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想破腦袋也沒有用,于解放能賺到的錢,他永遠也賺不到。
想通后,陳揚除了羨慕,就沒什麼的了。
但有人除了羨慕,還有效彷,還有行。
馬振國和周玉剛,兩個人突然消失了。
接連三天,陳揚都沒看到兩個人的影。
陳揚好奇。
葉菁跑來問,“你不知道?他們沒告訴你?”
陳揚搖頭。
“他倆學習于解放,去賺快錢去了,賺大錢去了。”
陳揚大意外,“他倆瘋了。那種錢,于解放能賺,他倆卻不一定能賺到。”
葉菁笑笑,“那倒不一定,萬一功了呢。”
“這兩個家伙啊,眼前能賺的錢不賺,卻跑去賺水里的錢,我看他倆的腦子進水了。”
葉菁道:“他倆分別平均每天進貨約兩千塊,一個月的營業額就是六萬塊,一年就是七十二萬塊。純利百分之五,一年的利潤就有三萬六千塊。”
陳揚道:“一年三萬六千塊,遠遠比不了一天賺兩萬啊。”
葉菁哼了一聲,“他們與你不一樣。他們都有兩個家,老家一個,這里也有一個。所以他們賺的錢,除了自己揮霍,還得維持兩個家。”
陳揚點著頭嗯了一聲,“以我的估計,他倆這些年賺了點錢,但花費極大,本就沒什麼積蓄。”
葉菁笑道:“不說他倆了。你和他們是朋友,但是是酒朋友,不是一條道上的。”
陳揚問道:“現在咱們的小商品批發,大概還有多利潤?”
“不到百分之五,如果認真計算,可能連百分之四都不到。”
“你認為還能堅持嗎?”
“當然能,利潤薄,但咱們追求的就是薄利多銷。咱們走的量大,單算下來,利潤還是可觀的。”
“姐,我是怕吃力不討好,費力不賺錢。”
葉菁笑了,“我還沒說咱們銷售鞋類的利潤呢。如果加上鞋類銷售,咱們的利潤率還有百分之七以上。”
“還有這麼多嗎?”
“放心,我天天計算,肯定還有這麼多。”
陳揚思忖了一下,“姐,咱們還有一個新產品,可以試著銷售一下。”
“什麼新產品?”
陳揚道:“在我們那里,沒有國企和省企,但有很多地方國營企業和地方集企業。其中的一類,專門生產各種布類,甚至有生產服的。它們的況是,普遍經營困難,銷售不好。”
葉菁道:“我懂了,你要買他們的產品,通過咱們的渠道銷售出去。”
“對,現在它們的產品滯銷,已經到了擺地攤的地步。我可以用很低的價格,把它們的產品買過來,然后咱們試著銷往全國各地。”
“以低價殺出一條道路?”
“是的。我考察過上海的幾個市場,同樣的產品,正品的價格,是次品的三五倍。咱們以次品的價格進貨,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行,那咱們就試試看。”
陳揚在上海沒待多久。
這趟上海之行,除了生意,主要還是轉移資金,將存在上海銀行的錢,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隨時調用。
那時候做生意,最麻煩的就是資金調。
開支票,發匯票,那都是正規企業才能做的。
像陳揚這樣的個戶,把一筆巨款從這地轉到那地,簡直比登天還難。
存在上海這邊的錢,暫時只能把存折帶回家去。
于解放給的五萬塊錢,陳揚連葉菁也沒告訴,那個旅行包就扔放在床底下。
這次回家,這五萬塊要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