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近春園外圍來說,位于湖心島正中央的古武研究所此時已經完全看不見了。
如果從外邊看只能看到林間有一團濃濃的白霧,要不是原本那條通向小院的石徑還有研究所門外那兩塊形似石獅與石象的太湖石,恐怕都找不到進門的地方在哪兒……
這是因為宋杰在研究所外圍布置了一個“環形聚靈陣”,將原本應該散布開來的靈氣進行了聚集的緣故。
走進門之后,宋杰眼前的視野一下子變得清晰了起來,靈氣雖然聚集在陣法之,但由于環形聚靈陣的作用,陣法中央的研究所小院靈氣的濃度只是相當于外圍空間的三倍左右。
這是宋杰據之前他和丁小雅在邗江靈谷山莊修煉得到的經驗,靈氣濃度一旦超標,對張航和耿云徵這樣的初門者的來說,會有些不適應。
宋杰進門之后就看到張航和耿云徵在鄭嘯林的引領下演練著“乾坤八十一變”。
腳踏禹步九宮,拳行乾坤九式,以法配合拳法,兩者融合之后產生了九九八十一種不同的變化……
說起這“乾坤八十一變”,還是之前宋杰和鄭嘯林一次閑談中無意提到的靈而生。
最初的乾坤九式主要是拳掌相合的技擊之,雖然在演練乾坤九式的時候,配合著煉心法口訣,可以自然而然地激發出超出常人的巨大力量,但練習久了就會在某些關鍵的招式銜接上出現一種微弱的遲滯之。
這種覺只有經過長時間練習之后,練習之人自己才能發現。
一開始宋杰和鄭嘯林提到這種況的時候,鄭嘯林還說很可能是因為煉心法口訣不太完整的緣故。
當時宋杰也是這麼想的,畢竟這煉心法口訣是從羲魂晶之中得到的,而昆達亞人因為是靈魂的原因,早先的煉心法口訣或許確實有所缺失這也是難免的。
但是,自從宋杰和鄭嘯林在笠山之行期間偶然得到了禹步法,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也發現九宮步法在最關鍵的“九九歸一”的過程中,同樣出現了0.1秒的遲滯停頓,這種銜接不暢的況,和乾坤九式的問題竟然一樣……這就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后來源能電站正式運行之后,近春園的靈氣開始孕育,鄭嘯林在分別演練這兩種不同的功法過程中,那關鍵的0.1秒的停頓遲滯竟然變得嚴重了,每次招式銜接都要停頓1.5秒……相當于問題擴大了十多倍!
于是宋杰和鄭嘯林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一次閑聊時,宋杰提到禹步法和乾坤九式兩者都有銜接不暢的問題,如果將二者合一,這個問題或許就是致命的……
“聽著無心,聞者有意”,鄭嘯林就因為宋杰這一句話,突然想到以禹步法配合乾坤九式的主意!
這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
當禹步法和乾坤九式配合起來之后,竟然非常合適,不但解決了招式銜接過程中的遲滯問題,更是因為每一次的變化轉換,推演出了九九八十一種變化!
于是宋杰就將鄭嘯林無意中改進的功法命名為“乾坤八十一變”了。
“鄭老!你這乾坤八十一變,現在越練越圓融了……看來這才是正解啊!”
宋杰看到鄭嘯林收功,隨即笑著上前打了個招呼。
鄭嘯林笑著擺了擺手說道:“正解不正解的我不敢說,只是現在練功時經脈運轉周天吸收靈氣的效率比之前快了十倍!我覺你說的那種斂源能凝聚至極的境界……我好想已經快要到了!”
“真的嗎?”
宋杰聽他這麼說,有些驚喜地追問道:“丹田之的靈氣凝聚達到什麼程度了?”
“嗯……我剛剛覺到了星砂聚丹的化境,靈氣之旋現在出現了第六個!”
鄭嘯林沉了片刻給了宋杰一個更大的驚喜……
靈氣進丹田取代真氣運轉周天之后,能量的集聚超越了武者層級,進了真正的源能修煉。
一開始那些靈氣是比較散的,但隨著靈氣越聚越多,自然而然地會在丹田形“星砂”,也就是一顆顆晶狀的純能量碎屑。
再進一步就能到這些純能量碎屑在丹田中聚集丹,丹表面會因人而異出現一些丹紋。
而產生這種集聚效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靈氣漩渦的出現,每一個靈氣漩渦最終都會形一枚丹!
據宋杰的自驗,當第七顆丹出現,在丹田之會形一個與北斗七星排布非常相似的丹陣……當丹陣開始自行運轉的時候,丹的靈也就會隨之出現!
宋杰之前已經讓七顆丹功的誕生了丹靈。
他知道這七顆丹的丹靈其實也就是自己的七魄所凝……如果上中下三丹田都出現七魄丹靈,也許會在這個基礎上誕生元嬰。
那就是昆達亞人武修系與神修系殊途同歸,進最高層級的開始——升仙!
“鄭老,你看這個……”
宋杰想到鄭嘯林此時已經有六個丹,也是時候將劍傳授給他了。
于是他出手,凝聚全的靈氣,運轉了三個周天之后,一道“劍氣”在他的指尖形。
這道劍氣和之前他在笠山峽中對付那些槍手所用的完全不同,之前的劍氣其實是他借助昆吾劍靈發出的,而現在他指尖的這道劍氣卻是靈氣所凝聚起來的實質化的“劍”。
看著這道劍氣從宋杰之前升騰起來最終形……鄭嘯林立刻想到了什麼,他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宋杰的每一個作。
凝氣劍……意隨氣指……劍隨心舞……
當宋杰的手指引導著這把“氣劍”圍繞在他周圍上下飛舞的時候,鄭嘯林卻閉上了眼睛,他將全部神識釋放出去,用心意真實的著宋杰的每一個作,意念在頭腦中對這些作領悟了起來!
而就在宋杰傳授鄭嘯林的時候,耿云徵和張航看著他的作,已經都看呆了……那人劍合一的飄逸,給人帶來的震撼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