戲才是目的。
“為什麼?”安親王喃喃問道。
為什麼景雙還活著的消息,他娘沒告訴他?還一聲不響把景雙安置在極樂樓。
可不用景雙回答,他也明白。
因為他娘知道,他重義,也知道他一直在蟄伏,伺機謀反。
他娘怕他知道景雙的存在后,夾在自己孩子和景雙之間左右為難。
先帝生了九子,長大后為了皇位爭得不像樣,唯有他和太子哥哥十年如一日的深厚。
只因他娘芳貴太妃,是太子生母敬德皇后的婢。
當時宮里所有人都在明嘲暗諷芳貴太妃是背主上位,無人知道,是敬德皇后與芳貴太妃共同商議的,讓芳貴太妃幫忙籠絡圣心。
一主一仆,一個有權無寵,一個有寵無權。
看似針鋒相對,實則是彼此互補。
敬德皇后死得早,留下年的太子,被芳貴太妃細心教養。
安親王閉上眼睛,不想在晚輩面前流出傷。
知子莫若母,他娘已經料到自己見到景雙后,會糾結,會痛苦,會搖擺不定。
所以一直瞞著他景雙的存在。
芳貴太妃對他的諄諄教導還在耳邊。
“滿宮皇子誰都可以爭那個皇位,唯獨你不能。
咱們娘倆的一切,都是敬德皇后給的,敬德皇后死了,要把恩報在兒子上。
太子是嫡長子,是正統,是儲君,你要好好輔佐他,不能生出不該有的念頭。”
這話不知被芳貴太妃說過多次,安親王早已銘刻于心。
也一直對太子哥哥保持敬重,從未想過跟太子哥哥爭。
可惜,太子是嫡長子,卻不圣上喜,三次廢去太子之位,又三次重立。
每一次都驚心魄。
像是有一把刀時刻懸在太子哥哥的頭上。
無數人希那把刀落下來,唯有他,始終站在太子哥哥邊,祈禱父皇早日駕崩,讓太子哥哥上位。
在圣上聽信臣讒言,要第四次廢太子之時。
太子哥哥再也忍不了這種慢刀子鈍的折磨,發宮變。
“芳貴太妃用心良苦,三皇叔應該諒。”景雙幽幽道。
安親王道:“景雙,這些年,你苦了,跟三叔回去,三叔...”
景雙打斷了他,道:“侄兒沒有苦,侄兒有今日,多虧了芳貴太妃。這個極樂樓,也是替我買下的,我在這里生活多年,不想離開。”
安親王哽咽道:“景雙,你可是在怪三叔,當年,三叔不是不想救你們兄弟姊妹,而是宮變之后,掖庭賤婦之子登基,我被他打,自難保。”
他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老淚縱橫。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當時的自己太過懦弱,宮變的打擊太大,他一蹶不振了許久。
回過神來,只得到太子哥哥所有子病死的消息,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
現在聽到景雙的一番遭遇,更是心痛萬分。
花錦城一個太監都能冒險做到的事,他卻沒有做到。
景雙笑著搖搖頭,看著安親王的眼睛里暗含悲憫,道:“我從未怪三叔。”
安親王忙問道:“那你為何不愿跟三叔走。”
景雙眼神微涼,道:“我此次請三皇叔過來,不是為了與三皇叔相認,而是想問三皇叔一句,宮變前夜,我父王與三皇叔的約定,可還作數?”
安親王瞪大了眼睛,顯然沒料到景雙會這麼發問。
他形有些不穩,跌坐到一個椅上,仰視著景雙那張與太子哥哥有幾分相似的臉。
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太子在發宮變前夜,對他說了這麼一番話。
“明日宮變,危險重重。”
“若我得幸勝了,登上皇位,你我兄弟君臣,共治天下,開創盛世。”
“若我不幸敗了,勞皇弟將我斬殺,取得護駕之功,替我登上皇位。”
每個字都有千斤重。
每個字都浸著他們兄弟二人的與淚。
可惜...
安親王心里翻起驚濤駭浪,時過境遷,他竟然沒有勇氣像當年的自己那樣,斬釘截鐵說出那個“好”字。
他為了謀反嘔心瀝,他的幾個兒子都對他充滿仰慕。
他無心皇位,不代表他的兒子們也無心皇位。
或許,這就是芳貴太妃一直瞞著他景雙存在的良苦用心。
景雙半跪在安親王面前,道:“三皇叔,我會像您當年等待我父王那樣,等待三皇叔的結果。
若是三皇叔得幸勝了,我當對三皇叔俯首稱臣。
若是三皇叔不幸敗了,勞三皇叔助我一臂之力。”.七
安親王看著景雙的眼睛,那個“好”字遲遲說不出口。
景雙輕輕嘆了口氣,道:“看來三叔早已忘記了那個約定。”
安親王合上眼睛,一瞬間想到無數他與太子哥哥相的場景。想到敬德皇后對他的慈。
他下所有復雜的緒,再睜開時,里面充滿堅毅,他道:
“好。”
景雙臉上的笑這才真實了些:“侄兒先祝三皇叔心想事,得償所愿。”
安親王道:“我有個疑問。”
景雙道:“您問。”
安親王站起來,看著他的眼睛道:“若我敗了,你無兵無權,拿什麼履行那個約定。”
宋幼棠最大的愿望便是,升職,加薪,做侯府的女管事。偏她生得杏眼桃腮眼含春水,纖腰嫩嗓美得勾人心魄。卻被主母送到了高寄的床上成了他的通房……高寄生的一張高貴清冷的俊俏公子樣,但卻一點都不純良。他人前芝蘭玉樹,關上房門卻恨不得將她揉進骨血里……為了活下去,宋幼棠事事小心,處處逢迎,想著待高寄娶妻后,遣散了她這通房,她好帶著銀子遠走高飛。不料,高寄卻沒有要放她走的意思,日日寵她,還有要升她做妻的意思。高寄常在要緊時問她,“我是你什麼人?”宋幼棠強行忍耐,“您是奴婢的天,奴婢的地,奴婢此生的唯一念想。...
沈初姒當年嫁給謝容珏的時候,還是先帝寵愛的九公主。縱然知曉謝容珏生來薄情,也以爲他們少年相遇,總有捂熱他的那日。 直到後來父皇病逝,兄長登基,沈初姒就成了沒人撐腰的落魄公主。 京中不少人私底下嘲笑她,跟在謝容珏身後跑了這麼久,也沒得到那位的半分垂憐。 沈初姒恍然想起當年初見。原來這麼多年,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癡心妄想。 謝容珏生來就是天之驕子,直到他和沈初姒的賜婚旨意突然落下。 這場婚事來得荒唐,所以等到沈初姒說起和離的時候,謝容珏也只是挑眉問道:“可想好了?” 沈初姒將和離書遞給他,只道:“願世子今後,得償所願。” 直到後來的一次春日宴中,兩人不期而遇。 沈初姒面色如常,言笑晏晏,正逢彼時的盛京有流言傳出,說沈初姒的二嫁大概是大理寺少卿林霽。 衆人豔羨,紛紛感慨這也是一樁不可多得的好姻緣。 卻無人可見,那位生來薄情的鎮國公世子,在假山後拉着沈初姒,“殿下準備另嫁林霽?” 沈初姒擡了擡頭,掙開被他拉着的手,瞳仁如點墨般不含情緒。 “……謝容珏。” 她頓了頓,看着他接着道: “你我早已和離,我另嫁何人,與你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