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錦衣 第651章 強強聯手

《錦衣》 第651章 強強聯手

 事實上,歷來朝廷遇到了大案,也確實是三司會審的機制。

 現在有了一個翰林提出來,而且都察院最高長左都史也表示愿意主審,那麼從道理上是站得住腳的。

 李夔龍倒是顯得很穩重,他朝天啟皇帝行了個禮,道:“陛下,自秦漢以來,三法司會審,便形了定制,于是歷朝歷代凡遇欽案,便由主管刑獄機關會同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共同審理。譬如隋朝的時候由刑部、史臺會同大理寺實行三法司會審。唐代則實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報朝廷的申冤案,由門下省給事中、中書省中書舍人、史臺史等小三司審理。若是重大的案件,則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史中丞共同審判。到了我大明,哪怕是太祖高皇帝的時候,也都是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來決定案……”

 李夔龍引經據典,說了一些前朝的定制之后,又道:“這樣做的好就在于,可以讓案件得到公正的審理,也免得引發巨大的爭議。錦衛在刑偵方面,確實有其專長,可畢竟還是不悉案件的審理,臣忝為左都史,愿意承擔這樣的大事,親審此案,也好給天下人一個代,如若不然,臣恐天下臣民見疑,軍民離心。”

 他侃侃而談過后,恭恭敬敬的又行了禮,表現出懇請恩準的謙卑態度。

Advertisement

 這邊李夔龍一出來,后頭又有人道:“臣也愿意主審此案。”

 眾人看去,卻是刑部尚書薛貞,薛貞這個人,當初就是攀附了魏忠賢起家的,很是得志,今日他似乎也大義凜然地站了出來。

 隨后便是大理寺卿,這位大理寺卿陳揚,倒和魏忠賢沒什麼關系,不過此人歷來剛正不阿,但是因為在地方上任職很有政績,當時西南有人叛,聲勢十分浩大,攻打畢節城,圍困貴,朝廷為之震驚。而當時的陳揚不過是區區知縣,他堅守的桐梓孤城于四面包圍的困境之中,但他鎮定自若,攝事統士卒,嚴陣以待,慷慨臨戎,且伺機屢出奇兵以挫敵鋒。

 等到賊平定之后,天啟皇帝大喜,對這陳揚十分看重,夸贊他挫賊靖寇,于是將他一路升為了大理寺卿。

 這陳揚很厭惡閹黨,在大理寺任上,對閹黨一直都很不客氣,可偏偏魏忠賢知道天啟皇帝重這陳揚,所以對他無可奈何,只好警告兒孫們,讓他們盡量避免去招惹這個家伙,大家看著他繞路走便是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天啟皇帝見陳揚也站了出來的時候,天啟皇帝的心里不有幾分失

 因為陳揚對李夔龍、薛貞這些閹黨,是歷來瞧不上的,但是沒想到,原本這勢同水火之人,如今卻都出奇的一致。

Advertisement

 天啟皇帝微笑著,這三個人,代表了整個大明至高的司法機構的主,在任何案件上,都有著巨大的話語權。

 現如今一個鼻孔出氣,天啟皇帝也無法回避。

 于是天啟皇帝含笑著,看著跪在馬下的魏忠賢,道:“魏伴伴……你怎麼看待?”

 天啟皇帝臉上雖是帶笑,可此刻卻是心頭火起,他顯然遷怒到了魏忠賢。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三個人里,兩個都是魏忠賢的人,這怎麼說?

 魏忠賢則是面無表,隨即道:“奴婢以為……謀反一案,罪證已經確鑿,已經沒有繼續再審理的必要了,不必多此一舉。”

 他的話,又讓天啟皇帝微微一愣。

 他沒想到,魏忠賢居然反對三司會審,于是他的臉緩和了許多,隨即目一轉,視線落到另一個人的上,道:“是嗎?黃卿,你又如何看呢?”

 天啟皇帝一直都不是一個完全沒心思的人,今日擺駕回宮,卻發現了如此詫異的事。

 三個法司,居然不約而同要求審問。

 而魏忠賢,偏偏又反對。

 這對天啟皇帝而言,不啻是試金石,他正好掂量一下大家的

 被點到的黃立極,只好上前道:“陛下……臣以為……”

 黃立極苦笑,他其實并不想做這出頭鳥的,可此時已經避無可避了,于是著頭皮道:“臣以為還是審一審吧,這并非是壞事,否則……要將國家的法度置之何地呢?”

Advertisement

 不遠的劉鴻訓,不等天啟皇帝詢問,便已站了出來:“臣也以為應當審一審。”

 天啟皇帝聽罷,心里已有一些數了,他目落在孫承宗的上,本是想問一問自己的授業恩師孫承宗。

 可話到邊,突然忍住,他有些不敢細問,害怕得到的結果令他傷心。

 此時的天啟皇帝,已沒有了方才城時的豪氣,蓋因為他突然意識到……有些事兒,自己還是想簡單了。

 于是他道:“張卿,你來說說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