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又逢君 第四百三十六章 親善

《又逢君》 第四百三十六章 親善

 可憐太子朱昀,在太和殿里批閱奏折,直至子時,才將堆積如山的奏折看了一遍。批閱了一大半,留下三分之一左右的重要奏折。然后打著呵欠回了東宮。

 棟哥兒三個就早就睡下了。

 袁敏一直沒睡,在等著夫婿回來。

 “這麼晚了,你怎麼還沒睡。”朱昀怪心疼的,低聲催促:“以后父皇怕是會時常讓我留下批閱奏折。你別總等我了。”

 袁敏嗔他一眼:“我就想等你。”

 朱昀哪里經得住,連忙舉手投降:“好好好,都聽太子妃娘娘的。”

 袁敏被逗樂了,笑著啐他一口。夫妻兩個挽著手,恩親昵地回了寢室歇下。袁敏忽地想起什麼似的:“對了,聽聞馮公公回宮了,你今日見到他了麼?”

 好端端地,怎麼忽然提起馮公公來了?

 朱昀有些意外,看了妻子一眼:“馮公公回宮當差了。他一走就是一年,也不知去了何。父皇沒說,我也沒問。”

 馮公公幾年前開始展頭角,時常不見蹤影,偶爾一回面。朱昀心里早有揣度,這個馮公公,十之八九是探暗衛之流。過去的一年,只怕也是去做什麼差事去了。

 袁敏略一點頭:“馮公公機智過人,擅于應變,且當機立斷。如此人材,怪不得父皇這般重他!”

 朱昀挑眉笑了起來:“我可從沒聽你這樣夸過誰。”

 袁敏出名門,聰慧無雙,外剛,眼也格外高。能眼的人,寥寥無幾。今晚卻對一個侍如此盛贊!朱昀驚訝之余,甚至有些淡淡的酸意。

 都沒這麼夸過自己的丈夫呢!

 袁敏抿一笑,然后輕嘆道:“去年,你們在皇陵里遭遇。宮中也不太平,東宮里兩個應,四放火。虧得馮公公及時決斷,關了東宮的宮門。又讓母后帶著棟哥兒棠姐兒去了室里。”

Advertisement

 “我當時了胎氣,心里驚懼,卻不能彈。也是他一直守在我邊。”

 “我能撐到后來安然無事,多虧了馮公公。我心里一直記著這份人,所以對馮公公格外關注些。”

 提起皇陵之和東宮,朱昀心里那一點吃味驟然消散。他擁住袁敏,語氣中滿是歉意:“對不起。你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沒在你邊。”

 袁敏輕笑一聲:“這怎麼能怪你。當時你也在生死一發之際,總不能飛到我邊來。”頓了頓,又低聲道:“那一次生死之劫后,我也徹底想通了。世間事,除了生死無大事。”

 也就是從那一日開始,不再介懷蔓兒的存在。

 或許,將來有一天,朱昀還會納側妃人進宮,夫妻會漸漸清淡。即使到了那一天,也會膛走下去。

 夫妻心有靈犀。袁敏在想什麼,朱昀心里都清楚。他默默將妻子摟在懷中,什麼也沒說。

 所有的誓言都是輕飄飄的。唯有經住漫長歲月的考驗,才見真心。

 ……

 隔日一早。

 朱昀和袁敏夫妻兩人,帶著三個孩子去椒房殿請安。

 翻過一個年頭,棟哥兒和棠姐兒都四歲了。一雙龍胎,生得雕玉琢。梁哥兒如今十個月大了,被養得白白胖胖,十分討喜。

 袁皇后像天底下所有溺孩子的祖母一樣,見了孫子孫,就高興得合不攏。一手抱過梁哥兒,另一只手還要將棟哥兒棠姐兒都摟在懷里。

 慶安帝啞然失笑:“你這也太貪心了。好歹也讓我這個祖父抱一抱孩子。”

 袁皇后還沒張口,棠姐兒就甜甜地喊了一聲皇祖父。慶安帝笑著應一聲,將孫抱過來放在上。

Advertisement

 一家人,可謂和睦融融。

 馮君隨著楊公公在一旁伺候。太子妃袁敏笑盈盈地看了馮君一眼:“一年未見,馮公公神奕奕,風采更勝往日。”

 太子妃主示好,馮君焉能不識趣,忙拱手笑道:“多謝太子妃娘娘關心。許久未見,娘娘威儀更甚。”

 袁敏微微一笑。

 雙十年華,正是一個子容最盛風韻最佳的年齡。就如枝頭鮮花盛放,風姿綽約。不是弱無力的鮮花,而是國雍容的牡丹。不必倨傲,無需孤芳自賞,自然流出太子妃的風華。

 馮君很欣賞這樣的太子妃,聰明且堅韌。

 子從來不是弱者。只是這世道和重重規矩,將子束縛在宅里。袁敏為太子妃,打理宮務,撐起東宮,這份能耐手段,令人欽佩。

 太子朱昀目一飄,看著袁敏和馮公公對視一笑,不知怎麼地,心里又有點不是滋味。

 馮公公是不錯……不過,也不用對一個太監這般和善親切吧!沒了子孫,也是半個男人哪!

 朱昀心里嘀咕一回,到底不好意思流出來。

 待請安過后,慶安帝起去上朝,朱昀跟著一同起。一眾天子親衛和侍隨行,浩浩地去了金鑾殿。

 依著平日慣例,沈佑這個天子親衛統領,和董副統領一并進金鑾殿,分立在天子左右。其余錦衛,皆在金鑾殿外持刀佇立。

 侍能進金鑾殿的,只有楊公公了。

 馮君就在殿外等著隨時傳召。

 一站就是小半日。

 馮君站的位置極近,金鑾殿里的聲音約可聞。忽然,馮侍郎三個字傳耳中。馮君眉頭了一

Advertisement

 禮部尚書今年六旬,年老力衰,上了致仕的奏折。禮部兩位侍郎中,原本以左侍郎為先。奈何馮侍郎幾年前就是“太子黨”,沒搖旗吶喊助威。慶安帝登基大典,馮侍郎鞍前馬后忙忙碌碌。

 再者,前些日子曹氏一案,牽扯到了當年馮綸的舊案。馮侍郎是馮綸的親生父親,馮綸冤死,總得對馮侍郎有些補償。

 種種因素之下,這吏部尚書的位置,終于落到了馮侍郎的上。

 不對,現在應該馮尚書了。

 馮平得嘗所愿,心里簡直樂開了花,忙跪下磕首行禮:“承蒙皇上恩典,臣馮平以后一定殫竭力,用心當差做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