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又逢君 第四百三十四章 歸來(二)

《又逢君》 第四百三十四章 歸來(二)

 馮君隨著楊公公進了殿

 第一個投來的目,是天子親衛統領沈祐的。

 沈統領負護衛天子安危的重任,每日隨行天子左右,對任何一個覲見天子的臣子或侍都存著戒備提防之心,用省視的目看人是常事。

 不過,今日這兩道“省視”的目,格外明亮,格外持久。

 馮公公,好久不見了。

 馮君迅速抬眼,和沈祐的目遙遙相一下,旋即分開。

 “奴才馮三兒,見過皇上。”馮君利落地跪下,磕了三個頭。

 慶安帝目一掠,心之復雜就不必提了。他做燕王的時候,為了招攏有用之人,不拘男。諸如于二娘,雖是子,臉上還頗了相,依舊深得重用。像于二娘這樣的子,暗衛探中不乏其人。

 眼前的馮君,卻又和們都不同。

 論能耐論手段論機變,都是最頂尖最出眾的。偏偏還是沈祐的媳婦……生了旭哥兒也不消停,不愿安于宅,再次以馮公公的面貌份進了宮!

 “免禮!”慶安帝下紛的心緒,給予了得力下屬應有的待遇:“起說話。”

 馮君謝了天子恩典。趁著起之際,迅速瞥了龍椅上的天子一眼。

 慶安帝著龍袍,氣度沉凝,不怒自威。那份威儀,很容易讓人忽略這是一張英俊的臉。

 和記憶中的天子一模一樣。

 不,比前世的慶安帝,更多了一份霸氣。那是權掌天下帶來的從容鎮定。

 慶安帝也在打量馮君。不過,馮君的易容出神化,看來看去,也還是一年前馮公公的模樣,沒什麼變化。

 “三兒,你這一年差事當得不錯。”慶安帝說著彼此心知肚明的場面話:“現在既是回來了,還在朕邊當差吧!”

Advertisement

 馮君恭聲領命:“奴才謹遵皇上口諭。皇上對奴才的厚,奴才銘記于心。日后,奴才一定盡心當差。”

 慶安帝目一掠,略一點頭,便開始宣召臣子進殿議事。

 馮君自自發地站到了楊公公側。

 這一年,馮公公出宮當差,一直沒有面。不是沒有侍蠢蠢,想爭搶馮公公留下的空位置。只可惜,不論送多重的禮,楊公公都沒個準話。

 今日,馮公公回來了,立刻占據了天子近侍的第二位置。一眾侍既艷羨眼熱,又不得不服氣。

 沈祐看著馮公公趾高氣昂春風得意的臉,目中閃過笑意。

 ……

 直至正午過后,馮君才得了空閑,陪著楊公公一同坐下。侍的午膳比起天子親衛來,還要稍好一些。同樣四菜一湯,兩葷兩素,頗為致可口。

 當值的時候不能飲酒。楊公公也從沒有飲酒的習慣。

 馮君殷勤地為義父布菜:“義父當差辛苦,多吃些。”

 楊公公心舒泰,呵呵一笑:“好了,三兒,你自己也吃吧!”

 搶著伺候楊公公的侍多的是。奈何楊公公從來都看不上眼,還是義子伺候著舒心。做義父的滋滋!

 楊公公目一掃,示意旁人都退出去。然后低聲笑問:“你的子還好吧!”

 馮君抿一笑,低聲答道:“義父放心。我好得很。”

 楊公公嗯一聲,一語雙關:“家里都安排妥當了嗎?”

 “一切穩妥。”隔墻有耳,哪怕這屋子里只他們兩人,有些話是絕不能說的。楊公公問得含糊,馮君答得也謹慎:“義父不用為我心。”

 楊公公瞥一眼:“咱家私下向皇上進言,你五日就出宮一回。宮門那邊,咱家也吩咐過金公公了。你只管出,沒人敢刁難你。”

Advertisement

 馮神一振,心中大喜:“多謝義父!”

 按著宮中規矩,天子親衛一旬可以出宮一晚,一個月休沐一日。侍的規矩就更嚴苛了,一個月只休沐一日,能不能出宮,還得看守宮門的金公公肯不肯開宮門。

 之前,馮君就和天子親衛一個待遇,每十日可以出宮一晚。現在直接五日可以出宮一回了。如此一來,隔幾日就能回去看一看孩子了。

 楊公公看著馮君眼中的燦然歡喜,心里也覺快

 這件事確實是他向天子進言。其實,這很不合規矩。不過,只要慶安帝點了頭,什麼規矩都可以改。

 楊公公和馮君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笑,很快轉移話題。

 “義父,我一年沒進宮了。宮里現在什麼樣子,義父和我說說吧!”馮君殷勤地夾菜。

 楊公公欣然接義子的伺候孝敬,一邊吃一邊慢悠悠地說道:“皇上登基之后,迅速掌控了朝堂。秦王妃死了,被以庶人之禮安葬。漢王被關在宗人府。趙王沒有就藩,還在工部里當差……”

 這些大事,馮君早已知道。

 不過,親自聽楊公公說一回,覺頗為不同。一樁樁一件件,仿佛歷歷在目,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暗藏殺機。

 馮到了久違的悉的熱

 “宮中倒是還算太平。田淑太妃一直在翠微宮里養病,其余幾位太妃,也都在寢宮里待著,很出來走。”

 楊公公又說起了后宮:“皇上忙起政事來,就睡在太和殿。隔兩三日進后宮,都會宿在椒房殿。”

 “對了,東宮里的蔓兒姑娘,生了一位小郡主,名榕姐兒。”

Advertisement

 馮君低聲問道:“蔓兒姑娘一直沒有名分嗎?”

 之前沒名沒分的,也就罷了。現在連小郡主都生了,總得給一個名分吧!

 “太子妃娘娘親自向皇后娘娘張口,要封蔓兒姑娘為太子良娣,皇后娘娘已經應允了。”楊公公的語氣中流出太子妃的贊許:“太子妃娘娘實在是寬厚賢良。”

 反正,后宮里人人都知道袁皇后是什麼脾氣。以后這宮里還是得靠太子妃娘娘啊!

 閑話一番后,楊公公忽地提起了前不久的曹氏一案:“曹家男丁全數被斬首,滿門流放,不得歸京。”

 “皇上已經盡力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