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國梁笑道:
“你們那會計和出納,看見一群蒙面人闖,以為是來搶錢的。他倆就說,你們把錢拿走,不要傷害我們。就這樣不打自招,錢被他們拿走了。”
原來是這樣,“他倆膽小,怪不得他們。”
狄國梁點點頭,“錢已經全部追回,怪不著他倆。再說宗良的四個外甥,搶了錢后,索把村部洗劫一空,連廣播和電話都給拿走。噢對了,還有一些化和農藥。”
陳揚笑了,“真他娘的,見捉,見菜剝。”
“那四個家伙都是愣頭青,娘舅的話也不聽。宗良他們把石獅子運走毀掉,可他們圖省事。船就停在回龍渡附近,他們直接就把石獅子扔進了回龍渡。”
陳揚還有問題,“狄叔,就這個桉子,以你的判斷,會怎麼判他們?最多會判幾年?”
狄國梁微笑道:“這是法院的事,我們管不了。不過,現在是嚴打時期,桉子質又比較惡劣,肯定是要重判的。為首的十年起步,其他八個,不管輕重,應該都是實刑,不會有緩刑。”
陳揚總結了一句,“沒有能力犯罪的人,傻傻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這話讓狄國梁無言以對。
吸完一支煙,狄國梁看了看陳揚,“揚,你跟你爸有聯系嗎?”
“狄叔,你打開寫字臺左上的那個屜,里面有一封信,是我妹夫小平寫來的。他的部隊駐地,離我爸服刑的農場相距四百多公里。他經我同意,去看了我爸一次。”
狄國梁打開屜,并沒馬上手,“我可以看嗎?”
“當然可以,你和四平叔都能看。”
狄國梁看了信,只嘆了一句,“老連長啊。”
然后放下信,轉走了。
專桉組走后,村里逐漸恢復正常。
兩只石獅子,重新盤踞村部門口,雄視整個場,與對面的三棵大樟樹遙相呼應。
這個桉子,村里倒沒多經濟損失,因為連廣播和電話都追回來了。
但影響還是很大,畢竟宗良是村委會員。
村里立了民兵巡邏隊,專門組織三十個民兵,每天晚上,派出六個民兵進行巡邏,保護村民及其財產的安全。
支書陳生梅倒是關照陳揚,巡邏隊隊長讓村委副主任蔡朝擔任,副隊長讓陳揚擔任。
陳揚婉言謝絕,寧當頭不當尾,他豈能居蔡朝之下。
至于宗良及其兒子侄子外甥,面臨的是法律的嚴懲。
嚴打時期,從重從快。
宗良被判十七年有期徒刑。他的兒子侄子外甥等七人,最高的判了十年,最的判了三年。
真正的一網打盡。
沒人同宗良,一是窮,二是傻,三是壞心眼。
又傻又窮,本來就被人看不起。
還有壞心眼,簡直就是無可救藥。
在陳家村,比宗良家窮的人家,沒有幾十戶,也有十幾戶,但人家都活得踏踏實實。
蔡福滿來找陳揚,為宗良唏噓之余,嘆說,借給宗良的三百七十一塊七錢收不回來了。
陳揚好奇,“哎,怎麼有整有零的啊。”
蔡福滿說,“他陸陸續續借的。有時候買香煙沒錢,一兩的都借。”
陳揚呵呵笑道:“你也是的。你們都是村干部,是同事誒,何必這麼針針計較呢。”
蔡福滿苦笑道:“還真不是我計較,是他自己記的。他在村部,留有一本小學生用的作業簿,上面寫著欠別人的錢。除了欠我的,他還欠小芳的、蔡朝的、蔡國平的、老貴的和陳玉花的。”
“哦,都欠了不吧?”
“連我的加起來,起碼在兩千塊以上。”
陳揚樂了,“好家伙,是個聰明人。專門向你們這些村干部借錢,是最聰明的借法。”
“最聰明的借法?”
“你看啊。借了你們的錢,你們應該不好意思討回。一旦出了事,就像現在這種況,結果只能一筆勾銷。”
蔡福滿略作思忖,也笑道:“還真是這樣。反正,反正我是不指要回這錢了。”
陳揚想得更遠更深,“福滿哥,我一直在想,宗良是怎麼當上村干部的。在我看來,無論哪個方面,他都不應該當村干部啊。”
“你沒看出來?”
“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蔡福滿道:“問題出在支書陳生梅上。確定他當支書以后,他是有一定的提名權的。他本也是個實在人,當然挑選的人,跟他差不多,跟他合得來。”
陳揚點點頭,“宗良倒是最聽陳生梅的話。”
“支委會里,陳生梅提名的是蔡小春和老貴。蔡小春的優點,就是啥事都聽陳生梅的。而老貴有錢,面廣,也符合陳生梅的要求。”
“噢,村委會里他推薦了宗良。”
“不只宗良一個,他還推薦了蔡國平。推薦宗良,是因為他聽許。推薦蔡國平,是他家勢力大,鄉里還有一個蔡麗。”
陳揚道:“好一個如意算盤。”
蔡福滿道:“可以理解,當頭的,一般都這麼安排。”
“有道理,有道理。”
蔡福滿笑道:“現在啊,陳生梅對你印象不錯。所以,你應該鞏固鞏固,多走走。”
對蔡福滿的建議,陳揚卻搖了搖頭。
“我說得不對嗎?”
陳揚笑道:“福滿哥,人與人之間,不能走得太近。小芳就是一個教訓,正因為走得太近了,才會把關系搞僵了。”
還別說,這個道理把蔡福滿給說醒了。
“揚,照你的意思,你和我,我們是不是也走得太近了?”
“呵呵……福滿哥啊,你說說,是你與我二弟關系切,還是你與我關系切。”
“是與你二弟關系切,我們幾乎天天見面,天天討論關于做鞋的問題。”
“我再問你,你與我是什麼關系?”
“生意,生意上的關系。”
“你我之間有經濟往來嗎?就是有非借貸的經濟往來嗎?”
“沒有,你我之間不摻錢。”
陳揚攤著雙手道:“所以,你我之間是朋友關系,但不摻錢,所以走得并不是很近。”
蔡福滿想了想,明白了陳揚說的道理,“揚,你又給我上了一課。”
這時,樓下有人嚷嚷。
陳揚樂道:“得,割羊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